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13日)
一、加快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共甘肃省委和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甘肃省“两基”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全省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实现“两基”的县(市、区)达到59个,人口覆盖率上升到72.94%,小学、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98.85%和91.95%。但也要认识到,甘肃省“两基”工作当前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全省还有3个县未普及初等义务教育,28个县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已实现“普九”目标的地区,不少地方基础脆弱,质量水平低,初中辍学率居高不下;未实现“普九”的地方,由于经济文化相对滞后,“普九”任务更为艰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到2020年“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甘肃省目前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看,要实现这一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程,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002年,省教育厅制定了《甘肃省“十五”和2010年“两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省政府已经过认真研究,同意下发执行。省委和省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即从现在起,要争取用5年时间全省基本实现“普九”。希望各级政府、教育部门按照省委和省政府的要求,切实担负起普及义务教育的责任,切实加强领导和督促检查,认真组织实施《规划》,如期完成“普九”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当前要重点抓好以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的发展。应该说甘肃省大部分地方对发展义务教育的认识是明确的,态度是积极的,工作是有力的,但是,近几年在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甚至错误和消极的思想。有的地方认为义务教育投入大、欠账多,是财政的包袱;有的地方认为义务教育已经超前于经济和社会其他事业的发展,义务教育发展快了;有的认为“两基”已验收,“普九”目标已实现,产生满足情绪,办学热情减弱。还有一些未实现“普九”的县为了争取义务教育资金,有意拖延和放慢“普九”进程。在这个问题上,说轻一点是工作态度不积极,说重一点是间接地剥夺了适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这些认识是非常有害的,是不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是与国家的政策和法律相违背的,必须认真纠正和克服。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发展教育事业的基础,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奠基工程,没有牢固的义务教育,何谈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发展高等教育,何谈提高国民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义务教育,加快“普九”进程,也是法律赋予各级政府的义务,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法定职责,决不能因为思想上、工作上的问题和争取资金的问题而影响义务教育的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义务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地位,牢固树立义务教育要超前发展的思想,牢固树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首先落实到义务教育上来的思想,牢固树立发展义务教育是贯彻国家法律法规的思想,增强大局意识、法制意识,抓住当前有利时机,采取切实措施,巩固“普九”成果,加快“普九”进程,促进义务教育稳步健康发展。
第二,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进一步落实政府举办义务教育责任,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保证经费投入,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治本之策。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规定,基础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分级负责,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明确要求,要确保新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2002年全面运行。这两年,省委和省政府多次强调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必须收归县一级,教育督导部门和农村税费改革部门也就此进行了多次督查,但截至2002年年底,全省仍有18个县基础教育经费、教师由乡镇管理,26个县未实行教师工资由县级财政统一发放,这个进度在全国是比较滞后的,大概排在倒数第二位。体制问题至关重要,现在,国家正在结合农村税费改革调整县乡两级财政体制,如果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顺,投入主体不明确,办学责任不落实,对义务教育今后发展将会产生严重影响。有关县(市、区)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这次会议后,各地要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和省政府的决定上来,在上半年结合税费改革必须完成体制改革任务,从第三季度开始,全省所有县(市、区)必须严格按照新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没有完成的,县级政府必须向省政府作出书面报告,要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关于省、地、县、乡各级政府在发展义务教育中的主要责任,国务院的《决定》中做了明确的规定,关键是要真正落实县级政府的责任,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必要投入。希望各级一定要抓好落实,抓出成效。
第三,要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调整中小学布局,从长远看是提高教育办学效益和质量,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的必然要求;从目前看,是甘肃省基础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这里有几个原因:一是近年来,尽管甘肃省对中小学危房改造投入了较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中小学危房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实际存在的危房状况还比较严重,目前甘肃省正在按计划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实施这一工程不能再对现有危房修修补补,而是要结合中小学布局的调整来进行。二是农村税费改革要求加快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从财政投入的角度考虑,调整学校布局,减少适量的教学点,有利于节约开支,提高投资效益。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是有过顾虑的,原因是没有必要的经费支持。从2002年全省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情况看,今后每年将至少有2.5亿元投入中小学危房改造,因此,利用这部分资金各地完全有可能加快危房改造和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步伐。三是甘肃省中小学学龄人口高峰期正在发生变化,今后一两年,是初中学龄人口的入学高峰期,届时将有大量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就学。因此,我们必须早作打算,主动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否则到时会造成被动局面,甚至影响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关于如何搞好中小学布局调整,我在这里强调几点: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把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与提高学校规模效益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和调整布局,不搞一刀切。二要坚持与危房改造、学制改革、城镇化建设、移民搬迁结合起来统筹规划。三要把调整的重点放在大力加强初中建设上。过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建设重点是小学,现在学龄人口入学高峰期发生了变化,各地要适应这一形势,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初中建设的资金投入,尽快建设一批符合标准的、较高质量的初级中学,满足学生就学需要。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各地还要高度重视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信息化技术教育和危房改造等工作。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各地要进一步加强改革试验的领导,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扩大试验区,加快地方教材开发,扎实推进新课程试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这两年的发展,可以说基础建设已有了一定的发展,框架已搭起来了,今后硬件建设重点要放在地面接收站、市(州、地)县城域网和提高人机比上;软件建设重点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开课率和资源库建设上。危房改造的问题前面已经提到了,今后要着重抓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落实好、使用好农村税费改革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同时,要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新一轮的危房改造资金。
二、加快职业教育和民族教育发展
2002年,国务院相继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民族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及《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对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和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贯彻落实这两次会议精神,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贯彻国务院以上两个《决定》的实施意见。目前,省政府正在研究审议这两个文件。2003年全省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筹备召开好全省职教会和民教会,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促进甘肃省职业教育和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关于职业教育
第一,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这几年,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总的形势是好的。一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甘肃省职业教育结构单一的局面。二是各地办起了一些起骨干和示范性的学校和专业,全省有32所中等专业学校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
三是培养了一大批实用技术人才,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生产第一线,为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也要看到面临的困难也不少。招生滑坡的问题这两年虽然得到了遏制,但基础很不稳固,职教资源出现了流失现象,有些学校停办或改作他用,学生就业也遇到了困难,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引发出来的新情况,也有我们工作中的不足。特别是一些地方片面理解全教会“两个扩招”的精神,把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搞成了只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这是引发“普高热”、造成中等职业教育滑坡的一个重要原因。职业教育在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新时期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我们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因此,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今后要高度重视和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各地要按照全国职教会的精神把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帮助职业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要继续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政府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应当逐步增长;各类企业要按《职业教育法》的规定为实施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承担相应的费用;要利用金融、税收以及社会捐助等多种手段、多种渠道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也要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拓宽招生渠道,为职工再就业服务,为企业培训人才服务,大胆招生,扩大规模,提高办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