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中医诊断:粉刺(肺经风热)
西医诊断:痤疮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散结
方药:枇杷清肺饮合消风散加减
炙桑皮10克、炙枇杷叶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紫草10克、菊花10克、生地2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防风10克、生牡蛎30克(先煎)、紫贝齿30克(先煎)、荆芥10克、生甘草6克
4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复诊:2010年1月6日,患者自述服药后面部瘙痒感减轻,痤疮仍有,李老仍以疏风清热兼凉血活血为法,以上方为主方加减如下:
炙桑叶10克、炙枇杷叶10克、紫草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槐花10克、赤芍15克、白蒺藜10克、丹皮10克、生地2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生甘草6克
4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三诊:2010年3月10日,患者自述服上方后瘙痒感明显缓解,痤疮亦新起不多。李老仍守法守方以观疗效。
炙桑皮10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当归10克、生地2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紫贝齿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黄芩10克、紫草10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四诊:2010年3月16日,患者自述痤疮明显减少好转,无复发,瘙痒感消失,要求继服五剂。
按:痤疮又称肺风粉刺,生于面者多,肺合皮毛,当责于肺。但应注意的是发生部位不同治疗时也稍有差异,两颊左肝右肺可加清肝、肺之药。
病案二
姓名:闫立群
性别:女
年龄:21岁
民族:汉族
职业:学生
初诊时间:2009年7月17日
主诉:面部痤疮1年,加重2月
现病史:患者1年前因学习紧张而出现面部痤疮,时好时坏,反复发作,月经前期加重,伴大便干燥2~3日一行。患者自述平素喜食辛辣及肥甘厚腻之品且食后痤疮加重。舌红苔黄腻,脉滑。
辨证分析:患者平素喜食辛辣刺激肥甘之品,辛辣助阳,阳热偏盛壅于肺经,肺经郁热,热毒熏蒸于面而发为痤疮。又因肥甘之品助湿,湿聚化热,湿热互结灼伤津液,日久为痰湿热浊凝滞肌肤而成痤疮。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下移大肠,耗伤大肠津液故出现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均为有痰湿热之象。
诊断:中医诊断:粉刺(肺经风热,痰湿阻滞)
西医诊断:痤疮
治法:清宣肺热,除湿化痰
方药:清肺饮合二陈汤加减
紫草15克、炙桑皮10克、黄连5克、生牡蛎30克(先煎)、菊花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木香6克、滑石10克(包)、生薏米15克、白芷10克、牛蒡子10克、连翘15克、银花15克、神曲10克、生甘草10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复诊:2009年7月25日,患者自述服药后面部痤疮新发减少,大便恢复正常,李老仍以清宣肺热兼清热利湿为法,方药如下:
紫草10克、炙桑皮10克、炙枇杷叶10克、银花10克、泽泻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焦三仙各10克、紫贝齿30克(先煎)、炒薏仁15克、通草6克、滑石10克(包)、木香6克、砂仁6克(打,后下)、炒槟榔10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外用方:五倍子100克、冰片2克、蜈蚣2条
上药研末,用醋调五倍子粉,趁热加入蜂蜜2勺,待凉后加入冰片及蜈蚣,制成膏剂瓶装加盖待用,每晚洗面后外涂面部痤疮处,1日一次。
三诊:2009年12月2日,患者头痛前来就诊,自述面部痤疮已痊愈。
按:痤疮内服诸法已如前述,再就外用之方简述如下:五倍子膏原方载于河北卫生协会所编《验方汇选》中。原方是治疗有头疽的,李老经多年临床实践证明此方不但对有头疽有奇效,而且对痤疮亦有显著效果。内服枇杷清肺饮,外用此方,不但对皮损有较好效果,而且对本病引起的毛孔粗大如橘皮现象亦有效果。
耳鸣
病案一
姓名:柴诏明
性别:男
年龄:48岁
民族:汉族
职业:干部
婚姻状况:已婚
初诊时间:2009年9月23日
主诉:左耳听力下降伴耳鸣3月
现病史:患者自述3月前因工作压力过大,突然出现左耳耳鸣,听力下降,在附属医院诊断为:神经性耳聋。曾用银杏叶片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有所减轻。现停药后又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脉沉,舌红苔微黄厚腻,头晕头痛,口苦等症。
