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48573700000054

第54章 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9)

2)进行非智力因素技能的训练

大学毕业生智力上的相差并不太大,而非智力方面的技能却是影响毕业生择业、就业和创业的重要因素。毕业生要敢于表现自己,克服在公众面前“害羞”和“胆怯”等人格心理方面的不良现象,这是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的前提和关键;还要善于表现自己,主要是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诚恳而不谦卑,自尊而不自傲,不急不躁,以富含感染力的幽默语言来展示自己的意图和信誉。

3)进行必要的心理准备特别是“受挫准备”

大学毕业生大都很有才华,但并非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成功。过硬的职业技能对职业成功固然重要,充分的心理准备更是不可缺少的。一般来说,事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如果心理准备不足,就会产生过激情绪,导致能力低下,在愤世嫉俗的言行中使自己的才华泯灭。因此,在校期间要充分做好心理上的“受挫准备”。在事业顺利的时候不沾沾自喜,以平常心对待工作上的平淡、无为和不被重用;在屡试屡挫的境地中屡挫屡试,不懈追求;在似乎“一文不名”的地位上奋发向上,一鸣惊人。这是事业成功者的必备素质。

2.见习期内的角色转换

大学生参加工作后的一年或半年为见习期,之后转为正式人员,与大学相比,都有很大区别。高校大多位于大中城市,学习和生活条件比较优越,自由支配时间比较多,节奏也比较缓和,压力较小;而众多的职业岗位不一定在城市里,有的在偏僻的山沟里,有的在茫茫的戈壁滩上,有的环境相当艰苦。由于工作繁忙,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从大学学习环境到职业环境的变化,往往会加剧角色冲突,为此,大学毕业生应该加强见习期内的角色学习,使角色转换顺利实现。

一般来说,大学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同事的认同和领导的肯定,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和锻炼自己。

1)要善于展现自己的知识

大学毕业生因为具有新知识而受到同事的青睐和尊敬,但为此也使一些人与同事之间容易产生一定的距离。因此,大学生在同事面前一定要表现得谦虚、随和,在尊重同事丰富经验的同时,适时适度地展现自己的知识。例如,可以利用工作机会,特别是当同事在工作中遇到麻烦时,以谦虚诚恳的态度从理论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共同商讨,共同解决问题。也可以利用业余娱乐机会,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在交流中让同事了解你的为人和性格,表明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缩短与同事间的距离,成为大家的朋友。要切忌以文凭自傲,那样只能使得同事对你产生反感,使得自己越来越脱离群众,变得孤立无助。

2)要树立工作的责任意识

大学生对未来都有美好的期望,都想在事业上大干一场,建功立业。但是多数人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初,一般不会被委以重任,而是先从最简单的辅助性工作做起,这也符合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但是,有不少人凭着对工作的新鲜感和学识上的优越感,认为自己被大材小用了,对一些工作不愿意干,甚至开始闹情绪。其实,这是缺乏责任意识的表现,干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有足够的热情,更要有丰富的经验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这种经验和能力的获得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积累和训练。显然,凭借热情和情绪只能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因此,不管工作的大小,分工的高低,大学生都要以满腔的热情、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对待,圆满完成。

3)要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大学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立意识,在工作上总想独当一面,取得成就。尽管很多人对待工作的态度是认真谨慎的,但在很多时候,工作中还是难免出现失误。工作失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地认识失误,不能实事求是地去承认失误。如果工作中出现了失误,就要认真地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找准失误点;同时要敢于向领导和同事承认,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勇于承担责任,以获得领导和同事的理解;另外,要虚心学习、请教,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失误发生。

另外,大学生要重视岗前培训这样的重要环节,因为岗前培训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它不仅仅是让新员工了解单位的基本情况,熟悉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更重要的是通过岗前培训来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人际协调能力和奉献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讲,岗前培训可以直接反映出新员工的素质高低,因此单位都非常重视,并依此择优录用,分配岗位。毕业生一定要以认真的态度把握好这样一次充实自己、表现自己和提升自己的良机。事实证明,很多毕业生就是因为在岗前培训期间显露才华,表现出色而被委以重任。

6.6.3角色转换过程中的不适应

从业之初,从相对简单的学生角色转变为较为复杂的社会职业角色,会产生一些矛盾和不适应,这是在情理之中的,也是正常的。

1.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大学校园里的生活相对来说是比较单纯和清静的。习惯了这种环境的大学生们,在刚刚参加工作之初,由于自身的阅历、素质、知识水平和适应能力的限制,加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要高于一般的人。因此,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和不适应的因素,使得许多毕业生在工作上遇到种种困难和挑战。

1)美好的愿望难以实现

所有的大学毕业生都希望在自己第一份职业岗位上有所作为,立志以满腔的热情换取优异的工作成绩。但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表明,大学生工作后大多对现实不满意,有的毕业生表示“特别失望”。

面对一些工作单位的实际情况,诸如生活环境艰苦、人际关系复杂、经济收入微薄、工作程序单调、管理方式落后和生产试验设备陈旧等因素产生的消极负面影响,不少的毕业生由满腔热血转而大失所望,工作的积极性踪影皆无,原本美好的愿望也化为泡影。

2)自身素质难以应对社会职业的需要

我国经济步入全球化的战略格局,对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就更为迫切。因此,大学毕业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际操作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更要具有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然而,一些大学生毕业面对社会职业的实际需要,深感自己的综合素质远远不能胜任从事的工作,现有的知识智能结构不够充分和合理;书本知识和实际问题相差太远,而且很难有机地结合起来。

