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临床基本素质及执业能力训练
48503900000017

第17章 医患沟通(1)

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过渡阶段,多种文化相互碰撞,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以及对经济利益、法律意识和个人需求等的高度关注,都深刻地影响着传统的医患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服务意识的增强,社会民众在其他方面受到良好服务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在接受医疗服务中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在这种特定的国情下,医患矛盾和纠纷迅速增加,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医疗工作,不仅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也影响社会的和谐和安定,使医患双方均陷入极度的身心疲惫状态。所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护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医患关系动态形式就是医患沟通,医患沟通是完善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环节。

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定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即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这个基本要求分为七个主要的能力领域,沟通技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能力,要求医生应当通过有效的沟通创造一个便于与患者、患者亲属、医疗卫生队伍其他成员及公众之间进行相互学习的环境。

医患沟通与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以及法律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伦理道德为医患沟通确立价值导向,也为其提供行为规范和准则。医患沟通中医患双方必须遵循的伦理原则包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知情同意,保守医密;保证医疗服务的公正性和公平性等。同时,要加强医患沟通过程中的法律意识,有效地履行和充分地保障医患双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最大程度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患沟通与心理学关系最为密切,沟通的过程自始至终反映和折射着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本章主要阐述这方面的内容。

医患沟通概述

一、医患沟通的内涵及要素

(一)医患沟通内涵

医患沟通主要是指在医疗卫生和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伤病、诊疗、健康及相关因素等主题,以医方为主导,通过各种有特征的全方位信息的多途径交流,科学地指引诊疗患者的伤病,使医患双方形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达到维护人类健康、促进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的。广义的医患沟通是指医护人员、卫生管理人员及各种医疗卫生及教育机构,围绕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道德与规范、医疗技术与服务标准、医学人才培养等方面,以各种方式与社会进行的沟通交流,改善公众对医疗卫生行业的认识,促进医患双方的信任和合作,推动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医患沟通要素

医患沟通是医疗过程中信息传递、理解和反馈的过程。通常借助于语言、表情、电话、网络和书信等方式在事实、思想、意见、情感等信息方面的交流,达到双方对信息的共同理解和认识,取得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对行为的调节。

人际沟通的最基本要素是:信息的发出者、接受者、信息、沟通的渠道和载体及反映或反馈。医患沟通是一般人际沟通的特殊形式,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要素:第一是信息的传递,包括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如身体语言,如果信息未能传递到既定对象,则无沟通可言。第二是双方准确地理解信息的意义。如果沟通双方存在利益、价值观、背景等差异,信息的传递并不能保证双方对信息有共同和准确的理解。第三是双向的、互动的信息传递和反馈过程。沟通要产生预期的结果,需要沟通双方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如果信息接受者对发出的信息不作出适时的反馈,沟通的有效性将会受到阻碍。

医患在进行沟通前必须进行准备,要在自己丰富的记忆里依据明确的沟通目的选择试图沟通的信息。医患沟通的信息不仅包括患者的伤病信息和医者的诊疗信息,还包括与之相关的价值信念、伦理观念、经济利益、法律规章、文化习俗、情感意志等。这些复杂的信息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使医患沟通既包含了一般人际沟通的共性,又具有其特殊性,并通过语言、行为及环境以多途径多形式进行传递。

二、医患沟通的意义和作用

医生和患者所面对的共同敌人是疾病,共同的目标是战胜疾病。双方必须互相信赖与默契配合才能很好地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建立起这种信赖与合作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有效的医患沟通。

(一)医患沟通的意义

1.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医学的发展是医生为患者进行诊疗实践的经验积累过程。人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在某一特定时刻对生命现象某些指标的观察和取得,总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要通过医患之间的相互协调的观察和验证,以及相互交流才能一步一步地去获得。对于医学理论与医学概念的理解,依赖于医患之间共同构成的、以心理空间和背景空间等要素为基础的“理解语境”。医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强、风险性高的学科,许多疾病还有很多没有被人类完全认识;有的虽已认识,但也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同时也需要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医疗服务是以专业知识和技术为主的高科技服务,医患之间的认知交往存在于诊疗过程的始终,医疗活动必须由医患双方共同参与完成,人类对疾病和健康的知识才能不断的进步和完善。医学体现人类对生命的崇高敬意,治愈疾病、保持健康是医学科学发展的目的,也是人类发展的需要,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基本前提。

2.医疗活动的前提

医疗服务是以专业知识和技术为主的高科技服务,医患的认知交往存在于诊疗过程的始终。医疗活动必须由医患双方共同参与完成,服务的有效和高质量,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医患沟通的基础上。疾病诊断的前提是对患者疾病起因、发展过程的了解,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就是与患者沟通和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质量,决定了病史采集的可靠程度和体格检查的可信度。英国著名学者汉普顿等人的实践表明:一般医院82.5%的医生仅凭采集病史,就可以做出诊断;需要体检帮助诊断的只有8.75%;需要进一步辅助检查帮助诊断的也只有8.75%。可见医患沟通对患者疾病诊断的重要性。医生在进行医疗服务时,带有个人医学体验和认识,有义务将自己对疾病的看法以及治疗中的要求等信息传输给患者,患者将对这种医疗信号的理解、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生理反应反馈给医生,这种信息传输与反馈循环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

