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到了“无真寺”,寺内的“无真镜”把八戒照得风流倜傥、异常英俊。八戒就昏昏然而忘乎所以,不知回去了。悟空来找八戒,“火眼金睛”一眼就瞧出一个马屁精在拼命吹捧八戒,就一棒使马屁精先去了西天。
一面“写真镜”毫不隐瞒地照出了八戒的本来面目,使八戒大怒,抡耙就砸;而“无真镜”前,这个呆子却心花怒放、手舞足蹈,忘了自己的真实面目。两面迥异不同的镜子,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第一种“写真镜”似的人,正直、可靠、可结交,他会时刻诚恳地指出你的错误、缺点,使你及时改正;而第二种“无真镜”似的人,虚伪、奸诈、势利,他只会拍马屁索好处,是一种十足的小人。
现实生活中,批评与吹捧,是人们在生活中面对的两面镜子。
某些人在吹捧的“无真镜”里,真是个瑕疵概不见,自言美倾城了。
但世界上的事物没有一样是十全十美的,都是对立统一的。有美就会有丑。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你怎样对待它。我们在批评的“写真镜”前,要冷静地思考,接受别人的批评指责,正视缺点,才能改正缺点,并且要时刻警惕那些“马屁精”,千万不可学那个呆八戒呀!
【简评】从《猪八戒照镜子》的民间故事引发出一个人生哲理,告诫人们如何对待批评与吹捧。勾画出世态的嘴脸,指出美与丑,真与假的对立统一,表现了作者的爱憎观点。
由吃葡萄想到的……
99级初二(7)班牟媛
口指导教师高岩
已知:有三个人吃葡萄,一个人先吃好的,一个人先吃坏的,还有一个人不管好坏一起吃掉。
求证:哪一种人的吃法会比较好?
老师刚讲完这故事,这道类似证明题的东西就清晰地展现在我脑海中,我不禁一愣,心里也觉得有些好笑。可是慢慢地,一丝隐隐约约的情绪渐渐升上心头,那种叫做“人生”的深刻命题便塞满了我的脑袋,于是我决定来尝试证明一下它。
先吃好葡萄的人把坏的葡萄全留到了最后,尽管开始吃时,味道甘美,可到了最后,却苦涩不堪。正像现在无数的“小皇帝”、“小公主”,上学时不肯用功,长大后方知“书到用时方恨少”,后半生无比的艰辛、悲苦,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先吃坏葡萄的人也不见得有多聪明。记得有一次家里买了一箱柑橘,大家总想着先吃掉坏的,然后再吃好的,可没想到,当吃掉坏橘子的同时,又有橘子坏掉,到头来没能吃上好橘子,真是何苦来哉!如果把它也看做人生的一种态度,前半辈子苦久了,不知什么是甜,即使有了甜,他还能品出是什么味儿么?那么我们也可以问问自己一直过于甜蜜是不是也会忘记什么是甜蜜呢?
人生苦短,何不把机遇和失败连在一起,有惊喜、有悲伤,开心时可放声大笑,悲伤时可尽情痛哭,这样吃葡萄才能吃得有味,这样做人也才能做得精彩。
关于这道证明题,你觉得我证得如何?
【简评】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构思使这篇作文在众多的材料作文中脱颖而出,由对葡萄的吃法而引出“甘苦与共”的人生态度,无疑是大胆而深刻的。作文的发散思维很好,这些都得益于小作者的“诗外功夫”——较丰厚的文学素养和细腻的观察感受理解能力。
论“我乐意”
95级初三(3)班李伟宁
口指导教师倪丽
“乐意”一词有两解,一是甘心愿意,二是高兴喜欢。而后一种用法,近年来尤为盛行。加上一个主语,便是响当当的“我乐意”三个字,其意为我喜欢这么做。
几个小青年在公共场所嗑着瓜子,大摇大摆地走着,吐了满地的瓜子皮。路人上前劝阻,得到的回答响亮而干脆:“我乐意!”
某人在电影院边看电影边高谈阔论,毫不顾忌他人的存在,唾沫星乱溅,旁边的人请他稍加注意,他眼睛一斜,嘴一撇,吐出三个字:“我乐意!”
