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教您防治胃肠病
48493000000018

第18章 胃下垂(2)

运动能增强肌肉收缩能力,增强胃肠周围韧带的弹性和韧性,从而恢复胃肠道的正常位置和功能。另一方面,运动增加了肺的通气功能,促进了血液循环,也增强了横膈运动和腹肌运动,可对内脏起到按摩作用,增强了胃肠蠕动和消化吸收的功能。只要能坚持锻炼,1~2个月后就能见到效果。胃下垂患者的运动,要避免持久剧烈的大运动量项目,尤其不适宜爆发力强的项目,如长跑、篮球(蹦跳太多也不利)、举重、跳远等。最适宜的是太极拳、散步、保健操中的腰腹肌锻炼项目。游泳也是较好的运动项目,可以进行全身锻炼,增强体质,并且没有增加内脏撑托肌负担的弊端。

1.仰卧起坐 仰卧起坐是一种垫上运动,主要锻炼腹部、腰部和髋部。仰卧起坐有明显的增强腹肌和腰肌收缩能力的作用,能促进腹部脂肪组织的消耗而有减肥作用,它还有促进胃肠蠕动和增强消化功能的作用,适用于胃下垂及便秘等。取仰卧位,两臂前举(也可两手置于脑后抱头),腹部用力内收使上体抬起,双手触及脚尖为完成1次。每次锻炼连续做10~20次。刚进食后不宜进行此项锻炼。出现腹痛症状时应暂停锻炼。

2.腹肌锻炼 进行腹肌锻炼不但能增强腹肌的肌力,同时也能提高胃本身及内脏韧带的紧张度,经X线钡剂透视证实单纯进行腹肌锻炼半年以上,胃下垂可以提高5~8厘米。具体方法如下:①腹式呼吸:两手分别放在胸腹部,使腹部随呼吸上下运动,每次锻炼2~3分钟,这样可以发展膈肌。②仰卧起坐:两手向上伸直,起坐、手触脚尖,每次练习3~5分钟,可增强腹肌。

③双腿伸直抬高45°~90°:每次练习3~5分钟,这样可增强髂腰肌、腹肌。④双腿向上模仿蹬自行车:每次练习3~5分钟,这样可增强髂腰肌、腹肌及盆底肌。锻炼应由少到多,循序渐进,防止过劳,每日早、晚各锻炼1次,坚持半年至1年。

胃下垂的保健操

1.仰卧,右腿屈膝抬起,双手抱膝,使大腿紧贴腹部,然后放下腿,伸直。左腿也照样做,或两腿同时做。左右各做10~15次。

2.仰卧,两腿上举,放下右腿,屈膝,使大腿紧贴腹部,左腿也照样做,左右腿各做10~15次。

3.两手叉腰站立,抬起一条腿,屈膝,大腿紧贴腹部,把腿放回原来的位置。另一条腿也照样做。各做10~15次。

4.抬起一条腿,屈膝,双手抱膝,并使其紧贴腹部。另一条腿也照样做。左右腿各做10~15次。

5.仰卧,并在背下塞一枕头,其目的是使腹腔内脏在横膈下恢复常态。这是静态动作。每次可持续3~5分钟,自然呼吸。

6.两膝分开跪立,躬身,使胸贴在枕头上,朝右扭头,深呼吸,然后往左扭头,深呼吸。向每侧扭头后将姿势持续数分钟。

胃下垂的心理保健

胃下垂属慢性疾病,治疗收效缓慢,患者多易急躁烦乱,或郁闷不舒,而烦躁郁闷会损害肝脾,影响消化,加重病情。所以,胃下垂患者精神宜开朗愉快,一般说来,思虑惊恐对于病后保健是不利的。思则气结,恐则气下,对中气下降的胃下垂病,则有加重病变之虞。而情绪稳定,保持心情舒畅,对促进疾病的康复,大有裨益。患病之后,要学会怡养性情,平素情绪忧郁之人,更应改变性格,广交朋友,舒畅情怀。多到大自然中去,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便能改变孤独寂闷的不良情绪。

