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期所谓“萧规曹随”,是指萧何的规章制度,曹参继相位后,一切照老规矩办。曹参是黄老之学的掌权人。他的清静无为,使人民过上安定的日子,这对刚脱离长期战争的统一国家来说,对发展生产是非常有利的。在西汉中期,刘安主编的《淮南子》就是汉代黄老道家思想的总结。《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基础融会各家学说,形成庞大的思想体系。但由于独尊儒学,以儒学经典为根底的经学盛行,道家思想一度沉寂。到了东汉,经学日趋僵化,道学日渐崛起。东汉末,由道家引发出道教。魏晋时代,道学发展成玄学,道家“崇尚自然”、精神追求解放,在学术界成为一股重要思潮。道教与医学、化学、气功相结合,也有很多成果问世。唐朝形成儒、释、道三教鼎立。后来道家的着作不断被收集汇编,宋朝有《云笈七签》,明朝有《道藏》五千余卷,洋洋大观。学术界认为儒家思想的不足之处,往往需要道家思想作补充,因而有“儒道互补”的说法。对于自然科学的影响,道家远远超过儒家;儒家思想侧重于人文科学,在平民和一般的群臣中影响较大,而在理论思维水平较高的思想家层次,道家思想的影响则更为深刻。道家思想在文学、艺术界有深远的影响。徐复观说:“老庄的所谓道,尤其是庄子的所谓道,本质上是最高的艺术精神。”他认为,“中国艺术精神的自觉,主要是表现在绘画与文学两方面,而绘画又是庄学的‘独生子’。”他发现庄子思想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的呈现。庄子思想对文学、绘画都有极为深刻的影响。现代美学界、文艺界对《庄子》评价都比较高。
老庄道家思想是人类精神财富的重要遗产,在文艺界有指导作用,但对于治理国家,这一学说则远逊于儒家。只是在经过长期社会动乱之后,统治者暂时实行“无为而治”,像西汉初年特殊时期,才有所谓“萧规曹随”,其他时候还从未见过有成功的经验。儒家学说则不同,只是在战争年代不适用,而在其他任何稳定时期都是适用的,表现出它的“仁”和“善于守成”的特点。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无法摆脱儒学的指导,日益抬高儒学地位的根本原因。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影响上,儒、道互补。儒家思想倚重于人文层面,表现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理想。这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精神基调,富于现实性和功利性。道家则返璞归真,从人同自然本质联系中展示生命的意蕴,表现人生境界的自然意义。
道家文化中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文化气息。
儒家人文精神与道家的生命智慧是传统文化的两个因素,有各自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功能。
(1)道家思想发育出一种宗教——道教。
原始道教把道家创始人老子作为自己的教主,道教关于“长生不死”的宗教目标和“积精累气”的修持方法等基本教义的论证,都借助了《老子》和《庄子》中的思想观念。从此意义上说,道教是在道家思想的土壤里发育生长的。
道家与道教的关系,在历史上是一种有离有合、同异并存、纠结发展的动态关系。道家先于道教而存在,道教依托道家而创立。魏晋以后,道教取代了道家的地位,在社会上扮演独立角色。在思想上,道教对道家既有继承,又有改造。道教内部,不同层次上的派系与道家的间距不一致:清修养性者最近,金丹服食者次之,符箓科教者最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与道教二元一体,亦即哲学和宗教的联合体,与儒、释二家三足鼎立。
道教教义的三大类:一为道家哲学思想,二为神仙信仰方术,三为符箓斋醮。
符箓派是道教中以“符咒驱鬼治病”为主的各派的通称。东汉的太平道、五斗米道及以后的正一道均是符箓派。它从古代巫术演化而来,宣扬鬼神崇拜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消灾。符箓,也称“符字”、“墨箓”、“丹书”,是一个道教名词,是一种笔画弯曲、似字非字的图形。道教认为用它可以“遣神役鬼”,“镇魔压邪”。道教“三宝”指天宝君、灵宝君、神宝君,他们分别置于三清境,故“三宝”又称“三清”。三清境指的是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三宝君、三清境在道教经典中都分别指元始天尊玉清、灵宝天尊上清、道法天尊太清,传说老子一气化为三清。
(2)道家思想哺育出中国文学艺术的自然主义风格。
道家思想,特别是《庄子》反映人性的自然觉醒特点,构成了中国文学艺术的一个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形成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自然主义风格。苏轼的诗“出于《庄》者十之八九”,贾谊的《鹏鸟赋》也是在庄学影响下诞生的。
(3)道家思想塑造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基本形式。
道家认为宇宙是一个整体而又充满无限生灭的有机过程。在此观念下,人类进行自然科学的观察、描述和分析。道家着作中有大量有关天文、物理、生理、心理等科学和经验事实记载。道家认为“道通为一”、“通天下一气”,而“万化未始有极”,“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万物皆出于此,入于机”,这些观念孕育了最基本的科学思想。
