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案例三
懂得珍惜常怀感恩
唐莲,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网络财务072班学生,她成长在简阳市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父亲是一家事业单位的小科员,母亲长期下岗在家,哥哥和她一样在上大学。两个大学生的开销对这个收入微薄的家庭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父亲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难以为继,早已是负债累累。当专科三年即将结束的时候,面对是工作还是继续读书的选择,她犹豫了。看着父母一天比一天疲惫的身体,她想也许她应该放弃深造的机会。毕竟,面对家庭的经济状况,学费的确是个沉重的负担,她不想继续让父母受累了。然而,面对这摆在眼前的机会,她又无比挣扎,她是多么想继续读下去啊!就在她为之矛盾苦恼的时候,李嘉诚基金会特别助学金计划出现了。突然令人欣喜的转机,让她继续深造的愿望重新扬起了希望的风帆。得到李嘉诚基金会特别助学金的资助后,她为之苦恼的学费问题已经减轻了一大半,终于她可以全力以赴地去准备专升本考试了。她以良好的状态参加并顺利通过了考试。除了高兴,她更有一丝轻松,因为李嘉诚基金会特别助学金的资助,她不用太担心之后的学费问题,这也是她可以没有负担参加考试的原因。此刻,她心中再次充满感激。如今,她依然在这所熟悉的校园继续着自己的学业,并且更加努力地学习着。她决定,要在以后的日子里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她更相信,美好的未来就在不远处等待!
资助案例四
关爱他人感恩社会
肖刚,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07级1班学生,家住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柳垭镇五村十社,家有四口人,其父母均在家中,收入全靠务农,兄弟两人同时上大学,家庭经济实在难以维持,其父多年被胃病缠身。而“5·12”大地震的到来,让家中仅存的房屋受到重创,濒临倒塌。兄弟两人的学费靠生源地助学贷款得以暂时解决,其生活费用及其他开支均靠两人在学习之余兼职赚来。困境之下,肖刚受到了李嘉诚基金会特别助学金的资助。他深知这是学校和李嘉诚基金会对其的关心和帮助,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在未放弃兼职的情况下,更加努力学习和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期待自己以后能为他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大一学年,他获得了学校二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第一批预备党员等荣誉;在大二学年,他积极进取,力求进步,获得了学校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到现在为止,他仍然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学习、思想以及工作,都力求更上一层楼。
获得资助后并不满现状,努力改变自我很重要,关爱他人、感恩社会也同样重要。获得资助者更要有这种精神,才能让关爱之心不死、奉献精神不灭、人类文明不止,李嘉诚基金会的资助行动,不仅让肖刚等受助学生在受助后更加懂得自立自强的精神内涵,同时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关爱他人、感恩社会的责任之感,于是他们在空闲之余还做义工,帮助其他困难学生和人员,为未受助的学生做好了榜样,将李嘉诚基金会资助之举的成效进一步扩大化、意义深远化。
资助案例五
黑暗中的希望
冯绍雄,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艺术学院对外汉语082班学生,来自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柳驿乡的一个小山村,四面环山,经济非常落后,家里没有别的经济来源,只能靠父母在土地上的微薄收入来维持。在“5·12”大地震中,他家的房屋在地震中损毁而不能居住,这对本就困难的家庭来说无异于是雪上加霜,可怜父母年过半百却不得不在勉强维持家庭支出的情况下再次为了住房而奔波。为了能让他继续安心读书,父母东挪西凑,到处找亲戚借钱,还向银行贷款,原本苍老的母亲更加憔悴了。进入大学后,他省吃俭用,尽量减小家里的负担,在空闲和休息时间,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参加勤工俭学等活动,以解决部分生活费用。他从不奢求物质上的满足,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为将来的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老师和同学们知道了冯绍雄家的情况后,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多方面的帮助,特别是在得知特别针对灾区贫困生的李嘉诚基金会特别助学金消息之后,同学们都纷纷推选他。最终冯绍雄获得了李嘉诚基金会的帮助,让他的学习生活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一定的帮助和保障。李嘉诚基金会在精神上给了冯绍雄很大的鼓励,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雪中送炭,为他大大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得到资助后,冯绍雄并没有铺张浪费,依然省吃俭用,合理地使用这些钱,依然努力学习。他多次表达对李嘉诚助学基金的感谢,也表示在今后的日子里他会更加努力,争取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资助案例六
