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解答乙肝患者最关心的问题
48493900000003

第3章 乙肝的基本常识(2)

(1)正常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经过典型的急性过程或隐性过程,产生抗体清除病毒,而恢复健康,并有了抗感染能力。

(2)部分人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感染病毒后,既不产生抗体也不导致病理反应,无明显症状与体征,肝功能正常,仅有表面抗原和核心抗体阳性,常被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部分人肝细胞或多或少有病理改变,大多数可转为健康,少数可转化成迁延性或慢性肝炎。

(3)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感染病毒后,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而清除病毒,在肝细胞中的病毒可引起免疫性病理损伤,导致慢性肝炎;丙氨酸转氨酶(ALT)可反复升高,炎症迁延不愈,可导致肝硬化,极少数可发生原发性肝癌。

9.乙肝有哪些常见症状

全身疲乏无力、头昏、口干、口苦、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右上腹不适、隐隐作痛、腹泻。病人有时会有低热,严重的病人可能出现黄疸(皮肤发黄、小便黄如浓茶色、巩膜发黄等)。

有些症状可以出现在很多病种中,常常被当成其他疾病而延误病情。故在出现有关症状时,要及时做肝功能和病原学检查,不要轻易认为疲乏、发热都是因感冒而引起的,食欲减退、上腹不适都是由胃病而引起的,或认为是神经衰弱、胃肠炎等。如果延误治疗,少数病人会发展成为重症肝炎,表现为肝功能损害急剧加重,直到衰竭,同时伴有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功能损害,病人会出现持续加重的黄疸、少尿、无尿、腹水、意识模糊、谵妄、昏迷。

总之,注意以上方面,早期发现乙肝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0.乙肝有哪些肝外表现

(1)关节炎:在急性乙肝前驱期,有20%~40%的患者发生关节痛或关节炎,这种情况常被忽视。受累的关节为单个,也可为多个,以腕、肘、膝关节多见,无剧烈疼痛,与游走性风湿性关节炎颇相似。

(2)皮肤病变:其特点是在关节症状出现不久,半数病人可有皮肤改变,从红斑到丘疹或瘀斑,最后发展成为血管神经性水肿,慢性乙肝则可出现结节性红斑等。

(3)心血管病:可出现心肌炎、心包炎;可侵犯动脉血管而发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此病可发生于肝炎前、肝炎期间或肝炎后,大多数常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或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一起形成双重炎症。

(4)肾脏病变:较多见,早期出现蛋白尿、血尿甚至出现颗粒管型,形成免疫复合物肾炎。起病时以肾炎表现为主,一段时间又转为以肾病表现为主,无一定规律可循。

(5)消化系统:肝炎早期胃肠黏膜可出现炎性改变,故有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慢性肝炎常出现肠壁黏膜水肿。此外,胆管炎、胆囊炎也很常见,还多见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6)血液系统:急性乙肝常有不同程度的血液改变和骨髓再生不良。肝炎后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男性多于女性,病情进展较快。

(7)神经系统:可引起多发性神经根炎或多发性神经炎伴上升麻痹及细胞、蛋白分离,也就是格林-巴利综合征。

11.什么是急性乙肝病毒感染

大多数人,特别是儿童,当他们被乙肝病毒感染的初期完全没有症状;而所谓“急性”症状可能包括发热、恶心和食欲减退、关节疼痛、全身疼痛;少数人出现黄疸(即皮肤和巩膜呈黄色,小便色暗,大便灰白);在个别情况下,急性感染可以很严重,即所谓的急性重型肝炎。

90%~95%成年患者的身体免疫系统可以抵御病毒,因而可痊愈。这些患者以后将对乙肝病毒感染产生免疫,在血液中有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存在。

12.何谓急性乙肝

急性乙肝是一种由乙肝病毒造成的肝脏感染性疾病。患病后患者的血液(不管是鲜血还是干血)具有高度的传染性。造成乙肝的原因有与吸毒者共用皮下注射器、输血及性接触。其他的原因包括针灸及文身等。病毒可经由唾液、鼻液、精液及经血感染而蔓延扩散。急性乙肝还会由妊娠期的女性患者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13.什么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

