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家禽养殖
48487100000013

第13章 家禽的饲养管理(12)

8.白羽丝毛乌鸡

白羽丝毛乌鸡又名乌骨鸡、药鸡、竹丝鸡、泰和鸡。主要产地在江西省的泰和县武山,福建省的泉州、厦门和闽南沿海地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特别是氨基酸含量较高且种类齐全;富含天然黑色素,含较低的胆固醇,且较高游离的脂肪酸;具有补脾益气、养肝和血、益肾滋阴、调退虚热等功效,是老少皆宜和体弱久病者的理想滋补保健食品,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我国民间盛传其“清补胜甲鱼,养伤赛白鸽,养颜如珍珠”。在美容保健食品及功能性食品业中倍受重视。

90~100日龄出栏、体重达到750g以上,成年公鸡体重1.25~1.50kg,母鸡体重1.0~1.25kg,年产蛋80~130枚,蛋重为37~60g;蛋壳呈浅白色,种蛋卵化期为21天。

8.1形态特点

全身白色或黑色羽毛,其体态轻盈、紧凑,外貌奇丽;具有黑丝羽或白丝羽、乌皮、乌骨、乌肉、丛冠(桑葚冠)、缨头(凤头)、绿耳、胡须、毛腿、五爪“十全特征”。本品种已被列入国际标准品种,卵、骨、肉均可入药,可防癌、治癌、抗衰老,是驰名中外的优良药用珍禽。

8.2生活习性

乌骨鸡喜干燥,因其羽毛呈丝状,故怕冷、怕潮湿,御寒性差;喜安静,反应灵敏,胆小怕惊,防御能力差,尤其是雏鸡体小、娇嫩,耐寒能力和抗病力较差,极易受环境影响感染疾病,对外界的应激更为敏感,一旦受到杂音的刺激或猫狗的侵袭,就聚集一起相互踏压造成死亡;食性杂广,采食量小,生长速度相对较慢,营养标准要求高;成年鸡对环境适应性较强,可放牧饲养;性成熟较晚,公鸡18~21周龄开始打鸣,20周龄左右才可配种;母鸡21~24周龄开产,31~33周龄达到产蛋高峰,母鸡的就巢性强。

8.3饲养管理

乌鸡的饲养与其他品种鸡大致相同(可参考第一部分:3常规管理)。在选择场址时应注意周围环境(参考第一部分:1概述),育雏舍周围要保持安静,饲养人员在工作时动作应轻慢,防止鸡群应激。因乌鸡属小型鸡种,对外界的适应性比一般鸡种差。胆小、易惊炸,稍有响动便四处奔逃拥挤一处,影响正常的采食和生长发育,且易造成死亡。

8.3.1食用、药用为主的乌鸡管理

以饲养食用、药用为主的商品乌鸡,饲养周期为90~100日龄出栏,此时间内为最佳的经济效益期,体重平均可达1~1.2kg,料肉比为2.8:1。饲养时间过短或超过120天均会造成经济效益下降。药用乌鸡标准:活重要在900g;活重母鸡750g、公鸡1000g为出口标准。

可采取供给全价配合颗粒料生长催肥、全进全出制、公母分开的饲养方式来管理。饲养者可根据自身条件和经济状况选择散养、网养和笼养,3种方式各有优缺点。以应缩短饲养期,增加活重率为目的,同时加强管理,为乌鸡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减少抓鸡、转舍、噪音、换料、断水、免疫、兽害侵袭等应激因素,并搞好环境卫生,加强防疫、防病工作;减少耗料,提高成活率和商品合格率。出栏前20天停止用药,杜绝药残。

其生长期可分为三个饲养阶段,即0~5周龄为雏鸡,6~10周龄为中鸡,11~16周龄为成鸡。0~8周龄是整个饲养管理的关键阶段。雏鸡成活率的高低,生长发育的快慢,体质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必须掌握以下要点。

