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构建多元化融资机制与体系
市场经济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在资金投入、科技投入、新产品研发等方面要制定相应的优惠产业政策。创造、改善马铃薯产业的外围投融资环境,吸引、鼓励更多的国内外社会资金投入马铃薯产业。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多元化筹措资金的机制,解决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一)加大直接投资,改善马铃薯产业条件
为了使固原市马铃薯产业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应争取中央财政一村一品专项资金。加强对马铃薯产业化经营的资金、项目投入和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整合扶持力度。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逐年加大对农民的粮食(特别是具有发展潜力的马铃薯)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绝不能因种种借口挪作他用。固原市每年应从财政预算内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扶持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市、县两级要全面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各项支农资金,拼盘使用。把投资的重点放在能够起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的关键环节,把提高马铃薯的生产能力逐步转到提高产品品质、加工能力上来,提高投资效益。重点补助支持优质新品种引育、种薯繁育、标准化种植基地的水利建设、土壤有机质提升、中低产田改造、技术推广、机械播种收获、窖藏改造与保鲜技术、加工龙头企业、仓储、运销和流通中介组织建设。对一些工作突出的乡镇、企业、种植大户以奖代补予以扶持。
(二)政府建立和完善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环境和金融条件的好坏。宁夏产业开发的最大困难是资金不足,马铃薯产业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必须有较为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做后盾。为有效扶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及金融、税务等有关部门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采取包括土地使用、减免税收、设立市场开拓基金、为企业信贷提供担保、扶贫贷款、贷款贴息等在内的各种支持措施,帮助基地建设和有关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克服困难,化解风险。
(三)积极开辟融资渠道
参加或举行各种投资或贸易洽谈会,引进资金、项目,推销产品(如在陕西西安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签约仪式上,固原市共与区外企业签订4个合作项目,其中2项为马铃薯市场综合功能区项目和年加工1.2万t马铃薯精淀粉项目)。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等资本运作手段,促进联合;扶持龙头企业,力促条件成熟的股份有限公司等尽快上市,以此开通龙头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增强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十一、加强协调服务,多方配合,合力促进产业持续发展
政府应引导组织农业部门、马铃薯加工企业、种植农户、科研、技术推广、交通运输、工商管理、税务、金融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建好三个基地(即种薯生产基地、鲜食专用薯生产基地、优质专用原料薯生产基地)、完善两个体系(即种薯繁育体系、加工销售体系)、强化三种服务(即流通中介组织服务、实用技术服务、产品信息服务)的总目标要求,改变以往各自为战、联系少、衔接配合少的状况,加强联系,主动配合,形成合力,做到公司联农户、企业联基地,逐步提高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程度,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
(一)运行机制
马铃薯产业开发项目以中国农科院为技术依托,由区、市、县科研、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组成科技联合体,分工协作来承担。一是由龙头企业牵头试点,组建集种薯繁育、淀粉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马铃薯产业集团公司。种薯繁育采取“企业生产、政府采购、农民种植、订单收购”的办法,按照企业运行方式组织生产和推广。二是一级种薯繁育实行“公司+农户”的合作制。由淀粉加工企业或民营薯业公司为经营主体,与基地农户以合作社形式建立种薯生产基地,为企业原料基地提供种薯。三是原料收购实行订单制。企业本着就近、方便、低耗的原则,建立自己的专用薯原料生产基地,与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订单种植,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四是在生产基地引导薯农成立马铃薯生产协会、专业服务站,沟通技术信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二)政府宏观调控、服务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化发展中的调控管理、服务职能。协调各有关部门在项目论证、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并协调指导相关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参股、控股、上市等不断壮大企业实力,积极寻求与外资企业的合作,不断提高产业装备水平。二是扶持、引导组建马铃薯产业协会。通过协会加强行业协调、自律,进行市场预测,开展产业发展动态和发展模式的研究,正确制定宁夏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策略。三是健全完善信息网络体系。建立马铃薯产业开发方面的数据库,为加工企业、农户提供准确及时的销售、科技、运输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保证市场信息的畅通,引导各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
十二、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污染,力争环保达标
