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院感染管理
48554100000004

第4章 医院感染诊断

第一节 医院感染诊断原则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如何判断是否属于医院感染?

答: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h以后发生的感染才属于医院感染。

2.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如何判断是否属于医院感染?

答:对于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自病人入院时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3.患者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与住院期间接受的诊疗操作有关,属于医院感染吗?

答:应该属于医院感染。如在住院期间接受侵入性诊疗操作,出院后出现相关部位感染而再次入院,该感染直接与上一次侵入性诊疗操作有关,属于医院感染。

4.住院期间,患者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新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吗?

答:患者住院期间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新的感染,应该属于医院感染。可表现为两种情况:

(1)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新的其他部位感染(排除脓毒血症所导致的迁徙性病灶)。

(2)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有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5.如何判断新生儿发生的感染是否属于医院感染?

答: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而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以内发病的感染,如巨细胞病毒、弓形虫感染等不属于医院感染。

6.患者住院期间,只要在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分泌物中培养到细菌就可诊断为医院感染吗?

答:不可以。患者在住院期间,如果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培养到细菌而无炎症表现,这只是细菌定植,不属于医院感染。只有在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分泌物中既培养到细菌,又有明显局部炎症表现,才能诊断为医院感染。

7.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吗?

答: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8.直接由烫伤等因素导致的局部炎症表现属于医院感染吗?

答:由创伤或非生物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如烫伤、手术缝线刺激导致的轻微炎症等不属于医院感染。

9.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住院期间急性发作属于医院感染吗?

答: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住院期间的急性发作,不属于医院感染。

10.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属于医院感染吗?

答: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感染等,属于医院感染。

第二节 医院感染常见临床类型的诊断

1.呼吸机相关肺炎应如何诊断?

答: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为呼吸机相关肺炎。

(1)病人施行人工机械通气(MIV)治疗后或解除MIV48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患者出现粘痰、肺部啰音,并伴发热,或白细胞总数和(或)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或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病人在原有肺部感染基础上施行MIV治疗48h以上,肺部又发生新的病原体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

2.何谓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

答: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导管48h内患者出现的静脉穿刺部位感染(局部红肿或硬块或有脓液排出),或隧道感染(沿导管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漫性红斑),或血流感染(败血症或真菌血症)等临床表现。

3.如何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答: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h内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从导管血和外周静脉血,或从导管尖段和外周静脉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即可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4.如何诊断输血相关性感染?

答:常见输血相关性感染病原体有肝炎病毒(乙、丙、丁、庚型等)、艾滋病病毒、巨细胞病毒、疟原虫、弓形体等。

诊断输血相关性感染,必须同时符合下述三种情况:

(1)患者从输血至发病,或从输血至血液中出现病原免疫学标志物的时间超过该病原体感染的平均潜伏期。

(2)有证据证明,受血者受血前从未有过该种病原体感染,免疫学标志物阴性。

(3)有证据证实供血人员血液存在该感染性物质,如:血中查到病原体、免疫学标志物阳性、病原DNA或RNA阳性等。

5.何谓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答: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是指: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菌药物期间出现的肠道菌群失调所致腹泻性肠道疾病,包括由艰难梭菌引起的假膜性肠炎。临床表现为腹泻或见斑块条索状伪膜,可合并发热或腹痛。周围血白细胞可升高,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出有意义的优势菌群。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肠壁充血、水肿、出血,或见到2~20mm 灰黄(白)色斑块伪膜。

6.无症状菌尿症是否属于医院感染?如何诊断?

答:无症状性菌尿症患者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管史,应属于医院感染。

诊断时还应符合以下条件:患者尿液培养出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或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但无明显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7.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如何诊断?

答: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拔除导尿管48h 内出现的泌尿系统感染,符合下述条件即可诊断:

(1)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击痛,伴或不伴有发热。

(2)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

(3)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

8.手术部位感染共分哪几种类型?

答:手术部位感染分为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和器官/腔隙感染。

9.表浅手术切口感染如何诊断?

答: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仅累及切口皮肤或皮下组织,并符合下述条件之一即可诊断:

(1)切口局部红、肿、热、痛,或可见化脓性分泌物。

(2)从化脓性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10.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如何诊断?

答: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的感染,累及筋膜和肌层的深部软组织,并符合下述条件之一即可诊断: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局部疼痛等感染症状和体征。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11.手术部位感染中器官/腔隙感染如何诊断?

答: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的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符合下述条件之一即可诊断:

(1)器官或腔隙穿刺或引流出脓液。

(2)从器官或腔隙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或再次手术或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感染证据。

12.创口感染等同于手术切口感染吗?

答:创口除了包括手术切口以外,还应包括意外伤害导致的伤口。因此创口感染不能等同于手术切口感染。

13.如何诊断因职业暴露导致的医务人员感染?

答:职业暴露导致的感染应符合以下条件才可诊断:

(1)医务人员从事的诊疗、护理环境中有明显的感染性暴露源存在。

(2)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中有明显的感染性暴露源接触史,如污染锐器刺伤、割伤皮肤,或近距离接触经呼吸道传播的感染性飞沫或气溶胶等。

(3)有病原学或免疫学证据证明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前从未有过该种病原感染。

(4)有病原学或免疫学证据证实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后出现该种病原感染。而且从暴露至出现该病原感染的时间超过该感染的平均潜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