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西北少数民族风俗风情
48538200000013

第13章 藏族民俗风情(3)

(二)浴佛节

农历四月初八的浴佛节,是一个典型的宗教节日。

每年农历四月八日,正是春耕播种结束,农事闲暇时,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地区的藏族人民带着帐篷、山货、药材和其他农副土特产品,翻山越岭,会集于跑马山、折多河畔。在节日的早上,人们手执香烛、纸钱和祭品,在南无寺焚香祈祷后,打着经幡,拿上念珠,烧起纸钱,沿着折多河岸,登上跑马山,转山祭神,求神灵保佑。同时还有赛马、射箭、武术、歌舞等活动。节日期间,折多河沿岸人群熙熙攘攘,货摊林立。晚间,古城康定灯火齐明,青年多在跑马山上或折多河畔纵情歌舞,整个古城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三)雪顿节

“雪顿”是藏语译音,“雪”是酸奶、奶酪的意思,“顿”是宴会的意思,合起来称“酸奶宴”。雪顿节一般在每年藏历六月十五日至七月三十日举行,当地僧俗一同观看藏戏。

传说,在西藏高原每年夏季六七月间,天气转暖,百虫惊蛰出土活动,为了避免伤害它们而违背佛祖释迦牟尼不杀生的戒律,藏传佛教格鲁派规定每年藏历六月十五日至七月三十日之间,不准僧人出寺活动,要在寺院中进行夏日安居,直到解制,才能出寺。每到这个时候,当地的平民百姓都要取出酸奶向寺院里的僧人供奉。同时在哲蚌寺举行欢庆节,演出藏戏,逐渐有了“哲蚌雪顿”之名。

五世达赖时,在“哲蚌雪顿”,还调集西藏各地区的藏戏团前来演出。五世达赖移居布达拉宫后,除规定每年藏历举行“哲蚌雪顿”的头一天在哲蚌寺首演外,又规定第二天到布达拉宫演出,然后在拉萨和西藏各地巡回演出。18世纪后期,罗布林卡建成后,成为达赖的夏宫。

1913年,依照十三世达赖的决定,每年“哲蚌雪顿”都要在罗布林卡首演,同时允许平民百姓进入观看演出。相沿下来,就形成了群众性的娱乐活动,雪顿节也由此得名。

雪顿节这一天,哲蚌寺在寺外的山坡展出一幅高30米、宽20米的丝织大佛像,当天善男信女云集,纷纷向佛像抛掷哈达,如同雪花纷飞,佛像下聚集有成千上万条哈达。

藏历七月初一,拉萨等西藏各地的居民来到罗布林卡,观看来自拉萨、日喀则、穷结、雅砻、堆龙德庆等地的藏剧团和戏班子、舞班子、打鼓舞队的联合演出。初八以后,各剧团到拉萨地区各处演出,八月上旬各剧团回到本地。同时,全区村寨所有民间藏戏团体、带有戏剧性质的艺术表演团队和僧俗一起狂欢。

二、娱乐活动

藏族的传统体育是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民族生活习俗的产物。传统的体育项目与娱乐活动及民间传统节气时令相联系,既是比赛,又是表演。现在,传统的民间体育已有部分项目纳入现代竞技体育比赛中,并得到规范化。主要的传统体育项目有:马术、赛马、马球、射箭、摔跤、双人拔河、赛牦牛等。

此外,登山探险同样也是重要的体育项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藏自治区登山队先后征服了卓奥友峰、宁金抗沙峰和南迦巴瓦峰。参加中国国家登山队的藏族队员,先后征服13座高峰,登顶人数为110多人;有90多人140多次登上了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度;产生了40多名登山运动健将,10名国家级运动健将。中国国家登山队和西藏自治区登山队与日本登山队联合,先后成功地攀登纳木那尼峰、章子峰和拉布及康峰。1988年5月,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登山队员和记者12人从珠穆朗玛峰南北西侧登上顶峰,并完成了世界登山史上对珠穆朗玛峰的首次跨越。

第六节藏族的人生礼仪

一、传统婚俗

藏族的传统婚俗要经过择婚、订婚、举行婚礼、回门几个过程。

(一)择婚

过去在藏族家庭,男孩到了16岁,女孩到了14~15岁时,父母们便开始考虑他们的婚姻,选定婚配对象。提亲人一般不由家人充任,而多由男家亲朋中或村中有较高威望的人充当。如果男女青年感情好,两家关系又熟悉,也可由男方家长直接去提亲。“巴米”或男方(媒人)家长择吉日带上酥油茶、青稞酒和哈达去女方家,向女方家长说明来意,并告之自己儿子的属相,如果女方同意结亲,会接受男方敬献的酒、茶或哈达,并爽快告诉女儿的属相,反之则表示拒绝这门亲事。当获得对方的属相后,家族要请高僧占卜,看是否合适结缘。

