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建工作新探索
48457300000005

第5章 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组织活力(4)

第四节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探索长效机制

高校进一步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成功经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形成使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坚持一个方向,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高校构建长效机制,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把握时代性、体现规律性、尊重差异性、讲求实效性。

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做报告和学术讲座,使党员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开阔视野。组织党员重新学习《党章》,观看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开展“体验之旅”,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对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认识,切实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责任制,明确第一责任人,做到一级管好一级,一级带好一级。科学设置基层组织,选配好各级党务干部。党总支书记应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也要有一定的学科背景和学术水平。教师党支部要推选党性强、素质高的业务骨干担任党支部书记。学生党支部要选配党政工作人员,或有党务工作经历、乐于奉献的专业教师,或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高年级学生党员骨干担任书记。

加大长效机制的研究力度。加大对长效机制工作的经费投入,设立研究会,组织课题研究、工作研讨等活动。完善党建工作督察制度,每年先进性建设长效工作机制进行专项检查。

二、把握一个重心,工作落实在基层

高校基层党组织比较完善,党员素质比较高的实际,构建长效机制的重心要放在基层党支部,实行逐级管理,分层负责,信息反馈,责任追究。

落实现有规章制度。要落实学习教育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要落实专题辅导报告会制度,组织面向全体党员的高水平专题辅导报告,对重点学习内容进行辅导。要落实党员培训教育制度,让党校负责党员培训的组织工作,进行短期集训。要落实网上学习教育制度,充分利用网络的优点,发挥其交流信息、学习园地、宣传阵地、沟通桥梁、监督反馈等功能,开展网上讲座、网上调查等活动,形成信息畅通,学习互动的教育平台。要落实主题实践活动制度,要针对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学生等不同群体党员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

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要进一步拓宽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逐步实现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有效监督。要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会和党员民主评议制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积极营造民主、和谐、团结向上的党风。要健全党内情况反映制度,积极疏通和拓宽下情上达,上情下达的渠道。要健全对党的工作建言献策制度,支持党员对党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建立和完善党员激励机制。要引导广大党员在高校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完善表彰优秀共产党员制度,定期对表现突出的共产党员进行表彰,建立优秀共产党员信息库。经常性宣传优秀共产党员,不断发掘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及时通过各种媒体和其他途径予以宣传报道。

三、依据一个标准,让党员群众满意

坚持群众满意标准。要把长效机制建设与满意度测评紧密结合,坚持进行不同层次的满意度测评,让群众评说建设效果。深入开展扶贫助学“一帮一”活动,与贫困大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活动,组建党员义务服务队。把测评作为一种好的手段,组织党员对这些活动进行效果测评、满意度测评等,让党员和党组织“站在玻璃瓶中”,随时随地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考评,从而进一步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高校发展。

健全监督制度。定期听取党外群众的意见建议,促进党员自律,完善党员形象,推进党的各项工作。建立党员要与群众交友谈心,沟通情况,交流思想,听取意见。以设立意见箱、开通公开的电子信箱等方式,收集群众对党员的意见和反映,并及时向党员本人反馈,帮助党员提高认识,改进作风。要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民主测评,听取党外群众、民主党派成员和教代会代表对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的评议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吐故纳新,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在保证新党员素质的前提下,认真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发展对象的审查培训、预备党员的接收、预备党员的考察转正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将真正符合党员条件、群众公认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的组织中来。对于事实清楚,影响较大的后进党员,随时进行组织认定。对于被认定为基本合格的党员,要求其限期整改,并确定专人负责联系,帮助其转化;对于被认定为不合格的党员,如情节较轻且愿意改正的,应要求其限期改正。被认定为不合格的党员,如情节较重或认识不深刻、不愿意改正的,要根据党章和有关党内文件的规定,予以组织处理。

四、达到一个目的,推动学校各项工作

高校构建长效机制的目的是激发党员的政治热情、工作热情、学习热情,使师生员工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高校各项工作。

围绕发展抓长效机制。要以发展为主题制订建设方案,以发展为标准严格审核建设措施,以发展为目的认真落实建设措施。要从高校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高校改革发展思路,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学科结构,坚持学校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把创新科研成果、促进生产力发展,开展学术研究交流、促进先进文化建设,培养“四有”新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长效机制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于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来解决学校发展中的各种复杂问题,把成效体现到推动高校发展上来。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和激励人,为师生员工才能与潜力的发挥营造一种公平、公正、合理、有效的环境和氛围。要妥善协调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障广大师生的权益,理顺师生员工的思想,形成全体师生员工各尽其能、各展所长、各得其所、专心学业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要正确处理高校发展与社会需要、与师生利益、与资源整合、与结构调整、与和谐稳定等各方面的关系,促进学校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围绕制度抓长效机制。要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对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制度进行完善。原来没有遇到的问题,是现在出现的新情况,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调研讨论,出台新制度。原来虽然存在,但环境变化,条件变化,已经不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的,则立即总结经验进行修订;原来已经有很好的制度,现在的问题是要落实的,则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好,执行好。