苦心人天不负
杨刚,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信号处理2006级2班学生,来自仪陇县一个农村家庭,家里有四口人,59岁的父亲、60岁的母亲和一个正在乐山师范学院读大二的妹妹。其父母年事已高,均到了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年龄,汶川地震前全家的开支及学费、生活费主要由父母务农、做点小生意所得和地方贷款维持。2008年的大地震更是给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带来了深重的影响。在最需要关爱的时候,李嘉诚基金会送来了一个好消息,将给汶川地震灾区符合条件的学子每人2000元的援助款。发放援助款时,当每个学生拿到这沉甸甸的援助款的时候,都感动地说不出话来,这不只是一个数字就能代表的,而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关爱啊!在领到这笔援助款后,杨刚谈到:“以前只听说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现在是真正地感受到了,我们将更加努力的学习,绝不辜负关心我们、爱着我们的每一个人的期望。”事实也正是这样,这以后每个同学似乎知道了该如何学习,也知道了学习真的不只是为了拿个证书那么简单,他们面对的是整个社会,将回报的也是整个社会。大家都说,如果还不努力,对得起帮助我们的人吗?
杨刚在班上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但这一次难得的受助机会对他的影响却是很大。在大三的下学期,他比以前勤奋努力,胸中有了目标,生活就有了动力。他全部重修过了所有之前挂过的学科,其他本学年应该上的课程考得也不错,在大三学年终期的各项获奖评定中杨刚由一个挂科的学生变为获得三等奖学金的学生,并且经过他的努力拼搏杨刚在大四上学期就成功签下了工作。当我们问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进步时,他笑着说:“如果当你知道你的身后还有那么多人支持你的时候,你还会不知道努力吗?当你手捧着沉甸甸的爱心的时候,你还会觉得你面对的灾难可怕吗?”杨刚用行动证明了李嘉诚基金会的选择没有错。
资助案例七
励志前行
石英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光电技术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061班学生,来自仁寿县一个偏僻山村,家境贫寒,家中有两个八旬老人又无固定的经济来源,全靠父母边务农边打工来支撑。上大学后,家庭的经济负担更重,“5·12”地震更是雪上加霜。房屋严重受损,山体滑坡使得作物被毁,为了支撑这个家,他父母只有更加努力辛苦的去工作。幸好这次李嘉诚基金会给了他们家如此大的帮助,也是在他们家最艰难的时候给了很大的帮助,真是雪中送炭。他再也不必为生活所担心,可以专心致志地学习,从而更好地完成他在学校的学业。在这一学年里,他不负众望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在受到资助过后他为了使自己的思想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更好的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于2009年10月正式成为中共预备党员。他的行为也影响和带动了周围的同学,让他们一起得到提高。一直以来他都认真学习每一门功课,他对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进行较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并和相关的老师探讨。经过不断地刻苦努力学习,在成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大学期间每学年均获得学院的奖学金,2008~2009学年获得奖学金,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并获得二级C语言证书。
资助案例八
心怀感恩传递爱心
陈晓,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052班学生。爱心,成全了一份勇敢的坚持,传递着一份生命的热度,每一份支持,都化作力量,鼓舞和支持着受助者。陈晓作为学院李嘉诚基金会特别助学金受助学生之一,在得到李嘉诚基金会特别助学金的帮助下,重新获得了学习和生活的勇气,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她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家庭都有了新的变化。李嘉诚特别助学金不仅解决了她的经济问题,更点燃了她的奋斗激情。