着名科学家、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认为,道家思想中保存着内在而未诞生的、最充分意义上的科学。当代某些最出色的物理学家如汤川秀树、卡普拉都认为,道家思想关于万物是从世界统一整体中有机地、不断生成的宇宙图式,对于解释量子力学理论所观察到的物理世界是富有启发性的,是十分吻合的;道家关于人与自然为一的观点,是一种最深刻最完善的生态智慧。中国民间道术科学的发展,许多科技成果及自然和生命奥秘的静心探研,应归功于道家;中国历史上许多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如杨雄、张衡、葛洪、陶洪景、孙思邈、陈抟等都是道家人物并且具有典型的道家思想风骨。
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式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天均”指自然平均,“伦”指条理。肖父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的理论重心,决定了道家对社会和自然的观察、研究,都力图采取客观的视角和冷静态度,比儒学显然更具有理性价值,更接近科学智慧。“道法自然”的思想定势,唤起道家学者热爱自然、重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自然态度。尊重客观自然规律,因而极大影响和推动了我国古代各门自然科学的发展,引导人们从自然哲学转到生命哲学,促进了中国特有的医药气功理论及养生妙术的发展。
(4)道家思想影响并帮助了儒学理论形态的演变和中国佛学脱离印度佛学理论轨道的独立发展。如魏晋玄学“形上本体论”的确立,就是儒学的援道入儒;后来中国化佛教华严宗、禅宗、天台宗的形成无一不有道家哲学的功劳。
(5)道家柔弱处下、以柔克刚、无为而治的思想也深深地影响到中国历代政治家,成为中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在社会动乱、朝代更迭之际,以及一个朝代鼎盛之时,在政事的治理上,无不显示道家学说的功劳。统治者一般均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南怀瑾先生认为:“自汉、唐开始,接下来宋、元、明、清的创建时期,都是如此,内在真正实际的领导思想,是黄、老(黄帝、老子)之学,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而在外面所标榜的,……则是孔孟的思想、儒学的文化。”道家在中国历史上,最初发生最大影响的,是在汉高祖刘邦创业之初。刘邦所用对建立功业最重要的人才是张良、陈平这些人,而他们都是崇尚道家的人物。
春秋时齐国人孙武,他的军事哲学思想,正是由道家思想而来。兵法三十六篇,处处表现了道家的哲学,曾经帮助吴王阖闾击败了强楚而称霸诸侯;还有范蠡帮助越王勾践通过卧薪尝胆最终复国,用的也是道家学说。
汉代文景之治,黄老道学功不可没。汉文帝刘恒收服南越王赵佗,不是靠兵,而是只凭“一信一人”(当然有内政安排和军事部署)。他写信给赵佗,信中自谦,但又有理有据,使赵佗意识到刘恒的厉害;同时又派能干使臣陆贾(赵佗好友,老谋深算)前去说服,将一场大战消弭于无形。对付北方匈奴的作乱,汉文帝也是写了一封更短的信,只对匈奴领袖说了几句话,就将一场战争化解了。所以从汉文帝在位的23年及他儿子景帝刘启在位的16年,一直到他的孙子武帝刘彻初期的5060年间,国家民族安定,成就了汉代辉煌的文化,奠定了汉朝400年政权的基础。
道家研究在近年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仅次于对儒学的研究,甚至在21世纪有压过儒学研究之势。
1996年12月18-21日在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由澳门中国哲学会主办,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协办的“道家与西方”研究讨论会召开,主要研讨了中国道家与道教文化对西方社会的影响及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哲学内涵。近年道家与道教文化的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形成热点,中国、法国、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等都形成了自己的学者队伍并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专着。
世纪之交,西方后工业社会出现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异常、人口爆炸、灾病流行及种种社会弊端,使西方许多有识之士越来越认识到道家哲学回归自然的生态智慧和思想价值。道家文化兼收并蓄,融通百家的特征也使它日益成为中西方文化的汇总,成为以中国优秀传统接引现代西方文化的桥梁。
思考题
1.何谓“道法自然”?简要说明老子的宇宙观。
2.简要评述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处世哲学。
3.简要评述庄子的人生哲学。
4.简要说明老庄哲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葛荣晋.道家文化与现代文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2.陆玉林,彭永振,李握铜.中国道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
3.李锦全,冯达文.中国哲学初步.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