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头痛眩晕对证自疗
48533700000005

第5章 偏头痛的西医诊疗(4)

二甲麦角新碱治疗患者过程中,产生的纤维变性疾病的发生率接近1∶1500。其中以腹膜后纤维变性发生输尿管闭塞最为常见。此病临床上通常无症状,常需行MRI检查确诊。少数患者表现胁痛、发热、血沉加快等临床表现。心内膜纤维变性可出现心脏杂音,严重者可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胸膜及肺纤维化的发生频率为心内膜纤维化的一半,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发热,X线摄片示肿瘤样结节。罕见病例为缩窄性心包炎,直肠、乙状结肠狭窄和大血管狭窄。因此,对使用二甲麦角新碱达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患者,应进行1年1次的腹部MRI和胸部X线摄片常规检查,仔细地进行心脏听诊,这是早期发现二甲麦角新碱引起纤维化的方法之一。服用大量二甲麦角新碱进行止痛的患者,也可发生腹膜后部纤维化。

二甲麦角新碱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引起纤维化的机制也不十分明确。在一些严重和频繁头痛的患者采用简单的防治措施失败后,可考虑用二甲麦角新碱。它主要用于典型先兆偏头痛的预防与治疗,对急性偏头痛发作通常无治疗作用。

为预防或减轻其毒性作用,可以采取如下措施:①逐渐增加药量,先从小剂量开始,渐增至适宜剂量并维持,一般最初试用剂量为0.5mg(1/2片),以排除特异质反应,随后每日用1mg,并在1周内逐渐增加至1mg,每日4次,或2mg,每日2次,然后持续服用。每日最大量勿超过6mg(但据报道,少数患者需要每日14mg)。在此常规用药下,约25%的患者头痛几乎可完全消失,另有40%的病人有明显的好转。②餐后服用,减轻胃部副作用。③与扩张血管药物合用,可减轻周围血管收缩现象,减少肢体发凉及跛行。④每应用4~6个月,停用1~2个月,这种间歇疗法(逐渐停药,以防发生严重回跳性头痛),可能会减少纤维化并发症。⑤在医生监督下应用,以便及早发现和减少副作用。

二甲麦角新碱禁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周围血管病、高血压、晚期动脉硬化、消化性溃疡病(此药可能会增加胃酸分泌)、恶液质、蜂窝织炎和其他炎症过程,尤其是泌尿系统感染、栓塞性静脉炎等,也禁用于妊娠和皮肤、肝、肾、肺部疾病者等。但也有人认为,这些禁忌证是相对的。

(2)赛庚啶:其药理作用是能阻断组胺H、5-HT、多巴胺和M胆碱受体,也是所研究过的抗组胺制剂中作用最强的末梢5-HT拮抗药。此药吸收迅速,但可在组织内蓄积,能进入脑组织中,药物的血浆浓度较低,而对其代谢产物所知甚少。赛庚啶可阻断Ca2+进入基底动脉,药物阻断作用系5-HT、去甲肾上腺素、K+、Ca2+等诱发的基底动脉收缩。此药对偏头痛的预防作用相当于Ca2+通道阻断药的效果。

赛庚啶的用药剂量为每天12~24mg,分3次服。个别患者需每天32mg才能取得最佳疗效。主要副作用是嗜睡、食欲亢进、体重增加。此药单独使用效果较差,需与二甲麦角新碱联合使用。另外,苯噻啶与赛庚啶的结构相似,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具有末梢性5-HT阻滞作用,可使静脉收缩,疗效强于赛庚啶。

2.b-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

(1)普萘洛尔:普萘洛尔预防偏头痛发作是在观察普萘洛尔治疗心绞痛过程中发现的。普萘洛尔由胃肠道吸收,经肝脏代谢,经4~6周治疗观察如无效果,应换其他药物治疗。

文献报道,普萘洛尔对于治疗难治性偏头痛、普通型偏头痛和典型先兆性偏头痛的疗效较好,一般剂量为每天80mg,分4次口服,120天为1个疗程。

由于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不很清楚,因此普萘洛尔治疗偏头痛的机制也是推测性的,其预防偏头痛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阻断了肾上腺素能支配的血管扩张受体,使血管收缩,防止反应性血管扩张;②可抑制脑血管内血小板的聚集,抑制血栓素A2(TXA2)的合成,可解除前驱期的小动脉痉挛;

