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醇类消毒剂
【作用原理】醇类能够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变性凝固,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常用剂型有乙醇与异丙醇。乙醇属中效消毒剂,具有速效、无毒、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对金属无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易挥发、不稳定等特点。
【适用范围】适用于手、皮肤、物体表面及诊疗用具的消毒。
【使用方法】
①手消毒: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含醇类手消毒剂,手消毒方法遵循手卫生规范的要求。
②皮肤消毒:使用70%~80%(v/v )乙醇溶液擦拭皮肤,待干。
③物体表面的消毒:使用70%~80%(v/v)乙醇溶液擦拭物体表面,待干。
④诊疗用具的消毒:将洗净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70%~80%(v/v)的乙醇溶液中消毒10min 以上,加盖。
【注意事项】
①醇类易燃,不应有明火。
②不应用于被血、脓、粪便等有机物污染表面的消毒。
③用后应盖紧,密闭,置于阴凉处保存。
④不应用于醇类过敏者。
13.含碘类消毒剂
(1)碘伏
【作用原理】碘伏属中效消毒剂,其中碘起消毒作用,表面活性剂起载体与助溶作用。碘伏具有速效、低毒,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无黄染,对铜、铝、碳钢等二价金属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大,稳定性好等特点。碘伏由于碘被络合能在溶液中缓慢释放,可保持较长的杀菌效果。阳离子、阴离子或非离子均可作为碘伏中的表面活性剂。常用碘伏消毒剂其有效碘含量为5000~10000mg/L。
【适用范围】适用于手、皮肤、黏膜及伤口的消毒。
【使用方法】
①消毒液配制:冲洗黏膜时,根据有效碘含量用灭菌蒸馏水,按照稀释定律,将碘伏稀释成所需浓度。
②擦拭法:皮肤、黏膜擦拭消毒,用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擦拭被消毒部位。外科手消毒用碘伏消毒液原液擦拭揉搓作用至少3min。手术部位的皮肤消毒,用碘伏消毒液原液局部擦拭2遍,作用至少2min;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用碘伏消毒液原液局部擦拭2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口腔黏膜及创面消毒,用含有效碘500~1000mg/L的消毒液擦拭,作用3~5min。
③冲洗法:对阴道黏膜及创面的消毒,用含有效碘250~500mg/L的消毒液冲洗3~5min。
【注意事项】
①应置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
②含乙醇的碘伏消毒液不应用于黏膜和伤口的消毒。
(2)碘酊:碘酊是指含1.8%~2.2%(g/ml)碘及70%(v/v)乙醇的溶液。
【适用范围】适用于注射及手术部位皮肤的消毒。
【使用方法】使用碘酊原液直接涂擦注射及手术部位皮肤,待稍干后再用70%~80%(v/v)乙醇脱碘。
【注意事项】
①不应用于破损皮肤、眼及口腔黏膜的消毒。
②不应用于碘酊过敏者;过敏体质者慎用。
③应置于遮光、密封、阴凉处保存。
14.胍类消毒剂
【作用原理】包括醋酸氯己定和葡萄糖酸氯己定和聚六亚甲基胍等。属低效消毒剂,具有速效杀菌作用,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性、对金属和织物无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轻微,稳定性好等特点。
通过破坏细胞膜、抑制细菌代谢酶系统和使细胞浆凝聚等机制杀灭细菌。
【适用范围】适用于手、皮肤、黏膜的消毒。
【使用方法】根据有效含量用灭菌蒸馏水将氯己定稀释成所需浓度。
【消毒方法】
①擦拭法:手术部位及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用5000mg/L醋酸氯己定乙醇(70%v/v)溶液或用20000mg/L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70%v/v)局部擦拭2遍,作用2min;对伤口创面消毒,用5000mg/L醋酸氯己定水溶液擦拭创面2~3遍,作用2min。
外科洗手用相同浓度和作用时间。
②冲洗法:对阴道或伤口创面的消毒,用500~1000mg/L醋酸氯己定水溶液冲洗,至冲洗液变清为止。
【注意事项】不应与肥皂、洗衣粉等阴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或前后使用。
15.季铵盐类消毒剂
【作用原理】季铵盐类化合物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改变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使菌体物质外渗,阻碍其代谢而使细菌死亡。
季铵盐类消毒剂在低浓度下有抑菌作用,较高浓度时可杀灭大多数种类的细菌繁殖体与部分病毒。包括单链季铵盐和双长链季铵盐两类。前者只能杀灭某些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属低效消毒剂,如新洁尔灭;后者可杀灭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某些真菌和病毒。季铵盐类可与乙醇或异丙醇配成复方制剂,其杀菌效果明显增加。季铵盐类消毒剂的特点是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毒性小,稳定性好,对消毒物品无损害等。
