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我不是个忧伤的女孩,我仅仅,仅仅有时沉默,有时冷漠而已。其实心中的感觉也很复杂,也很矛盾,常常有说不出的酸楚,说不出的欣喜,说不出的朦胧。我是喜欢雨的,喜欢它的寂寥,它的萧瑟,甚至于它的默默……每逢飘雨的日子,总想在雨中漫步,把心中的情绪让雨淋湿,和它一起飘落。也喜欢看雨中的花,雨中的水,雨中的人……这时感觉到那份纯净与美好是那样强烈。
我是一个既冷漠又热隋的女孩,我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然而我自己,又是一个选择了宁静的女孩。我喜欢在夜灯下,捧着一本书读到深夜,寂静的星空下,所有的故事都睡去了,而我自己则一遍又一遍地体味着书中人物的心境,不肯走出来,这,是自己吗?
喜欢散步,没有固定的地方,只要宁静的心绪。黄昏时的湖畔是美的,看湖那边的太阳慢慢地沉下去,像做着最后的告别;夕阳血红的余晖中,雪白的沙鸥不肯歇息地飞翔,优雅地扇动着的翅膀如同凝固在了夕阳中,是那样的悲壮而诗意……总是向往这种宁静,觉得在静默的世界中,显现的是一种不能言说的博大与深沉。
这时,自己是渺小的。
心中突然涌起阵阵莫名的疑惑——
也许,正是长长的黑夜孕育了黎明前的惊喜;
也许,正是心中痛苦的失望才有了深深的渴望;
但也许,我总是在懂得一些的同时又要失去许多?
也许,我总是不断地在寻找自己又迷失自己?
自己?究竟是怎样的?问过太阳,太阳低头不语;问过春风,春风却快步掠过田野,别走远啊,别走远,告诉我,关于我自己……
(原载2001年第22期《小龙人报》)
【简评】这是一篇有文采、有思想,有一定深度的成功之作。它令我想起科恩引用过的一句名言“我知道一切,但不知道自己”。人总认为自己是最熟悉自己的,所以人最有可能丧失了解自己的欲望,成为对自己最生疏的人。该文小作者在追问自己,难道不也在追问我们:你了解自己吗?
心灵负荷
99级高二(3)班刘健
口指导教师李玉海
开学了,高二的新学期开始了。
英语老师走上讲台,大谈事半功倍的秘诀;语文老师大讲多思、多写方能左右逢源;物理、数学、化学……慢点,老天!慢点,这可全是精华,得让我慢慢地消化啊!
牛奶、蛋糕、鸡蛋,这是早餐。“孩子,快吃吧!”“是的,父亲,可我不好消化呀0”“孩子,不是爸爸唠叨,是爸爸放心不下呀。现在这社会是多么严峻,你不上大学,出路在叨?凭你现在的成绩,高考有几分把握?爸爸为你心急火燎啊,孩子,努力吧!来,再喝杯牛奶!”“不行了,爸,肚子已经无法承受了。”
我在迷茫中感觉太累了,想去散散心,谁知“天有不测风云”。
片刻间,一阵隆隆声响,猛地一大片阴霾占据了天空,跟着几声霹雳,“哗啦……”泻下了一场大雨……
这场阵雨来得猛去得快,不一会,早已云气消散,天晴了。
不晓得院中的花儿被大雨糟蹋成什么样子?但出门却令人一惊。哇!真是出人意料:各种花草经过大雨的洗礼,反而更欣欣向荣,鲜艳无比!花儿,变得更风姿绰约,弱小的草,也显得更加强健。
我要感谢这场雨,因为它给了我一个启示:花朵经过暴雨的冲击,会变得更有活力,人又何尝不是?人也要经过百般锤炼与磨砺,方能擎立天地,这就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的道理。
不觉中,我重新找回那绚丽的世界:阳光照耀着我,和风亲吻着我,在我的笑脸上,在我的歌声中,那块压在我心中的巨石,已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简评】没有经过风雨洗礼的花草无法茁壮成长,没有任何负荷的心灵是稚嫩的。也许,没有了期望与关怀所形成的压力,心灵永远都不可能自我成熟。
笑
99级高一(3)班刘佳
口指导教师李玉海
她爱笑,而且笑得很甜。
她笑的时候,黑亮的眸子闪烁着快乐的光华,脸上漾着深深的酒窝。为什么不呢?家庭条件不错,相貌出众,更重要的是她的学习成绩出类拔萃。在同学中,她是佼佼者;在老师面前,她是乖乖女;在父母眼里,她是令他们最引以为荣的骄傲。
自从上了初三以后,她的笑容渐渐少了。也许是课程难了,也许是自己状态不佳。她的成绩下降了,几乎是一落千丈。
这并不是她想要的。她一直在努力,努力让自己无可挑剔,努力让老师对自己另眼相看,努力让父母在邻居面前露着“欣慰”的笑容,炫耀自己的女儿如何出色,如何优秀。可这一切再也不属于她了。拿着亮了红灯的试卷,闪现在她脑海中的是一张张嘲笑她的面孔,有同学,有老师,有爸爸,有妈妈……
不!不敢再多想,她急忙逃回了家。家中,妈妈正在做饭,见她回来,边炒菜边对她说:“隔壁家的孩子保送上高中了。看她神气的!你一定拿个重点回来,给他们瞧瞧……”见她默不作声,妈妈把卷子从呆若木鸡的她手中拿过来。什么!?不及格!这不可能!女儿的成绩从没下过90分!又看了两遍,没错!女儿的名字,女儿的字迹。“这——你!怎么回事?竟然不及格?什么东西!小测验都不及格,还上什么学!人都给你丢尽了!”
