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护士角色异常
1.角色不足
有的护士希望工作时轻轻松松,对于接受急诊病人或遇到需要特殊护理情况的病人时,则感到不愉快,有时甚至将这种不愉快的情绪反映到护理活动中,表现出对病人及其家属态度的不好,或对其医生产生不满,还有的护理人员比较看重经济收入,忽视病人的痛苦,在发生差错后,想到的是如何寻找客观原因,这些都是角色不足的表现。
2.角色矛盾
护士个体的人生价值观,是护士角色发展的前提。护士个体的人生基本价值取向若能够被社会承认及赞许,那么,护士角色则会相应地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借以指导自己行为,努力去适应护士角色的需要。常看到年轻的护理人员,是带着美好的憧憬和幻想投身于护理事业,她们的人生观是比较朦胧的,只知“白衣天使”的神圣形象令人羡慕和向往,可是面对与自己理想不符的社会舆论,易产生对职业价值的困惑,甚至动摇,这时对护士的角色行为便出现了矛盾,不知该如何做才好。
3.角色缺乏
少数护士个体,似乎并不太关注自身职业价值方面的问题,或许是由于“自我实现”的欲求不够强烈,缺乏不断自我完善的原动力,以致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发展目标从来就没有过较高的期望值。也有的是因缺乏明确的人生既定奋斗目标,在工作中满足于说得过去,进取心不强,并不太介意别人的评价,常常“自我感觉良好”,批评对其造不成什么压力,而表扬也不能形成什么激励,在事故发生后总是想方设法逃避责任,这些都是角色缺乏的表现。
三、护士应有的心理品质
(一)认知方面
1.观察力又称“思维知觉”。护士对病人的观察必须配合积极思维活动。临床护理中,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从病人的呼吸、脉搏、体温、皮肤颜色、口唇干燥或湿润等征象取得病人的信息,而且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病情,评价治疗和护理效果,以及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同样,观察病人的认知情感及行为等心理活动,也能预感到病人的痛苦和需要。无疑这对增进护患关系,开展心理评估和护理工作是必备条件。
2.思维能力。护理工作的对象是各不相同的病人,每一个病人其疾病又时刻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护士如果机械地执行医嘱,缺乏思维的独立性,同样会在盲目执行中出现差错或事故。护理工作本身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在每一项创造性活动中,所要求的是运用基本原则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照章办事”,要做到这一点,思维就应有创造性和独立性,尤其当前所推行的整体护理和心理护理工作需要,护士应当学会全面深刻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注意思维广度、深度的培养,学会根据病人的病情发展变化,随机应变地处理问题,以利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护理事业的发展。
3.注意力。护理工作头绪多,紧急情况多,意外事情也多,经常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从一项工作转向另一项工作,为不被其他信息干扰而分心,应具备注意的稳定性,如正在配置药物或进行某种技术操作时,决不能因病房其他事情的干扰而分心。这种注意的稳定性,让护士能沉着稳重,长时间聚精会神地为病人作护理治疗处置,不至于出差错。此外,善于安排调适自己的心理,既能做到注意力集中,又能灵活应付各种情况的需要。
4.记忆力。记忆的准确性是护士的职业要求之一,良好而准确的记忆力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条件。护理工作是极其繁杂而又很紧张的,每天面临大量的信息,因此需要良好、准确的记忆力才能胜任工作。这是因为,一方面护士要记住病人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配伍禁忌,还要记住病人所做检查或治疗过程中的每一细节步骤;另一方面护士面对许多病人,病人的病情又是经常变动的,出入院的病人增多,如果记忆出现差错,不仅影响病人的治疗和护理,还关系到病人的安危。为了做到安全护理,避免差错事故发生,护理人员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良好、准确的记忆能力。
