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塞上渔歌:宁夏渔业发展回眸
48529700000024

第24章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渔业经济跨越式发展(1)

2007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自治区关于农业经济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主要农产品供应趋紧、价格大幅上涨的形势下,渔业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呈现出许多新亮点、新变化。主要特点是:

1.渔业生产规模有新突破,在“四水”产业的强力带动下,全区水产养殖面积、水产品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5.5万亩,比上年增加6.5万亩,增长22.4%,是近20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水产品产量达到7.7万吨,比上年增加1万吨,增长14.9%;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2亿元,从渔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

2.渔业结构调整有新突破。养殖结构明显改善,草鱼、鲫鱼、团头鲂、河蟹等名优水产品比重不断上升,达到15.4万亩,占养殖面积44%。引进的乌克兰鲮鲤,经石嘴山、银川等地试养,表现出生长快、适应性强等特点,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青铜峡、平罗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5000亩,填补了宁夏虾类规模化养殖的空白,标志着宁夏渔业品种结构调整迈出了可喜的步伐。生产结构调整进程加快,渔业发展方式更加科学,“四水”产业、生态渔业、休闲渔业成为渔业经济的新亮点,新增“四水”产业面积6.5万亩,休闲渔业场点70多个。

3.渔业质量安全工作有新突破。在巩固提高平罗、贺兰、青铜峡、中卫、前进农场5个健康养殖示范区的基础上,2006年又创建了灵武、中宁、西湖农场等5个健康养殖示范场,使全区健康养殖示范场达到10个,面积11.8万亩,占养殖面积的35%,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水产品药残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加强和规范了渔业投入品管理,特别是对主要养殖品种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孔雀石绿、氯霉素等禁用渔药的检测和使用管理。全区10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场)、69个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全部建立了生产纪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基本形成了生产有记录、产品流向可追踪、出现问题可追溯的管理体系。继续开展了无公害水体环境治理工作。全年共检测饲料30批次、水样70批次、水产品25批次,全部达到无公害养殖要求。目前,全区认定无公害水产品基地面积22万亩,31个养殖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个养殖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

4.渔业资源管理有新突破。开展了黄河宁夏段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共向黄河投放黄河鲤100万尾、大规格黄河鲶鱼50万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渔业报》以及宁夏电视台、《宁夏日报》《新消息报》等进行了宣传报道,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也为宁夏渔业资源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开展了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划定工作,黄河卫宁段兰州鲶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黄河青石段大鼻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获农业部批准,启动了沙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渔业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5.渔业保障体系建设有新突破。近两年,农业部先后批复的贺兰、永宁、平罗、灵武、中宁、吴忠城区、中卫城区7个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项目,2007年已陆续建设完成。一个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相对完善的渔业病害预测预报、水域环境监测和质量检测网络体系开始在全区形成。实施了良种工程建设,继续推行水产良种补贴政策,通过引导和扶持,良种基础建设得到不断加强,以自治区及重点市县为主的良种繁育体系得到不断完善,良种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总体上看,2006年宁夏渔业工作的力度是多年来最大的,发展的势头是多年来最好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多种力量同向合力的结果。首先应归功于支农惠农政策及多元化投入机制。2007年,自治区投入近700万元,对“四水”产业基地、无公害水体环境治理、水产良种繁育、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及重大技术推广等环节进行以奖代补和资金扶持;银川市财政安排300万元,支持渔业基础设施改造和休闲观光渔业发展。据统计,2007年,全区各级政府投入渔业资金达1200多万元,吸引和驱动包括宁夏及天津、内蒙古、江苏等社会和企业投资1.2亿元,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层次、多渠道的渔业投入机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自治区先后出台了《推进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我区“四水”产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渔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措施和扶持政策。石嘴山市把渔业列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出台了《关于加快渔业发展的决定》。银川市把渔业作为农业“两强多优”的重要产业,加快推进包括煤化工、淡水鱼在内的“十大基地”建设。另外是产业大县的合力推动:青铜峡、平罗、贺兰等产业大县,在“四水”产业开发中,把部门的倡导上升为政府的决策,把行业的重点提升到全县的重点,工作有力度,机制有创新,投入有着落,发展有突破,确实发挥了对全区渔业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据统计,2007年全区新增6.5万亩养殖面积中,其中五个产业大县占78.5%。过去的一年,全区渔业干部职工,围绕“四水”产业、产品质量安全、重大技术推广等重点工作,深入基层、深入场点,务实苦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为促进渔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成绩值得自豪,但我们绝不能自满;变化值得回味,但我们绝不可陶醉。当前,宁夏渔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虽然投入逐年增加,但生产性投入不足,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些养殖池塘淤积老化的现状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虽然发展速度加快,但渔业经济规模和总量偏小,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的现实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虽然管理力度加大,但个别地方非法使用违禁药物,一些从渔农民“重产量、轻质量”的传统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根据自治区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总体部署,2008年及未来五年,宁夏渔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四水”产业为突破口,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宜渔资源,扩大产业规模,着力提高水产品质量,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努力把宁夏建成西部独具特色的生态渔业和绿色水产品基地,推动宁夏渔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翻番、三个提升。一个核心:就是以渔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到2012年,全区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2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10%以上,从渔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两个翻番:就是到2012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达到65万亩以上,水产品产量达到15万吨,力争分别比2007年翻一番。三个提升是:提升水禽养殖规模。到2012年,全区水禽养殖达到300万只,较2007年增加280万只,水禽实现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提升水生植物种植水平。加强水生植物种植管理,努力把“小草”做成一个大产业。到2012年,水生植物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提升水上旅游特色。因地制宜,因水制宜,突出农家、渔家特色,以“特色”求发展,形成塞上旅游新景观,为“四水”产业注入旺盛的生命力。