按照“因地制宜、节控结合、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的原则和“不增新量,减少总排量”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马铃薯加工企业环境污染的监管和整治,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全力加快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污染治理步伐。要认真领会和学习国家“绿色GDP”的科学发展思想,不能继续将“环境成本外摊”,努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一)加大马铃薯加工废水污染治理,建设环境友好型的马铃薯生产加工体系
目前,固原市大多数马铃薯加工企业、淀粉厂、小作坊的加工工艺水平较低,多进行粗加工。据分析,马铃薯生粉加工过程中,淀粉也不能全部提取,还有2%~3%的蛋白质、0.2%~0.5%的脂肪、1%的无机盐、维生素等留在粉渣、粉水等副品中。
1.通过项目审批,引导发展环保达标企业
各级政府要严把项目审批,在项目审批中对企业规模、布局、水资源利用(采用全旋流生产工艺)、废水循环利用、综合利用及达标排放等方面作出严格规定,并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对新办的规模以上符合排污治理标准的马铃薯加工企业或从事马铃薯产业开发的单位和个人,在税费征收上前期给予减免优惠,在科技人才引进使用上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在土地使用、设施建设和融资贷款上适当放宽,重点鼓励支持兴办较大加工规模(年生产能力万t或50t/d及以上)、不同加工层次的非公有制环保达标企业,形成国有、民营、个体私营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环保审批要提高淀粉加工企业准入门槛,引导淀粉企业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如废水循环使用池),促进健康持续发展。严禁在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饮水源地和城市规划区新建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和其他排放废水的工业企业。
2.建设马铃薯加工园区
按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清洁生产,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坚持产业聚集、特色鲜明、规模经营、效益突出的原则,科学、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在加工业较集中、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设马铃薯加工园区(如西吉县马铃薯淀粉加工园区),把小而分散的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发挥规模效益并利于废水的统一处理,改变目前“村村有作坊,县县有工厂”的无序状态。
3.用废水灌溉休闲农田或沤肥
用废水灌溉休闲农田或沤肥,让土壤吸附其中的有机成分,经发酵后变为有机肥料,既消除了污染又减少了化肥使用量,变废水为肥水,提高土壤肥力。这种方法被原州区头营镇农科村、西吉县火石寨乡大庄村及黄家庄水库以上的多个淀粉厂多年应用,并经固原市农牧局、环保局联合实施的淀粉废水灌溉研究项目及《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处理与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固原市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合理规模、布局及水资源高效利用对策研究》等调研报告得到证实。
(二)加快马铃薯淀粉加工副品的开发利用研究
政府应积极支持有关企业启动利用薯渣、薯液提取蛋白质等综合利用项目的研究和示范,进一步完善高效成熟的回收工艺,完成设备定型,使淀粉生产符合国家标准,废水达标排放,彻底消除污染。另外,针对家畜、家禽或渔业,利用薯渣加工成专用配方或复合精饲料,包装出售,实现综合利用。
(三)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节约资源,促进污染治理
1.以产业结构调整促小作坊淘汰
在种植方面,菜用型马铃薯的产量与淀粉型马铃薯的产量相当,但销售价格差异大。菜用型马铃薯的价格在1元//kg以上,而淀粉型马铃薯的价格在0.4元//kg左右,菜用型马铃薯的单位面积产值较高,繁殖优质专用种薯的效益更好。通过基地合理布局,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引导农民积极繁育各类优质专用种薯、种植菜用型马铃薯(可避免因加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利用经济杠杆提升淀粉型马铃薯的价格,自然淘汰对水资源和马铃薯原料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的小规模加工厂和手工作坊。
2.通过分摊环境成本,促进企业工艺技术改造
在加工方面,着重解决好技术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两大问题。积极扶持研发加工炸薯片、薯条及薯泥等节水排污少的企业成长。促进主要生产设备上水平,改变目前大多数工艺流程短、产品档次低、耗水大、污染严重的现象。对现有淀粉加工企业进行全旋流等先进生产工艺技术改造,使洗涤废水实现循环利用。研究更加先进的淀粉生产技术,提高淀粉的提取率和水的利用率,从源头上加以控制,抓好节约用水,减少排污。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按照扶持优势、淘汰劣势的原则,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如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收缴水资源费和排污费,承担环境成本),迫使淀粉生产厂调整产品结构,节约用水,减少废水的排放量,开展污染治理。
十三、认真处理好宁夏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几个重要关系
在认清形势、把握机遇,从长远和战略高度发展宁夏马铃薯产业的同时,要注意处理好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农户,直销、加工与贮存,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速度与效益几个重要关系。
复习思考题
1.试述固原市发展特色种植产业的总体思路和战略构想。
2.你所在的乡属于哪个种植区?优势作物是什么?
3.谈谈你对固原市发展马铃薯产业中专用薯基地建设的理解。
4.说说你对固原市发展马铃薯产业中市场建设的理解。
5.谈谈你对固原市发展特色种植产业中合作组织建设的理解。
6.说说你对固原市发展特色种植产业中品牌建设的理解。
7.如何延伸中药材或枸杞产业链,增加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