3)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大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几乎全是正面的、健康的教育,所以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都是比较顺利的。但是,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比较浅,所以对社会、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往往表现为较理想化倾向。因此,在现实社会中,尤其是面对社会不良现象,他们既看不惯,又无能为力,经常感到困惑和迷茫,很难使自己理想化的观念与现实社会达成一致,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理想化的行为习惯与职业角色要求之间的矛盾。

6.6.4积极适应职业角色

角色转换是一个艰苦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以积极的姿态来应对这种不适应。事实证明,不同的态度会有不同的结果,积极的态度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往往对角色转换的认识模糊,对即将从事的职业缺乏全面准确的了解。因此,应当树立以下几方面的意识,形成职业观念。

1.独立意识

学生角色的经济不独立性及社会责任的不完全性,决定了大学生的依恋性。走上工作岗位后,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认可的具有独立资格的真正的社会人,在生活上要自理,尤其是在工作上要独当一面,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2.主人翁意识

大学毕业生多数要参与生产、管理和决策等实践活动,对所在的单位和部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一个人工作成绩的好坏,不仅和自己的前途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与单位和部门的兴衰荣辱休戚相关。因此,大学生要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以国家兴旺、民族强盛和单位发展为己任,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3.学习意识

大学毕业已经具备了获得职业技能的基础条件,即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但是社会角色的适应过程是一个自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初到工作岗位,自身的知识量不一定足够大,知识结构并不一定合理,工作起来难免有些左支右绌。因此,大学生要根据职业的特点、性质、工作程序及其相互关系,虚心向有经验的技术人员、领导、师傅和同事学习,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最终达到自我完善。研究数据显示,在大学期间所掌握的知识,30%左右是在工作中能用得上的,70%左右属于备用的知识。因此,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所用的知识大部分需要随时学习和充实。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步伐加快,毕业生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开阔视野,以适应新的形势。

除了根据自身情况需要补充和学习必需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注意:尽快地从学生学习生活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去;面对新的环境,凭借青年人的朝气和锐气,认真训练职业技能,细致工作,尽快适应职业需要;要甘于吃苦,树立战胜困难的意志力;要开动脑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逐步培养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更好地承担职业角色。

4.责任意识

具有工作责任心是一个人的愿意做事和做好事情的根本,其核心是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大学毕业生要加强自身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职业道德就是我们种下的思想,要想事业成功,遵守职业道德,强调自己的责任永远是第一步的。一些企业家就认为,一个人的技能差、水平低并不严重,可以通过加强培训来提高;而一个社会如果形成一种浮躁氛围,对任何企业和工作都缺少必要的忠诚,这种情况就值得忧虑了。

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其实是融为一体的,奉献精神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自觉。其实,大到一个社会,小到一个企业,每个人都在奉献的同时也都在接受着别人的奉献。人人都在为他人提供服务,人人又都在享受他人提供的服务;人人都在关爱他人,人人又都在受到他人的关爱,才可能真正创造一个充满温馨的工作环境。

一个人的学历、资质是可以一眼就看出来的,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出。这些就像浮在水上的冰山,是显性素质。而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则是隐性的,需要在工作上不断修炼才行。

在管理上有一句很经典的话,那就是:你可以不忠于某一个企业,但是你必须忠于你所做的工作。要么选择不干,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把工作做好。

本章小结

1.选择确定第一份工作,对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而言,无疑是人生中的一次重大决策。

找寻第一份工作的游戏规则是:考题是找工作,及格线是找到工作,但要想得到优秀,你必须立足现实,积极思考,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一份对未来发展有积极作用的“优质股”工作。

应该分析清楚自己的优势、劣势,了解透彻自己的行为风格、工作方式,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将为之奋斗的行业。行业确定后,再在这个行业内寻找落足点。

2.在我们的社会中,要想找工作,必然需要一份简历。不管一个人申请的是会计师、教师,还是国家公务员都不例外,一份卓有成效的个人简历是开启事业之门的钥匙。但在发送一份简历之前,应该再三地进行检查和修改。只有这样,所准备的简历才不会去充塞别人的废纸篓。谨记检查简历的“十不要”原则。

3.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大学毕业生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换,必须伴随着角色冲突、角色学习和角色协调等一系列过程。因此,大学生充分把握好毕业前后的两个阶段进行角色调整,尤其必要。角色转换是一个艰苦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以积极的姿态来应对这种不适应。事实证明,不同的态度会有不同的结果,积极的态度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1.选择确定第一份工作应注意些什么?

2.检查简历的“十不要”原则包括什么内容?

3.面试过程中应注意哪些细节?

4.大学毕业生如何顺利实现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换?

大学生择业心理失衡案例十则

案例1:盲目焦虑

对于即将到来的就业,在某高校就读大四的小马说自己“一点概念也没有”。其实从大一开始,小马就为就业做准备了。看到别人在考这个证书那个资格,他也跟着考。别人出国了,他也考虑过办签证。但是等到自己快毕业了,小马却发现对于未来仍然茫然,“好像什么都尝试过,却还是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案例分析

出现这样的困惑,最关键的问题是没有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以至于在毕业前后没有明确的方向,往往四面出击却收效甚微。建议在择业之前找专业的咨询师,帮助判断自己的职业取向,还可以多参加学校有关就业的讲座,听取专业职业规划师的指导。同时,自己也可以静下心来回想,有没有自己擅长的工作,从这个点切入,相信就可以找到自己的所长,再以此作为判断职业方向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