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同时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将其列为“十一五”发展观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提出了“十一五”农业“三增”目标,即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等九大行动。对渔业提出了“两个确保、三个促进”的目标。两个确保:一是确保水产品安全供给。在确保水产品产量稳定增加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从数量和质量上保障水产品有效供给。二是确保渔民持续增收。要提高渔业综合效益,拓宽渔民就业渠道,减轻渔民负担,落实渔业扶持政策,使渔民的收入能逐年保持适当的增加。三个促进:一是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通过转变增长方式,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渔业。二是促进资源、环境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三是促进渔区社会和谐发展。通过加强渔港等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从渔农民培训、优化渔区经济结构、发展平安渔业、维护从渔农民合法权益等具体工作措施,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渔区。
结合宁夏渔业发展实际,“十一五”期间渔业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其中“以渔养水、以渔改碱”节水型生态渔业面积达到60%以上;水产品产量达到8万吨以上,水产品外销率稳定在70%以上,从渔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实现宽裕型小康,渔业生产实现质量效益型增长。“十一五”宁夏渔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渔业增效、从渔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质量效益为核心,优化渔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推进渔业科技进步,转变渔业增长方式,切实提高渔业质量和效益。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大力发展生态节水型渔业和健康水产养殖,打造品牌优势,提升产业档次,努力建成西部独具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渔业和绿色渔业基地,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贡献。
四
为实现“十一五”渔业发展目标,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渔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渔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增长方式是渔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推进渔业增长方式转变,是当前以及整个“十一五”期间渔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宁夏的渔业生产方式实现了由“以捕捞为主”到“以养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举解决了“吃鱼难”“有鱼吃、吃好鱼”的重大社会问题,渔业也由过去的传统副业发展成为具有区位优势的特色产业,也成为支撑广大从渔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当前,宁夏渔业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发展水产养殖业已不仅仅是解决“有鱼吃、吃好鱼”的问题,而是要解决“吃无公害鱼、绿色鱼、有机鱼”的问题,解决渔业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充分发挥渔业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收入的功能。建设现代渔业产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渔业经济增长方式上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使渔业产业真正走上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集约化经营的轨道。转变渔业增长方式,就是要依托现有渔业资源,加强改善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科学合理地控制养殖容量,减少水域环境的污染,提高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以及市场竞争力,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转变,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因此,我们要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加快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十一五”期间,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相应制定了宁夏“畜牧水产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和“水产养殖业方式转变行动”。重点在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水产良种的推广和普及、饲料的开发与推广、暴发性鱼病防治、新的养殖模式的应用等方面取得进展和突破。以“水产养殖业方式转变行动”统揽渔业各项工作,市场引导,积极扶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主导作用,不以指令性计划干预从渔农民的正常生产活动,通过积极引导,创造条件,争取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支持,在政策、资金和技术服务上营造有利于渔业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紧密结合今后五年当地渔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筹划水产养殖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容和目标,各有侧重地对转变行动做好分类指导,努力推进,全面实施。宣传示范,以点带面。认真选择和创建示范点、示范区和示范户,做好典型示范的宣传和推广工作,通过实际成果和效益,带动从渔农民转变养殖观念,成为“行动”的自觉实践者。
二是加强渔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和区域布局。
渔业是资源依赖性很强的产业,没有良好的资源环境作依托,渔业经济很难有大的发展。宁夏与周遍省区相比,渔业资源相对丰富,各种类型的湿地湖泊众多,宜渔低洼盐碱荒地资源面积大,加强渔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必须从科学发展的观点出发,坚持渔业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促进渔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三是科学规划,突出区域布局,充分发挥优势,培育特色产业。
