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建工作新探索
48457300000008

第8章 唱响主旋律凝聚人心鼓舞士气(3)

(4)大力加强网上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发挥网络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应有的阵地作用。校园网站建设是高校对外宣传的窗口,高考招生咨询的平台。为加强校园网对外宣传的功能,会同有关部门,召开了学校网络思想工作会议,制定了系列文件,规范了学校各机关职能部门、教学院系子网站,实现了网上宣传的新规范。党委宣传部联合网络中心对学校近50个二级网站从制度建设、技术安全和信息更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检查,各单位纷纷对二级网站加以改进,使全校二级网站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开辟网络新闻栏目,基本做到了网络新闻天天有,3年来发布新闻达3000余条。特别是2006年11月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诊断性评估期间,做到了专家上午活动中午见新闻、下午行为晚上见新闻。网络新闻点击率高,影响面大,宣传力度大、效果好,对扩大学院影响力,提高知名度起到了积极作用。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完成了校内所有网站相关信息的备案、上报工作。截止目前,校园网主页面的运行状态良好。目前我校校园网网络接口选择、网络安全监控及网站改版是近期需要加强的工作,今后,我们将继续在校园网中开设视频新闻,实现校园电视新闻网上传播,注重新闻的导向性和时效性;继续建设和管理好校园新闻网,对新闻中心网页进行改版,做好院报电子版上网工作。进一步丰富学校网站内容,在网络空间积极宣传学校改革与发展,把校园新闻网建设成学校对内、对外宣传的窗口。

(5)及时更新宣传栏的内容,做到宣传主题明确,针对性强,实效性强。无论春夏秋冬,每个工作日负责为学校的20块报栏及时更换报纸;在5块宣传栏中及时将宣传国家发展、民族团结和评建工作、各方面文化生活的内容张贴其中,完成了学校各级会议和会议室的宣传布置工作,悬挂了100余条宣传横幅。通过积极有效的管理,规范和强化了校内的环境宣传氛围。

3年来,宣传部有效地配置了人力资源,较好地运用了新闻资源,协调了电视、广播、报纸、校园网等四大媒体的舆论宣传阵地,打造了绵阳师院新闻立交桥,基本上做到了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记者,牢牢地把握住了正确的舆论导向。

三、以学生工作、教学工作为抓手,树立两个典型

积极宣传师生中的先进典型,为师生提供学习的典范。继音乐学院学生杜贤良被评为2005年度“四川省‘十佳’青年大学生”后,2006年度,文学与传播学院学生罗华再次被评为“四川省‘十佳’青年大学生”。党委宣传部组织了罗华同学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四个校区巡回演讲。并邀请了《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四川政协报》、《绵阳日报》、《绵阳晚报》、绵阳电视台等六家媒体前来采访报道。

对教师中的科研先进典型,如傅之屏教授、李超教授等一批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热爱学校、勇于奉献的事迹,对全国优秀教师宋建碧等一批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在省内外媒体报道。中央电视台七频道“绿色时空”栏目先后两次以“植物界的大熊猫——珙桐”、“慈竹”为题,对我校的苏智先教授进行采访报道。

对学校拥有高级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学校每年对其进行评选,评选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均在校园橱窗中进行宣传。

四、以校园文化工程为抓手,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1)认真总结精神文明创建经验,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水平。针对省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的条件,认真总结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对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不断提高学校的精神文明创建水平。学生工作部要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班级”、“文明教室”、“文明宿舍”、“文明大学生”等文明创建活动,工会要在教职工中开展“文明家庭”、“文明职工”评比活动,积极开展有益师生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全校师生的文明素养,以全新的精神风貌,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实施“四个和谐”工程,夯实和谐校园基础。在全校师生中积极开展以“和谐文明迎评估”为主题的和谐校园创建活动,着重实施“四个和谐”工程。通过开展和谐部门、和谐院系、和谐班级、和谐宿舍的创建活动,积极营造和谐氛围,促进党群和谐、干群和谐、师生和谐、教师和谐、学生和谐,夯实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3)突出师范院校特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紧扣和谐这一主旋律,立足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通过人文与科技的和谐交融、传统与现代的和谐交汇、通俗与高雅的和谐交互,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技创新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谐的民主气氛、科学的人文精神、优良的学风校风形成学校的文化特色。进一步推进系(处)级单位文化建设,努力培养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新、具有时代精神和自身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大力营造健康向上、个性鲜明、整体协调的文化氛围。

(4)搞好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校园内主要景点、道路的命名工作,为把校区建设成为园林式校园出谋划策,不断营造浓郁的校园环境文化氛围。

(5)积极开展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加强对大型科技文化活动和群众社团的指导与管理,支持师生社团在丰富活跃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提升校园科技文化的内涵和影响力。

(6)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围绕学校创建廉政型校园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和谐校园建设之中,推动学院廉政文化建设,促进廉政文化的传播,繁荣发展高校廉政文化,增强师生员工反腐倡廉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

(7)凝练大学精神,创新教育理念。在全面总结2006年绵阳师院精神和教育思想大讨论成果基础上,继续推进对绵阳师院精神的讨论、凝练,深入开展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形成特色鲜明的绵阳师院的精神和教育理念。

