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医疗保健全书孕儿育儿书
48489600000019

第19章 婴幼儿保健(5)

婴儿饮食注意事项

在婴儿喂养过程当中,会出现下列问题,须引起注意:

婴儿还不能用语言表达身体的不适感,拒绝吃饭往往是疾病的前奏。缺乏运动的婴儿往往食欲不振。婴儿不仅喜欢运动,也十分需要运动,一些家长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婴儿玩耍后,过度兴奋或疲劳,都易产生厌食现象。

有些家人生怕婴儿饿着,水果、饼干等各种零食不断。饭前婴儿已吃饱了零食,对正餐自然没有胃口。婴儿频繁地吃零食,会打乱消化道的规律性活动而增加其负担,使正常的消化吸收过程受到影响。另外,零食的营养素一般比较单一,经常吃会妨碍多种营养素的摄入,久而久之,会导致婴儿营养不良。总之,婴儿不宜多吃零食。

有些家长为了婴儿多吃一口,总爱采取哄骗的办法逗婴儿吃饭,有些婴儿吃饭没有固定的地点,要由大人四处追着喂。长此以往,婴儿形成条件反射,离开那种特定环境,就激不起食欲。研究结果表明,缺锌可使味蕾的功能减退,导致严重的食欲不振。

婴儿快1岁时,可以吃些软点儿的米饭、小包子、小饺子之类的食物了。有的父母怕婴儿自己嚼不烂,便用嘴把食物咀嚼后,再喂给婴儿吃,认为这样有利于婴儿消化,这是一种极不卫生的喂哺习惯,对婴儿的健康危害很大,应当予以禁止。

新生婴儿的优育

新生婴儿必须精心护理,尽管非常复杂,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母子皮肤直接早接触、多接触。

早开奶,多吸吮,饿了就喂。

多搂抱,多抚摸,多说话,多微笑。

尊重个性,让婴儿充分享受母爱。

看脸谱,握摇铃,听音乐。

学“逗笑”、学抬头,学“爬行”、学“走路”。

婴儿哭声的“翻译”与处理。

留心视听能力,护理脐带预防感染。

生后15天开始口服鱼肝油滴剂。

出生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

满月常规检查,注射第二针乙肝疫苗。

眼神可以传递母爱

也许有些母亲认为不能与婴儿进行语言交流,哺养婴儿实在是太累了。实际上,哺养婴儿也是有诀窍的,这就是充分运用“眼神”。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当你用慈爱的眼神注视婴儿的眼睛时,婴儿也会注视你的眼睛,这时眼睛和眼睛视线的接触就传达了一种爱的情感,会产生“心和心的呼应”,这种眼神会使婴儿情绪稳定,心灵得到安慰,对婴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意义。婴儿感受到的母爱就是通过母亲这种“眼神”来传达的。

如果婴儿的身体有不舒服的地方或者有某种愿望时就要啼哭。如果母亲能迅速丢下手中的事情,迅速来到婴儿身边,把婴儿搂抱起来,用慈爱的眼神看着婴儿的眼睛,迎接婴儿的视线,婴儿会很快安静下来,这种母子心灵对接的桥梁就是眼神。母婴之间的感情交流有时是毫无声息的,母亲只是用眼神和婴儿进行“语言”交流。如果婴儿啼哭了,母亲心情不好,脑子中有一丝“烦死了!又哭了”的想法,那么,就不会有温柔的眼神,眼中会有一种怨恨的神情,这时即使去搂抱婴儿,他是不会停止啼哭的,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母亲的感情和传达这种感情的眼神。

要使婴儿健康地成长,母亲只要以温柔的感情去怀抱婴儿,去注视婴儿的眼睛就行。只要这样就可以传达爱心,婴儿的心灵就会得到安慰,爱的眼神对婴儿的心理成长有巨大的作用。

注意儿童的身心健康

有无一个健全的身心,对儿童将来的发展非常重要,小小的一点心理障碍都会在儿童长大后引起无数次痛苦的回忆。如何让儿童带着一个健康的心理走完漫长的人生道路,做父母的应该充分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健康心理要从小培养

儿童心理健康是儿童长大后心理健康的基础,科学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出现心理疾患多数是因抚养教育不当引起的。因此父母必须特别重视改善儿童的心理卫生条件,促进其心理健康。丰富的营养、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儿童大脑发育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而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供养关系,父母的相亲相爱,对家庭的眷恋,以及对父母健康和情绪的关切,这是一种情感的“反馈”。所有这些构成父母与子女情感联系和交流的闭合系统。这种联系和交流十分有利于情感的升华,逐步培养儿童的同情感、责任感、道德感、荣誉感、幸福感和理智感,这就为儿童日后良好性格的发展、健康的人际交往、愉快的情绪、健全的行为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

儿童时期是人一生身心发育最迅速、最重要的时期。搞好儿童心理卫生,对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和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我国目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儿童的情况下,独生子女的心理品质与多子女常有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在:由于“独”字的优势,他们的身体素质、智力发育比较好,有较强的进取心和自豪感;但也由于“独”字的特殊原因,特别是父母过于溺爱,他们以我为中心的观念强,而且比较自私、孤僻、懒散、生活自理能力低。为了确保独生子女的身心健康,在心理卫生方面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母爱要适度。儿童的最大心理需要是母爱。充分发挥母爱的教育作用,对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母爱过度,变成娇宠溺爱,姑息纵容,则容易使儿童形成种种不健康心理,如依赖、撒娇、任性、固执、骄横、缺乏自制力、适应能力差等。母爱忽冷忽热,容易使儿童情绪不稳定,性格多疑。

教育要讲究方法。如果父母因“望子成龙”心切,要求过高、过严,会使儿童的心理负担过重,欲速不达,反而阻碍儿童的智力和个性发展。如果经常苛责、训斥、打骂和体罚,容易使儿童形成自卑、胆怯畏缩、逃避等不良性格,或造成儿童说谎、反抗、逃学、吸烟、偷窃、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多让儿童参加集体活动。父母应打破家庭的封闭的小环境,鼓励儿童多与别的儿童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增强集体感,防止他们产生孤僻,不合群的性格和孤独感、羞怯感。西方国家常见的“孤儿院病”使儿童的自我发展停滞不前,其原因之一就是儿童生活天地狭小,与社会接触太少。

培养儿童健康的心态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注重培养儿童快乐的性格,可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个儿童心理专家曾进行了长达8年的研究,对一万多名经济条件不同的儿童进行了调查,反馈的结果出乎预料。当问到儿童们最大的心愿和要求时,绝大多数的儿童对吃、玩、用的东西都不大关心,而普遍重视的竟是家庭气氛和精神生活。如:

父母不要吵架。

对待儿童要一视同仁。

大人说话不要失信。

爸爸妈妈要互相谦让,不要彼此责怪。

父母要维护儿童的自尊心。

我们的小朋友来做客时,要表示欢迎。

家庭里要有适当的文娱活动,节假日要给儿童玩的时间。

爸爸妈妈言行不对的时候,要接受儿童的批评。

对儿童少发点脾气,多一点笑。

这可以说是儿童们的共同心声。他们的精神生活、心灵需要比物质条件、经济生活的要求更强,他们希望有个充满融洽和谐、宽容民主、活泼的家庭。他们讨厌气氛沉闷、感情贫乏、专横独断、嘈杂烦躁的家庭环境。兴趣和愉快是人的最主要的两种积极情绪。家长们有意识地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形成一种愉快的氛围,让儿童在乐中学习,乐中成长,依其自然赋予的素质,发挥那金子般的灵气,是家庭优教的一个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