(二)情感方面
护士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利他”和“助人”,这是对每个护士最基本的要求。缺乏这种高尚品质的护士,是不合格的护士。
(三)意志方面
在临床护理中,护士常要利用自己的果断性,特别是病人病情突然改变或抢救过程中,要以科学的态度,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经验分秒必争地、果断地予以处理,才能防患于未然。坚持性是指在行动中能够顽强地克服困难,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以顽强的意志去争取达到预期的目标。护士的坚持性表现在她对工作的信心、毅力和坚忍不拔的耐心等,对于危重病人的护理,常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困难,没有坚强的毅力,是不可能完成护理任务的。因此,完成艰苦的工作,应具备坚强的意志力。
(四)气质和性格
一个优秀护士的性格品质应该是:积极热情,忠实负责,平易近人,乐于助人,坚毅灵活,勤奋,实事求是等。具有开朗、平易近人性格的护士较受病人的欢迎,能够与各种人保持良好的接触,而且乐观、具有活力,能在病人心目中焕发出生命的光辉。工作细心负责、温文尔雅、遇事沉着冷静的护士能在病人心目中产生信任感。在当前护理模式向以人为中心整体护理模式转变时,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上述的性格品质,更需要能开拓思想,敢于同旧观念挑战,接受新思想、新观点,善于创造,有进取心,善于开动脑筋,兴趣广泛,果断而有能力。
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性格和心理品质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好护理心理工作,完成护理任务,保证病人处于接受治疗、护理的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病人不利于治疗护理的心理因素,以稳重的举止,轻柔准确的动作,取得病人的信任和积极的配合,这是做好护理工作,特别是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必备的心理品质。
3.2.4护患心理沟通
一、心理沟通的概念
心理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的社会活动中彼此交流各种观念、思维和情感的过程。
由于人际沟通实际上是心理沟通的过程,交往者的个性心理特点也有差异性,如有的人能说会道、八面玲珑,有的人心直口快、坦率热情,有的沉稳内向、不露声色,有的人孤僻古怪、喜欢独处等,或者由于交往者之间的错觉,彼此猜疑,互不信任等,都很容易产生沟通过程中心理上的障碍和麻烦,进而使护患交往和关系出现复杂化的状况。
二、心理沟通的特点
1.以病人为中心护理人员与病人建立关系是双方的参与,但关系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或促进病人的健康,焦点是病人。因此,与病人沟通是以病人为主体,护理人员的话题围绕着病人的问题,拟订计划皆是为了满足病人的健康要求,而不是天南地北地聊天,或者是谈论护理人员本身的问题。
2.接受和尊重护理人员有接受病人现存功能的义务。有时候,由于疾病的关系,同病人在沟通互动时的技巧会受到某些限制,有时让人看起来可能是无礼的、令人不愉快的,甚至是古怪的,护理人员必须接受病人行为,并以不加批判的态度来协助病人发展健康适应及有效的沟通。
3.协助病人维持希望“每个病人都是有希望的”——这是从事护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信念,并在同病人的沟通之中表达这个信息,协助病人维持希望。那么,病人才会消除疑虑,增强治疗信心。反之,若护理人员对一个病人不抱希望,就会在同病人互动的过程中,自然流露出这样的信息。病人可能会十分敏感地感觉到“主管我的护理人员都认为我的病都没有多大希望了!”,从而对自己的病丧失信心,导致恐惧及紧张情绪加重。
4.注意隐密性护理人员和病人互动时的一切都应遵守隐密原则。除非是对病人有益的状况下,才有可能将病人的特定资料提供给其他健康照顾人员。
3.2.5沟通技巧
一、沟通的几种技巧
1.接纳
接纳是指以接受的态度主动倾听病人的谈话,了解病人的感受,表现出对于病人所讲述问题的重视。积极倾听,就是一种接受对方的态度并有兴趣与病人沟通的主动表示。听也是信息的主动来源,当病人向你讲述时,应集中注意力,不时以点头或用表示赞同或理解的一些词或句子来做出一些应答,如“嗯”、“我知道了”、“我理解”。这样,可让病人感到被接纳、被尊重。