五、以加强对外宣传工作为抓手,树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

畅通的传媒渠道是做好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前提。长期以来,一些高校并不重视与社会媒体的联系,给高校新闻宣传带来了困难。高校新闻工作者根据职业需要,不仅要有较好的业务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媒介意识和必要的交际、沟通能力。要主动与中央及地方新闻媒体沟通联系,建立正常的、广泛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构筑对外新闻宣传工作平台。在高校新闻宣传实践中,高校和媒体之间就好比“企业”和“市场”,即高校不仅有好的“产品”,还要有广阔的传媒“市场”。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对内就是打造新闻“精品”,对外构建和拓宽宣传“市场”,以逐步改变高校新闻宣传的被动局面。既要联系传统媒体,又要联系网络媒体、声像媒体。既要联系高层次媒体,又要联系地方媒体。可利用学校一些重大活动,或举办联谊会、座谈会、新闻讲座等形式邀请有关媒体到学校来,向媒体介绍学校,听取他们对工作的意见、建议。同记者交朋友,向媒体要阵地,努力寻找高校新闻和各类新闻媒体的对接点。同时还要根据媒体的需求,为记者主动来校采访提供便利,在双方的广泛接触和合作中取得共赢。

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精明的企事业单位都在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媒体来建树其良好的社会形象,作为高校的绵阳师范学院,如今也在利用多种方式来宣传自己。在对外宣传方面,以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为中心,以评估宣传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工作。

一是注重策划产生了轰动效应。“2005年中国绵阳师范学院音乐艺术与教育高层论坛”在绵阳顺利召开,中德文化研究中心挂牌仪式中央电视台一套、四套分别在新闻中轮流播放,香港凤凰卫视、四川电视台、《中国日报》、《北京青年报》等30多家媒体报道活动,与德国埃森富特旺根音乐学院项目合作签字仪式我们与社会媒体《绵阳日报》、《绵阳晚报》、《绵阳电视台》联合早介入、早策划,全程现场报道,确保签字仪式的活动宣传效应最大化。二是加强学校与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强势媒体的合作力度,通过联合举办活动,联合采访报道,请资深记者来校讲学,培训骨干等方式,密切了与社会媒体的关系,把有限对外宣传经费用活了,功能放大了。三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媒体对学校的负面报道,不仅当好宣传员,而且当好了消防员。

我们在学校合并后的较短时间内,加强同各类媒体的联系沟通,积极宣传学校教学改革管理各方面新成就,在立足《绵阳日报》、《绵阳晚报》、绵阳电视台等地方媒体的基础上,又建立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教育导报》、《四川日报》等媒体的联系,使我校对外新闻宣传开局良好,取得初步成果。对外宣传工作有声有色,提高了学校的社会知晓度和知名度。在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绵阳电视台,《人民日报》和《中国教育报》、《四川日报》、《教育导报》、《科学中国人》、《中国科技日报》、《绵阳日报》、《绵阳晚报》、绵阳广播电台等媒体上进行了从点到面的广泛宣传,3年多的时间里仅在中央电视台一频道、四频道、七频道就报道学校的优秀人物、重大事件4次,凤凰卫视报道我校两次,四川电视台、绵阳电视台正面报道我校近30次,从2003年10月~2006年12月,《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四川日报》、《教育导报》、《国防时报(科技版)》、《四川法制报》、《四川经济日报》、《四川政协报》等中央、省市级传媒对我校进行了156次宣传报道。基本上做到了电视上有图像,报纸上有文字,电台有声音,展现了学校亮点,树立了学校新形象。

3年来,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导向正确、工作有力、重点突出、不辱使命、不负众望。这是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精心指导、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校宣传思想战线励精图治、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

展望未来,我们将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气氛,以“内造舆论,外树形象”为工作重心,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着力于加强对外宣传,不断开拓学校形象工程建设的渠道;对外宣传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为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唱响时代主旋律,形成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树立良好的形象。理论宣传方面要及时形成我校教学、管理、服务一线的典型经验,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具体做法有:

(1)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将新闻工作做新、做细、做广、做深。在有效地整合院报、院广播站、电视台、校园新闻网四大校内媒体的基础上,实现对校园新闻资源的综合利用。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在宣传中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增强策划意识和精品意识,不断提高指导性、实效性和可读性,做到引导舆论、凝聚人心、塑造形象、服务大局。加强学校党委的重大决策、学校重大活动的宣传工作,发挥好党的喉舌作用。突出对内、对外宣传两项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新闻中心在校内进行新闻宣传的主渠道作用与校外形象宣传的主角色作用。

(2)大力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构建对外宣传工作体系。要进一步树立大宣传意识,重视对外宣传工作,积极动员师生员工参与,努力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全方位对外宣传工作格局;要建立各党总支和各部门新闻报道员制度,及时宣传本部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新成就,及时反馈本部门有新闻点的信息,及时报道本部门工作的新动态和先进典型等,从而构建完善的对外宣传工作网络;要进一步加大与省内外新闻媒体的联系,形成一支与学校长期联系、友好合作的新闻媒体记者队伍。

(3)凸显中心,服务本科教学工作。一是大力宣传学校近几年来发展和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经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大力宣传以2005、2006年度“四川省‘十佳’青年大学生”杜贤良、罗华等先进典型,办好名师风采、校友风采、榜样教师、优秀学生介绍专栏,让师生了解学院优秀师生的优秀事迹,既能扬学校的美名、又能树立榜样,让大家学习有榜样、发展有目标,还能起到申张正义、鼓舞士气的作用。扩大学校的影响,增强师生员工的社会责任感,为实现校党委提出的“力争优秀,确保良好”的评估目标而集智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