不幸的是,5%~10%的成人和大约90%的儿童,在急性期后并不能排除乙肝病毒。这些患者演变为所谓的“慢性”感染,即感染持续6个月或更长(通常许多年)。目前还不能断定为什么这么多的儿童演变为慢性感染者,但一般认为这是由于他们的免疫系统在被感染时还没有发育完全及部分儿童(至少新生儿在子宫中形成)对乙肝病毒的某种耐受性。

慢性乙肝是指急性乙肝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肝、乙肝表面抗原携带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若发病日期不明或虽无肝炎病史,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乙肝,根据症状、体征、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可做出相应诊断。

在病原学诊断方面,指临床符合慢性肝炎,并有以下任何一项阳性。①血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乙肝病毒DNA阳性。②血清乙肝核心抗体IgM阳性。③肝内乙肝核心抗原或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乙肝病毒DNA阳性。

值得注意的是:乙肝表面抗原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但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者,诊断为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而不是慢性乙肝。

慢性乙肝一般可分为慢性迁延性乙肝和慢性活动性乙肝。慢性迁延性乙肝是病程超过半年,症状、体征、肝功能异常均不严重,不足以诊断慢性活动性乙肝。慢性活动性乙肝则体征、肝功能异常较明显。可有蜘蛛痣、肝掌、肝病面容、脾大、轻度黄疸等。

慢性乙肝也根据病情严重性按程度可分为慢性轻度乙肝(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中度、重度乙肝(慢性活动性乙肝)和慢性重型乙肝。此四级划分,一级比一级重。划分的条件和依据是系统的肝功能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活动度、蛋白电泳、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血清胆红素的高低、丙氨酸转氨酶与门冬氨酸转氨酶的比值、胆碱酯酶等。

14.慢性乙肝的信号是什么

慢性乙肝多隐匿起病,很多人是通过体检才发现患有乙肝的。如果能知道慢性乙肝都有哪些常见症状,有利于自己及时发现并及时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无特异性表现,往往仅表现为易疲乏、食欲欠佳、劳累后右上腹不适、腹胀、呃逆。慢性活动性肝炎一般都会有劳动能力减退、乏力、厌油腻、腹胀。部分病人会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月经失调,手、足掌出现密集红斑,颈、胸、手臂出现小血管痣等。总之,如出现食欲缺乏、恶心、厌油腻、疲乏无力、腰膝酸软、两肋胀痛、右上腹不适、腹胀或便秘,小便深黄,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5.什么是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侵入肝脏并在肝脏细胞内增殖而不引起肝炎的时期,可视为病毒携带状态。

诊断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时依据的标准主要有4条: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肝功能正常;B超检查正常;无肝炎症状及体征。实际上(病理检查发现),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少数人肝组织有明显炎症,有的甚至发展到了很严重的地步。从病理角度看,这部分人可诊断为隐匿型乙肝。

16.什么是慢性迁延性肝炎

慢性迁延性肝炎是指病程超过半年,仍然迁延不愈,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异常较轻,无自身免疫系统及其他系统表现的肝炎。病人经常出现轻度乏力、肝区痛、食欲差、腹胀等,亦可无明显症状。常伴有肝脏稍大,脾脏有时亦可肿大,但无进行性肿大。一般无黄疸,转氨酶持续或间歇升高,血浆白蛋白与球蛋白数值基本正常。如经化验及临床检查仍不能确认,必要时可做肝活检,以助诊断。急性黄疸型及无黄疸型肝炎,均可转为迁延性肝炎。

17.什么是慢性活动性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简称“慢活肝”。其特点是:①病程长,超过一年,可持续几年至几十年不愈。②乏力,肝区疼痛,食欲缺乏等症状持续存在,出现肝脾大,质地变硬,消瘦,面色萎黄或灰暗无光等肝病面容及肝掌、蜘蛛痣等体征。③出现痤疮、皮疹、关节炎、肾炎、溶血性贫血、心包炎、脉管炎、男性乳房发育或阴毛脱落、阳萎、女子月经紊乱、停经等肝外表现。④肝功能检测可有丙氨酸转氨酶反复异常,血浆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蛋白比值异常,血清蛋白电泳γ-球蛋白明显增加,血沉也可加快。此外还可出现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及类风湿因子、狼疮细胞、抗肝细胞膜脂蛋白阳性等自体免疫反应现象。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有的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对那些隐匿发展、长期不缓解,乙肝表面抗原持续阳性,肝功能损害虽轻但有日趋严重倾向者,应做肝穿活检,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此型肝炎与慢性迁延性肝炎相比,症状重,预后差,只有15%~30%的患者经治疗痊愈,相当多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可稳定较长时间,但也有少数患者因种种原因难以缓解,而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最后导致肝硬化。所以,病人应较长时间处于医疗监护之下,以便取得满意的疗效。

