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家禽养殖
48487100000012

第12章 家禽的饲养管理(11)

7.2.2育成中期(9~12周龄)

育成中期,青年鸡活泼喜食,体格坚实,对饲料营养要求相对较低。正因为如此,养殖户往往忽视了对育成期的管理,认为育成鸡管理粗放,管好管坏一个样。其实不然,育成鸡是鸡体骨骼及肌肉发育的重要时期,降低日粮水平是为了增加其采食量,并提高其耐粗饲能力和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无论处于任何季节的育成鸡都要设法使其日粮耗量超过标准5%以上。由于本期为粗饲期,相对容易患一些环境性疾病,如大肠杆菌病、肠炎,以及曲霉菌病、寄生虫病等。要做好定期预防投药及日常消毒工作,并及时投喂抗蠕虫药物。后期要着手疏散鸡群密度并固定笼只数和笼位,对于平养蛋鸡要开始设置产蛋箱。

7.2.3育成后期(13~18周龄)

这是产蛋后备期,也就是开产前的鸡,这时鸡体的生殖系统包括输卵管、卵巢及性腺进入快速发育期。鸡冠开始长大,脸颊红润,羽毛光滑油亮,羽翼丰满,肢体挺阔。从这时的鸡群已经基本上可以预见到今后的生产性能。鸡群体型发育一致,整齐均匀大于80%,预示优良。

对于体重偏小或严重超标以及性发育不一致的个别鸡,要尽早发现并分开饲养以期合格。如有必要,应进行修喙,以防浪费饲料及啄癖发生。本期末鸡只体重达到开产体重或略超标,并注意调整日粮使蛋白含量达到16%,钙、磷含量提高,逐渐增加贝壳粉用量。

为防止鸡只开产前腹泻,可降低料中粗纤维及石粉含量。期间光照控制要合理,不可延长光照时间或增大光照强度,如果鸡只早产,则由于未达到体成熟而影响鸡群全期的生产成绩。此时已经有个别鸡只产蛋,因此应该把防疫工作在此前做完、做好。

7.3产蛋期的管理

产蛋期一般是从21~72周龄,也就是从育成期结束后到母鸡产蛋率降到50%左右。这一时期光照对产蛋鸡很重要,很敏感,合理的光照制度是保证按时开产、提高产蛋率的有效措施。光刺激应在成熟体重达到目标后开始,并至少应有8h的光照刺激时间,最后的光照时间不应小于15h,且持续至产蛋高峰期过后。当鸡群性成熟有提早趋势,可减少每次增加光照刺激的时间。若性成熟有推迟时,可提前增加光照或把每次增加的时间延长,并增加喂量或营养,不能随意改变光的颜色和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应是逐渐的,开始最多不能超过1h,以免导致脱肛或啄羽。脏灯罩灯泡会降低光照强度1/3~1/2,因此要每周揩一次,保持清洁明亮。光线透过眼睛不断作用于丘脑下部,刺激脑垂体前叶大量分泌促滤胞激素,一方面促进生长发育,另一方面刺激生殖系统加速卵巢发育。增加光照能刺激性激素分泌而增加产蛋。开产过早蛋重小。发生喙癖大都与光照不当有关。夜间必须有8h黑暗以保证鸡体得到生理恢复。红光较普通光安静。

饲料是决定蛋壳质量和强度的主要因素,钙决定蛋壳的脆性,磷决定蛋壳的弹性,VD3缺乏会破坏钙的体内平衡。产蛋鸡日粮中含钙3.2%~3.5%是最佳水平,磷0.45%。VD3为VA的10~12倍最好。保持鸡舍最适宜的温度是保持产蛋率平稳和节省饲料所必须。一般以20~25℃为宜。

7.3.1产蛋前期(19~24周龄)

由于良好的前期管理,鸡群产蛋率平稳上升,一般由见蛋到50%产蛋率需20天左右的时间,再经3个星期左右就达到高峰了。这一阶段要随时注意产蛋率的变化,加强饲养管理及日常工作,搞好环境卫生。一般推荐从20周龄开始进行光照刺激,直至16h恒定光照,光照强度为10勒克斯。本期要注意淘汰鸡群中的假母鸡。日粮中的钙由1%增加到2%,喂产蛋期饲料标准;产蛋率达到5~10%时,开始喂产蛋高峰期饲料。

7.3.2产蛋高峰期(25~36周龄)

高峰期是效益转化最快的时期,要供给鸡只充足的清洁饮水,日粮中的钙从3%增加到高峰期的7~8%,并自由采食,日粮营养全价,切忌随意调整日粮配方或是更换饲料品牌。定期带鸡消毒做好大环境及鸡舍用具消毒工作,注意防寒防暑,在天气干燥的季节在舍外多泼洒清水,夏季投喂解暑药物。尽量避免一切应激因素。尽量减少化学药物及驱虫药的使用和免疫接种。

