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教您防治胃肠病
48493000000006

第6章 急性胃炎(2)

另外,对急性糜烂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据是近期经常服用前述对胃黏膜有刺激的化学药品,如水杨酸钠类药,酗酒或各种严重疾病的应激状态病史。在这种前提下,若突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时,须注意发生急性糜烂性胃炎的可能。X射线钡剂胃肠检查常呈阴性,确诊要依靠纤维胃镜检查。检查中可见到特征性的胃黏膜炎症及多个糜烂出血点而获确诊。

急性胃炎的预防

引起急性胃炎的因素很多,有化学的、物理的、也有细菌或其他毒素引起的。烟草、烈酒、浓茶、咖啡、香料和调料及某些药物均可引起胃黏膜急性病变。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不吸烟,不饮烈酒、浓茶、浓咖啡,适当使用香料和调料,尽量避免使用水杨酸盐类和消炎、解热镇痛类药物,必须使用时可饭后服用,以减少其对胃黏膜的刺激。过烫、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以及X线照射均可损伤胃黏膜,引起炎症改变。所以我们在进食时要细嚼慢咽,进食物品要冷热适度,尽量避免X线照射,则可避免这些因素对胃黏膜的刺激。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家畜、家禽、肉、鱼及蛋品中常有沙门菌寄生,海产品如蟹、螺等可带有副溶血弧菌。

这些致病菌常可引起胃黏膜的急性炎症。因此我们进食这些食品时一定要注意是否新鲜,如果变质了,就不要食用。

要预防急性单纯性胃炎的发生,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要按时定量进食,冷热适度,勿暴饮暴食,要节制饮酒,勿进具有较强刺激性的食品,食物要新鲜、易消化,勿食霉变食品,少食油炸、熏制、腌制食品,慎用或不用易损伤胃黏膜的药物。

由于急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大多有明确的应激因素,为积极预防它的发生,主要注意以下两种方法:一是控制胃酸,用H2受体拮抗药,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二是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麦滋林。另外,还可配合食疗,进行预防。

腐蚀性胃炎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中毒,要防止它的发生,关键是要做好预防工作。应重视腐蚀剂的严格保管制度,防止随意取用,避免误服,并消除自杀患者的自杀心理障碍,避免其有意吞服。

急性胃炎起病急、来势快,疼痛剧烈患者,或伴有发热、出血时,应卧床休息。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力戒忧思、恼怒。家人及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及呕吐物、大便的性状,以及伴随症状,做好记录。了解患者发病的时间和进食的关系,以及食物的品种。见患者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战发热,或全腹硬满而痛、拒按,或伴吐血黑粪,并伴冷汗时出、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烦躁不安等症时,应马上送附近医院急救。患者疼痛剧烈并兼呕吐时,可暂禁食1~2餐。疼痛减轻后,可给稀、软、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的软食。注意应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忌酒类和辛辣食物。平时应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适应寒温变化。

急性胃炎的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祛除病因,卧床休息,给予清淡易消化之流食,呕吐严重者禁食。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口服葡萄糖盐水或补液盐(ORS),葡萄糖22克,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饮用水1000毫升。一般服1000毫升,呕吐严重或脱水者应给予静脉补液,用生理盐水或平衡盐与5%葡萄糖液按2∶1或3∶1的比例配合静脉滴注。

3.抗菌治疗

由细菌引起者口服链霉素0.5克,每日4次或黄连素0.3克,每日3次;伴腹泻者可用吡哌酸或庆大霉素。

4.对症治疗

腹痛明显者可用解痉剂颠茄片8毫克,每日3次;或溴丙胺太林15毫克,每日3次;或阿托品0.5毫克,皮下或肌内注射。呕吐可用甲氧氯普胺10毫克,每日3次;或多潘立酮10毫克,每日3次;亦可针刺足三里和内关穴,有镇痛、止吐效果。

急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急性胃炎多属中医胃脘痛、胃痞、呕吐等病证范畴。根据本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及舌脉表现,临床上中医多按食滞胃脘型、暑湿犯胃型、寒邪犯胃型、胃热炽盛型、肝郁气滞型对急性胃炎进行辨证施治。

1.食滞胃脘

胃脘胀满,疼痛拒按,或呕吐酸腐及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食后加重,嗳气反酸,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厚腻,脉滑实。

治则: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方药:保和丸加减——神曲、山楂、莱菔子、茯苓、连翘、半夏各10克,陈皮6克。

2.暑湿犯胃

胃脘痞满,胀闷不舒,按之腹软而痛,纳差食减,口干而腻,头身沉重,肢软乏力,小便黄热,大便滞而不爽,或兼见发热恶寒,舌质红,苔白黄而腻,脉濡细或濡数。

治则:解暑和胃,化湿止痛。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紫苏、白芷、陈皮各6克,半夏、大腹皮、茯苓、白术、厚朴各10克,生姜3片,大枣3枚。

3.寒邪犯胃

胃痛猝发,痛无休止,得温则减,遇寒加重,多有受凉或饮食生冷病史,或伴见呕吐清水,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喜食热饮,口淡不渴,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

治则: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方药:良附丸合桂枝汤加减——高良姜、香附、炒白芍、炙甘草、姜半夏、荜茇各10克,桂枝6克,生姜3片。

4.胃热炽盛

胃脘疼痛,胀满,痛处灼热感,口干而苦,恶心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有酸臭味或苦味,饮食喜冷恶热,大便干结,尿黄,舌质红,苔黄厚或黄腻,脉弦滑。

治则:清热止痛,降逆通便。

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6克,黄连3克,黄芩10克。

5.肝郁气滞

胃脘胀满,攻撑作痛,痛及两胁,情志不畅时更甚,或呕吐吞酸,嗳气频作,饮食减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四逆散合小半夏汤加减——醋柴胡6克,炒白芍15克,炒枳壳、姜半夏、元胡、炒川楝子各10克,生甘草3克,鲜生姜3片。

急性胃炎的敷贴治疗

1.取生姜120克,面粉30克,鸡蛋清2个。先将生姜捣烂,与面粉、蛋清混合,外敷在胃脘部。每次敷30~40分钟,可重复外敷。适用于受寒所致胃脘冷痛、恶心呕吐、泛吐清水、四肢不温等症。

2.取芥菜子250克。先将芥菜子研细末,用冷水调为稠糊,抹于小瓷罐内约0.5厘米厚(瓷罐大小以肚大口小为宜,罐口大小要适宜),罐口以白麻纸糊住后待用。使用时,将罐口罩住胃部约1小时,待自觉烫灼难忍时,可稍停后再罩;或用芥菜子末直接敷于脐部,外用胶布固定,上以热水袋熨之,每日1次。

适用于寒积胃痛、胃脘冷积有块等症。

3.取食盐炒热,纱布包扎后置胃部热敷,常能缓解因受寒所致的胃病,有散寒止痛之效。

4.取艾叶1把。将艾叶揉研成碎末,用酒炒热,纱布包裹敷脐,外以热水袋熨之,直至疼痛缓解。适用于寒凝气滞胃痛等症。

急性胃炎的饮食调养

1.去除病因,对症治疗,大量呕吐及腹痛剧烈者应禁食,卧床休息。

2.急性发作时最好用清流质饮食,如米汤、杏仁茶、清汤、淡茶水、藕粉、稀面汤、去皮红枣汤,应以咸食为主,待病情缓解后,可逐步过渡到少渣半流食,尽量少用产气及含脂肪多的食物,如牛奶、豆奶、蔗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