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学与生命
48553400000022

第22章 智根所在——哲学之光(3)

5.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文主义思潮认识方法的整合

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文主义思潮,构成20世纪哲学发展最重要的两大流派。由于科学和人类的不可分割的关联,尽管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文主义思潮两军对垒,旗帜鲜明,但两种哲学方法内在的相容性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显露出来。科学主义思潮高举科学的旗帜,推崇经验实证,排斥人的主观因素,远离形而上学。但科学这一人类文化奇葩,无法离开人类精神世界的温床。人的认识和主观因素,一直和科学哲学的理论形影不离。在波普的证伪理论、拉卡脱斯的研究纲领、费耶阿本德的无政府主义,尤其是库恩的范式以及全部历史主义的科学哲学中,这一倾向表现得很充分。库恩之后,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研究中关于人自身以及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和群体意识等学术意蕴,尽染了科学哲学的字词篇章,其人文因素日益浓郁,成为科学主义思潮文献中的一道亮丽的色彩。发展到后现代的科学主义思潮,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文主义思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势越发明朗。

人文主义思潮的哲学家们,突出人的主体存在,探讨人的生存意义,揭示主体价值,大写的人始终是其哲学活动的主旋律。但科学在改变着世界的同时也影响着人的生活。20世纪的人文主义思潮的各种文献中,叠印着科学技术重塑人类生活方式、思想行为的印痕。人文主义哲学家的思想观念中深深蕴涵着科学主义思潮哲学的影响,其中又以后存在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学和解释学最为明显。

近年来,科技、社会文化的繁荣和进步,各个学派内部、学派之间相互接近,理论上的交流、对话,出现了渗透、分化和融合的趋势。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分野对立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两种认识方法逐渐从分野到整合,是一个内在的必然的过程,是由科学技术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人的主体价值充分张扬的历史现实决定的。科学-人文这种新的认识方法正在全球知识界、文化界萌生。

西方科学哲学和人本主义哲学日渐渗透融合,呈现出从科学和人的“二元对峙”向科学、人、语言、社会、文化等多元交织转化的局面,科学-人文的哲学思维方式影响着医学,人们对医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关系认识加深了。人们认识到,虽然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相对独立,各具特点,但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又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的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单独完成现代医学的完整建构,只有实现两种精神的理想整合,才能促进现代医学的健康发展。医学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医学人文精神交织着医学科学精神的维度,医学科学精神蕴涵着医学人文精神的精髓,二者形成张力,弥合分歧,互补共进,在“观念层次上相互启发,方法层次上相互借用,学科层次上共同整合,精神层次上相互交融”。

人们开始对医学科学技术和医学人文精神的对峙进行反思,医学仅仅关注生物人的局面正在为对病人进行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整体关怀所替代。医学的发展,在当代哲学的影响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医学内涵中的哲学底蕴

(一)医学中的哲学

因为总是和人的生命相交织,医学内涵中有着深厚的哲学底蕴;因为总是面对人的生命的诞生、痛苦、挣扎、死亡,医学本质上拥有升腾至形而上的空间。医学哲学是医学中的哲学,以医学形而上的问题为研究对象。

医学之形而上,是对医学实践中普遍性问题的哲学思考。这些问题诸如人的生命存在和过程、医学与哲学的关系、医学认识主体及其思维方法、医学的价值和医学的发展等等。医学哲学研究的问题是从渗透于医学实践的方方面面、与医学各分支学科密切相关、与各科临床问题紧密相连的具体的医学问题中概括抽象出来的,具有一定程度的理论性、抽象性、概括性,是医学中的哲学问题,医学哲学是医学中的哲学。同时,医学哲学还是一种与心灵操练相关的生活方式。医学哲学从知性的层面入手,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得人们有可能突破狭隘的思想疆域,进入无限的宇宙,直面永恒的本质;而且,基于这样一种认识的智者,在实际的人生当中,能够不断地超越有限,以平静及愉悦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得失。

(二)医学哲学理论体系

医学哲学研究对象的特征决定了医学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以人类生命的健康为逻辑起点,以医学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和发展观为基本结构,以一系列医学辩证范畴为核心概念,以辩证的人体观、生命观、预防观、疾病观、诊断观和治疗观等为基本理论。它以向医学认识主体提供辩证思维方法、铸造人文精神、培养整体关怀病人的能力、提高人文素质为目的;它是带有专业特征的、次级抽象层次的理论学科。

三、医学哲学范畴

(一)核心、纲领与形式

1.理论的核心

从哲学的角度看,医学哲学范畴是医学哲学理论体系中的内核、中坚和最基本、最深刻的概念。缺乏以范畴为内核和中坚的理论是散乱的、不系统的,更是缺乏内涵和深度的。自古希腊哲学起,哲学范畴一直是哲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从柏拉图到海德格尔,“存在”范畴被认为是一切存在的依据,成为西方本体论哲学的基本出发点。亚里士多德深刻论述了“实体”、“数量”、“性质”、“关系”等十个范畴,建立了他的形而上学体系。康德将亚里士多德关于存在的本体论范畴改造成认识论范畴,其特色因此而得到彰显。黑格尔将“绝对观念”、“矛盾”等互相生演、互相因依的范畴系列作为唯心主义辩证法的理论中坚,成为西方哲学史上的学术高峰。

医学哲学以医学和人的生命的普遍性质、一般特征等形而上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必须充分重视范畴的研究,建立以医学哲学范畴为内核和中坚、系统的、有深度的理论体系。