看来,“我乐意”三个字确实有很大威力,可不是吗?三个字代表人身自由!于是一句“我乐意”便把随之而来的批评、指责全都挡了回去,便可随心所欲,为了自己的自由影响他人的自由。简简单单三个字倒像是“无敌盾牌”。也有人认为“我乐意”很时髦,于是便竞相模仿。
既然“我乐意”有这么多好处,难怪许多人把它视为法宝呢!
可是,农民因为不乐意耕种而荒芜了土地,工人因不乐意做工而使工厂倒闭了,到那时,人人都乐意不起来了。
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我”与周围的人是相互制约的。
因此“我乐意”与“个人解放”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因此,奉劝诸位,切勿把“我乐意”奉为“无敌盾牌”,古人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岂能只顾个人之乐而不顾他人之忧呢?
(原载1997年10月30日《中学生作文报》)
【简评】论题虽小,但议论精当。可以看出小作者不但善于观察生活,而且善于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思考。
触动
99级高二(3)班李晓蓉
口指导教师李玉海
傻傻地,我站在一个土坑里,周围是一片田野,舒展地蔓延到山脚下,轻轻地与山相接,缓缓地感受大山的体贴。
落日的光辉温暖地抚摸着大地、山川。山脚下村舍屋顶上的炊烟袅袅地飘上去,渐渐地在落日的光辉中融化了。
傻傻地,我已经把自己“种”在这个土坑里有两个小时了,据说这样可以感受生命。脚底早已生出酸痛,它已爬到了我的腰部,也许“根”已抓住了我,我打了个寒噤,随即每个毛孔都似乎倏地张开了——它们在吸收大地的养分。
大地,不厌其烦地滋润着一切;太阳,不辞劳苦地东升西落;小草,倔强地春生秋败;大雁,不畏迢迢的艰辛,秋而往,春而归,往返于南北之间……也许这就是轮回,这就是落叶归根的激情。可是,当我们感叹大自然时,我们是否也能如此清晰地摆正我们在大自然中的位置,正确地预测我们的将来……
我们不难想像评论家那样大声疾呼我们的危机,可当我们看到原本湛蓝的天空渐渐地被灰色所浸染时,心中的愤怒不由得蔓延开来。历史的车轮在前进,可人类会不会以轮回的说法回到钻木取火的时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经历了这两次世界大战后,我看到人类使用武器的肆无忌惮。在人类毁灭人类的同时,我可以预料第三次世界大战所使用的武器。但我想第四次世界大战将会使用石头和棍棒。”一个开辟人类新纪元的伟人,按人类自私的欲望预料了人类的未来。这似乎也体现了轮回的说法,可谁也不想在自相残杀中死亡。
当你看到依依不舍的落日时,你也许会想到朝阳的壮美;当你看到大雁南飞时,你也许会想起它们北归给你带来的兴奋;当你看见落叶时,你也许会感叹春天时它那博大的生命力……是的,人总是珍惜失去的东西,忽视现有的美好。可是关系到你自己的利益时,请你放慢脚步,不要在迫害别人的同时,毁灭自己!
【简评】《触动》真的“触动”了我。“我”“傻傻地”站在一个土坑里”,到底要干啥?“据说这样可以感受生命”,其实是“我”以自己的行动给人们一个警省:生命是不可以轮回的,但生命是可以延续的。“我”愿以生命来警示私欲膨胀的人们,为永恒的世界多保留一份美吧,否则,所有的生命都将遭遇毁灭。
文章意蕴深远,但表达形式略嫌拘谨。
起点之美
97级初三(5)班丁鹏
口指导教师崔玉娥
起点和终点,本都是过程中的一部分,理应没有高下之分。可为什么如今终点在大多数人心目中要比起点重要呢?这也许就是当今社会竞争的一种写照吧。
记得我的“授业恩师”说过:“我不管你怎么学,最后要给我成绩。”话虽有点不近人情,但也算是客观现实。当今社会看重的本来就是“终点之美”嘛。
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起点更美。一个个成功者从终点下来,在起点上雄心勃勃的准备再振雄风。一个个失败者从终点下来,在起点上恢复信心准备再决雌雄。起点与终点不同,它平等对待任何人,它从不放弃任何人,除非你放弃自己。起点如甘甜的小溪,虽然普通而平常,但它欢迎任何人去饮足水,继续前进。它既没有终点的辉煌,也没有路途的沧桑,但它有宽大的胸怀,留下人们的喜乐忧伤,送给人们自信与坚强。
起点很美,但如果你中途退缩,起点的美也会黯然失色。朋友,请记住:当你从起点出发的时候,一定要下定决心坚持到底,到达终点,无论成败。那样,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起点之美。
【简评】起点与终点,生命之始与结束,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能被小作者信手拈来,点化蒙昧,不能说这不是一个有思想的孩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生活的路并不是坦途,然而,敢于直面人生,从零做起,这才是勇者、机智者的选择。起点如同甘甜小溪,没有终点的辉煌,没有路途的沧桑,但它于平常中蕴藏的博大与坚强,却自有一种深刻的美,谁能说这不是一首赞歌呢?