【适用范围】适用于环境、物体表面、皮肤与黏膜的消毒。
【使用方法】
①环境、物体表面消毒:一般用1000~2000mg/L消毒液,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时间15~30min。
②皮肤消毒:复方季铵盐消毒剂原液皮肤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5min。
③黏膜消毒:用500mg/L单链季铵盐作用3~5min,或用双链季铵盐100~500mg/L,作用1~3min。
【注意事项】不宜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肥皂、洗衣粉等合用。
16.酸性氧化电位水
【作用原理】酸性氧化电位水是酸性氧化电位水生成机利用有隔膜式电解槽将混有一定比例氯化钠和经软化处理的自来水电解,在阳极侧生成pH2.0~3.0,氧化还原电位在1100mV 以上,有效氯浓度为50~70mg/L的消毒液。
【适用范围】适用于物体和环境表面、内镜的消毒,消毒供应中心手工清洗后不锈钢和其他非金属材质器械、器具和物品灭菌前的消毒。
【使用方法】
①物体和环境表面的消毒:洗净待消毒物体,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流动冲洗浸泡消毒,作用3~5min;环境表面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反复擦洗消毒5min。
②内镜的消毒:遵循国家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
③消毒供应中心手工清洗器械灭菌前的消毒:手工清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流动冲洗浸泡消毒2min,净水冲洗30s,取出干燥。
17.煮沸消毒
【作用原理】利用热力杀灭微生物。
【适用范围】适用于金属、玻璃制品、餐饮具、织物或其他耐热、耐湿物品的消毒。
【使用方法】将待消毒物品完全浸没水中,加热煮沸后维持15min以上。
【注意事项】
①煮沸消毒用水应保持清洁,从水沸腾时开始计时。
②消毒物品应保持清洁,可拆卸物品应充分拆开。
③高海拔地区,应适当延长煮沸时间。
18.流动蒸汽消毒
【作用原理】流动蒸汽消毒法是在1个大气压下,用100℃左右的水蒸气进行消毒。消毒时热蒸汽遇到冷的物品时即凝结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潜热,使消毒物品的温度迅速提高。同时当蒸汽凝结成水时体积突然缩小,产生局部负压,加速蒸汽对有孔物品的穿透。
【适用范围】适用于餐饮具和部分卫生用品等一些耐热、耐湿物品的消毒。
【使用方法】通过流动蒸汽发生器、蒸锅等,当水煮沸后产生水蒸气,蒸汽温度为100℃,相对湿度80%~100%时,作用时间15~30min。
【注意事项】
①消毒作用时间,应从水沸腾后有蒸汽冒出时算起。
②消毒物品应清洁干燥、垂直放置,物品之间留有一定空隙。
③高海拔地区,应适当延长消毒时间。
19.其他消毒灭菌方法
(1)过滤除菌:过滤除菌是将待消毒的介质,通过致密的过滤材料,以物理阻留的原理,去除气体或液体中的微生物,但不能将微生物杀灭。主要用于空气净化。
(2)微波消毒:微波是一种频率高、波长短、穿透性强的电磁波,一般使用的频率为2450MHz,可杀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一般认为,微波的杀菌作用是因为微波所形成的高频交变电磁场可使水分子高速度运动摩擦产生热,使微生物细胞内活性物质受热变性,失活,导致微生物死亡。微波可用于奶瓶、乳胶奶嘴、餐饮具和食品的消毒。微波消毒的物品应用湿布包裹。可用于医疗机构低度危险性物品和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3)其他消毒灭菌方法:可采用获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的除上述消毒剂、灭菌剂和消毒灭菌设备以外的其他消毒灭菌方法,对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消毒与灭菌。
(三)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
1.手术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手术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
【灭菌方法】
(1)耐热、耐湿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2)不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应采用低温灭菌方法。
(3)不耐热、耐湿手术器械:应首选低温灭菌方法,无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消毒剂浸泡灭菌。
(4)外来医疗器械:医疗机构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器械清洗、包装、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做好清洗、包装并遵循其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的要求进行灭菌。
(5)植入物
①医疗机构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植入物的材质、清洗、包装、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做好清洗、包装并遵循其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的要求进行灭菌。
②植入物灭菌应在生物监测结果合格后放行。