(二)订婚

经高僧择定后,男方便由舅舅带上丰盛的彩礼,前往择定的家族求亲。送礼谈妥后,双方父母便会商定择吉日良辰举行“隆羌冬”的订婚礼。订婚这天,男方带来青稞酒和酥油茶,要送给女方家里老少尊卑每人一条哈达和丰厚礼物,无论男家的家境如何,有一件礼物必不可少,这就是送给女家母亲的“奴仁”(奶钱),以感谢母亲哺乳女儿的养育之恩。女方要准备好茶酒饭等,盛情款待。双方代表进入正厅依次入座后,主人家端上“切玛”敬茶酒。之后,便把一式两份婚约放入高脚盘内,由证人高声朗读,另一证人认真核对。念毕,证人把两家的家印当众盖在婚书上,然后郑重地由女方与男方代表分别交给对方父亲,接着两家父母向证人献哈达,表示谢意。订婚仪式后,男女双方不得轻易毁约,否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和众人的耻笑。如果男方毁约,赠送给女方的财物不得索回,还要追加一定的钱物;如果女方毁约,要如数退还财物,同时还要给男方一些钱物以作补偿。订婚礼之后,双方便商定结婚日期,准备筹办婚事。

(三)举行婚礼

举行婚礼仪式的前一天,男方派人把一套漂亮的服装和服饰用绸缎包好,送到女方家中,让新娘穿戴。迎亲这天,男方家要找一位有身份的人,带上一队人马和彩箭,彩箭上有明镜、璁玉、珠饰等,并牵上一匹打扮考究的,最好是怀孕的母马,前往女方家迎接新娘。女方在马队到达之前,要举行敬“切玛”茶酒等告别仪式。当男方迎亲队伍进门之后,先把彩箭插在新娘的背上,接着把璁玉放在新娘头顶,表示新娘已属于男方家。女方送新娘出嫁,一般带去一位陪嫁的人。男方在新娘到达之前,必须装扮大门,专为新娘下马准备装着青稞、麦子的垫子,铺上五彩锦缎,家人手捧“切玛”和青稞酒在门口迎候。新娘到夫家门前,先喝三口酥油茶再下马。新郎母亲提一桶牛奶欢迎新娘。新娘用左手中指浸奶水向天空弹洒几滴,表示感谢神灵,然后由新郎给新娘献上哈达,方能迎新娘进门。婚礼一般都要举行5~15天,这要根据家族经济状况来决定。婚礼的几天里都请专人唱藏戏助兴。

(四)回门

新婚满3个月或6个月后,新娘偕新郎返回自己家小住一段时间,时间必须经高僧择定吉日,并通知女方家做准备。回门的当天,新婚夫妇与父母一同带上丰盛的礼品前往,女方家要在宅院门前摆上各种谷物、茶叶等生活用品迎接。两家父母互献哈达,敬酥油茶和“切玛”,并相互祝贺。新娘和新郎要在家族护法神前祈拜祷告。至此,婚配的全过程即告结束。

二、丧葬习俗

藏族的葬俗有很多种,主要有火葬、塔葬、天葬、水葬和土葬五种方式。

(一)火葬

火葬多在僧人中进行。僧人死后火焚,其骨灰制成舍利宝塔供于殿内。普通人的骨灰一般是带到高山上随风飘撒,或撒进江河让流水带向远方。大德高僧的骨灰则要做特殊处理。一般是与土掺拌,制成各式各样的“擦擦”,存放到佛塔的瓶肚里或基座顶部,保存供奉起来。

(二)塔葬

塔葬被藏族视为最高等级的葬俗,只有大活佛和极个别贵族才能享此殊荣。它是将肉身经过防腐处理保存在灵塔内。灵塔由塔座、塔瓶、相轮三部分组成。从塔外的包装看,灵塔种类较多,有金灵塔、银灵塔、铜灵塔、木灵塔、泥灵塔,根据活佛生前地位高低不同而选用不同等级的灵塔。一般来说,历世达赖、班禅采用金灵塔,甘丹赤巴只能用银灵塔。灵塔制成后,分别存放在寺院的大小宫殿里。

(三)天葬

天葬是藏族较为普遍的一种葬俗,亦称“鸟葬”,用于一般的农牧民和普通人。藏族佛教信徒们认为,天葬寄托着一种升上“天堂”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