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外树形象,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知晓度
2003年4月18日,绵阳师范学院正式升本挂牌。3年来,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始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教育师生员工,扎实推进政治理论教育和研究工作;坚持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扩大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和影响力;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着眼于团结、稳定,努力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构建和谐校园创造良好环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增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党委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机制,理顺关系,打好基础,加强内宣、外宣工作的力度,全校宣传思想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3年来,我们重点做好了以下工作:
一、以加强队伍建设为抓手,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能力
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队伍建设,大力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队伍的政治素质、理论修养、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
加大队伍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及“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成果,建立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按照“三贴近”要求改进创新宣传思想,积极推进宣传思想战线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改进作风,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水平,把宣传思想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忠诚可靠、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务实高效、勇争一流的队伍。
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队伍是我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者的高素质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前提,直接影响宣传思想工作的成效。新形势的发展,对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者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宣传思想工作的成效。为了适应我校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升我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水平,我校宣传思想工作者还需进一步提高素质,自我充电加压,对宣传思想工作业务要求“通”,更要求“精”,要从勤于学习、乐于贴近生活、精于业务、勇于创新四个方面加强修养。
(一)勤于学习,不断提高新闻理论水平
宣传思想工作者,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否则,就会缺乏深度、难以服人。提高的唯一途径在于学习,在学习中汲取营养。首先要利用教职工政治学习时间和业余时间,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有关新闻宣传的论述,坚持正确的新闻宣传思想,增强党性修养。怎样学习呢?用时代要求审视宣传思想工作,用发展的眼光思考宣传思想工作,用创新的精神推动宣传工作,不断提升思想理论境界;要深入学习和了解党在不同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提高政策理解水平;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调查研究,完全真实的报道新闻事实,客观反映高校的发展变化;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认真思考宣传思想工作在给高校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的同时,可能出现的某些负面效应,妥善处理好个别与一般、局部和全体、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等关系,着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和育人环境。其次,要把握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大政方针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规律,针对高校工作的热点、亮点、难点,根据学校改革发展的举措和动态,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学科研为主体,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展开宣传。今年,我们就是要围绕人才队伍建设、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磨家校区建设等三大要务做文章,集中展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辉煌成就,为建设多科性师范大学着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乐于贴近生活,在实践中体现新闻工作者价值
“有为才能有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要以充分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为前提,不畏辛苦,不计私利,甘于奉献,在艰辛的奋斗中体现快乐,在广泛的实践中体现自我价值。“激情是宣传思想工作者的生命”。一个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没有强烈的责任心,没有好的精神状态,就很难写出有影响力和感染力的作品。即使得到好的新闻线索,也要深入有关部门做采访,掌握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做到责任明确、事实清楚、数据可靠。那种捕风捉影、道听途说、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肤浅做法是不可取的,否则只能给宣传工作带来消极影响甚至严重后果。因此,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深入教学、科研、管理第一线,深入到师生生活第一线,深入到高校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一线,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在做深做实做活上下工夫。在近3年的新闻实践中,党委宣传部的每一位同志都由衷地体会到,关门写不出好作品,坐等等不来好新闻,宣传思想工作也难以收到实效。做好学校宣传工作必须走出办公室,走到多彩的生活中去。谁深入到教学、科研、管理第一线,谁乐于深入群众面对面采访,谁就能发现鲜活新闻,谁就能写出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好作品,也才能使宣传工作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精于业务,做新闻宣传工作的行家里手