8.3.1.1温度。保温是育雏期管理的关键,因初生雏体重约31~33g,个体小,绒毛少,不能调节体温和抵御外界寒冷,保温方法相同与其它品种的雏鸡。出壳3天内以36℃~38℃为宜,以后每周降低2℃,直至保持在19℃~22℃。1个月龄左右体内温度调节机制形成,可较好地适应外界温度变化。平时要注意观察乌鸡群动态,防止测温、控温系统失灵而发生意外。

8.3.1.2湿度。乌鸡怕冷又怕湿,育雏湿度过高比湿度过低对雏鸡影响更大。1周龄时相对湿度60%~65%为宜,以后保持在55%~60%之间。10日龄前,湿度不够时可在室内地面或走廊喷水,或在炉上放盆水蒸发,以提高室内湿度。湿度过高时应加强通风,一般在天气温暖的中午打开窗户通风,或在厚垫料下放少量的炉渣,以便吸水,忌用生石灰。

8.1.1.3通风。乌鸡体温高、呼吸快、代谢旺盛,单位体重CO2排出量多。此外,育雏室温度高,粪便和垫料分解会产生大量CO2和NH3。因此,要注意通风透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以免有害气体和室内污浊空气不能及时排出而影响乌鸡群健康。通风时,空气流速为0.2~0.3m/s,进入舍内应感觉无臭味、不闷、不刺眼。

8.3.1.4光照。光照与性成熟密切相关,并可提高机体新陈代谢、增进食欲、提高生产力,同时有杀菌、消毒作用。雏鸡出壳3日龄,24h连续光照,使其熟悉周围环境和设备位置,训练饮水和采食。以后每天减少1h光照,开放鸡舍降至自然光照、密闭鸡舍为7~10h。光照强度为4瓦/m2,15日龄后改为1~2瓦/m2。除定时给以较强的光照外,其他时间以红色弱光为好,可防止啄羽、啄肛等。

8.3.1.5密度。饲养密度不宜过大,以免造成乌鸡采食饮水不均匀,发育不整齐。网上比地面可多养鸡20%~30%。随着乌鸡日龄增大,密度应逐步减小。14日龄内平养30羽/m2,网养40~45羽/m2;15~20日龄40羽/m2,21~30日龄30羽/m2左右,并随时观察雏鸡饮水、采食,及时调整密度和饮水器、料盘的大小。

8.3.1.6饮水。雏鸡进舍休息1~2h后即可饮水,第一次饮水可用0.01~0.02%的高锰酸钾温开水,温度20~25℃为宜,之后并针对性地添加一些水溶性维生素等饮用一周。以后每隔5天在水中定期加抗生素或消毒药品。供给雏鸡的饮水要清洁,通常吃1g料约需水2~3mL。气温越高饮水量越大。使用饮水器时每50只鸡配备一个饮水器。雏鸡用1kg饮水器,中鸡用3kg饮水器,成鸡用5kg以上饮水器。

8.3.1.7饲喂。饮水后可开食喂料,日粮中能量和蛋白含量都应较高,粗蛋白为20%以上,糠麸和青饲料等低能饲料不应超过10%。以配合饲料、小米或碎米粒为主,洒在饲料盘或者消毒过的报纸上。第一天饲喂7~8次,喂食量以20min左右吃完为宜,喂八成饱,采取少喂勤添为原则,长途运输的鸡苗切忌暴食暴饮;从2日龄起至出售,实行自由饮水、自由采食以满足正常生长需要,能吃多少喂多少,不加任何限制,以增加体重。饲喂多采用干、湿粉料相结合的方法。干粉料持续供应,昼夜自由采食;湿料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可提高食欲,增加采食量,加速生长和增重。2周龄后改为饲槽或中料桶、大料桶喂料,必须注意饲料的过渡,不能突然改变,过渡期一般为一星期。在饲料中加少量的干净砂砾,以促进鸡对饲料的消化吸收。饮水器和料槽要保持清洁卫生每天冲洗。同时注意限制活动量;及时断喙为防止啄癖和减少饲料浪费。推荐配方是:玉米52%、高粱5%、麦麸5%、大麦5%、豆粕28%、槐叶粉3%、磷酸氢钙2%、食盐0.2%、多种维生素0.02%、蛋氨酸0.08%、微量元素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