围绕作风抓长效机制。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定期开展整顿工作作风的专项活动,建立了定期督察制度、领导接待日反馈制度,建立健全工作首问责任制、桌牌服务制、限期答复制、机关工作规范等,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搞好高校长效机制的建设,对于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高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集中学习活动的深刻反思,我们才能准确把握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求,逐步建立起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

五、求真务实,找准学校党建工作的落脚点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国际国内局势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从国际上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这些变化和问题集中反映在综合国力的竞争,反映在对人才和科技的竞争,在教育和意识形态的争夺上;而从国内看,我国改革开放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而要实现健康、快速、稳定地发展,必须以科技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基础。高校作为汇聚人才、培养人才的基地,作为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因其所具有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日渐显现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第一,要把高校人才培养转化成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和政治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作为一种能动的特殊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代表着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而高校在培养创造先进生产力的知识分子群体和核心竞争人才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创造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之源。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的规模已超过2000万人,年招生量和毕业量已达400万人,毛入学率超过了19%,而且,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水平还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将国家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庞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在掌握较高科学技术文化的青年人群中培育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观念,高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并担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第二,要把高校的学科与人才优势转化成党长期执政的理论源泉。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是实践的指南,从党和国家的历史上看,每一次大的发展都是以思想解放和理论指导为基础。要实现党的长期执政,就必须不断地把经过社会实践检验的经验教训总结提高到理论层面上来。高校人文社科专业齐备,拥有一支数量宏大的人文社科和马克思主义的专家学者队伍,与社会各界有着广泛深入的接触和交往,高校应责无旁贷地在社会主义改革发展大潮中,在大量鲜活生动的实践活动中,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行理论宣传、理论教育和理论研究,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使党的理论之树根深叶茂,常青不衰,为党的长期执政提供永不枯竭的理论源泉。

第三,要把高校的科研与科技开发转化成党长期执政的物质基础。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而所有这些,都必须以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作为基础。高校是科学技术的传播中心和创造中心,是第一生产力的发源地。随着高校改革的逐步推进,一大批研究型大学应运而生。一方面,高校在科技创新和知识服务中搭建大平台,承接大项目,在关系国家战略利益的关键领域中取得重大突破,作出重大贡献的能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高校教学、科研与生产的结合不断深入,高校与企业的关系日益密切,高校日渐成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孵化器,在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学校党委提出,党建工作必须要有落脚点,要落实到办学理念、办学思路的实践工作中,落实到怎样培养创新型人才工作中。通过站稳思想理论阵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促进学生成才。

1.抓思想建设,站稳思想理论阵地

通过校领导定期给干部讲党课、总支书记定期给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讲党课、定期邀请专家做报告、定期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建立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等,把坚守思想理论阵地作为学习教育贯穿始终的主题。近4年来,校领导讲党课108次,党总支书记讲党课231次,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9期,培训学员9578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累计参与活动达7000余人次。(举办新进教职工党员、新生党员、毕业生党员、中层以上干部、教学管理干部等不同层次的干部培训班67次,专题讲座15次,外出参观学习17次,集体学习活动127次。)

2.抓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我校制定和实施了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推荐优秀团员、青年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工作细则、总支(直属支部)工作条例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党政联席会、系务会、民主生活会、党员大会等制度,大力推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使党总支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的作用。灵活选人用人机制,努力建立一支思想素质好、作风优良、想办事、能办事、办成事的党务工作者队伍,提升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3.抓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我校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指导方针,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严格履行党章规定入党手续,把发展优秀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作为主体和重点对象,特别是注重培养和发展高职称、高学历的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入党,有领导、有计划地把教学、科研、管理骨干、拔尖人才或学术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拔尖人才或学术带头人。在工作中形成了一套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即团组织推荐,党总支审查、支部考察,党委组织部预审,党委审批的程序。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坚持做到,凡没有经过党校系统培训的不发展,手续不完备的不讨论,有问题未弄清楚的不审批,坚持发展党员条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发展党员,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监督,杜绝“突击发展”和“照顾发展”现象发生,保证了发展新党员的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