书城农业林业中国肉类产业发展及其市场策略研究
48589100000020

第20章 中国肉类市场区域平衡发展分析(5)

②禽肉调出区域呈现北强南弱的发展趋势

我国禽肉的主要生产区域北方主要集中在山东、吉林、河北、辽宁和河南等省份,南方则集中在广东、江苏、安徽、四川和湖南等省份,然而就调出区域而言,北方的生产大省往往也是调出大省,山东、吉林、河北、辽宁、河南一直都是我国禽肉调出大省,其调出量占全国总调出量的80%以上。而南方的生产大省不仅调出量很少,有些生产大省往往还需要大量调入,例如广东、江苏,这是由于这些地区本身偏好禽肉消费,再加上经济发达,生活水平较高,因此需要从外省调入来满足本省的供需平衡;而北方地区由于近年来家禽业发展迅速,加上当地居民消费结构中禽肉所占比例较少,因此成为我国禽肉调出最主要的地区。

③禽肉调出与调入区域呈现集中化

我国的禽肉调出省份由1992年的17个省区,减少到2002年的9个省区,而调出量却增长了5倍,全国禽肉调出省份前5位的调出量占调出总量的比例由1992年的69.26%增加到2002年的90.22%。同时最主要的禽肉调入省份,如广东、浙江和广西,其调入量在近10年间分别增长了17倍、7倍、3倍,2002年这三个省份的调入量超过全国总调入量的50%。禽肉调出与调入区域的集中化反映了我国家禽养殖业逐渐成熟,贸易流通逐渐市场化的规律。

四、对未来我国肉类产品区域流通的建议

(一)对中国肉类产品区域平衡的小结

经过20年来市场化经营的发展,中国肉类产业已经由传统的粗放型经营向现代的专业化、集约化和区域化生产经营发展,生猪、肉牛、肉羊以及家禽都已经形成相对集中的饲养和生产区域。而各省区之间的肉产品平衡情况是:长期缺肉的省区有3个直辖市(京、津、沪)及华南沿海经济发达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三省一区)。京、津、沪每年平均需要调入肉食占全国调入总量的50%左右。三大城市的肉食自给率约为60%,另有35%左右的肉食靠调入。由于华南及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国内外流动人口激增,引起城市肉食消费量猛涨。按原有城市人口统计,每人平均年消费将超过50公斤。因此,造成肉食品的缺口很大,其中广东、浙江、海南、福建都是肉类产品调入大省,特别是广东省是个缺肉大户,但由于其调入肉的渠道多,供应比较稳定;另外还有些缺肉地区,只占调入量的一小部分,这些省区包括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云南、贵州等,从发展趋势看,它们的自给率也在提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2003)。

(二)对未来我国肉类产品区域流通的建议

目前中国肉类产品生产量的90%以上用于国内消费,因此国内市场流通的畅通与否关系着肉类产业价值实现程度的高低。从1984年以来,中国畜牧业成功地进行市场化改革,各地区肉类产品供需和市场价格逐渐由政府指定转变为市场调节,我国国内各省区间的横向经济联系正不断增强,由于肉类生产区域化和专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肉类产品在国内不同省区间的贸易也不断增多,贸易自由化程度日益增强。但是我国肉类产品流通体制并未发展完善,并且运行不规范,一些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以及行政障碍仍然存在,客观上抑制了肉类产品国内流通发展。因此对未来中国肉类产品流通提出以下建议:

1.抓紧肉类商品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建设,加快构建肉类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中国区域间肉类产品流通大部分仍在沿用传统的方式,以批发市场为载体的现代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目前我国虽然在一些大城市建立了一批中心批发市场,但其数量、档次、规模和所发挥的功能都不尽如人意,而国内外的经验证明,批发市场是实现肉类产品货畅其流的最有效方式。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力度抓紧肉类商品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建设,改造和完善一批全国性的中心批发市场,增强其辐射功能(宋则2000)。具体来说,需要改造现有流通设施,加大基础建设,利用现代化的市场体系和物流设施推动现代化流通的发展,进而促进全国性商流、物流的形成,推动全国肉类产品流通效率提高。

2.继续推行市场化改革,彻底打破地区封锁与部门分割带来的流通阻碍问题

我国市场化改革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一些地方的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阻碍仍然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我国肉类产品地区间的流通,不利于肉类产品区域间贸易的发展。因此国家应该继续加大推行农产品市场化改革的力度,制订相应的政策,撤销地区间的贸易障碍,打破条块分割,减轻由于这些原因所带来的市场竞争无序和管理混乱的问题。具体来看就是要消除区域间的贸易壁垒,形成全国统一肉类市场,同时通过市场机制作用,促使各地区根据相对优势的原则实现产业结构上的合理分工,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培育出一批具有强大实力、跨地区经营和发展的大型肉类产销规模化企业,实现中国肉类产业国内市场贸易自由化。

3.建设规范化、多功能的市场管理体系

我国肉类产品流通中存在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运行体制不规范,市场秩序混乱,导致我国肉类产品在流通过程中难以保证肉质安全,同时也导致流通效率低下,因此建立完善的市场管理体系十分必要。完善的市场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加强市场法规法律体系建设。例如有关肉类市场流通法规、市场管理条例以及相应的检验检疫条例等。

第二,完善市场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工商行政部门需要加大对消费市场和流通市场的购销活动实行指导与监督,保证市场运行符合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三,建立规范化的交易规则和市场运行制度。例如批发市场的运行就需要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使之合理有序的发挥其应有的市场调节作用(巫国兴1994)。

本章参考文献

1.邓蓉,张若存根.中国肉禽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卢锋.我国干农产品产销量数据不一致及产量统计失真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1998(10)

3.宋则.“入世”过渡期中国农产品市场分析与对策[J].财贸经济.2000(8)

4.张立中.牛肉生产、贸易及市场前景[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5.我国优先发展的11种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区域布局[J].农业新技术.2003(2)

6.我国畜牧业区域布局与调整目标[J].肉品卫生.2003(6)

7.李振唐,王谊鹃.我国肉类产品生产消费能力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5(3)

8.辛贤,尹坚,蒋乃华.中国畜产品市场:区域供给、需求和贸易[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9.李丽.优势肉羊区域布局划定[J].农家女.2004(6)

10.陈永福.中国食物供求与预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11.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加入WTO后中国重要农产品区域间供需变化趋势及平衡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3(11)

12.巫国兴.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培育完善畜产品市场体系[J].农业经济问题.1994(2)

13.洪涛.我国肉类产销特点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3(9)

14.钟甫宁.关于肉类生产统计数字中的水分及其原因的分析[M].中国农村经济.1997(10)

15.曹庆波.我国畜产品生产、市场和贸易的现状及展望[J].1999(5)

16.葛翔,石有龙,刘诺.20年来我国养猪业的区域化和商品生产预测[J].饲料广角.2003(2)

17.葛翔,石有龙.我国养猪业的区域经济分析与预测[J].2003(3)

18.蒋乃华,辛贤,尹坚.中国畜产品供给需求与贸易行为研究[M].2003

19.蒋立东.简析畜牧业的区域发展[J].黑龙江社会科学.1990(3)

20.潘耀国.中国肉类消费的现状和未来[J].中国食品工业.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