她笑了,她在心中自嘲,自己那么努力地付出,一次失误就……中考结果公布了。有人笑,也有人哭。她终究还是名落孙山,没有被任何一所高中录取,原因有很多……她依然爱笑,只是眼中已没有丝毫神采。
(原栽1999年《小龙人报》)
【简评】一个“爱笑,而且笑得很甜”的女孩,却因为成绩下降,变得无奈、痛苦。本文揭示一个深刻的主题:以分数取人的教育是最不完整的教育,甚至是摧残人的教育。这也是有志之士的高声疾呼。文章语言干净利落,叙述不枝不蔓,简洁明快。
证明你自己
2000级初一(5)班褚冬
口指导教师李艳
在秋日的黄昏里有你跳跃的身影;在夏日的碧波里有你翻起的浪花;在春天的花丛树影中有你的歌声飘荡;在冬天的茫茫雪野上有你堆起的雪人,“哈……”那银铃般的笑声在粉妆玉砌的白色世界中回荡,回荡……
你勇敢地向世界证明了你的存在!
你相信一个古老的传说。小时候,趴在妈妈膝下听故事。上帝造人是用模子的。上帝每造一个人,他就会把造那个人的模子毁掉,于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你,一个与众不同的你!你深信,在世界的某一个地方,终有属于你的位置。因为,世上绝不会再出现一个与你相同的人。
经历了十三年风雨的你活得轻松自在,从不畏首畏尾。因为你拥有乐观和自信!你努力发挥着自己的才能,你向着这个世界证明了你的存在和价值,不管世界多辽阔,人群多拥挤,你永远能在世界上拥挤的人群中一眼认出你自己。
现在的你更相信,如果世界少了一个你,就必会少一份快乐,少一份创造。如果把世界比喻为一个海洋,你就是一朵最活跃最有激情的浪花;如果把世界比做是一首爵士乐,你就是一个最引人人胜的音符!因此,假若世界失去了你,那么就意味着失去了一朵浪花或一个快乐的音符。
让你永远相信自己,那么,就去寻找那属于你的位置吧!去创造,去磨炼。
勇敢地向世界证明你自己吧!
【简评】“个性、自信”是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特性。要坚信世界是因有你而更精彩,用你的才华、勇气向周围的人证明这一切。让快乐、勇敢、自信将你那片小天地装点得丰富多彩。只有这样,才会自信地从小天地中走出来,去尽情地歌唱,歌唱一个与众不同的你。
让情感流淌在文字里
99级高二(1)班刘菲
口指导教师马骊
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个愿望——当作家,不单单是因为作家有深邃的思想,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因为他们的人格魅力把我深深地感动着,于是常常打开自己蓝色的记忆让情感与感动,流淌在文字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可曾为这样的诗而感动?“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又可曾有过同样的感受而潸然泪下呢?——这一切都是文学的魅力,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无不饱读诗书,凭着一枝笔杆征服天下,诗仙李白不是吗?词人东坡不是吗?
有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郑板桥用画笔,描绘苍俊;贝多芬用音符,奏出不朽的乐章;而很多人则向往用文字来倾诉心声。
当我的从医梦破灭时,我漫步在杨柳依依的校园里,心中平添许多失望。这条路走得好艰辛,却又没能如愿以偿。悔自己过去的路,走得很失败也很无奈,今天的悲观顺理成章,去记录下来吧,这可能真的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没有过多华丽冗长的堆砌,我简简单单的如同一张白纸。惟一附加的是那纸上的点点亮色,生活与求学的路一样,同样可以多姿多彩,选择宁静未尝不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很轻松,是吗?
