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思棠心语(上)
48532200000044

第44章 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1)

(2006年1月22日)

一、大力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和发展教育事业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始终居于教育事业“重中之重”的地位。应当看到,全省还未“普九”的19个县,一般是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农牧民群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社会发育程度低,教育基础薄弱,以及特殊的地理、生存环境,使得攻坚工作的难度非常大。已经实现“两基”的县相当一部分也是低水平的,巩固提高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因此,我们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思想不能松气,工作不能松劲,责任不能松绑,必须全力打好“两基”攻坚战,全力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成果。

(一)落实责任制,提高普及率

从目前情况看,“两基”攻坚县有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就是入学率、巩固率较低,已成为“普九”的主要矛盾,必须瞄准这个主攻方向。政府要依法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权利公平、机会均等的义务教育;家长要依法监护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学校要依责确保每个孩子在校留得住、学得好,完成九年学业。在“保学控辍”上必须硬任务硬抓,特殊对象特殊抓。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普九”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普及率;分管领导要全力抓,有关方面齐心协力,全面落实“双线三级”责任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小学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初中入学率达到95%以上。要搞好“两基”监测工作,强化对学生流动和辍学状况的监测,及时掌握情况,防止反弹,发现问题,及早解决。

(二)抓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的建设

一要抓进度。中央给甘肃省安排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建设资金8亿元,项目学校566所。2004年、2005年每年下达2.5亿元,剩余3亿元可望2006年全部到位。前两年批复369个项目,开工建设的334个,其中竣工交付使用106个;未开工的35个(都是2005年项目)基本完成了前期工作。总体情况良好,但进度相对缓慢,必须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在2006年秋季开学时都能投入使用。各地要认真执行省政府关于寄宿制学校建设的优惠政策,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真心实意为基层服务,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2006年待批复项目所涉及的选址、地质勘探、图纸设计等前期工作要及早做好,为工程建设赢得有效时间。

二要抓质量。从正在建设的项目来看,多数设计合理,质量上乘,美观实用。但个别的校园拥挤,布局不合理;有的设计落后,没有很好考虑实用、方便、信息、现代等因素;有的施工比较粗放,新房子缺少新气象。各项目县要认真进行分析研究,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要严格履行基建程序,加强质量管理,确保所有项目均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任务;竣工后,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三要抓管理。各地已经把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摆上了重要工作日程,不少县制定了有关管理制度,甘南州召开了寄宿制学校管理现场会。各地都要建立健全生活管理、安全管理和卫生管理等制度,建立校长、教师、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杜绝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各类事故。要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省上今年举办2~3期寄宿制学校校长培训班,市县都要安排好培训工作。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心理健康和生活养成教育,形成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培养学生自立、自理的生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要抓督察。为了把农村寄宿制学校建成放心工程、精品工程、阳光工程,国家“两基”攻坚办对建立健全各项监督管理和检查制度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

2006年由领导小组成员带队,分成几个小组,对“两基”攻坚县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教育、发改、财政、建设、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督察。各地要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对“两基”攻坚工作和工程进行重点报道,加深社会各界对“两基”攻坚和工程的了解与支持。2005年,教育厅在陇南市召开了项目实施现场汇报会,推进了寄宿制学校工程建设;2006年,教育厅要继续在临潭县召开项目实施现场汇报会,加大对寄宿制工程建设的指导和督促。

(三)加强队伍建设,搞好远程教育和对口支援等工作

教师是办好教育的根本。全面提升教师教育层次,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加强中小学编制管理,在核定寄宿制学校编制时,要考虑学校管理寄宿学生生活的需求。合理配置教师资源,选拔任用好校长,推行中小学教师全员聘用制。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并鼓励城镇富余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坚持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实行新任教师公开招聘政策。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及教师学习和资源中心建设,搞好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建设全员培训。落实教师培训经费,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总额的2.5%、城市教育费附加的5%、学校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以保证教师培训工作持续健康的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天水会议、张掖会议精神,继续实施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省全面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在“两基”攻坚中的作用,对寄宿制学校要在建成的同时配备和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使学校一投入使用就有较高的起点。这里还要提一句,对偏远地区保留的教学点,也要保证光盘播放教学。

进一步开展支教活动。继续动员、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教育,对贫困家庭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资助活动。组织好省上统一安排的对“两基”攻坚县和贫困地区学校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省教育厅机关处室、厅直单位、高等学校“三位一体”,带头帮助“两基”攻坚县,支援钱物已达258万元,并开展了送教下乡、教师培训、组织校长和教师来兰考察学习等活动,成绩突出,值得肯定。

二、加快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加快发展。但应当看到,在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方面,还存在着投入责任不明确、经费供需不保障、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农民教育负担较重等突出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九”进程和成果的巩固,不利于农村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年前国务院召开了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会,对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作了全面的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抓紧部署落实。

(一)充分认识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重大意义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理顺体制入手解决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等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农村发展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是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认识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重大意义,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一重大决策和部署,尽职尽责地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到位,确保农村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准确把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

国务院《通知》提出“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主要内容有以下四项。

1.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西部地区为8∶2;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中西部地区由中央全额承担;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由地方承担,补助对象、标准及方式由地方人民政府确定。

2.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先落实各省制订的农村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照免学杂费资金的分担比例共同承担。之后,中央适时对基准定额进行调整。

3.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对中西部地区,中央根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校人数和校舍生均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造价等因素,分省测定每年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照5∶5比例共同承担。

4.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照国家标准按时足额发放。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2006年中小学春季学期开学起,分年度、分地区逐步实施。到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全部落实到位。城市义务教育也应完善经费机制,其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与当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与所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