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精神病,正如被污染了的明镜和空气一样,当其拂拭和净化之后,就会恢复其明亮空灵的本性。就像人们把某些不理想的结果称为“失败”一样。其实,从最终意义上讲,世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成功”或“失败”,只是人们对其结果的一种外在称谓和形容罢了!
精神病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一切因情志因素所导致的病都可称其为“精神病”,而其发病率,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统计可以达77%。它包括了祖国医学所说的“七情”因素致病,即“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收,恐则气下,忧则气消”等。狭义精神病,其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而这类精神病据记载我国现在就有1600多万人,且正在逐年增加。
现代研究证实,精神病是由于精神受到意外的刺激,如不良的遭遇、挫折、受惊或恐惧以及长期存在情感上的压抑、郁闷、内心矛盾等,进一步发展就会使其产生攻击性行为,或者逃避行为,最后导致一系列癫狂症状或歇斯底里,或自杀或者伤害他人等的疾病。
四、因郁致病
1.抑郁与高血压病
美国和加拿大的心理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一个人如果总是对往事耿耿于怀,或者对未来忧心忡忡,或者对别人的话思前想后,陷入过度忧虑状态,将不利于身心健康。这项研究结果表明,过度忧虑会使人的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而且还会促使人体大量分泌一种应激激素,给心脏增加负担。
加拿大心理学家波拉德·基在研究中发现,与心情放松的人相比,经常通过沉思对压力作出反应的人夜间血压下降幅度较小。她指出,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小于正常幅度的人死于脑卒中和心脏病的风险较大。
其他研究结果还表明,对不愉快的往事耿耿于怀将促使身体分泌一种能降低免疫系统功能的化学物质,从而降低人体抗病能力。该研究还指出,过度忧虑使身体释放出的应激激素也会损害免疫系统。
科学家建议,在短期内通过转移注意力可以缓解因过度忧虑给身心造成的压力。如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聆听悠扬的古典音乐等。
2.抑郁与失眠症
导致失眠的原因很多,但尤以抑郁症引发的比例更大。
诸如失意、失业、下岗、亲友亡故、离异以及人生中的种种失落、挫折、意外等,都可能会导致人们的抑郁,久而久之亦会继发出许多其他病症,其中最常见的当属失眠症了。
人们都有类似的切身体验,当心理忧伤、焦虑或者思虑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时,就很难入睡。即使上床很早,但就是睡不着。笔者在艰难创办公司、学校时遇到挫折,曾经就饱尝失眠症的难耐与苦楚……
3.抑郁与糖尿病
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症”。它是由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导致的病症。然而不论是“上消、中消、下消”,其病因、病机都与肝功能失常息息相关,这也证明了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而肝的属性是木,木喜条达,喜疏泄,最忌抑郁。实践证明,20世纪60至70年代患糖尿病也不少,其原因就是有些老干部及其亲友们思虑忧郁太过、抑郁不平,又无法无处诉说其苦闷、忧伤,长期焦虑、烦躁,故引发糖尿病或其他高血压、心脏病等。
由其他原因所致抑郁,并由此诱发糖尿病亦很多,如笔者所认识的或多年来所治疗的病例中真可谓俯首皆是。如有的人因离婚后长期忧郁苦闷,嗜好烟酒,进而患糖尿病;有的人因失意、炒股亏损、下岗、晋级未遂等,由患抑郁症未得到及时治疗,继而患糖尿病等。
可见,抑郁症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及时重视、及时自治或医治而诱发的继发病症,并从此形成“恶性循环”。当一个人身患数病时,那就更会令高明的医师们棘手了。
4.抑郁与心脏病
我们平时谈话与“心”相关的词很多,如心烦意乱、心乱如麻、心惊胆战、心急如焚、心猿意马、三心二意、心如死灰、心如刀绞等。这就不难看出,人的一切情志活动,情绪反应等都和心和心脏息息相关。换言之,当情绪影响了“心”,之后才引起心脏的变化。
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主神明,心藏神,心主血脉等。可其主神明、藏神的功能并非人体左胸部的心脏所能做到的,据现代医学研究,这些功能似乎与人脑中的“垂体”相关。
情志郁结首先会引起气机变化,即思则气结,结则气滞,气滞则导致血瘀,血瘀才会引起心脏的节律变化,即心动过缓、心律失常,进一步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再恶化到心肌梗死等。
