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思棠心语(上)
48532200000003

第3章 努力工作,加快甘肃省教育事业的步伐(2)

第二,要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过去,甘肃省的职业教育结构比较单一,通过这几年的发展,甘肃省在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最突出的就是加快发展了高等职业教育。当然,从总体上看,甘肃省职业教育的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非学历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还没有贯通起来,各个层次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也缺乏有效的沟通。要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还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在这里我想强调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处理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问题。最近两三年,甘肃省市、州、地的一些行业和中等专业学校对发展高等职业学校积极性很高,中央也把发展高职的权力下放到省,这对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我们也抓住了这个机遇,2001年成立了7所高职,2003年拟再批2所学校。目前,一些地方和学校申请设置高职的热情仍然很高。对这件事情,主要从职教发展的需要和条件以及层次结构来考虑。根据甘肃省省情,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还是要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重点来抓,道理前面已经都讲了。从目前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看,今后高等职业学校的设置必须稳步扩大,在升高职这件事情上恐怕要降降温。今后要严格审批条件,成熟一所,发展一所。同时,发展高职要正确处理好与中职的关系,不能因为发展高职而削弱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内部结构调整的问题。对此我简单地谈一下,在中等职业学校改制问题上,各地一定要审慎行事,要认真调查,充分论证,积极沟通,不要因为中等职业学校改制而对当地教育事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第三,要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当前,甘肃省有一部分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办学水平不高,专业适应性不强,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从教育内部讲,这是当前影响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和企业,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一是要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努力办出特色。要大力加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的培养和培训,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职业学校与劳动力市场密切联系的机制。二是要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实行灵活的办学模式和学习制度。职业学校要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努力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三是要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连接与沟通,建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尤其是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逐步增加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毕业生接受本科教育的比例。

(二)关于民族教育

第一,要适度超前发展民族教育。当前,全省未实现“两基”的28个县中,有17个是民族县,未“普初”的3个县,全部是民族县。民族教育仍然是甘肃省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是“普九”的重点和难点。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建设者,需要大批的实用技术人才和专门人才,否则,建设小康社会将是一句空话。从目前甘肃省民族教育的现状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必须适度超前发展民族教育。要按照全国民教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继续坚持和落实“两基”重中之重的地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两基”进程。要把国家和省上支持的重点放在民族地区,积极改善寄宿制学校和其他学校的办学条件。在大力推进“两基”的前提下,要逐步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办好一批起示范作用的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要进一步办好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要大力实施“校校通”工程,优先加快民族地区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的发展,积极推进民族教育手段现代化进程,特别是要把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光盘、录像等手段运用于民族教育,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

第二,要进一步深化民族教育改革。加快民族教育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观念创新为先导,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民族教育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发展规划、目标要求、实施步骤、办学形式、学制安排、课程设置、教学用语等,都要符合不同少数民族和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地予以推进。要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新的管理体制。要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完善民族教育体系,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要改革办学体制,改变民族教育办学主体单一、办学机制不活的状况,不断增强办学活力。要大力支持和鼓励发达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在当地兴办教育事业,努力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社会多方投资办学,全面推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格局。

第三,要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要充分运用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省政府将通过转移支付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扶持力度,确保民族教育经费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而相应增长;国家用于支持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建设项目的专项资金要向少数民族倾斜,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进行电化教育、远程教育,开展“双语”教学,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少数民族地区各级财政教育经费支出要切实做到“三个增长”,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各级财政也要设立民族教育专项资金,扶持这些地区民族教育的发展。要认真组织实施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在资金、设备、师资等方面给少数民族以实际帮助。从2003年起,省上将安排专项经费,采取定向招生等特殊措施,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骨干人才。

三、稳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高校管理和办学水平

1998年以来,甘肃省高等教育通过布局调整、改革管理体制,连续四年扩招,规模迅速扩大。高校数由1998年的18所增加到25所,在校生数由5万人增加到14万人。2003年又要新设置6所,升格1所,更名3所,到2003年底高校数将达到31所。这又是甘肃省高等教育的一个跨越式发展。对甘肃省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怎么看,大家要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把握。应当肯定,我们连续几年大幅度扩招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是不容置疑的,但也要看到,甘肃省的扩招是在基础比较薄弱、条件和规模不相匹配的情况下进行的,许多管理和质量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已经显露出来。现在是规模和数量上去了,但管理和质量还没有完全跟上。因此,甘肃省高等教育今后要实行稳步发展的方针,总的原则是办好现有的,控制新增的。今后对高校设置问题由现在的每年研究一次改为隔年研究一次。如果说前几年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上较多地关注了数量的增加,那么,现在我们必须把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摆在首要和突出位置。根据甘肃省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今后要重点抓好这几项工作。

第一,要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近年来,甘肃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确保高校扩招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但与其他省市、与甘肃省高校扩招的规模相比,改革的步子还比较慢,任务还非常艰巨。到2003年年底,甘肃省普通高校在校生预计将达到18万人,需要新建学生公寓和食堂29万平方米。因此,各地各学校要继续以学生公寓和食堂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力度,加快后勤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努力完成好今年的任务,确保新招学生有饭吃、有地方住。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一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二是要拓宽高校后勤投入渠道,大胆引入社会力量,努力实现高校后勤投入多元化。三是要深化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使各高校组建的后勤集团健康规范运营。

第二,要加快推进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从目前看,甘肃省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经过几年调整,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支柱产业的建设还不完全适应,主要表现在:科类结构不合理,工科比例偏低,尤其是面向经济建设和就业市场急需的高新技术类、技术应用类、应用文科类等专业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专业特色不明显,质量不高;专业改革力度不大,专业内容比较陈旧。为此,要进一步加大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提高高校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学科专业结构调整,要继续按照“加快、加强、升级、拓宽、创建”十字方针进行,即加快发展工科专业,扩大工科人才培养规模;加强财经、政法类专业建设,适应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尤其要大力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有条件的高校要加快培养国际通用的高级专门人才;提升农业类专业真正成为甘肃省现代农业的科学研究基地、现代农业人才的培养基地;拓宽医学专业的办学层次,提高医学人才培养水平;创建具有甘肃地域与人文特色的考古学、敦煌学、民族学、宗教学、舞蹈学等专业,有计划地增设与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旅游文化、能源工程、矿冶轻工、特色农业、生态环境、交通通讯、中草药等方面的应用型专业。

第三,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当前,高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一是要狠抓教材建设。大力提倡使用新教材、引进先进教育,结合学科专业的调整,加快教材的更新换代。对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发展迅速,国际通用性、可比性强的学科和专业,可直接引进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原版教材。二是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目前,各学校相继建立了计算机校园网或局域网,并与国际互联网连接,建起了计算机网络中心和多媒体教学中心,有的还研制开发了一些教学软件,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今后,要从长远发展考虑,努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软件建设,运用信息技术的开放体系,加强学校之间的协作,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提升教学水平。

第四,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的中心任务是育人,育人主要靠教师,搞好教学靠教师,加强管理也要靠教师,教师是办好大学的根本。当前甘肃省高校教师在数量、结构、层次、素质等方面还不能满足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这几年高校扩招以后,这个问题更为严重。针对目前甘肃省高校教师队伍实际状况,一是要抓数量补充,加大力度,及时补充高素质师资,尤其是紧缺的公共基础课教师。二是要抓队伍结构调整,尽快提高教师队伍中的硕士、博士学历人数的比例。三是要抓业务素质的提高,通过组织学习、培训进修等办法,使广大教师普遍具有现代教学观念、良好的师德、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较强的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四是稳定与引进并举,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宽松的学术氛围,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在甘肃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