如果发现鸡群不正常,应立即到兽医站就诊,对于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应做抗体监测,根据抗体水平进行必要的科学的免疫。理想高峰期的效益基本上可以把前期鸡群的投入收回来。

7.3.3产蛋平稳期(37~50周龄)

高峰后的平稳期,饲养管理良好的鸡群高峰后产蛋率仍在90%以上,一般末期在80%以上就算可以。这时的鸡群由于产蛋消耗较大,体质开始下降,日粮消耗略有增加,鸡群有脱毛换羽现象,蛋品质也稍有下降。要在日粮中适当减少粗蛋白、增加维生素及矿物质微量元素的含量,适当增加钙和VD3含量。按季节调整饲料营养:夏季减少能量饲料,增加蛋白质钙,补充VC;冬季增加能量,减少蛋白质饲料。同时全群进行预防性投药,防止产蛋疲劳综合症的发生。同时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以提高抗病力。及时淘汰休产换羽、体重过大过肥或过小过瘦、病残鸡。总之要尽量延长产蛋平稳期,使产蛋率缓慢下降,多增效益。

7.3.4产蛋后期(51~72周龄)

产蛋末期,产蛋率呈下降趋势,这时要及时调整鸡群均匀度,尽早淘汰没有饲养价值的停产或低产鸡。如果鸡群均匀度好可以考虑进行强制换羽,当然也要根据市场行情而定。

为防止蛋壳质量下降所带来的损失,要在饲料中添加利用度高的钙源,并适时更换产蛋末期料以降低饲养成本。同时也要避免鸡只采食量过低造成失重,如贝壳粉及石粉的过量添加使日粮口感下降,杂粕含量过高引起消化紊乱等。

7.4应激对家禽产蛋的影响

衡量入舍母鸡产蛋性能的指标有产蛋率、饲料转化率、(料蛋比)破蛋率、死淘率及蛋重。

7.4.1应激

应激是家禽感到不舒适因素对所引起的一种威胁与挑战的应答。从饲养管理角度可分为环境性应激和营养性应激,好的禽舍可减轻环境所致的应激,合理的配合饲料可减少营养缺乏的应激;科学的饲管技术可减轻人为因素引起的应激。

7.4.2造成家禽产蛋率突然下降的几种应激因素

7.4.2.1疾病因素。家禽群感染某种疾病影响家禽采食和饮水,继之产蛋量、蛋重下降。比如鸡群患产蛋下降综合症(又称减蛋综合症),一般在产蛋率达到高峰或尚未达到高峰之前,使产蛋率由80%~90%突然下降到10%~20%,而且出现劣质蛋,蛋色素缺乏,褐壳蛋蛋壳白化,并产薄壳蛋、软壳蛋和无壳蛋,病愈后产蛋率也不能恢复正常产蛋标准。如果鸡群受新城疫野毒攻击,产蛋率也会由90%突然下降到20%左右,并很难恢复正常产蛋水平。如果患有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禽伤寒也会使产蛋率突然下降30%~40%,康复后产蛋率可稍有回升,但由于时间较长,即或回升损失也很大。其它疾病如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感染、感冒等均会使产蛋率大幅度下降。

7.4.2.2环境因素。保持禽舍适宜的温度是保持产蛋率平稳和节省饲料所必须的。产蛋适宜温度是13~20℃。成年鸡较适宜的湿度是40~70%。禽舍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对家禽影响很大,如禽舍中氨气含量达100PPM,产蛋率可下降20%。由环境应激引起产蛋率突然下降主要原因有:

1.光照。如果光照突然发生变化,比如停电、产蛋期缩短光照时间或减少光照强度,或光照时间时长时短造成光照刺激紊乱,均可使产蛋率突然下降。

2.通风换气不良。特别是密闭式鸡舍,一旦停电或同扇出现故障,又未打开应激通风窗,使舍温增高,使硫化氢、氨气、二氧化碳三种有害气体含量严重超标,特别是炎热季节,如果风扇停转时间较长,必然引起产蛋率突然下降。

3.受寒流、热浪侵袭。开放式鸡舍如果保温性能不好,一旦有寒流或热浪侵袭,使环境温度突然下降或突然下降或突然升高,使鸡群感到不适,采食量锐减,势必造成产蛋量突然下降。

4.环境温度,相对湿度突变。特别是昼夜温差超过3℃或者更大,相对湿度过高以及垫料潮湿、发霉,也会造成产蛋量突然下降,并可引起呼吸道疾病。

7.4.2.3饲养管理应激。由饲养管理应激引起产蛋量突然下降的重要原因有:人为因素引起的应激能使家禽心跳加快、血压上升,抗体减少,抗病力减弱,采食量减少,代谢减弱,生长缓慢,产蛋下降甚至死亡。