(二)乙肝的易患人群及发病特征

1.乙肝有哪些易感人群

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是乙肝易感人群。高危人群包括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属、反复输血及血制品者(如血友病患者)、血液透析患者、多个性伴侣者、静脉药瘾者、接触血液的医务工作者等。

2.乙肝爱纠缠谁

(1)小儿:小儿肝脏相对成人来说,血供丰富,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但免疫系统不成熟,对入侵的肝炎病毒不能及时清除,且容易产生免疫耐受。因此,婴幼儿感染乙肝后容易成为慢性携带者,尤其是有肝炎家族史的小儿。

(2)孕妇:孕妇比一般妇女更易患乙肝,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妊娠后胎儿生长发育所需大量营养全靠母体供应,造成孕妇的肝脏负担大大加重,抗病能力也随之明显下降。

(3)老年人:老年人身体各内脏器官的功能都会发生退化,其中肝脏改变亦很明显。首先,肝血流量减少,肝脏吸收营养、代谢物质和清除毒素的能力也相应减退;其次,肝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肝脏损伤后恢复能力下降,同时全身免疫功能下降。因此,老年人也是乙肝的易感人群。

(4)长期嗜酒的人:长期嗜酒者,可导致肝损伤,极易引起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于酒精性肝硬化。因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器官,长期酗酒可导致脂肪浸润、肝细胞炎症、变性,引起肝功能异常。

(5)其他:因病需要输血或血制品的人或多个性伴侣者易患乙肝。

3.乙肝的患病率是否与年龄、性别和职业有关

现代观点认为,乙肝患病率与年龄、性别和职业有关。

(1)年龄:乙肝的患病率与年龄曲线相一致。4-10岁是患病的第一高峰;20-40岁是患病的第二高峰;40岁以后乙肝的患病率有所下降。

(2)性别:男多于女。据河南省人群大面积抽样调查发现,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男性18.8%,女性15.6%;而乙肝患病率男性却比女性多1倍。临床上急性乙肝的治愈率女比男高,乙肝表面抗体转阳率亦是女高于男,而慢性乙肝和肝癌的患病率则又是男多于女。这种性别上的差异可能与糖皮质激素和自体免疫等因素有关。

(3)职业:据国内统计发现,中、小学生患病率较高,干部、工人、农民的比例相近;城镇分散居民的患病率最低。国外在同性恋者和性滥交者中乙肝患病率最高,吸毒和药瘾者中亦比常人高。还有血液透析单位和口腔科工作人员的乙肝病毒携带率和乙肝患病率亦比普通人群高数倍。嫖娼、犯人中乙肝病毒标志的阳性率在我国亦可达85%以上。

4.乙肝患者为什么男性较多

从性别来说,乙肝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表面抗原携带者男性亦多于女性。大多数人认为男性受感染的机会较多,男性感染乙肝病毒后不容易将病毒消除,而易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且易转成慢性肝炎、肝硬化;而女性感染乙肝病毒后易产生免疫力,将体内病毒清除,因此,表面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统计表明:男性肝硬化是女性的3~4倍,原发性肝癌男性也是女性的4倍以上。

对这个性别差异问题,至今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美国科学家对此现象提出了一个尚未证实的“男性相关抗原”假说。此假说认为,男性组织中有与乙肝表面抗原共同的抗原成分。因此感染乙肝病毒后,免疫系统把它当成“自身”组织抗原,而与其和平共处。这就是说,男性感染乙肝病毒后,不容易清除而易成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相反,女性组织中与乙肝表面抗原没有共同的抗原成分,故感染后免疫系统将其视为“非已成分”,与其殊死搏斗,将病毒清除,并以体内产生表面化抗体为结局。有人认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是男性社会交往多,感染机会多所致。但不能解释为什么在肾移植者中,男女感染机会相同(如输血、血透析、手术等),但男性易成为携带者而女性就较少。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移植男性肾脏就容易成活。而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移植男性肾脏就易产生排斥反应。从现象看,似乎乙肝病毒确有“嗜男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