看过韩寒的《三重门》,里面有很多玩文字的语言,轻松且调皮。但我更欣赏怀沙,这位已跨入北大的幸运儿,一篇《关于生存的思考》让人赞叹不已,令我五体投地。王朔不是也要因他而搁笔了吗?感叹之余不免陷入沉思:文字是可以玩味的,但更多的时候是需要一气呵成的大气,小桥流水的细腻,发人深思的琢磨和体会,经得起分析的文章才耐人寻味。
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或快乐,或悲伤,或富有戏剧性的演出,千万别让这些从我们身边轻易地溜走,细心的你可以把这些整理出来,写进自己的故事中,因为“细心品味,生活本来有滋有味”。套用这样一句广告词,再合适不过了吧。
让情感流淌在我们的文字中。
【简评】生活中时时有些东西会触动你的心扉,使你欢乐、忧愁、激昂深思……如果能记下这段曾经感受过的生活和生活的感受,奉献给大家,使人们从中得到某种启示,不是很有意义吗?
我想本文的用意即在于此吧。
渴望
95级初一(1)班马佳
口指导教师夏玲萍
从没有那样热烈和迫切地渴望过,对面父母卧室的那扇门里透出的灯光和月光。
六岁:渴望……
正在上幼儿园的六岁,是富于幻想的年龄,总是莫名其妙的害怕:怕吐着火红的舌头,伸着毛茸茸的爪子,长着尖尖利齿的怪物忽然冲进来;怕长着长鼻子,瞪着大眼睛,披着红头发,骑着魔法扫帚的老巫婆忽然飞进来……那些可怕的幻象总是在黑暗中闯进我的脑海。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吧,我总愿开着卧室灯入睡;我总是渴望在梦中惊醒时能看到对面让我有安全感的灯光。
九岁:渴望……
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九岁,是极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年龄,特别是流行的,我也不例外。正巧每晚七点钟收音机里播放“流行金曲大回送”,我全然不顾爸妈的反对,时时冒着被发现的危险,边写作业边戴着耳机陶醉在流行金曲的乐曲中,当然,还不忘时时向门口望望,渴望在这段属于自己的时间内不再看到那令我逃避的灯光,能让我彻彻底底、安安稳稳地陶醉一下。
十三岁:渴望……
已经步入初中的十三岁,是承担沉重学习负担的年龄。放学后的时间,绝大多数都是在书堆里度过的,爸妈为了不影响我的学习,每晚都关着房门,同时,关上了我的欢乐,也关上了那灯光。而门内却是正在看报纸的爸爸和看电视的妈妈。有时,实在寂寞难耐,便带着试探的心推门进去,想再次享受和父母在一起的那份轻松。但当我的目光触及父母那愠怒的目光时,我突然明白了,只有书堆里的空间才是我的立足之地,只有不停地努力学习才能赢得那捎带着欣慰的目光。我和父母之间已经有了一层无形的隔阂,撞不开,也冲不破。
啊!这时的我,十三岁的我,多么渴望再看到从那小屋中透出的温柔的灯光啊!
(原栽《兰铁青年)1996年第6期)
【简评】这是一片怎样的灯光啊!给人安全而充溢幸福,让人逃避而向往自由,令人怀想而贮满温柔,这都是渴望。本文构思新颖,语言生动形象。
月上的泪
2000级初一(7)班赵鑫
口指导教师崔玉娥
泪水,是我儿时的标志,它总挂在我疑惑的脸庞上0但上了四年级后,我几乎就没有再哭过。不过,记忆中还有一次……
那是今年中秋节的晚上。我很高兴,终于盼到全家人可以聚在一起的日子了!月亮又大又圆,照得我心里亮堂堂的。“丁零零……”一阵电话铃声,我急忙拿起电话,只听见电话里传出爸爸的声音,他和妈妈不能回来了。顿时,我的心一下子凉了,放下电话,我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房间。
我没有开灯,因为我想再看一眼窗外的万家灯火。我没有关窗,因为我希望凉风能吹散心中的乌云。但凉风钻进我的衣领里,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这么多年了,又有哪一个中秋节是全家人一起过的呢?小时候,我住在奶奶家,后来跟着妈妈,再后来,也就是现在,爸爸几乎一个月才能回来一次。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我把爸爸叫成叔叔的情景。唉,虽然我早已习惯独立,但在我的生活中多么想在中秋之夜能够留下和爸爸妈妈欢乐团聚的回忆?
我关好窗户,坐在台灯下复习功课,窗外的景色变得越来越黯淡。有谁会在中秋之夜复习功课呢?我望着平日爱看的书本,心情变得更加烦躁。我早已没有了泪水,因为泪水早已流进我心中。
寂寞的我,突然想起父母,他们在做什么?是看电视?还是在吃月饼?不,他们正在值班!寂寞的我又打开课本,我想我应该更多地理解父母。突然间,本子湿了,两行冰凉的、藏了许久的泪顺着脸颊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