1.停水。产蛋鸡如果24小时得不到饮水,产蛋率可由80%下降到30%,而且需25~30天才能恢复。

2.饲料。产蛋鸡群如果连续几天喂饲量不足或饲料质量发生变化,如发霉变质,饲料突变,或饲料中某种营养成分,比如鱼粉、豆粕等蛋白质饲料突然过高或过低,或者鱼粉中含盐量过高,引起消化机能障碍等,均可突然使产蛋量下降。

3.断喙。有些饲养场家,由于雏鸡断喙时掌握不准,在育成阶段又长出新喙,或者雏鸡阶段没有断喙而在产蛋期进行断喙,由于抓鸡、断喙造成应激而使产蛋量突然下降。

4.嗓声以及突然惊吓。鸡群受到异常刺激,而惊群、炸群,这样不但使鸡产无黄小蛋,而且易使产蛋率突然下降。

5.更换人员。由于更换饲养员,新饲养员的动作、饲养管理方法、作业程序等发生变化,使鸡不能很快适应,特别是陌生人闯入鸡舍,使鸡不安、惊恐,进而引起产蛋率突然下降。

6.接种疫苗、驱虫等。由于在接种疫苗后的一段时间内疫苗反应会使产蛋率大幅度下降,如果产蛋期接种禽霍乱、新城疫等疫苗后第二天产蛋率会明显下降,甚至造成停产。因此,疫苗接种、驱虫等项工作必须在育成鸡阶段全部完成。

7.某些药物影响。一些饲养场家或养鸡专业户为了预防或治疗疾病,常使用磺胺类药物,如敌菌净、新诺明等,其它如痢特灵、氨茶碱、金霉素等,这些药物都能使产蛋率突然下降。

综上所述,引起产蛋量突然下降的各种因素统称为应激因素。不论生理应激,环境应激还是饲养管理应激,都能使产蛋量突然下降,下降后再回升是很难的,特别是某些疾病造成的产蛋量突然下降更是无法弥补。因此,必须从育雏开始到产蛋结束下架淘汰,需进行科学化饲养管理,在育成鸡阶段按免疫程序进行各种疫苗接种,使鸡群发育整齐、健壮,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应激因素,这样才能使产蛋率正常,进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5蛋壳的形成

性成熟母鸡的卵细胞(卵黄)在卵巢成熟后,排到输卵管的漏斗部(受精),然后进入蛋白分泌部,这是输卵管最长部位约32cm,需3h通过,鸡蛋的蛋白就在这里分泌出来包裹在蛋黄周围。然后蛋黄和蛋白一起进入到输卵管峡部。这段管道较峡窄,长约10cm,约需7.5min通过,其中有一部分蛋白分泌出来,共同形成两层蛋壳膜,在蛋的钝端分开形成气室。然后蛋黄蛋白和白色蛋壳膜进入输卵管的子宫部分,此处约11cm长呈囊状,能分泌钙质、色素和角质层,在蛋壳膜上分布有许多小突起,是钙质沉积的部位,在开始的3~5h内钙的沉积较少,随后钙的沉积快速恒定形成蛋壳,这一形成蛋壳的钙化过程约需18~20h,可见蛋壳的正常形成需充足的钙质供应,一枚正常鸡蛋含钙约2~2.2g,正常产蛋鸡每天从全价饲料中摄取3~4g钙,以满足形成优质蛋壳。

钙代谢保证提供足够的钙以满足蛋壳钙化。鸡的钙代谢主要受VD3及其代谢物、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的调节。适时补钙,开产前半个月,补钙,钙磷比例要适当,同时注意VD3的补充,以促进钙磷的吸收。

7.6淘汰鸡外貌观察法

低产鸡:头粗重或狭长,冠小而皱缩色淡,喙细长而直,腹部面积皱缩无弹性,胸耻间距3指以下,耻骨间距2指以上3指以下,换羽早而慢次序紊乱。

停产鸡:冠小而皱缩苍白,腹部容积木小硬而无弹性,耻骨尖端厚而硬,胸耻间距3指以下,耻骨间距2指以下,肛门园小干燥已换羽或正在换羽。

病弱鸡:精神沉郁闭目瞌睡,两翅下垂,冠色苍白或呈黑紫色,羽毛松乱嗉囊空虚,粪便形状和颜色异常,具有疾病的明显征兆。

7.7鸡笼制作要求

使鸡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有足够的采食宽度;鸡笼底网有一定弹性,以减少破蛋;底网有一定倾斜角度(8~10度)使产下的蛋能自动滚出笼外,进入集蛋槽内;底条间隙:纵向条间距为2.2~2.5cm,横向条间距为5~6cm,这样才能使鸡爪踩在底网上稳固,不会漏蛋并能顺利滚出;笼条要耐腐蚀、强度好;笼的后侧和两侧的隔网间隙的距离以3cm为好,要防止鸡头钻入另一笼内发生互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