不论是冠心病,还是肺心病、风心病等多种心脏病,祖国医学统称为“胸痹”,所谓“痹”,可理解为闭塞不通之意,若想治之,必须疏通气机、疏通血脉,以达到通则不痛也。
5.抑郁与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的发生除与饮食,运动因素直接相关外,最重要的情志因素就是抑郁。常见有些老年人退休后,由于心理落差太大、太明显,进而郁郁寡欢。权力没有了,影响失去了,朋友远离了,亲戚疏远了等,都会使人感到“人走茶凉”的抑郁与无奈。
还有些人由于生意失败、升学未果、婚姻破裂、子女离弃以及人际关系的种种问题等,突发脑卒中,撒手人寰。
更有些中年骨干分子,长期饮食起居不节,加上竞争的激烈,使身心长期紧张而导致脑血管病的发生。
6.抑郁与溃疡病
戴尔·卡耐基说:“溃疡病的病因往往不是因为吃了什么,而是因为忧虑什么。”这句话真是一语道破了当代社会的竞争残酷。事实表明,从事IT业者、白领一族、科研人员,以及企业家们,其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当然吸烟、酗酒也是导致溃疡病的重要原因,但远远不及抑郁、苦恼造成的后果严重。胃是“情绪器官”,也就是说,吃得再好,也不如在情绪好的状态下去吃。可见吃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以什么心态去吃。
患过溃疡病的人都知道,每当在其心情好的时候,症状就减轻,每当在其心情较差或抑郁、烦躁时,病情马上加重。事实表明,如果能及时地看破、放下,轻松快乐,即使不吃药也能使溃疡病自愈。
7.抑郁与皮肤病
近年来,皮肤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如湿疹、过敏症、牛皮癣等,可有些人只重视药物治疗,即内服或外用,往往很长时间不能治愈,甚至十几年、几十年迁延不愈,殊不知情绪对皮肤的影响是药物所不能治疗的。中医理论认为,肺主气,主一身之表,在志为忧,忧愁抑郁则伤肺,肺伤则体表不和,卫气失调,即肺的“宣降”失司,玄府不通,久则郁闭血瘀,瘀则血热而生病。
不论什么病,从广义上讲,都是气血失和,气滞血瘀,若肺气宣通则气血和畅,何病之有?
8.抑郁与肥胖症
我国现有9000万肥胖症患者,有2亿人超重,这些除与饮食习惯不科学,以及运动量过小等因素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抑郁,中医理论历来强调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而抑郁症,其表现的症状首先是气郁、肝郁,看什么都无兴趣,心中郁闷、倦怠懒动,不愿与人交往,不愿活动,不愿工作,从而导致气血循环阻滞。不出汗则肺毒积,便不通则肠毒积,血气不顺则血毒积。积久化湿化热,体重自然潜增暗长,身体一胖,活动受限,于是更懒,从此形成恶性循环。
遗憾的是,很多胖人并不从饮食、情绪去调节自己,偏偏遍尝各种减肥药,从而又导致不良反应的出现。
9.抑郁与其他疾病
因为77%的人类疾病与情绪有关,所以因抑郁而导致的疾病,很难在本书中一一悉举,如肺结核、脉管炎、胰腺炎、肝炎、肾炎、胆囊炎、鼻炎、痛经、乳腺炎等,以及各种良性瘤等,甚至有几百种之多,这就提醒我们在患了抑郁症后要即时寻找摒除它的方法,以免形成其他疾病。当其他病症夹杂,且错综复杂时,自治自愈的可能性就很小了,甚至还会引起更大挫折与不幸。
五、因病致郁
1.慢性病、疑难病都会导致抑郁
临床证明很多人患了慢性病、疑难病之后经久不愈,都会导致悲观绝望,甚至厌世。这些消极情绪如不及时调整、疏泄,就会加重原来的疾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事实表明,很多慢性病并不是特别疑难和不能治愈,其根本原因在于患者的思想、观念、态度的不正确、不豁达,不能看破而有放不下,最终导致不良后果。
2.对待疾病的态度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你遭遇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遇到之后对生命、疾病、命运的人生态度。换言之,影响人们的不是外在事物,而是人们对外在事物的看法。我们不能改变天气,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我们有时不能改变我们的工作,但我们却可以改变我们工作时的心情。这就是以心转境,莫为境转的哲理。
3.“心身并治”的法则
“心身并治”是对待身心疾病的重要治疗法则,也是自愈医学的治疗学基础。换言之,如果治疗人的疾病不先从心理、精神、灵魂上下功夫,仅仅从肉体上去治疗,那无疑是舍本逐末。
虽然医学模式从20世纪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但要使医学界,乃至人类自身彻底转变观念,仍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当代人的“心理赤贫”,道德危机已相当严重,若不能从“心”开始修炼、澄清、正思、反省,那结果是不堪设想的。
4.如何斩断恶性循环
疾病和情绪形成一个循环链,要么我们能及时地治愈疾病,要么我们马上改变自己的消极情绪。事实上改变了情绪,就能够马上减轻或消除疾病,这就是精神神经免疫学的治疗机制。不论什么疾病,只要你能笑得出来,并经常去笑,你的免疫功能就能提高。难道这不是物美价廉的医家良药吗?
