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2种用、蛋用为主的乌鸡管理
作为种用、蛋用的乌鸡其生长期可分为0~8周龄雏鸡,9~25周龄中鸡,26周龄以后成鸡三个阶段。凡不留作种用的均可转入食用、药用的商品鸡群,其中0~8周龄雏鸡同食用、药用为主的乌鸡管理一样,9~26周龄以后的饲养管理如下。
8.3.2.19~20周龄。这期间乌鸡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应当限饲,定量喂料,控制母鸡体重,适时开产,防止早熟和过肥,影响以后的产蛋量。粗蛋白稍低于前期,若乌鸡群体过肥,首先限制日粮营养水平,降低蛋白质和能量,增加粗饲料中的糠麸等。饲养管理人员应随时淘汰残弱乌鸡和多余的公乌鸡,按要求选留种鸡、产蛋鸡,作为种用公母比例为1:10。及时进行强弱、大小、公母分群。因为公、母雏对生活条件的要求和反应不同,沉积脂肪能力、增重、饲料效率等差异很大,应及时分群整群,以提高乌鸡群体的均匀度和整齐度,并做好防止和减少啄癖的发生。分群最好在夜间或早晨进行,并在饮水中加入维生素C以防产生应激。光照对育成鸡性成熟时间影响较大,又可改变其产蛋规律,此期间光照强度为1~1.5瓦/m2,以防啄癖发生,光照时间每天8~10h即可;此期间体温调解能力已完善,舍温以16~20℃为宜;舍内空气应保持新鲜;自由饮水,饮水应清洁卫生;地面饲养密度10~16羽/m2,网上密度12~20羽/m2。
8.3.2.218周龄以后。种用、蛋用乌鸡18周龄左右转入产蛋鸡舍,若到开产时才转群,易产生刺激,影响产蛋率。转群应在傍晚进行,尽量保持安静。产蛋期可适当提高日粮的营养水平,蛋白质可提高到20%~24%,相应减少糠麸量,同时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促进生长发育,特别是钙磷的比例要合理。并逐步供给产蛋初期、盛期、后期饲料。产蛋期不可随意更换饲料,以防应激;必须更换时,应有7~10天的过渡期。产蛋后期试探性减料,每次每只减1~2g,防止过肥。饲养密度5~8羽/m2;光照时间每周增加1h,直至14~16h,强度以2~2.5瓦/m2为宜;适宜湿度为50%~65%;适宜温度为16~23℃。适宜补充沙粒,促进对饲料的消化。
8.3.2.3地面饲养提前设置产蛋箱。种鸡、产蛋鸡转入产蛋鸡舍前,应先把产蛋箱放在种鸡舍内。种鸡胆小,喜光线较暗而安静的地方,有争窝习性,故宜采用小间产蛋箱,放在墙角或其他较暗的地方。箱内铺设垫草,应清洁、干燥,并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应激。
8.3.2.4及时醒抱。及时采取人工醒抱措施,可提高乌鸡的产蛋水平。方法:一是及时捉出抱窝母鸡,放在光线较亮、有公鸡而无产蛋箱的鸡舍中;二是药物醒抱。目前常采用注射丙酸皋丸酮或口服复方阿司匹林(APC)的方法。
8.4种鸡选择
8.4.1种用雏鸡的选择
健康的雏乌鸡大小均匀,绒毛富有光泽,眼大有神,蛋黄吸收好,脐环平整,没有血迹,活泼好动,叫声响亮,握在手中有弹性,挣扎有力,肛门干净,无粪便粘附。
8.4.2成年种鸡的选择
成年种公鸡要求体躯大、雄壮,桑椹肉冠紫红色,胸宽挺直,肌肉发达,骨骼坚实,羽毛光润,眼大有神,鸣声宏亮,好斗,支配能力强;种母鸡要求体态结构匀称,发育正常,桑椹肉冠大而有弹性,活泼敏捷,觅食力强,皮肤有弹性,就巢性差,腿脚粗壮有力,爪直,龙骨直而不弯曲;耻骨之间、耻骨与龙骨末端距离宽,可容3~4指,同时具有腹容量大、产蛋多、换羽迟而快等特点。
8.5公母比例与利用年限
大群散养公、母比例为1:9,小群为1:12~13。配组笼养为每笼7只,公、母比例为1:6;人工授精时公、母比例一般为1:60~80。使用年限依利用性质而定,商品产蛋鸡多为1年,好的种鸡为2~3年,特别优秀者可用4年。