2.沉默
沉默是指留一些时间让病人自由地表达思想与意见,并提供病人述说最关心的事与物的机会。沉默本身也起到一定提示作用,希望病人主动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让病人多讲一些自己想讲的问题,比护理人员一人讲个不停要好得多。因此,恰当运用沉默,可以促进沟通。
3.提供自己
提供自己是指让病人认识护理人员,了解护理人员有能力给予他(她)的帮助和指导,有能力解答提出的有关医学保健的问题。
4.复述
复述是指在交谈中,护理人员将病人所说的话,经自己理解后取其重点重复一遍。作为护患沟通技巧,复述包括两个方面,即“重复”和“义释”。所谓“重复”即把病人谈话中的关键词语重说一遍。
5.拓宽话题
拓宽话题是采用开放式的问句来拓宽其话题,使沟通继续延续下去,也能让病人多描述自己内心的感受,特别是那些个性偏于内向的病人,应尽量避免用“是”与“不是”回答问题。
开放式提问的主要特点是:可以让病人主动、不受限制地回答,有助于病人敞开自己的心扉进行心理疏泄,也可让护理人员真正地了解病人的需要。
6.澄清
护理人员在与病人沟通的过程中,要随时证实所倾听到内容是否同病人本人想要真正表达的想法一致。如果有差异或不完全明白其意思时,应及时让病人澄清疑问。
7.分享与合作
护理人员和病人应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对存在的问题应一同进行分析,并应鼓励病人自己想出比较好的方法。在选择方法的过程中,双方必须有意见和经验的交谈,就彼此的想法相互沟通。
二、交谈的艺术
(一)开始交谈
1.善于引导病人谈话。在沟通开始时,护理人员应善于表达自己对病人的关心,只有取得病人的好感,才能引导病人谈话。护理人员对病人没有感情,不懂得站在病人角度去思考,就会缺乏对病人的同情心。当病人不能从护理人员那里得到同情和理解,他(她)就很难主动提供对自己病情的理解和担心等描述,从而使护理人员失去一些宝贵资料。
2.谈话切勿直来直去。护理人员和病人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因此,在与病人谈话,特别是首次接触病人时,应首先作自我介绍,然后再询问病人的一般情况,如姓名、工作单位,并提出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开放性问题,如“你对你的工作感到满意吗”“对所在单位有什么看法,介绍一下家庭情况好吗?”“你介意我这样问你吗?”等。这样做可以使病人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同时也会逐步对护理人员熟悉起来,对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在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取得病人充分信任的条件下,与病人的沟通才会成功。在与病人谈话时,尤其是第一次见到病人,谈话切勿过于简单、直接,以免影响谈话效果。因为病人对护理人员并不太熟悉,在不熟悉的人面前要做到毫不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要求,或完全谈出自己的所有情况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护理人员在首次接触病人时,不要急于去了解病情,如一见到对方,便问“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腰痛多久了?”等。这样谈话会使对方紧张,同时也会使对方感到正在受到盘问。
(二)持续交谈
1.开放式的谈话。
2.准确运用语言技巧。
3.适当运用非语言技巧:
(1)用超语词性提示沟通
(2)用目光接触
(3)善于倾听
(4)通过面部表情
(5)通过身体接触
(三)结束交谈
在结束交谈之前,应根据需要,可以对交谈时的情况作一些简要的小结或回顾,必要时可再做一次开放式的提问。如“你还有哪些事情想告诉我的吗?”或者“我谈的话你都理解了吗?”、“那么,是不是该谈的都谈了?”等。对于反应迟钝或忘记某些重要细节的病人,无疑又给了一次机会,也利于让其在交谈后进一步思考。这点对于记忆不好的老人尤为重要,也可表示以后还可以再谈。
以上这些交谈艺术是进行一般基本交谈所必须具备的,也是维持好护患关系不可缺少的。这些交谈艺术针对一般人而言是较容易的,但是对精神异常的病人,却不那么容易,尚需特别加以训练与学习。
三、影响沟通的主要因素
1.不适当的环境与气氛。
2.不适当地打断病人谈话。
3.不恰当地承诺或保证。
4.不适当的解释和反驳。
5.知识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