胃下垂的腹式呼吸功

1.姿势

仰卧床上,屈膝(两脚成内八字,平踏床上),或平伸(两脚尖朝上)。全身放松,上肢放在身旁,右手掌放在小腹部,拇指正对肚脐。左手拇指放在右手拇指与示指之间,其余四指放在右手四指之上,盖住气海穴和关元穴。手指轻贴小腹部,可随小腹上下活动。头部自然正直,垫枕稍高于一般睡眠时的枕高,口唇微闭,舌轻舐上腭,两眼平视,心情舒畅。初练者可先采用屈膝姿势,这样容易感到小腹随呼吸而动。熟练后则采用平伸双腿的姿势。

2.呼吸

鼻吸鼻呼,采用自然腹式呼吸。吸气时胸腔不要向上扩张,小腹部自然凸起,呼气时小腹自然凹回。呼吸过程中,尽量做到自然,不要用力或憋气。呼气要尽量呼尽,同时上腹部要随呼气尽量放松,为自然腹式呼吸创造有利条件。

3.意守

练功中排除杂念,意念集中在小腹部。当呼气将尽时,意想肚脐随呼气向命门穴靠贴。吸气时意想命门穴中的内气向两掌扩散。

4.收功

练功完毕,呼吸慢慢恢复成自然呼吸,同时静守小腹部片刻。然后两手搓热,摩面部和头部,再活动一下腿脚(伸缩几下)。一般每次练1小时左右,每天3~5次。

5.特别提醒

仰卧式腹式深呼吸能增加胃底活动范围,较坐式增大4~5厘米,且能锻炼胃壁的弹韧性,对于松弛变形,伸缩功能下降的胃壁大有好处。

胃下垂的饮食调养

由于胃下垂患者的胃功能减弱,所以要少食多餐,每次进食量减少,可以减轻胃的负担,但为了保证营养,用餐次数可适当增多。同时,最好定时就餐,以保证供给体内足够的营养及能量。进餐的类别主食宜少,蔬菜宜多。用餐速度宜缓慢,细嚼慢咽以利消化吸收。餐后还应休息半小时左右。

胃下垂患者要多吃易消化的蛋白质类食物,以增强体质。

高能量、高蛋白、高脂肪食品可适当多于蔬菜水果,以求增加腹部脂肪积累而上托胃体。胃下垂多见于消耗性疾病患者,体质较弱,故应适当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易消化食物,如童子鸡、鱼类、里脊肉、牛奶、奶酪、豆奶、豆腐等。

胃下垂患者应防止便秘。便秘会加重胃下垂的程度,所以要多食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的绿叶蔬菜、水果及有润肠作用的核桃仁、桑椹子、芝麻等食物。每日清晨空腹喝1小杯淡盐开水,或每日临睡前喝1小杯蜂蜜水。

胃下垂患者应少吃较硬和油腻类食物,如牛排、炸猪排、蚕豆及肥肉等,禁喝咖啡及含咖啡因的饮料,其中不仅包括可可类,也包括各种茶类饮料。

由于胃下垂患者吃饭后胃内负荷增加,由于重力关系使胃垂向下方,致使患者出现饱胀不适等症状。如果吃饭时和饭后15分钟左右蹲着,就会使胃下方的脏器起到垫托作用,让胃中的食物大部分缓慢进入十二指肠,从而使胃在大负荷状态时得到一定的休息,患者不妨一试。

胃下垂的饮食治疗

1.代代花茶 代代花8朵,绿茶3克。将代代花洗净,与绿茶一同放入茶杯中,加入沸水冲泡。代茶饮。理气化痰,健脾开胃。适宜于胃下垂等。

2.黄芪枳实蜜饮 炙黄芪30克,枳实20克,蜂蜜15克。

将黄芪、枳实洗净,入锅,加水适量,用大火煮沸,改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待药汁转温后对入蜂蜜,搅匀即成。上下午分服。补中益气,升举消胀。适宜于中气下陷型胃下垂。

3.枳术甜饮 枳实30克,白术40克,白糖20克。将枳实、白术洗净,入锅加水适量,煎煮2次,每次30分钟,合并滤液,调入白糖,搅匀即成。上下午分服。补气健脾,行气导滞。

