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万里长城的修筑,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特点,即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如:八达岭长城,皆就地取用石料,城墙均用条石或大砖砌筑;嘉峪关长城,除了城楼、墩台和垛口的边角用砖包砌之外,其余则全部用黄土筑成;山海关至鸭绿江一段的长城,用土石垒成,上插柳条,素称“柳条边”。在沙漠地区修筑长城,则是利用沙漠中生长的红柳枝、芦苇掺拌胶泥、砂石相间夯筑,倾圮后的土垄还相当坚硬,至今用锹镐也很难挖动;在戈壁滩地修筑长城,土坯中也夹有芦苇,或者掺有芦叶、芦根等;盐碱地带修筑的长城,在城墙中间每隔不远的地方,就插有几根木柱,然后用芦苇、红柳枝条加碱土夯筑而成。明代修筑长城,在总结前代经验的基础上,在地形选择、材料使用、城墙构造以及工程技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分布在宁夏西北部的明代长城,多修筑于贺兰山沿山与靠近黄河的交通要冲。在宁夏南部山区,也是沿山傍溪,筑墙立营,因地形而扼险据要。在天险可凭的黄河以东,横城至花马池(盐池)一带,地势平坦,又是据敌的要冲,就修挖“深沟高垒”,驻以重兵进行防御。“深沟高垒”就是在地势平坦的地带修筑长城,除夯筑墙之外,还在城墙外挑挖宽大的壕沟,或者挖设“品”字形的深坑,彼此相连。在长达380里的东长城外侧,就沿长城挖了4.4万多个“品”字坑。这样,即使敌兵临城下,也无法接近墙身。城墙之上还设有敌台、墙台。在一般的往来通道上设暗门。于重要的交通隘口,修筑高大的关门城楼。关门外侧筑有瓮城,内侧筑有关墙。
也有关城与长城连为一体的。同心县下马关城修建于阻挡河套之敌南下的交通要道,关城的北墙就是边墙,城门也就是长城的关门。在高山峻岭间、人马不能逾越的地段,一般是依仗自然天险,不再修筑城墙,只在有些地方做些许铲削。山势较为平漫或者人马可以通行的沟谷,多是选择可利用的山冈筑城墙,并将城墙的外侧山坡削成陡壁,城墙内侧比较低缓;遇到重要山谷通道时,往往就地势修成几道矮墙。
宁夏长城的结构,以土筑为主,只有贺兰山北端的个别地方,就地取用块石砌筑。红果儿沟的一段石砌墙段,墙身用石块石条砌成,内部填上沙砾石块,非常坚实,但这种墙段一般都比较低矮。还有的地方用石块砌墙基,墙身用黄土分层夯筑。大武口镇以西的贺兰山韭菜沟,在沟岸东北石质山梁上的城段,由三部分组成,墙基底部将山冈凿成石壁,内部堑山1~2米,外部凿成陡壁10余米。在凿壁的山冈之上,用石料垒筑50厘米至l米。石砌之上又用沙砾掺土夯筑高1~2米。从内侧缓平的山坡登上城墙,俯瞰外侧山谷,令人头晕目眩。
在长城上每隔1~2米处就有一个凸出墙外的台子,称“墙台”或“敌台”。这在古代军事建筑上是很有讲究的。因为,一旦敌人兵临城下,发动攻城近战,墙上射击已无法控制,这时,守城兵一方面可以从台上垛口居高临下进行侧翼射击,控制来敌架梯攻城,另一方面又可以指挥墙顶的兵力迎击敌人。这是旁敲侧击,“两台相应,左右相救”的兵法在军事工程上的运用。这种台子突出墙面10米,基宽也在10米左右,可分“墙台”和“敌台”两种。
墙台台顶与城墙顶部平行,没有高出墙面,有供军士巡逻放哨的地方,也有遮风避雨的简单房屋。“每墩盖铺房一座,以为守军栖止。”所以又称“墩铺”,或称“跨墙墩台”。
敌台与墙台所不同的是不仅突出于长城城墙之外,而且高于城墙之上。平地上的长城敌台,一般呈圆形,高出城墙顶部3~4米;山巅深谷上的敌台,一般亦呈圆形,高出城墙顶部6~8米,模样近似现代的碉堡。戚继光在《练兵实纪》中对敌台的形制、作用、造法及建制作了说明。高三四丈不等,周围阔12丈,有十七八丈不等。凡冲处数十步或一百步一台,缓处或四五十步,或二百余步不等为一台。两台相应,左右相救,骑墙而上。宁夏境内的敌台,今多已倾圮不堪,仅可看到突出长城的墙面。
宁夏境内的烽火台遗迹触目皆是,基本是5里一墩,遍布山川。修筑墩台用的材料,是用黄土夯筑或石块砌成。大都修筑在高山险绝之处,山地则修筑在高地之上,也有修筑在交通要道之侧,或建在长城城墙上的。在宁夏北境与内蒙古交界地带的落石滩,有处明代的烽火台遗迹,已北去边墙50多里。这座烽火墩修筑在落石滩火车站西面的高阜上,四壁砌石,中间砂石夯筑。
为了加强长城沿线的守备力量,明代在长城内侧还修筑了不少关城与城堡,并派驻军把守成为管辖调遣附近长城及烽火台戍卒和部署军事行动的指挥所。关城也叫关口、隘口或关隘,是长城沿线的重要据点,通常设在交通要冲,并有几道关墙,设置关门等,扼守着出入长城的咽喉要道。
沿着交通干线修筑墩台,这在同心县境内的墩台遗迹最为明显。下马关是“固原旧边”扼守交通要隘的一座关口。由下马关北去韦州城基本是5里设置一墩,由南而北直线连接,计有7座墩台,全部用黄土夯筑而成。这些墩台四周均有坞墙,墩台坐落于坞墙之中,虽然损坏不一,但仍能看出建造形式相同。修筑在下马关以南30里打拉池山头上的墩台,周围有三重院墙,外侧挑有堑壕。
总体而言,在科学技术应用方面,明代的长城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特点。如在修筑东边墙时,凡沙漠平漫之处,基本弃而不修。在萌城、盐池诸处又“量度形势,浚壕筑墙”。在灵州、兴武营等又“相度地形,斩崖挑堑”。在河堰处改筑石墙,以便防止洪水冲刷。在修筑固原内边时,“或挑筑壕墙,或铲削山崖”。在修筑北边墙时,沿贺兰山处也用石头砌筑而成。边墙的附属建筑有墩台、坞城,使边墙、墩台、坞城连为一体。边墙上建有墙台、敌台等,不仅凸出城墙之外,而且还高于城墙之上,有方形、圆形之分,集瞭望、巡逻、储蓄、居住、守护为一体,属多功能战备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