③紧急情况下植入物的灭菌,可在生物PCD 中加用第5类化学指示物。第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6)动力工具:骨动力工具分气动式和电动式,一般由钻头、锯片、主机、输气连接线、电池组成。按照使用说明的要求进行清洗、打包与灭菌。
2.手术敷料的灭菌
手术敷料分为棉纱类敷料和布类敷料。棉纱类敷料包括各类纱布、纱垫、纱条、棉球、伤口敷料等。棉布类敷料包括各类手术铺巾、手术衣等。
【灭菌前准备】手术敷料灭菌前应存放于18~22℃,相对湿度35%~70%的环境。棉布类敷料可采用符合GB/T19633要求的棉布包装;棉纱类敷料可选用符合GB/T 19633要求的医用纸袋、无纺布、皱纹纸或纸塑复合包装,采用小包装或单包装。
【灭菌方法】
(1)棉布类敷料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2)非织造医用卫生材料,应根据材质不同选择相应的灭菌方法。
【注意事项】棉布类敷料和棉纱类敷料宜在独立房间内或分时段包装。
3.手术缝线的灭菌
手术缝线分类:分为可吸收缝线和非吸收缝线。可吸收缝线包括普通肠线、铬肠线、人工合成可吸收缝线。非吸收缝线包括医用丝线、聚丙烯缝线、聚酯缝线、尼龙线、金属线。
【灭菌方法】根据不同材质选择相应的灭菌方法。
【注意事项】所有缝线不应再次灭菌使用。
4.其他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应根据被灭菌物品的材质,采用适宜的灭菌方法。
(四)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1.清洁与消毒方法
(1)中度危险性物品:如口腔护理用具等耐热、耐湿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肛表或口表)、氧气面罩、麻醉面罩应采用高水平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或中水平消毒剂如碘伏、乙醇等消毒。
(2)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清洁与消毒方法:氧气湿化瓶、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器具清洗、干燥,耐高温的管道与引流瓶首选湿热消毒,不耐高温的部分可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宜采用专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与消毒。无条件的医院可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
2.注意事项
(1)待消毒物品在消毒灭菌前均应充分清洗干净。
(2)管道中有血迹等有机物污染时,应采用超声波和加酶制剂浸泡清洗。清洗后的物品应在2h 内进行消毒。
(3)使用的消毒剂应严格检测其浓度,有效期内使用,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五)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1.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消毒。消毒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消毒。
2.病人生活卫生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餐具、茶具等,保持清洁,个人专用,定期消毒;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时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可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消毒;便器也可使用清洗消毒器进行清洗消毒;床单位可采用床单位消毒器等进行消毒。
(六)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原因不明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方法
1.朊病毒
【消毒方法】
(1)感染朊病毒病人或疑似感染朊病毒病人宜选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焚烧处理。
(2)可重复使用的被感染朊病毒病人或疑似感染朊病毒病人的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性物品,可选以下方法之一进行消毒灭菌,且灭菌的严格程度递增。
①将使用后的物品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然后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压力蒸汽灭菌应选用134~138℃,18min,或132℃,30min,或121℃,60min。
②将使用后的物品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去除可见污染物,清水漂洗,置于开口盘内,于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灭菌60min 或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134℃灭菌18min。然后清洗,并按照一般程序灭菌。
(3)被感染朊病毒病人或疑似感染朊病毒病人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的低度危险物品和一般物体表面应采用清洁剂清洗,并根据材质采用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1mol/L氢氧化钠溶液擦拭或浸泡消毒,至少作用15min,并确保所有污染表面均接触到消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