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临床基本素质及执业能力训练
48503900000016

第16章 医疗职业的心理素质(7)

六、医务人员自我身心健康维护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认知、情绪和情感、意志行为能力是否统一和谐是评价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自我对世界的认知以及生存意义的思考和自我价值取向,会直接影响个体内心的情绪和情感变化,并因此产生相应的行为反应。心理健康的人对于世界的认知是安全的,信任的,知道自我生存的意义,有着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其情绪和情感反应是轻松、愉悦的,相应的意志行为是积极乐观、奋发进取,有着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相反,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人,对世界的认知是缺乏安全和信任感的,找不到活着的意义,没有清晰的或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内心常觉压抑,表现消极被动。对此,需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协助其了解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比如在其幼年成长经历中是否经历过心理压力或创伤,并针对原因,做定期的自我成长辅导,从而改变自我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改善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反应,以更好的状态适应社会。

(二)在发展中更新和完善自我

人一生的发展总是趋向于理想中的自我,拥有一个积极的理想自我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认为:每一个人都像一颗埋在地里的种子,拥有向上成长的力量。都具有建设性地发展自我的能力,有能力面对和解决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只是我们缺少对这种能力的认识和应用。为此,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的意识、自我修正和完善。自我意识较强的人,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以肯定的态度接纳自己的长处与缺陷,知道人性是有局限的,不苛求自己,能通过终身的自省和改变来发展自我的潜力。可通过认知和行为治疗方法来提升自我意识,发掘自我潜能。比如重新评价和认识自我的练习:写出自己的若干条优点,再写出自己的若干条缺点;重新审视一下是否真的如此,或者问问周围的人自己是否真的如此。这样可以更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提高对自我的接纳和认可度。

(三)觉察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情绪是人类内心体验的外在表现。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创立了合理情绪疗法,该疗法认为,情绪伴随着人的思维而产生,造成人们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不是发生的某一个事件本身,而是由于人对该事件产生的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思维或信念。艾利斯说:“我们持续不断地对我们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是或者就会变成我们的思想。”长久的不良情绪会对人的成长造成阻碍甚至引起心理疾病。如果改变自我的想法就可以改善情绪。和自我用积极向上的话语对话,建立内在的自我激励力量,培养自信心,通过合乎理性的思维去行动,就会产生愉快的,富有竞争精神并且有成效的情绪和情感。

情绪犹如一匹野马,需要自我思考如何做它的主人。首先要与情绪和平共处,正视它,不试图驱逐它,试着靠近它,仔细体验并观察它,承认它的存在,告诉自己它也是人的生命的一部分,接纳每个人都有表达情绪的自由和权利,允许自己适当地表达并宣泄情绪,例如找亲密的家人、朋友倾诉,记日记做自我宣泄和理清情绪,做体育运动使体能消耗等。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站立的角度,换个角度来看待它。当情绪平稳后,冷静地分析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情绪?产生情绪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真的是原来认为的那样吗?当自我意识趋向理性时,内心就会感到豁然开朗,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四)反思并寻找自我解决问题的良性行为模式

面对问题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解决问题的行为反应模式,或称自动化思维模式。这是认知疗法的创立者贝克在治疗中提出的,是指人在受到某个刺激后,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在大脑中整合,产生正性或负性思维,然后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长期的负性自动化思维模式会导致心理和行为障碍。因此,应该经常主动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反应,寻找出并改变负性的自动化思维,用更恰当的方式去积极地解决出现的问题。目前医生和病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信任关系,医生和患者在未见面前就因自动化思维模式产生戒备心,根据社会舆论或经验,医生看待病人时会想到是否有发生医疗纠纷的可能性,并对此采取措施以便“防患于未然”,而病人则会把医生看成是开大处方要花光其钱财的人,从而对医生的治疗心生疑惑。若要改变此自动化思维,则需医患双方反思并修正自己的行为中存在的不经认真思考就下结论的自动化思维模式,避免因医患关系紧张,引起彼此体验过多的不良情绪,从而建立起更具建设性的医患关系,减轻工作中的心理压力。

(五)学会自我压力管理

自我压力管理的核心是正确看待压力。压力永远与自我并存。它对人生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有助于自我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激发人的潜能和生命活力;压力情境多数是可以控制的,勇敢地面对压力,是有效地应对压力的先决条件。在激烈竞争、困难重重的现实面前,主动应对压力是一种必须的生存状态。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地磨炼自己,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和工作,主动参加压力应对技能训练,可以积累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自我压力管理能力。压力应对、处理挫折情境的过程,是一种学习与再学习的过程,在维护心理健康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六)改善人际关系,增加社会支持

人际交往是满足个人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也是建立个人自我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维护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在人际交往中,懂得协调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对人不苛求,主动发现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关怀和帮助他人,从中体会到做人的价值;当面临个人难于应付的压力情境时,应乐于接受、主动寻求、善于利用他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包括工具性的社会支持与情感性的社会支持。

(李慧君 方建群)

参考文献

[1]詹承烈.劳动心理学研究及其名词概念统一规范问题.劳动医学,1999,16(1):37~38

[2]张明岛.医学心理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吴阶平.谈青年医生的成长.中华外科杂志,1991,29:3~5

[4]克里著,胡佩诚等译.心理学与个人成长.第1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5]季建林,吴文源.精神医学.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6]江开达,周东丰.精神病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7]张理义,严进.临床心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8]郭延庆.精神障碍护理学.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9]吴文源.焦虑障碍防治指南.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10]张向葵,丛晓波.社会文化因素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229~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