辨证分析:患者因工作性质经常大量饮酒,体内湿热之邪过剩,湿热之邪壅阻肝胆,循经上炎故见耳鸣,听力下降,头晕头痛,口苦等症。舌红苔黄腻,脉弦均为肝胆湿热之象。
诊断:中医诊断:耳鸣(肝胆实热)
西医诊断:神经性耳聋
治法:清泻肝胆实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柴胡10克、龙胆草10克、黄芩15克、牛蒡子15克、炒栀子10克、川木通6克、泽泻15克、生地25克、当归15克、生甘草6克、石菖蒲10克、细辛3克、菊花10克、桑叶10克、白蒺藜10克
5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复诊:2009年9月28日,患者自述服药后听力有所改善,余无不适,脉沉,舌淡苔微黄厚腻。效不更方,李老在上方的基础上加减如下:
柴胡15克、制香附10克、赤芍10克、牛蒡子10克、当归15克、生地15克、夏枯草10克、黄芩10克、石菖蒲10克、磁石30克(先煎)、细辛3克、栀子10克、车前子10克(包)
5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三诊:2009年11月25日,患者自述服上药后症状较前有明显改善,但未恢复到完全正常的状态,偶有耳鸣,且在空旷的地方耳鸣加重。脉沉细,苔白舌稍暗。李老继以清泻肝胆实火为法,以龙胆泻肝汤加减如下:
柴胡10克、龙胆草10克、黄芩15克、牛蒡子15克、炒栀子10克、川木通6克、泽泻15克、生地25克、当归15克、生甘草6克、石菖蒲10克、菊花10克、桑叶10克、白蒺藜10克、磁石30克(先煎)、蔓荆子10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2010年3月20日,电话随访,得知患者听力基本恢复正常,耳鸣未再复发。
按:虽云肾开窍于耳,但多条经络皆与耳有密切关系,肾虚精少则脑转耳鸣,但鸣声必轻如蝉鸣,肝火上炎耳鸣亦为常见,其他如瘀血阻窍,少阳风热耳聋,清阳不升,耳窍失聪等均可导致耳鸣耳聋。本证乃是肝火上炎,更兼湿热壅塞,用龙胆泻肝汤为正治之法,清肝潜降,少佐滋养肝血及通耳窍之品可奏全功。
病案二
姓名:白晓梅
性别:女
年龄:45岁
民族:汉族
职业:干部
婚姻状况:已婚
初诊时间:2010年2月10日
主诉:耳鸣伴听力下降1年余
现病史:患者自述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耳根部疼痛,继而出现耳鸣,安静状态下耳鸣加重,伴有听力逐渐下降。曾在附属医院住院治疗被诊断为:神经性耳鸣。经过西药治疗后耳鸣耳聋等症状未见明显好转,时轻时重,遂来我门诊要求服用中药治疗。刻下:耳鸣耳聋,时轻时重,蹲下的时候及劳累后加重,伴纳少,腹胀,便溏,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
辅助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
辨证分析:患者平素饮食不当,常过食生冷,损伤脾胃,脾气不健,气血生化乏源,经脉空虚不能上奉于耳,脾胃虚弱则清气不能上升故耳鸣耳聋时作。蹲下站起之际气血趋下,头部气血更显不足故耳鸣耳聋加重。脾失健运故纳少不化,腹胀,神疲乏力,脾不化湿故大便时溏,血气不足故见面色萎黄,唇舌淡白、脉虚弱等象。
诊断:中医诊断:耳鸣(脾胃虚弱,运化失常)
西医诊断:神经性耳聋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
方药:益气聪明汤加减
柴胡10克、牛蒡子10克、连翘10克、升麻10克、葛根10克、生黄芪30克、红参6克(另煎)、黄柏3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复诊:2010年2月19日,患者自述服药后症状减轻,但仍有耳鸣。纳少,腹胀,便溏,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偶有头痛。李老仍以健脾益气,升阳开窍为法,方以益气聪明汤加减如下:
党参10克、生黄芪30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黄柏6克、升麻10克、葛根10克、蔓荆子10克、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柴胡10克、牛蒡子10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三诊:2010年3月1日,患者自述服药后耳鸣症状未再发作,纳食香,大便正常,精神可,患者要求继服上方以巩固疗效。
按:益气聪明汤为《证治准绳》之方,其制此方之意正如李东垣所说:五脏不和则九窍不通、脾不及则九窍不通。头痛,耳鸣,九窍不通利,肠胃之所生也,五脏之气,上通九窍。五脏禀受气于六腑,六腑受气于胃。益气聪明汤原方治疗中气不足,清阳不升,风热上扰之头痛眩晕,或内障初起之视物不清,或耳鸣耳聋,或齿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