失败——成功的基石
2000级初一(8)班李婧
口指导教师胡凤贤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成功的基石。
我们渴望成功。然而成功总是姗姗来迟,接踵而来盼却是失败。于是,在许多人的意识中,失败与成功相排斥,成为两个对立面。我却不这样认为。在我眼中,正是失败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失败是愚者迈向成功的拦路石,也是智者成功道路上的垫脚石。爱迪生说过:“失败也是我需要的,他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因此,失败并不可怕,它可以使我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增长智慧。你失败的次数越多,成功的概率就越高。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成功不是挂在嘴边的,而是要以付出巨大努力为代价的。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荆棘丛生,常人都望而却步,惟有意志坚强的人才会踏上艰难的旅途。在征途上,有坦荡的平原,也有崎岖的山路。然而越是在逆境中跋涉,就越要坚持不懈,别让一次次的失败磨光了我们的信心。当你在狭窄的山路上停留不前时,你永远也无法取得成功。
因此,想要成功就要勇往直前。失败固然不好,但它不足以使我们灰心,反而应该成为我们的动力。越是面对艰难险阻,就越要使自己变得坚强。就像一个人想学习滑冰,同时也得学会摔跤,只有通过摔跤他才能在溜冰场上翩翩起舞。如果你问我摔倒了100次怎么办,我会告诉你第101次爬起来。
终于,当你取得成功的时候,当你想用笔记下失败时,你会发现,失败也是一种教育,它教会你冷静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不管你将来成功或失败,这都是一种进步。
对于一个取得成功的人来说,成功像一朵鲜花,当把它戴在胸前炫耀时,花儿正在凋谢。因此,你必须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
正像科尔顿说过“继续成功只能引我们走向世界的一端,失败却能将我们调转个方向,让我们看到世界的另一端”。所以,即使你成功了,依旧不要忘记曾经有过的失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取。
失败是成功的基石。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请牢记:你赢了,这是一次次失败的积累;你输了,这并不意味你失败了,当你在屡次的失败中爬起为实现成功不懈努力时,你进步了。
【简评】失败与成功,这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话题。引导孩子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失败,是我们师长的责任。此文的小作者写出自己的观点,面对失败,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思想深刻、有见地,论证充分。
习惯打破之后
99级高一(4)班王逍
口指导教师李玉海
枫是初三年级的学生。他有个习惯,那就是第一次做某件事之后,若没有人说他的做法不对,他就会一直这样做下去,他不喜欢改变已经习惯了的方式。他认为,不管什么事情,都有它自己的模式,怎么能轻易改变?他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有“规律”。
有一天,他因为完成习题多用了些时间,差点忘了吃饭。等他到了食堂,天天爱吃的红烧茄子和炒土豆丝已经卖完了。他沮丧得就像考试没考好一样,很不情愿地打了菜花和鸡蛋炒辣椒。坐下后,他慢吞吞地吃了一12菜花,嗯!他发现菜花原来并不比茄子差,赶快又吃了几口鸡蛋炒辣椒,居然也很好吃。他有些奇怪,自己以前怎么没发现这些菜其实也很好吃?
从此,他天天变换着吃,并没有觉得改变习惯有什么不好,反而比以前有规律的吃法多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乐趣。
慢慢的,他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学习方法、一切的一切。
他什么都想尝一尝、玩一玩、做一做。他觉得自己的生活一下子充实起来,思维好像也更敏捷了。几次测验,他考得都不错。更令他感到高兴的是:期末考试他由以前班级中等生一跃进入前十名。
他明白了,人的思维是不能定格的。因为世界每天都在变,思想落后,你就会跟不上时代的节拍,会被瞬息万变的世界抛弃。
他大笑,他终于明白了。
(原载2000年3月10日《小龙人报》)
【简评】打破习惯可能会新生一次。我已记不清这是谁说的话,但这篇习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