③局部麻醉、膜稳定效应,可以减轻因血管舒张所致的疼痛和减少继发性毛细血管周围水肿;④减少脑中糖原合成和糖酵解,可引起血管活性胺合成率降低;⑤降低脑的耗氧量;⑥解决焦虑的功能;⑦阻滞Ca2+内流,对初期的偏头痛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普萘洛尔治疗偏头痛时常见的副作用是疲乏、困倦和胃肠道症状(胀气、腹泻、便秘),也可出现头晕、眼花、失眠、恶梦、抑郁等症状,偶尔有血管收缩的个案报道,一般对血压的影响不大。遇到这些副作用一般不需停药,因随着继续用药时间的延长,症状常可减轻或消失。但在用普萘洛尔治疗的过程中,若突然停用,可出现撤离综合征,包括心动过速、颤抖、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死亡。为避免发生此综合征,可渐停使用。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心动过缓、低血糖、低血压及胰岛素依赖型病人患偏头痛者,应禁用普萘洛尔。

(2)普萘洛尔类似药物:许多药物与普萘洛尔的作用类似,如萘羟心安、噻吗洛尔(噻吗心安)、阿普洛尔(心得舒)、美托洛尔(美多心安)、吲哚洛尔(心得静)、阿替洛尔(氨酰心安)等。其中噻吗洛尔、美托洛尔等,是高脂溶性的,它们被吸收快,亦经肝脏代谢,有较短的血浆半衰期,易通过血脑屏障,其中枢副作用较多。萘羟心安、阿替洛尔是亲水性的,副作用较少,耐受性好,对一些病人可用这些药物治疗。

3.钙通道阻滞药

钙离子(Ca2+)是细胞内十分重要的阳离子,被称为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由于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不甚清楚,因此,钙通道阻滞药防治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也不十分明确,但对其作用,有人概括为以下4点:①抑制介质诱导的钙内流;②使细胞内钙储量减少;③抑制血小板聚集;

④抑制血小板对5-HT的释放与摄入。

不管怎样,钙通道阻滞药防治偏头痛的作用与传统药物是不同的,后者是以阻止动脉扩张为目的,而前者则是以阻断动脉收缩,特别是阻止头痛早期的脑血管收缩、纠正缺氧状态、缓解或消除继发性颅外血管扩张,进而达到解除偏头痛的发作。

应用钙通道阻滞药如硝氟桂嗪、尼莫地平、苯吡啶等药物,对脑血管平滑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或选择性,多用于防治典型先兆和普通型偏头痛。

(1)氟桂嗪:用此药治疗偏头痛的报道较多,效果也最为肯定。其疗效较苯噻啶、二甲麦角新碱要好。氟桂嗪的主要作用特点是:①为可溶性,易通过血脑屏障,对脑血液循环作用特别明显,能抑制交感神经冲动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管收缩,同时加强异丙肾上腺素的血管松弛作用。当血小板受刺激并释放5-HT、合成TXA2及PGF2a使血管收缩时,氟桂嗪则能抑制其收缩作用,还能抑制缺氧引起的血管收缩。②保护内皮细胞,抑制内皮细胞损伤所致的脑水肿与血小板激活和静脉淤血性血栓形成。③防止缺氧对脑组织的有害影响,阻止Ca2+超负荷所致的细胞内中毒,改善红细胞在缺氧性血液中的变形能力,从而维持和恢复脑细胞功能。④在阻滞Ca2+进入血管组织时,不影响钙离子对心肌收缩力的增强作用,故不抑制心肌的收缩力。

氟桂嗪作用时间长,1个月仅需服用1次。为减少副作用,一般在睡前服用,用量为10mg(进口剂型)或12mg(国产剂型)。其副作用为轻度嗜睡、乏力、口干、体重增加及锥体外系症状。