医学专家们发现,现代医学越来越需要患者的主动参与和配合,医患双方越来越需要有共同的思维和语言,只有这样,才能战胜疾病。医患沟通将研究怎样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性,把心理和社会因素转化为积极的手段与方法,融合进现代医学诊治疾病和维护健康的技术之中,这有利于加强医学实践中的人文精神,是现代医学模式所必需的。

3.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

医学面对的是人与人的问题,所以医学的本质是“人学”。首先,表现为人性中对生命平等、健康公平、医学公平的渴望与医学现实之间的矛盾。其次,理论上生命的宝贵与现实中人的生命的无助与脆弱在医学中形成强烈反差。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临床上注重以“治病”为中心的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普遍疏忽了从医学诞生最初的“人性关怀、安慰”的责任。医患沟通体现了医疗活动中的人文精神,有助于避免医患关系的单纯技术化和医学目的和价值的功利化,可有效保证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医疗服务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相当多的医患冲突不是由医疗技术服务的原因引起的,而往往是由于医患之间的沟通不畅或是交流质量不高造成的。由于医患相互交流不足和沟通不够,致使患者对医疗服务内容和方式的理解与医务人员不一致,进而信任感下降,导致医疗纠纷。

加强医患沟通,既能有效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又是心理疏导的一种有效手段,解惑释疑,减少医患间不必要的误会。只有通过医患沟通,才能体现以人为本,在疾病诊治的过程中,医生才能以理智感、医德情感、美感来满足患者健康的愿望和社会心理需求,从而实现医治疾病、减轻痛苦、促进康复,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健康素质,展示医学科学的价值;才能维护医疗活动中的技术责任,保障医疗活动中医患双方个性得到发展,才有可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二)医患沟通的作用

1.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提高医疗效果

高质量的医患沟通可以帮助建立医患信任关系,对治疗有积极的作用。好的医生会用简短的问候,友好的微笑及关切的声音,给患者传递温暖与关爱,让患者觉得其可以信赖。当患者对医生感到信任时,也会相应地向其表露更多更准确的信息,这对病情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都是极其重要的。

有效的医患沟通对治疗效果的作用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减缓症状,改善生理功能,控制病痛,甚至提高心理健康。例如,在手术前与乳腺癌患者真诚、仔细地讨论手术方案,帮助患者在心理上接受手术,会明显减缓其对手术的担心与焦虑。良好的医患沟通还有助于患者严格遵照医嘱,很好地执行医疗计划。优秀的医生把患者当作伙伴,鼓励患者参与医疗方案的制订,让患者感到最后确定的医疗计划是他与医生一起制订的,从而更容易接受与配合医生执行治疗计划。

2.良好的医患沟通会增加医生对工作的满意度

接诊患者并与患者沟通是医生的重要工作环节,如果总是感到与患者很难沟通,甚至因患者沟通的问题而发生医患纠纷,则会对医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具有良好的与患者沟通的能力的医生能够显得更自信,并能更有效地应对愤怒与怀有敌意的患者。其实,良好的沟通能力对医生个人的益处远远超出临床工作的范围,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会有助于婚姻的稳定与家庭的幸福,沟通能力是任何工作都十分需要的一种技能。

3.良好的医患沟通会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首先,良好的医患沟通能让患者更满意是因为它对于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与康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次,与患者进行沟通能够有助于满足患者的心理社会需要。患者对医生的期望远远超出医生的单纯的医学技术范畴,他们希望医生还能对他们表现出应有的尊重,愿意倾听他们的诉说,同情他们的遭遇与身心痛苦,同时给予他们适当的精神支持。

4.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降低医患纠纷

良好的医患沟通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降低发生错误的可能,从而相应地降低因误诊引起的投诉,能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效果有比较现实的预期。即使最后的治疗结果不太理想时,患者或其家属也较能够接受,而不会简单地怪罪于医生。

医患沟通的影响因素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使双方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增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以及对医嘱的依从性,减少消极情绪状态对疾病的不良影响,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也有利于医生以积极的情绪状态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因此,我们需要分析和了解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利用其中的积极因素,能够减少和避免消极因素的不良影响。医患关系及其医患沟通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文化因素,也有医患双方的个人因素。

首先,在我国传统的医生教育培训体系方面,对人文医学的重视不够,只注重疾病的生物学方面,而忽略了医学的社会学与心理学方面,很少培养学生如何有效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其次,我国的医疗机构体制方面存在一些缺陷,使一些医疗机构及个人过于注重经济利益,一定程度上必然鼓励医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接诊患者,而不愿花太多时间与患者沟通。有些医疗机构甚至从考核与奖惩制度上不鼓励医生与患者沟通。另外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大医院容易获得更多的资源,而边远地区及社区医院在资源分配上往往遭受不公,导致许多患者都涌到大医院看病,造成这些医院的医疗人员超负荷工作,医生即使想与患者好好沟通,但是也力不从心。

一、医患沟通中医方的影响因素

医生角色是一种社会角色,社会对于医生角色的界定和期待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诊断和治疗的责任,这种责任不仅对于个体,也针对整个群体;预防和保健的责任,强调的是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疾病,提前作出防御性反应;为社会提供安全感,这是这一行业存在的重要价值之一,医院以及医生的存在就是为现实中的群体健康提供生理、心理上的安全保证。

医生职业的心理特征,包括医生的心理需要、医生个体的人格特点以及医疗环境中常见的应激源都会影响医生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