医学哲学范畴是最基本的医学哲学概念,体现在它具有学术“始基”的性质,医学哲学研究的种种问题,由此而发轫,由此而展开,由此而深入,由此而递进循环地研究下去。医学哲学范畴为医学哲学研究落实了基点、提供了平台、营造了语境、预设了归属。“健康”范畴,是医学哲学最基本的概念,它既是医学哲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又是医学哲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正因为如此,从古代到当代,哲学家和医学家们对健康范畴锲而不舍地研究,不断深化着对健康范畴的认识。杜治政教授1990年发表的《健康定义面面观》一文,可视为当代学术界对健康范畴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如“生理与心理”、“结构与功能”、“正常和异常”以及中医哲学中的“阴阳”、“五行”、“精气”等范畴,都是医学哲学具有“始基”性质的最基本的概念。

医学哲学范畴是最深刻的医学哲学概念,它通过抽象和反思,撇开了认识对象外在的和具体的属性,反映和追问其内在的、一般的本质特征。医学哲学范畴处于医学哲学甚至整个医学概念群及其关系的核心地位,决定或影响理论体系中其他概念的定位和性质;制约着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医学实践的发展。

“医学目的”就是这样的医学哲学范畴。通过对各种医学行为具体目的的抽象,也通过对各种违反医学目的行为的反思,人们开始思考和追问“医学目的”这一范畴的深刻内涵:对生命施以主动、全面、本质的关爱,表现在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表现在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疾苦;表现在照料和治愈有病者,照料那些不能治愈者;表现在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

“医学目的”范畴深刻地体现了医学真谛而影响和规定着医学理论和实践。人们以“医学目的”范畴为援审视和评价某项医学活动时,目光直逼问题的实质:这样的医学理论和行为是否符合医学的目的?又如“医学人文精神”、“医学职业精神”、“医学终极关怀”等范畴,深刻地揭示医学的本质特征,也都是最深刻的医学哲学概念。

2.认识的纲领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医学哲学范畴是对思维对象本质和关系的概括,是人们把握生命和健康问题的认识纲领。中国有句成语叫做“纲举目张”。

“纲”是网上的大绳子,“目”是网上的眼,大绳子提起来时,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了。医学哲学范畴就是医学哲学理论体系之网上的纲绳,因为,医学哲学范畴中蕴涵的是本质的规定性。把握了这些范畴的认识主体,站立在学术和思维的高地,对事物的理解趋于深刻和洞察,思维活动去繁就简、提纲挈领、把握本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将范畴比喻为认识之网上纽结。

“医学模式”是揭示医学发展方式和医学发展状况关系的范畴:一定的医学模式决定了相应医学的性质状况。它是我们认识医学发展一般问题的认识纲领。如果我们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内在规定为认识纲领并指导实践,那么,我们就会跳出生物医学的凹槽,把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心理、人的情感和人伦关系融入医学之中,登上医学人文之高地,从而正确地将医学的性质定位于“人的医学”,并使这一认识在医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得到落实。

“认识的纲领”是医学哲学范畴都具有的基本功能,也是医学哲学范畴的基本价值所在。

3.思维的形式

从词源学的角度看,医学哲学范畴是对医学问题进行逻辑归类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形式凸现的不是实证性质、表征意义上的分类,而是思辩性质的、本质意义上的抽象。这样界定医学哲学范畴的依据在于范畴一词的词源学考证。英文“Category”(范畴)一词,源于希腊文Kategoria,意为指谓、表述和分类。中文“范畴”出自《尚书》中“洪范九畴”,意指九类大的法则或原则。两种不同语系的“范畴”中,均凸现了“类的共性”的含义。医学哲学范畴是对带有普遍意义的医学问题的一种逻辑归类,它与分析、还原的医学思维形式相区别,是对同类事物的现象进行形而上的概括,带有整体、全面和深刻的特点。

作为医学哲学范畴,“正常和异常”不是对个体结构和功能的生物医学意义上的分类,而是对正常和异常这一最常见的医学现象进行整体抽象的认识形式。在“正常和异常”医学哲学范畴的内涵中,正常和异常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躯体和心理与内外环境适应的不同状态,充满着各种变量的非线性联系。因此,正常和异常界定标准是多元的,如医学价值标准、文化价值标准而非仅仅是医学统计学标准;生物医学单一的区分正常和异常的思维,在本质上是一种两极化的思维,这种非此即彼的极端划分只是一部分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反映。因此,对“正常和异常”这一临床上大量运用的思维形式进行医学哲学范畴层面的研究,可以使人们从思辩中把握整体,从抽象中趋向深刻。

医学哲学范畴对同类事物的现象进行形而上的概括和逻辑归类,使临床思维清晰而全面,如治愈和自愈,常见、少见与罕见,特殊病征和一般病征等临床思维范畴,就体现出这样的特点。

(二)关系、属性与价值

1.多重关系的统一

医学哲学范畴是哲学范畴、医学范畴与医学哲学诸范畴之间多重学术关系的统一。

医学哲学范畴和哲学范畴的关系的关键词是“专业延伸”。医学哲学范畴不是哲学范畴的简单移植。它承续哲学形而上的研究方法,保留哲学范畴抽象的基本限定,体现医学的特殊本质。相对于高度抽象的哲学范畴而言,医学哲学范畴是反映医学特征的应用哲学范畴,它以医学的特点为视角,是对哲学范畴的延伸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