实现上述目标,必经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宁夏特色的现代渔业之路。总体上看,宁夏渔业发展水平并不高,尤其是地区间资源禀赋、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必须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根据各地不同的条件,在全区构建现代渔业先导区、“四水”产业开发区、生态渔业建设区三大区域。现代渔业先导区:以银川市为重点,发挥区位、资本、市场、科技等优势,加快建设现代渔业,逐步实现养殖标准化、产业园区化、产出高效化;积极发展集观光、休闲、文化科普、旅游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巩固提高水产苗种产业,进一步扩大良种繁育规模,提高苗种质量,为宁夏渔业跨越式发展提供良种保证。“四水”产业开发区:以石嘴山市、农垦国营农场、吴忠市、中卫市等为重点,以“提质、扩量、增效”为核心,充分利用宜渔资源丰富的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发展名优水产品和水禽养殖,积极探索水生植物、水生蔬菜等种植,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多产业互动的产业体系。生态渔业建设区:以沙湖、星海湖、阅海湖、鸣翠湖、天湖、青铜峡库区及宁南山区水库塘堰为重点,利用湖泊等大中型水域,充分发挥水质好、环境优的特点,大力发展规模化渔业资源增殖养殖,科学确定养殖容量,积极发展绿色、有机水产品生产,逐步做到养殖生态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稳步向现代渔业迈进。

第二,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宁夏是西北内陆小省,资源总量少,生态环境脆弱,尤其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资源短缺的矛盾会日益凸显出来,对渔业发展的约束会日益增强,在推进渔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始终把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摆在突出的位置。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依托现有的低洼盐碱荒地和湖泊湿地资源,把“四水”产业作为我区渔业“提质、扩量、增效”的重要手段,作为保护渔业资源、优化渔业生产环境的有效措施,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丰富以渔改碱、以渔养水生态渔业模式,不断拓宽渔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旅游文化功能,增强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渔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第三,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兴渔之路。发展现代渔业,促进渔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其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实施渔业品牌战略,提高水产品质量,开拓水产品市场,最终还要靠科技进步解决问题。因此,今后几年,要始终把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根据我区实际和渔业发展的需要,针对薄弱环节,进一步理清和明确渔业科技工作的重点和主攻方向。重点要围绕良种培育、病害防治、标准化种养殖、资源环境保护、水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组装配套和示范推广,提高渔业病害预测预报、水域环境监测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物化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到2012年,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70%以上,无公害、绿色水产品的比重达到70%,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渔业品牌优势更加凸显。

第四,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化之路。渔业产业化是现代渔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必须把推进渔业产业化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渔业发展全局性、方向性和战略性的大事来抓。要积极探索水产品加工渠道和方式,延伸渔业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渔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组织,引导龙头企业活化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与从渔农民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让从渔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化经营成果。进一步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优化发展环境,扩大经营规模,加快构建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水产品流通格局。到2012年,争取在水禽养殖重点区域培育1~2个深加工企业;在水产养殖重点地区培育2~3个流通型龙头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