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医疗保健全书孕儿育儿书
48489600000020

第20章 婴幼儿保健(6)

在快乐性格的培养中,父母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要加深同儿童之间的感情,以密切彼此之间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皮特森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儿童的习性、语言、动态及世界观的形成同其家长非常相似。他认为,父母用微笑和亲切的眼睛对待人生,能使儿童得到非常好的愉快教育。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心胸宽广,精神愉快,即便工作繁忙,也要抽空与儿童玩玩,说些开心的话语,对儿童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与陶冶。

树立儿童的自我意识

儿童六个月之后能自己玩耍时,会大吵大闹,此时家长会立即抱起来给他玩具。这样一来,虽然儿童停止了大吵大闹,但家长过多的关照使儿童没有机会去发展自己的兴趣,他没有必要主动同人打招呼,因为大人总是先同他说话。儿童本来有引人注意的自我意识感,由于过分溺爱使他在成长过程中认为自己是一切的中心,不管他表现如何,家人都会主动地喜欢他。他不知道如何才能具有自己的情趣爱好,因为总有人陪着他玩;也不知道怎样才变得开朗大方,对人友善,招人喜欢,使别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自我意识还包括正确估量自己和正确估量别人。两三岁的儿童和谁都敢比试,四五岁时就会看看对方,如果对方比自己强大就要躲过去不作正面比试,省得自己吃亏,这是正确的自我表现意识。不过能正确估计自己和对方有时并不以年龄为绝对因素,因为有的人直到成年也不能正确地估量自己。

此外,能从语言、神态、姿势等方面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也容易从别人的神态中谅解别人。会正确表达自己的志愿、想法、感情和爱好,争取大人的支持和帮助,而不用啼哭或发脾气这些让人难以理解的方式表达。

感情表达延迟的儿童不善于从别人的语言之外,如姿势和表情去理会别人的表示,自己也不善于用表情去表示意见,发展下去成为感情表达有障碍的人。所以从小得到爱抚和受到父母深情的照料是培养自我意识的重要环节。使儿童能够很好地理解他人的意思,同时善于直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也不会得罪别人。

培养儿童的自信心

勇敢精神,这是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前提和保障。儿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他们的意志力、自信心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有的儿童有一股韧劲,不怕困难,做什么事都很注意力集中,即使遇到一些小困难也不哭,干什么都愿意亲自试一试,可以说这类心理发展是健康的,他们有很强的自信心和勇敢精神。不过,也有的儿童胆小怕事,遇见生人就往后躲,做什么事都畏畏缩缩的,老师和父母稍一批评就哭,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很强,往往产生自卑心理。

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独立能力、帮助儿童克服过度依赖大人的习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从儿童日常生活入手,给儿童独立锻炼的机会。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智力、能力的发展程度,培养儿童自己动手的习惯,引导儿童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可以让儿童送信、取报、取牛奶、浇花、打扫公共场所的卫生,等等。

慢慢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当儿童表现独立行为时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进步,父母应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树立起“我也能行”的信心。表扬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或者口头表扬夸奖,或者给儿童某种权利,如让儿童看动画片,或者给儿童买一件心爱的玩具,等等,让儿童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逐步增强自信心。对有些缺乏自信心的儿童,过度地依赖父母的行为也要给予必要的批评。如当儿童出现依赖行为时,父母要以某种方式表示不满,或和蔼地讲道理,有时也可以取消儿童的某种权力,如不让他看电视等。但是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尤其要防止拿自己的儿童跟别人的儿童去比,更不要当众嘲笑辱骂,严厉斥责,以免伤了儿童的自尊心。性格坚强是事业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性格坚强的人往往也是生活中的强者。要想期望儿童在今后事业上成功,就注意培养儿童的坚强性格。

应该让儿童学会独立生活,事事不依靠父母。依赖本身就滋生懒惰,使人感到精神松懈,懒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所以说,处处对儿童包办代替,这不是在帮助儿童,而是在坑害儿童。

应该给儿童提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要求,如儿童摔了跟头不哭,打针不哭等。父母应该利用儿童的好强心理,在儿童未哭以前及时给予鼓励。如果真的没哭,那么就要夸奖,巩固效果。又如有的儿童不愿去儿童园,常在送儿童园时大哭不止,那么父母一方面要设法消除儿童初入园时的不适应心理,另一方面应该鼓励儿童去儿童园不哭才是好儿童,一旦儿童不哭了,马上给予表扬,加上适当的奖励。这样不断地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当的培养,那么儿童就会逐渐形成坚强性格。

如此强调坚强性格对儿童成长的必要性,并非小题大做。很多具体事例都已说明,当一个复杂问题出现的时候,需要人们果断地做出决定。有一个坚强的性格,遇到问题能沉住气,冷静分析。而性格软弱的人就不同了,他们往往思前想后,优柔寡断,以至把事情搞坏。可见,坚强性格对于儿童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既然父母们为儿童成才,不惜花费心思,多方面培养,就一定要重视这个重要方面。

培养儿童的自制能力

3~6岁正是培养自制力、忍耐力的重要时期。尽管如此,有的儿童依然会有许多要求,不合心意就会发生吵闹。如儿童不听话,该如何处理呢?

说悄悄话

儿童不听话时,就凑到他耳边低低讲几句话,提醒提醒他。有时这种悄悄话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讲道理

对于3岁多的儿童的要求,与其不分原因一律拒绝,倒不如把理由、原因好好讲给他听,反而能使他安静下来。

转移注意力

将儿童的注意力引向别处,如他心满意足地去了,就大大表扬一番。3岁儿童喜欢戴高帽子、爱奉承,刚刚还在又吵又闹,别人一表扬,立即笑起来,高高兴兴地去干其他事。

培养儿童的恒心

做什么事情都涉及恒心,没有坚强的性格也就无所谓恒心。坚强的性格不是一天两天培养起来的,必须从儿童抓起,只要父母引导正确,坚强的性格就一定能够培养起来。要探究儿童性格之所以会软弱的成因,克服性格软弱的缺陷,父母应从以下方面查找一下自身的原因。

过分的关怀造成儿童的软弱

经常看到一些儿童在上儿童园或妈妈上班时哭闹不止。原来,妈妈自己那种恋恋不舍、反复叮嘱和犹豫不定的言行,使儿童知道了“妈妈不忍离去。”

不适当暗示、恐吓造成儿童的软弱

儿童在电闪雷鸣的晚上,正安静地睡在自己的床上,妈妈惊慌地把儿童抱在怀里,儿童从妈妈惊恐的动作和雷电的环境中学会了害怕闪电。

不适当的表扬造成儿童的软弱

表扬是对行为的鼓励和肯定,它起到心理巩固的作用。不适当的表扬使儿童的行为向不良发展,使之定型,时间长了,甚至影响终身。

要改变懦弱的性格,需要一番巨大的周折和刻苦的心理锻炼。培养软弱儿童的坚强勇气,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支持软弱儿童大胆地去做事

父母教育儿童,一是在儿童未成熟期加以保护,这种保护应随着儿童的发育成长越来越少。二是要促进儿童能够单独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这种促进应随着儿童的成长越来越多。千万不要凡事包办,养成儿童的胆小怕事的依赖心理。

鼓励儿童大胆地说话

一些内向软弱的儿童不喜欢过多地说话,对这种儿童,父母应尽量少讲:“你必须这样或那样做”之类的话,而应多讲“你看怎样办?”、“你的想法是什么?”之类的话,给儿童一个独立思考并发表白己意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