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中国肉类产业发展及其市场策略研究
48589100000019

第19章 中国肉类市场区域平衡发展分析(4)

④生产地位发生变化的省区

生产地位发生变化包含两个意思,一种是由调入省份变为调出省份,一种是由调出省份变为调入省份。属于前一种的省区有吉林、黑龙江,尤其是吉林养猪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其依靠东北平原丰富的饲料资源,逐渐成为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猪肉产区;而有调出省份变成调入的省区有江苏和福建,这些省份经济发展后,猪肉消费的增长与部分生产者退出生产行列同时造成了这些省份猪肉消费的缺口,因此需要调入外省商品猪肉来平衡消费。

⑤全国猪肉流通变化规律

第一,猪肉调出大省与生产大省不再呈现明显的一致性。我们从猪肉平衡表上看到传统的猪肉生产大省不一定就是猪肉调出大省,如湖北、江苏和广东。

第二,猪肉调出量呈现越来越明显的集中性,越来越集中在适合的生产区。近年来猪肉调出量较大的省区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河南等省份,这些省份又恰恰是我国最大的猪肉生产省区,可见这些地区已经成为供应全国猪肉调动的主要来源。

第三,猪肉调出大省不仅与市场的远近有关,还明显的随着市场的需求而转移。由于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对肉类消费的旺盛需求,一些临近省份逐渐变成猪肉调出省,如吉林、黑龙江等。

2.羊肉供需平衡分析

(1)区域消费总量计算方法

我们设各省人均家庭消费量为Ciy,人口总数为Piy,非家庭消费系数为Xy,则各省区的总消费为:

Qiy=Ciy×Piy/(1-Xy)

其中i代表不同的省份(i=1,2,…,31),Y代表不同年份,X代表非家庭消费比例,

和对猪肉的平衡分析相似,我们所采用的消费数据仍是根据统计文献中的数据,因此只是家庭内消费,因此要除以家庭消费比率;更为严格地来说,不同的肉品,在不同的省份的非家庭消费比率不完全相同,但如果这样考虑就过余复杂,因此我们假设各种肉品在不同省区在特定的年份的非家庭消费比率相同。

我们知道,在我国牛羊肉的消费主要地区是我国北方省区以及西北少数民族居住区,因此可以认为牛羊肉的消费生产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同时在本研究中由于数据的局限性,牛肉人均消费量数据获得不全面,比之羊肉数据的说服相对薄弱,因此我们在此仅分析羊肉在全国的供需平衡情况。

(2)羊肉区域流通变化分析

通过对上表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①羊肉区域流通量稳定增长

我国的羊肉生产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我国生产的羊肉大部分用于国内消费,并且受消费习惯的影响,人均羊肉消费量一直不高,羊肉国内流通的绝对数量也很低,但是随着观念的改变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羊肉消费逐渐增多,区域间的流通也增加了。从1993~2002年的10年间全国羊肉调入总量由10.94万吨增加到56.956万吨,增长了将近5倍,年增长率达到,同时调出量由1993年35.864万吨增加到2002年93.875万吨,增长了1.6倍。

②羊肉长期调出的省区。羊肉调出量长期较多省区有河北、内蒙古、江苏、山东、河南、四川和西藏。河北、内蒙古、山东和河南由于自身资源优势,一直主要提供北方一些地区的羊肉消费,而江苏是南方主要的羊肉产地,提供南方地区羊肉消费,四川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羊肉产区,因此羊肉调出量也较多,西藏则由于自然条件以及生活习惯等原因,也一直是羊肉调出省份。

③羊肉长期调入的省区。北京、天津、上海仍然是羊肉长期调入地区,原因和猪肉相同。此外一些南方地区,如福建、广东等省份虽然本身羊肉消费量不高,但由于本来就不是主要羊肉生产区,因此也需要长期调入来满足现有较低的羊肉消费需求。

④羊肉国内流通特点及变化规律

第一,羊肉调出、调进与各省区的生产消费习惯并不一定一致。我国羊肉生产较多的省区包括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和华北平原地区,但这并不表示这些地区一定是国内羊肉调出地区,以西北地区来说,当地少数民族居民更多消费牛羊肉,虽然自身牛羊肉生产较高,但是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加上资源的限制,其供需差额也逐渐出现,近些年也需要大量调入。如1999年、2000年和2001年青海、宁夏和新疆都需要调入羊肉来满足本省的需要。而某些并不是羊肉主消费区的省区仍需要较多的调入,如上海、浙江,这些地区尽管不是以消费羊肉为主,但是这些地区的居民水平较高,同时当地的羊肉供给水平很低,因此也存在着较多羊肉调入。

第二,羊肉调出呈现越来越明显的集中性。我国的羊肉调出省份由1993年的17个省区减少到2002年的14个,而调出量却增加了1.6倍,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的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以及中原的安徽和江苏,另外再加上西南的四川。以2002年为例,这些省份的羊肉调出量占全国羊肉总调出量的12.7%、16.4%、10.97%、18.2%、5.7%、7.3%和15.7%。这种生产的集中主要是跟随市场的集中而集中的,华北地区的生产区主要供应京津、东北以及西北地区的羊肉需求,安徽和江苏主要供应上海、浙江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四川主要供应广东以及南部地区的需求。

3.禽肉供需平衡分析

(1)区域消费总量计算方法

我们设各省人均家庭消费量为Ciy,人口总数为Piy,非家庭消费系数为Xy,则各省区的总消费为:

Qiy=Ciy×Piy/(1-Xy)

其中i代表不同的省份(i=1,2,…,31),Y代表不同年份,X代表非家庭消费比例,

Siy表示各省区不同年份的生产量,同样这里的也是采用蒋乃华(2002)经过调整后的数据。通过比较Qiy和Siy就可以分析各省区的禽肉供需平衡情况。同样这里采用的人均消费数据只是家庭内消费,因此要除以家庭消费比率;更为严格地来说,不同的肉品,在不同的省份的非家庭消费比率不完全相同,但如果这样考虑就过为复杂,因此我们假设各种肉品在不同省区在特定的年份的非家庭消费比率相同。

通过计算机相关程序的运行我们可以得到1992~2002年各省份禽肉供需的平衡状况以及调出及调入量。

(2)禽肉区域流通变化分析

通过对上表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①禽肉区域流通量稳定增长

随着禽肉生产的快速发展,禽肉国内流通也发展迅速,全国的调出量与调入量除个别年份以外一直呈增长的趋势。具体来看,全国禽肉总调入量由1992年的33.83万吨增长到2002年的335万吨,增长了近9倍,禽肉调出总量则由1992年的58.49万吨增长到2002年的311.13万吨,增长了近5倍,尤其是从1992~1999年间是全国禽肉流通量增长最快的时期,不论是调出总量还是调入总量,其年增长率都超过40%,也反映出这一时期我国肉禽养殖业快速发展的特点,2000~2002年流通量增长率尽管有所下降,但增长量仍然呈现出平稳发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