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我们自己:塑造健全的身体与心智
48433100000040

第40章 认罪

良心的功能

良心似乎仅有一个职责,使我们认罪——即我们的过错。所有人的良心要求他们对陌生人友善、对朋友忠诚。即使是最卑劣的人,也有自尊感,尽管他们形成的是一些低俗的概念。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导师,谴责我们的罪行;但我们胸怀中的导师仅依据他所知道的恶行来下裁决,正如我们所知,良心等待多方的指导训练。

所有人的良心要求他们对陌生人友善、对朋友忠诚。即使是最卑劣的人,也有自尊感,尽管他们形成的是一些低俗的概念。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导师,谴责我们的罪行;但我们胸怀中的导师仅依据他所知道的恶行来下裁决,正如我们所知,良心等待多方的指导训练。

认罪

良心似乎仅有一个职责,使我们认罪——即我们的过错。年长的牧师在布道时,大量提及人们所赞许的良心,但是良心的赞许不仅表现为沉默,因为正如我们所见的自我赞许,它本身是一种过错。那么,当良心沉默不语时,这意味着我们正确吗?决不是这样,因为良心的判断依赖于我们的所知和所思。从对未开化的游牧部落的调查报告中,我们了解到所有人的良心禁止他们杀人、偷窃、毁谤、羞辱父母、冒犯他人及其他过错。所有人的良心要求他们对陌生人友善、对朋友忠诚。即使是最卑劣的人,也有自尊感,尽管他们形成的是一些低俗的概念。甚至一个不会走路的幼儿都知道“淘气”是不服从的表现。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导师,谴责我们的罪行;但我们胸怀中的导师仅依据他所知道的恶行来下裁决,正如我们所知,良心等待多方的指导训练。

无知

良心是被给予的,但是指导良心的权能是我们自己获得的。当我们读历史书、对时事进行判断、公开或私下评价某人时,我们必须牢记这点。反思进一步使我们具有道德校正的权能。我们不从一个绅士的严厉的话语或行径中判断他的为人,我们体察到在这一点上他的良心没有被激活。我们并不改变我们对他的判断,不说“他是个不好的人”,因为类似这样的说法有悖于宽容或公正,而是说,“他在这件事上犯了错误,因为他没有尽力使自己了解这件事”。

由于道德上的无知,最睿智、最高尚的人也易犯错误,我们应注意保持自己对良心的训练持开明态度。

纵容

并不仅是无知限制良心的行动,纵容也会使这个内心的法官盲目判断。当我们看到别人的冒犯行为时,不在合适的时间加以指出;当我们习惯性地纵容自己做不该做的事情,或想不该想的事情的时候,良心就会不再对我们说话,实际上不再判别正误。

偏见

我们必须警惕这是另一个使良心失去功用的东西,因为它是对正义的冒犯,即意味着心智偏执于一种想法。它是许多灾难的根源,战争、迫害、家庭争吵、嫉妒、仇恨、不和谐、不愉快的生活,危险在于人们仅把目光集中在一点冒犯上,从而不能全面、均衡地看待事物。太阳的黑子不能遮蔽太阳的光芒。记住:无论是无知、纵容还是偏见,都不利于良心发挥功用。金斯利在《哈培蒂》中描绘了亚历山大教会中骇人的景观,这并不使我们感到灰心失望。在我们眼中,基督教本身并没有遭受损失。我们知道,纳踹地区的僧侣们由于道德无知而犯罪,由于刚愎而纵容恶习,由于偏执于错误的观念而疯狂;由于良心中充满了过错,他们玷污了他们所信奉的教义。仔细想想这些事,想想对良善的人和伟大事件的不同观点,我们就不会失去历史的教训,或者生活中的教训。许多伟大的领袖都致力于唤醒人们道德上的盲点。偏执于一种想法对社会前进危害无穷。很少有几件事能使学习历史的学生愉悦,但能使人的良心处于持续增长的启迪之下。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逐渐意识到一些过错、一些亏欠,因为哲人教导我们,那些寻求从上头来的智慧的人们和民族不断得到道德上的启示,拥有在小事、大事上都能看到正确之路的能力。

“良知使我们胆怯”,造物主说道,他深知人们的软弱。我们对这句话进行注解使其失去了原意所具有的力量。我们理解到,良知使得做错事者,即我们,成为懦夫。看哪,许多时日,我们钻漏洞以使我们免受惩罚。我听人说罪的感觉不再是一个经历,人们不再需要认罪。如不再向造物主坦白“我们没有做完该做的事情,却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如果真像这些人认为的这样,良知就被麻痹了。

良知的不安

“良知使我们胆怯”是一个浅显的真理。我们早上起来,心中充满畏惧、不安、焦虑,无缘无故的,我们不知道原因,但事实如此——恐惧占据了我们的心灵,这是我们该受的。一个科学家说道,这只是“神经紧张”,极有可能,但健壮的人知道这种恐惧真的是一种疾病。但是“神经紧张”,或“疑心病”,或“精神郁闷”,或一些老人所说的“偏头痛”,或“忧郁”,这些说法仅道出了病症却没有说明原因。良知的怯懦使我们患了精神上的疾病,或疯狂地追逐个人享受和事业,无论我们年长或年少,富贵或贫穷。我们白天呼呼大睡,虚度光阴。如果我们疲惫,也应该在晚上睡觉。但是最繁忙有趣的生活也会有恐惧的片刻,良心的恐惧慑服他们。人们借助于理性驱赶恐惧。在有些人的生命中,没有什么可认罪的。他们像其他人一样生活,过着体面、虔诚的日子。为什么他们害怕良知?

失职罪

曾有过这样的时刻,有一种不可逃避的控诉,伴随着惊人的记忆力而来——“我很饿,我并没吃饱”等控诉,控诉我们的失职,似乎这个时刻是我们整个的生命历程。我们怎能忽略我们未完成的事呢?我们在良知面前忧郁、胆怯。总的说来,我们满足于混淆罪与罪孽。因为我们对说谎、小偷小摸、法律所制裁的罪不感到愧疚。我们像年轻的君王,不知羞耻地宣布,“我从小就这样”,然后,再回顾自己所做之事和可能做之事——意识到了罪孽,感到羞愧,“我们灵魂里不健康”。我们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哭诉,“我是这么的可怜”,或“无用的家伙”,“我是这么的愚蠢无知”。这是未有经验的良心的哭诉,也是对人类广阔生活的一瞥。

良知的责备

我们被告知,圣灵的职责是使我们知道罪、正义、审判。圣灵在人的灵中不断运行,因而我们能意识到我们并不以为耻的罪,我们能追求远超我们理解的正义;当我们感到清白无辜、无罪可认时,它伴随我们的晨起与暮休,感受到今日和未世的审判。因为定罪属于上苍,我们不能借广泛的兴趣来驱散它们;我们也不能坐下来顾影自怜,安慰自己,我们得了所谓精神上的疾病。应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当我们数算造物主所给我们的祝福时,让我们不要忘记同时也数算良知的责备。一个聪明人会说,如果没有证据能证明造物主存在,那么人的良知是一个最终的证据。在圣灵的光照中,让我们接受良心的管教并为此喜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