适宜于中气下陷型胃下垂,对气虚兼气滞者尤为适宜。

4.百果糯米甜饼 糯米400克,大米粉100克,芝麻25克,西瓜子仁、莲子、核桃肉各15克,白糖100克。将芝麻去掉杂质,洗净,炒熟后趁热研碎;核桃肉用热水浸泡10分钟,剥去外皮,炒熟,研碎;莲子用热水浸泡后,去皮、心,蒸烂,压碎;西瓜子仁放在炒锅内用小火炒熟;大米粉放在炒锅内用小火炒熟备用;将熟芝麻末、核桃末、莲子泥、瓜子仁放入盆内,加入白糖,拌匀成馅;将糯米淘洗干净后,放入盆内,加水适量,放在蒸锅内用大火蒸熟,出锅后放在盘内,摊开晾凉;将晾凉后的糯米饭裹在干净的湿布内揉匀,搓成长条,揪成50克1个的剂子,搓圆捏成杯状,包入适量百果馅料,封口按扁,两面蘸上炒熟的大米粉即可。当点心食用。补益肝肾,益气健脾。适宜于食欲缺乏、慢性胃炎、单纯性消瘦症、慢性结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等症。

5.麦芽山楂 山楂500克,炒麦芽150克,白糖50克。将山楂洗净,放入沸水锅中煮熟,捞出晾凉,除去外皮,剔去果核;锅上火,放入适量清水、炒麦芽、白糖及山楂,用大火烧沸后,改用小火将山楂煮烂,收浓汤汁,反复搅拌,待山楂呈泥状,红中有亮时,起锅晾凉即成。当点心食用。健脾消食,活血化瘀。适宜于疳积、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脂肪肝、胃下垂等症。

6.党参玫瑰鳜鱼 党参、生姜各15克,玫瑰花5克,鳜鱼1尾(重约800克),植物油、鲜汤、精盐、黄酒、葱花、白糖、湿淀粉各适量。将鳜鱼去皮骨,切成条状,用湿淀粉拌匀;党参洗净,切薄片,鲜玫瑰花洗净取瓣,切成细丝;炒锅上火,放油烧至六成热,把浆好的鳜鱼肉放入油中,稍煎至表皮微黄,捞出沥净油;锅中留少许植物油,将鳜鱼放入,加入鲜汤、党参片、姜片、精盐、黄酒、葱花、白糖,用旺火煮沸至熟,迅速投入玫瑰花丝,收浓汤汁,盛盘即成。当菜佐餐食用。温中养胃,调气和中。适宜于脾气虚寒、肝脾不和之胃下垂。

胃下垂的针灸治疗

1.体针 取足三里、中脘、梁门、气海、天枢、关元为一组,取肝俞、三焦俞、百会为另一组。先针足三里,施手法使患者腹内有感觉后,再按其穴位排列顺序进行针刺;天枢、梁门只取左侧穴,直刺进针3寸,气海、足三里取双侧,进针2寸,针后可加灸;背俞穴斜刺2寸,针向棘突。以上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次留针20分钟。

2.耳针 取脾、胃、肺、交感。腹胀加腹、三焦;反酸加肝、胆;便秘或便溏加大肠、三焦。每次选3~5穴,耳针常规方法操作,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3.灸法 取百会、足三里、关元、脾俞、胃俞、中脘。按艾卷温和灸常规操作,每次选2~4穴,每穴灸治15~30分钟,每日施灸1次,10次为1疗程。

胃下垂的拔罐治疗

1.方法1 取穴以大椎、肝俞、脾俞、气海为一组;以筋缩、胃俞、中脘为另一组。以上二组穴,每次用一组,用刺络拔罐法,每日1次。

2.方法2 取百会、大椎、脾俞、胃俞、中脘、气海。首先用艾条灸百会穴,灸5分钟,然后采用抽气罐法吸拔百会穴;再用单纯火罐法吸拔各穴,留罐15分钟,隔日1次。亦可采用刺络罐法,再用三棱针点刺上述穴位,然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点刺穴位上,留罐5~10分钟,隔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