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游发展与乡村自然环境相互促进。优美、协调的自然环境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
“脏、乱、差”不是乡村环境对游客的吸引力。乡村生态旅游地一般都是由乡村环境优越、农业产业发达的地区发展起来。如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友爱乡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是在园艺、盆栽、林果的基础上嫁接乡村生态旅游;云南省宣威市靖外镇下村的“农家乐”旅游是在云南省林业厅生态示范村基础上嫁接乡村生态旅游;昆明市团结乡大河、乐居等地的“农家乐”旅游也是在生态环境恢复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嫁接的乡村生态旅游。
乡村生态旅游有利于乡村自然环境向着乡土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乡村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当地社区和当地居民获得经济上的收益,掌握了“扩大再生产”的资本(包括资金和经验)。通过集体旅游项目创收、农家乐项目税费等渠道的集资,乡村社区旅游环境的营造能够获得经费的支持。同时,经营者在规划人员和政府管理人员的帮助下,不断积累经验,认识到乡土化、特色化才是乡村生态旅游对城镇居民形成长久吸引力的关键,将自觉走上特色化的开发道路。
(2)旅游发展与乡村人文环境的相互促进。安定团结、淳朴厚道是吸引旅游者前往乡村生态旅游地的人文氛围。
旅游业是风险较大的产业,经不起政治风波、灾害事件的折腾。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也一样,首先需要安定团结的乡村局面。政府执政有方,人民生活富裕,才能营造安定团结的局面。另外,到乡村去旅游,就是希望避开城市的拥挤和喧哗、体验农村淳朴厚道的民风。乡村没有太多的外来人口,没被沾染太多的浮躁和功利。
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乡村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保护。
在农村,由于生产率较低和市场销路不畅的问题,一些手工产品被工业产品所取代。通过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使这些已经被淘汰的民族手工艺得以继承和延续;在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新的文化元素被创造出来,又丰富了乡村民族文化。今天的新产物,将会成为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遗产。
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农村选择城镇化的方式。
摊大饼式的城镇化进程吞噬了绿地、良田,把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单调的钢筋水泥的森林。城镇化不能只以建城区面积的扩大为唯一指标,更应该以生活水平、文化水平等生活质量要素作为标准。从这一点来看,乡村生态旅游有利于乡村居民选择内涵式的城镇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