六、抑郁症的“潜台词”
1.因郁生悟
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一般来说,没有疼痛的症状,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身体哪个部位、哪个脏器生了病,当然也就不必去看病。
其实,宇宙间任何事物的发生,大到天体运行的变化,地震、海嘨、酸雨、赤潮,小到“禽流感”“猪流感”,以及人体身上发生的种种症状,它都是一种预告,一种警告,一种忠告,一种劝告。如果我们真正地了解、觉悟了“症状”的目的,那么就不会完全依赖医院和医生了!
遗憾的是人类已经进化到能制造宇宙飞船,能应用纳米技术,能克隆生物的地步,但对自身却还停留在只意识到躯体之痛而未感觉心灵之痛的可怜程度。难怪有位哲人说,人类对大脑及自身的认识远远落后于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不仅仅患者在发生症状或疼痛明显时才去就诊,就连现代医学也完全被症状所吸引,总是把症状和疾病等同起来,也就是说,不能把形式和内容分开来。为了治疗器官和人体的局部,花费很大的力气和技术,却从来没有治疗过哪个生病的人。医生们追求的是有朝一日能阻止所有症状的出现,却从来不问一下这种做法是否可能,是否有意义。更令人吃惊的是,现实很难冷却对这一目标的狂热追求。自从所谓的现代医学出现以来,可以肯定,患者的总数并没有减少过百分之一(《疾病的希望》德国托·德特勒夫森和吕·达尔克着)。
可见,不论患者还是医生,如果只满足于消除症状,那么症状只能暂时缓解或隐匿,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或消失,不能永久性地保证人类的健康。其解决的根本方法只能有一个,那就是透过疼痛的症状研究其本质。真正领悟一下症状的“语言”,然后才能诠释其“潜台词”。
其实当烦恼发生时,我们就应该增长智慧,这就是“侧向思维”“逆向思维”的妙处。若凡事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方位去想去看,你就会感谢症状和疼痛带来的启迪。
笔者前些年曾经胸痛,每当在说话较多时或生气时加重,当我用药物不能将其彻底治愈时,才产生以下觉悟。
倘若我们每个人能够认真反思内省,大多数人都会找到自己的病因。如果不发生疼痛,不出现症状,你是不会在意自己的身体的,还把自己当成健康人。在这一点上,我们大多都有“阿Q精神”,认为哪儿也不痛就是健康人,就是没病。倘若身体内的各个脏腑、组织不用“症状”向你表达,你永远也不理会它的感受而自行其是。以我多年的临床经验证明,很多人都是在患上气管炎、哮喘、肺心病之后才开始戒烟;很多人都是在患上肝硬化、肝癌之后才戒酒;很多人在患上糖尿病、脑血管病后才开始注意饮食结构;很多人在严重肥胖、甚至影响其他脏腑功能之后才开始节制饮食……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但如果把它颠倒过来就是,没有当初,哪来今日?比如说,我的胸痛,其原因就是性格急躁易怒,说话太快,又太情绪化的习惯所累积而成。有位哲人曾说,当你对原因发生兴趣,结果就不会感到奇怪了。又有哲人说,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我也曾多次“自己配药自己吃”。结果是服药当时症状减轻或消失,可过一些时候,仍然还犯……后来我控制自己的情绪,讲话时控制语速,也不那么激动了,胸痛竟不药而愈了。
躯体的痛苦不能令你觉悟,当发展到心肌梗死的时候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