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院感染管理
48554100000005

第5章 医院感染与微生物

第一节 医院感染病原学特征

1.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特点有哪些?

答: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特点主要有:

(1)以机会致病菌为主,如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克雷伯菌属、白假丝酵母菌等。

(2)多为多重耐药菌株。

(3)主要侵犯抵抗力低下的患者。

2.医院感染常见多重耐药菌有哪些?

答:医院感染常见多重耐药菌有:

(1)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

(4)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5)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6)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3.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常见有哪几种?

答: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常见有: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4.何谓微生态失衡?

答:人体正常微生物群与机体处于共生状态,共同组成了人体微生态系统,并形成生理性组合的动态平衡。在外环境影响下,人体正常微生物群之间,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即为微生态失衡。

5.微生态失衡与医院感染有何关系?

答:当人体微生态失衡时可出现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微生物群构成比例失调,或在体内发生定位转移,或微生物的宿主转移,从而引起内源性医院感染的发生。可以表现为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及血行感染等。

第二节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

1.微生物标本采集原则是什么?

答:微生物标本采集原则是:

(1)避免常居菌群污染。

(2)在感染的急性期、使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

(3)选择正确的采样部位,并以适当的技术、方法与容器收集足量的标本。

(4)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常规培养应在2h 内(厌氧培养应不超过30min)送达实验室。

2.在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如何正确采集血培养标本?

答: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根据是否保留血管内导管采取不同采集方法:

(1)保留导管:至少采集两套血培养,其中至少一套经外周静脉采集,另外一套从导管内或输液港隔膜无菌方法采集。两个位置采血间隔时间应< 5min 。各自做好标记。

(2)不保留导管:从独立的外周静脉采集两套血培养,并送导管尖端进行培养。

血标本应在采集后2h 内送到实验室,若不能及时送检,应室温保存。

3.留置导尿管患者如何正确采集尿培养标本?

答:留置导尿管患者采集标本前,应先夹住导尿管,采集时松开导尿管,并弃其前段尿液。消毒导尿管采样部位,将注射器刺入导尿管,抽取尿液置于无菌容器中送检。

4.如何正确采集痰液标本?

答:痰液标本的采集可采用自然咳痰法、支气管镜法、经人工气道抽吸等多种方法。

自然咳痰法采集时,病人应留取清晨第二口痰。采集标本前应取下假牙,清洁口腔(不用牙膏),用力咳出气管深部的痰,直接吐入无菌容器内。咳痰困难者可先予雾化。

5.如何正确采集手术切口感染标本?

答:采集手术切口感染标本时,应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擦拭感染局部两遍,去除切口表面渗出物和皮肤污染菌,再用含生理盐水的无菌拭子两个,采集病灶边缘或脓腔囊壁脓液或分泌物,分别进行微生物培养和涂片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