按照科学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原则,突出引黄灌区在宁夏生态水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技术推进,重点建设三大生态水产示范基地:
——湖泊水面“四水产业”示范基地。以沙湖、阅海湖、长山湖等为重点,发挥农垦系统企业化管理、集中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的条件和优势,辐射星海湖、鸣翠湖、青铜峡天鹅湖等湖泊水面资源,积极拓展湖泊水面的生态型生产功能,做大“沙湖”水产品牌,走水产养殖、水禽养殖、水生植物种植和水上旅游“四水”产业一体化之路。
——低洼盐碱荒地“以渔改碱”生态渔业示范基地。以石嘴山市、银川市为重点,开发低洼盐碱荒地,以渔改碱,实施农渔综合经营,有效改良土壤盐渍化,形成种养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生产系统,发展无公害养殖,为沿黄流域低洼盐碱荒地改良利用提供示范样板。
——池塘集约化养殖生态渔业示范基地。以银川市、吴忠市、中卫市为重点,大力开展商品鱼基地内涵式挖潜改造,推广无公害和绿色水产品养殖技术,建立无公害标准化水产养殖示范基地,为建设引黄灌区生态渔业示范区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以生态增殖养殖为主,推进宁夏水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宁夏湖泊水面等大水面资源尤其是宜渔国土资源相对丰富,开发潜力很大。这些大水面既是生物栖息、生长、发育的良好场所,也是开展水产养殖增殖的理想水域。宁夏渔业的发展,是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水域环境的监测和改善为条件,对大水面养殖增殖、池塘养殖等现有科技成果进行组装,充分利用土地与水域中生物体间的互补作用,人工增殖放流,优化渔业资源及养殖模式,积极推进渔业从传统的捕捞生产方式转变为以增殖养殖生产为主的生产方式,建立渔业养殖增殖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提高渔业的综合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开拓思路,立足渔业,跳出渔业谋发展,扩大产业发展内涵。打破传统的单纯发展生产格局,立足渔业向多元化发展。积极发展涉渔第三产业,如渔业生产、旅游业相结合发展餐饮业,发展大水面旅游业,因地制宜发展城郊型游钓观光渔业和观赏渔业,吸引游客,增加效益。
三是着力推进渔业科技进步,提高渔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宁夏渔业发展的实践表明,渔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科技进步发挥了重大的支撑、先导和推动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大面积示范推广以“池塘集约化主养鲤鱼”为核心的一批先进适用的渔业技术,不仅解决了水产品有效供给问题,而且也使渔业的管理方式、组织方式和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同时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科技队伍与知识型从渔农民和企业家,也支撑和推动了宁夏渔业20多年来始终快速健康发展。毫无疑问,科学技术是推动宁夏现代渔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随着宁夏渔业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今后一个时期,科技进步对推动渔业产业发展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应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引领和支撑作用。在“十一五”期间,应围绕渔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提高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增加从渔农民收入,加快实现渔业现代化,整合各方面力量,切实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全面提升渔业科技水平。重点要组织好渔、科、教、推等各方力量,针对渔业产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和制约“瓶颈”,开展联合攻关,积极推进研究、示范、推广、培训一体化,加快成果的转化,使项目来源于产业,成果应用于产业,加速成果产业化。围绕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渔业技术,推进渔业标准化生产。在良种引进、繁育技术、渔业病害防治、监测技术、工厂化养殖技术、健康生态养殖技术、高新渔用饲料技术等方面加大推广普及力度。加快科技人才培养,加大对科研、推广等部门的投入,切实发挥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作用,进一步提高渔业科技创新能力,转变渔业增长方式,切实提高渔业质量和效益。
四是加强渔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渔业服务水平。经过多年的努力,宁夏的渔业支撑保障体系以渔业重大项目建设为龙头,建设和完善了水产苗种繁育体系、病防体系、渔业水域环境监测、水产品质量检测、渔业资源保护和渔业执法体系,进一步明确了渔业公益职能,强化了渔业服务手段,为开展从渔农民服务奠定了设施基础,也为渔业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要用足用好这些设施设备,发挥它们的使用功能,提高渔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在“十一五”期间,重点要以渔业病害防治、渔业水域环境监测、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为龙头,全面启动渔业病害、水域环境、水产品安全检测工作,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抓好重点渔业县(区)水生动物疾病防治中心站建设,逐步形成功能较为完善的水生动物疾病防治体系。抓好水产良种示范基地建设和名优商品鱼示范基地建设。同时,要积极引导扶持渔业龙头企业、各类渔业中介经济合作组织参与渔业社会化服务,提高为广大从渔农民服务的社会化水平。
五是完善渔业管理制度,确保渔业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继续推进渔业水域养殖证管理制度。加快区、市、县三级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工作,进一步加大养殖证核发工作力度。推行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规范苗种生产经营秩序,全面提高水产苗种的生产水平。完善水产品质量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农业部《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和《兽药管理条例》,逐步建立健全以“五项制度”为核心内容的生产日志、环境监测、科学用药、产品标签和原料监控等各项规章制度。组织研究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探索建立生产有记录、产品流向可追踪、出现问题可追溯的管理体系。完善渔业环境和资源保护制度。继续开展黄河休渔期制度和大水面人工增殖放流工作,清理“三无”船舶,打击电、毒、炸和非法捕捞等渔业违法行为,保护黄河渔业资源,促进宁夏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