(2)尼莫地平:是双氢吡啶类第二代钙拮抗药,脂溶性高,易通过血脑屏障。大剂量具有强烈的选择性扩张脑血管作用;小剂量能逆转由5-HT、PG等诱发的大脑血管痉挛,阻止血管收缩,对抗偏头痛发作早期的脑缺血、缺氧状态。它除能抑制偏头痛发作外,还常用于脑梗死、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合并脑血管痉挛者。

有文献报道,尼莫地平在治疗典型先兆和普通型偏头痛中效果最佳。一般剂量为20mg,口服,每日3次。也有的用到40mg,口服,每日3次。其副作用主要是眩晕和面部潮红。

4.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HT摄取的药物

常用药物为阿米替林,主要用于预防复杂性偏头痛发作,其作用机制不很清楚。据报道,它能阻断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末梢的儿茶酚胺和5-HT的再摄取,有抗胆碱能、抗组胺和抗5-HT的作用。

阿米替林对没有抑郁而伴严重偏头痛的病人,和有抑郁但头痛不严重的患者,疗效较好,对没有抑郁而偏头痛不严重的患者疗效一般。阿米替林血浆半衰期长,平均为13h。阿米替林有效剂量各有不同,由每天10mg开始,剂量进行性增加直到100mg。用阿米替林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的时间是1~42天,约2/3病人在7天内有改善。此药可与普萘洛尔联合使用,比单用一种药更为有效。常见副作用为镇静作用,其他包括口干、体重增加、便秘、直立性低血压、出汗、心悸或尿潴留。但禁用于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各种原因所致的膀胱功能不全的病人。

5.抗癫痫药

(1)苯妥英钠: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5-HT受体而起作用的。对少年儿童偏头痛治疗效果较好,对部分成年人亦有效。常用量为0.1g,口服,每日3次。

(2)卡马西平:为治疗三叉神经痛和癫痫的药物,也可用于治疗偏头痛。常用量为0.1~0.2g,口服,每日3次。副作用为嗜睡、眩晕、恶心和共济失调。

(3)丙戊酸钠:对防治偏头痛,尤其是严重偏头痛有较满意的效果。常用量为0.6g,口服,每日2次。药物显效时间多在用药后第一、二周之内。停药后复发者若重新用药,仍有较好的疗效。

6.单胺氧化酶抑制药

能阻止5-HT和其他血管活性胺的氧化脱胺而导致这些胺在体内的蓄积,以维持或增加血浆中内源性5-HT的含量,阻止头颅血管扩张,达到防止偏头痛发作的效果。常用药物为苯乙肼,15mg,口服,每日3次,可连用1~2年。此药在使用时,应避免摄入干酪、蔬菜、肉类、红酒、蚕豆等食物,并应避免使用哌替啶、吗啡、利舍平(利血平)或其他降压药物。

7.兴奋血管a-肾上腺素受体药

常用氯压定(又称盐酸可乐宁),是一类抗高血压药。氯压定治疗偏头痛机制不清,可能与下列效应有关:①以小剂量氯压定缓慢给药,可明显降低血管对血管收缩药和扩张药的反应;②兴奋血管a-肾上腺素受体收缩血管;③对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对延髓的影响,可抑制交感神经并减少交感神经冲动输出导致的血管扩张、心脏抑制与血压下降;④兴奋中枢α2受体,这可能与其降压作用有关;⑤有中枢镇静作用。对久治无效的偏头痛患者可用氯压啶治疗,剂量为每日50~150mg,疗程4周至5个月,疗效较明显。据报道,用氯压定治疗典型先兆和普通型偏头痛患者,有效率达40%~80%。一般认为,在氯压定治疗偏头痛的病例中,其药用效果在男性、青年、典型先兆偏头痛者,要明显地高于女性、老年、普通偏头痛者。应用本药不良反应较轻,一般表现为口干、困倦、抑郁,偶有皮疹、瘙痒、便秘、阳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