“打铁要得自身硬”,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要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规律,熟悉新闻宣传工作的工作机制、人才结构和工作方法。要积极参加宣传思想工作业务培训,要有较好的新闻写作能力和新闻策划能力,打好理论功底和业务功底,练就过硬的基本功,包括政治敏感性、演讲、采访、语言组织等等。要有较强的新闻意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时发现好的新闻线索,培养新闻的敏感性、把握新闻的实效性,要注重了解新闻背后的新闻。要从宣传思想的实践中体验、感悟生活,从感悟中选取视角,从视角中提炼出独特的主题。在众多新闻素材中,把高校的特色优势、社会的需求表现出来,力推更多师生喜爱和社会认可的新闻作品。在熟悉新闻宣传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敢于提出新思路、新创意、新观点,逐步成为高校新闻宣传的行家里手。能否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的实践中发现捕捉到生动鲜活的新闻事实,遴选出有宣传价值的新闻事实,并善于选择最佳的报道角度和形式,准确、生动、活泼的传达给广大读者,并为读者喜闻乐见,这是衡量高校新闻工作者综合素质的一把尺子。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用计算机进行文字编辑、处理稿件已得到普及,学校网站和新闻媒体的网络版也越来越多。在使用传统方式投递稿件外,大量稿件要通过网上运作。因此,高校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适应新闻宣传工作要求。
学校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素质。一是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工作专职人员素质。2006年,学院党委宣传部又新加盟了3位中文、思政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1位同志中,中共党员就有8名,其余3名非党员中,已有两位同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本年度宣传部11位同志中有1人评上了教授,7人评上了讲师,职称上升率为72.8%。经过学校党委3年来的领导、培养、建设,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初步形成一支具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劲头和高昂旺盛的士气,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为不断推进我校的宣传思想工作贡献力量。二是加强宣传工作队伍建设,全面调动师生员工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建立了以各党总支宣传委员、通讯员为主体的宣传工作兼职队伍,强大的队伍使宣传思想工作深入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各个角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三是加强院报学生兼职通讯员、记者、播音员的招聘及培训工作。聘请校内外专家对学生通讯员、记者、播音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增强了他们的新闻采写、编辑校对、播音的能力,并在岗位工作不断强化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勇于创新,使新闻宣传保持旺盛生命力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是推动高校宣传工作思想发展的强大动力。面对新形势、新情况,高校新闻工作者要有新思路、新办法、新途径,力争取得新突破。要着眼于校内媒体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保持网络新闻的优势,完善管理制度,及时更新内容和版面,兼顾与院报、广播等传统媒体整合和优势互补。院报积极应对挑战,坚持版面设计、内容选取、报道深度和广度等方面的常办常新,不断提高校报的品位,扩大院报的读者群。发挥宣传橱窗的“窗口”作用,注重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创新,期期有新面孔。开辟贴近师生生活,贴近学校中心工作的专栏,得到师生关注与好评。校园广播、电视、网络开辟互动性栏目大力宣传学校师生员工的好人好事和学校发展中的闪光点,对外新闻宣传注重同师生、同校友、同媒体、同社会的互动,增强了高校新闻宣传的亲和力、说服力、凝聚力。不断提高新闻宣传的层次和质量,在立足短新闻、保证新闻作品数量的基础上,加大报道的广度和力度,增强撰写重大新闻稿件的能力,在艰苦的磨练中,使新闻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不断得到提高。近年来,学校分别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半月谈》、《中国教育报》、《四川日报》等几十家媒体报道学校的发展,部分新闻被“人民网”、“收狐网”等网络媒体免费转载,增强了学校的影响力、扩大了学校的知晓度和知名度。
二、以加强宣传阵地建设为抓手,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新闻宣传效果
抓好校内宣传阵地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新闻宣传效果。
(1)办好《绵阳师范学院报》,强化主导媒体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抓规范、抓队伍建设、抓精品工程、抓策划、抓创新。学校于2004年6月18日创办《绵阳师范学院报》,3年来,宣传部围绕学校的各项工作,共编制《绵阳师范学院报》56期,其中招生宣传、迎接新生专刊各三期。向教育部、省委、省政府领导、省教育厅领导、绵阳市领导和相关部门、学生家长寄送院报。在讲政治的基础上,发挥《绵阳师范学院报》的舆论宣传作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及时宣传报道学校发展建设的大事,大力宣传学校党委工作方针,使师生员工能够通过阅读院报了解校党委的工作方针和思路。每期院报都送至学生宿舍。为配合学校的先进性教育工作和评建工作,院报专门开辟了先进性教育工作和评建工作专栏,并及时进行这两方面工作的宣传报道,很好地宣传了学校工作。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创新院报栏目设置和版面形式,提高院报的信息量和可读性,提高办报质量,坚持按期出刊;努力做好学院“改革发展的忠实记录、良好形象的展示平台、素质教育的第二平台”,充分发挥院报对内宣传的主渠道作用和办报育人作用,加强对学校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加大对教职工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的人和事以及学生中的优秀事迹、先进模范的宣传,扬正气、聚人心,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
(2)创建新闻中心。2006年成立了新闻中心,开通了校园电视台,全年采集、制作完成电视新闻24期,电视系列报道10期。使学校师生员工通过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均能看到学校新闻,听到学校党委的声音。新闻中心编导、制作了学校迎接省教厅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军训、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等电视专题片。对本科教学水平工作诊断性评估、高层企业界校友迎春座谈会、天昊校友基金捐赠仪式全程跟踪报道,对我校与德国埃森富特旺根音乐学院项目合作签字仪式现场报道,让我们的新闻宣传报道骨干经受了全方位的锻炼和考验,业务水平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完成了学校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双代会等重大活动会议的全部录、摄、照和编辑工作,制作光盘24套。
做好校内有线电视的“绵阳师院新闻”栏目的制作播出工作,每周一期,每天播放两次。在现有条件下不断提高节目制作质量与节目收视率。
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新闻中心制度,继续加强和改善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日常工作制度和学生记者、通讯员、助编的培训、评优管理办法,做到管理工作有效率、管理工作出效益。
(3)办好校园广播站。指导广播站建设,保证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抓好栏目建设工作,开辟了先进性教育工作和评建工作栏目。对校园广播网络进行改建,完成广播设备的维修与改造,保障了广播节目的正常播出,让北校区、西校区、南校区的师生在校园内均能听到广播。磨家校区校园广播站已初步开通,正在进一步完善中。加强管理,建立了广播站“稿件回执”制度和“广播站成员年度表现鉴定”制度,调动了各院系和广播站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全年完成广播专题80余期,精品节目光碟保存,共10盘7000兆。为及时了解同学们一年来对广播节目的意见,进一步提高节目质量和水平,于12月份制作了《绵阳师范学院学院广播台质量调查问卷》,在四校区共发放了20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800多份,现调查统计结果已整理完毕,同学们反馈的意见和提出的建议将为明年广播台工作的开展提供较为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广播站建设,优化广播栏目结构,不断提高播音质量,重点突出对学校教学工作和迎评促建工作的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