8.6疫病防治
疫病预防应贯穿于整个饲养过程。注意通风、勤换垫料,一般10天换垫料1次,被水打湿的垫草立即更换;定期消毒做好鸡舍和四周活动场地的带鸡消毒和卫生防疫工作;注意察看鸡舍内有无鼠洞,及时堵塞鸡舍内鼠洞,采取有效的防猫犬灭鼠的措施,避免猫、犬、鼠、飞鸟对鸡造成伤害而且减少疾病的传播。出壳苗鸡在1天内皮下注射马立克氏疫苗0.2mL/羽,预防马立克氏病;7~10日龄时可用II系疫苗(稀释10倍)滴鼻免疫,也可饮水免疫预防鸡新城疫,同时可接种鸡痘疫苗。预防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性疾病,首选药物为吉安1号饮水,另外用泰乐菌素、强力霉素等预防霉形体、支原体等呼吸道疾病;3周前后要注意预防球虫病;12~14天首次免疫鸡法式囊疫苗,最好于2周后再加强1次。种鸡要做好鸡新城疫、法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灭活苗的接种预防工作,结合当地其它鸡种的免疫程序和方法制定。
8.7夏季管理
夏季气候炎热,而鸡无汗腺,又被覆羽毛,抗热性差,易给鸡群造成强烈的热应激,使肉鸡表现采食量下降、增重慢、死亡率高。因此,夏季管理的要紧事就是防暑降温。在鸡舍设计建设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使鸡舍朝向合理、间距开阔,以利于减轻夏季太阳的辐射,通风换气良好。鸡舍周围种植枝叶茂盛的树木或藤蔓类植物以利鸡舍遮荫,也可减轻热辐射。屋顶隔热性能差的鸡舍,可以采用屋顶刷白减少吸热或屋顶喷水促进散热的办法降低舍温。调整日粮结构和喂料方法,供给充足的饮水。在育肥期,如果温度超过27℃,则采食量明显下降。可在原来日粮营养水平的基础上,把蛋白质含量提高1%-2%,多维素增加30%-50%,保证日粮新鲜。为减轻热应激,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抗应激药物。当舍温高于26℃时,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维生素C,或0.3%小苏打,或0.5%氯化铵,或0.1%氯化钾等。
8.8冬季管理
冬季管理的关键是防寒保暖、正确通风、降低湿度和有害气体含量。冬季舍顶要加盖稻草或塑料薄膜,窗户用塑料薄膜封严,调节好通风换气口,在温度低时要人工供温。要经常更换和添加垫料,确保干燥。由于冬季鸡的维持需要增加,因此必须适当提高日粮的能量水平。在采用分次饲喂时,要尽量缩短鸡群寒夜空腹的时间,要经常检修烟道,防止煤气和失火。
8.9适应性对比试验
2008年5~7月,在宁夏盐池县冯记沟乡做了0~90日龄白羽丝毛乌鸡与肉杂鸡、海兰公鸡的适应性对比饲养试验。
8.9.1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乌鸡的抗病性、成活率以及耐粗饲性均高于其他两种鸡,并且乌鸡的采食量小,仅为其他两种鸡的二分之一,饲料成本又低,其生理特性适合于当地农户饲养,可作为该县食用商品鸡品种推广,市场前景广阔。
8.9.2试验条件与方法
试验鸡苗:一日龄600羽,品种分别为白羽丝毛乌鸡(产地上海),肉杂鸡(产地宁夏)、海兰公鸡(产地宁夏);试验日粮:两组自配日粮,0~28日龄能量为2900大卡、粗蛋白22%,22~90日龄能量为2900大卡、粗蛋白18%,三品种统一适用,统一时间调换;饲养管理方式:统一地面散养,光照、密度、湿度参照8.3.1(食用、药用为主的乌鸡管理);自由饮水、自由采食。
试验期90天,每天记录三组采食量和病死鸡数,试验结束后统计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