在过去的一年里,带着父母殷切的期望,带着拼搏进取的精神,带着不畏困难的决心,凭着自己坚定的信念,陈晓努力学习,在获得奖学金的同时还考取了环境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在复试的激励竞争中,她以优异的成绩争取到了公费的名额。在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中,她乐观的面对生活,勤奋踏实,积极主动,尊敬师长,团结友爱新同学,并且争取到了助学岗位成为导师的得力助手。在老师和学生中获得好评。
在政府和社会友好人士以及李嘉诚基金会特别助学金的帮助下,陈晓家里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震中震裂的房屋已经修复完好。她的父母凭着双手的辛勤劳动,在家里做起了小生意,并且养殖了家禽,地里也种上了谷物。家里有了生活来源,生活了有很大的改观,日子越过越红火。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陈晓深知自己能安心的学习研究生课程,是来自于政府和社会友好人士的关心和帮助。她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动作来回报社会。她利用大学毕业的暑假,在家乡的小学义务帮助部分小学升初中的学生补习一个月,并且教会了他们基本的电脑知识。她家附近有一家养老院,是地震后修建的,暑假在家的时候,她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去看望孤寡老人,给他们读报,陪他们聊天,和他们一起打乒乓球和羽毛球等等。
相比半年多前为生活学习担忧的心情,陈晓现在更多了一份自信与沉着,她告诉我们,她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她会拥有她自己的一片天空,她会一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群体,因为她深深地知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社会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四川理工学院
资助案例一
范丽春,四川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6级2班的学生,来自于农民家庭,家庭经济困难。她的母亲患有高血脂,每天头晕目眩,只能在家休息,丧失了基本的劳动力,家里她和弟弟两个人读大学,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都很高,家里还有一个年迈的爷爷需要赡养,所有的负担都压在了范丽春父亲一个人的身上。她父亲一个人长年累月在外打工,身体不堪重负,非常消瘦,在打工的时候不幸遭遇交通事故,头部受伤,使家里经济更加困难。在家庭情况极其糟糕的情况下,她获得了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无私帮助,更在地震灾后获得了李嘉诚基金会特别助学金,这对于她的身体和心灵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此后她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在生物工程学院组织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演讲比赛和学校组织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一二·九”演讲比赛中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三等奖;在校图书馆知识竞赛中代表学院获得了二等奖;2008~2009学年下期获得了校优秀学生三等奖学金。参加普通话过级考试获得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参加了四川省选调生考试,并已成功进入面试。范丽春在困难的环境里自立自强,勇敢面对挫折,感染着班里的其他同学。
资助案例二
汪利娜,四川理工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来自省重灾区,家庭经济较困难。一向热情大方,乐于助人的她,在家庭遭遇了诸多不幸后,仍然积极乐观,追求上进,坚强的生活,努力的学习,并且很喜欢参加活动和帮助同学。
在经历了地震灾难后,李嘉诚基金会助学金的资助使她拮据的生活终于有了些许的缓解。父母知道了受资助的事情后,更是感激不尽,并告诫她一定要知恩图报,努力学习报答社会。此后,她参加的活动更多了,学习也更努力了,对同学更是热情耐心,工作上也很积极负责,以更高的目标来要求自己。2009年获得了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干部等奖励,还成为中共预备党员。
她总说别人帮助了自己,自己更不能辜负众人。在课外做家教时,她遇到了一位初中学生,依靠奶奶收集废品供养,由于刚上初中时就生了大病,耽误了学习,特别是以前从未接触过的英语,更是觉得学起来很困难。汪利娜下决心要帮助他,为这位学生补英语,并且不收费用。通过耐心的辅导,这位初中生的英语课程逐渐赶了上来,成了班上的优秀学生。她乐于助人的事迹和她这种积极热情、满怀感恩、不怕困难的心态,感染了她身边的同学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