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我们自己:塑造健全的身体与心智
48433100000023

第23章 友善

友善的职责很简单,它使每天的生活舒适、充满阳光。由于友善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为人处世的方式,有许多格言描写友善的人,他们被认为是知书达礼的人,有风度的人,考虑问题周全的人,乐于助人的人。

友善为美德之首

华兹华斯说过:绅士最完美的生活是小小的、不留名的、无足挂齿的行为,这出自于友善和爱。在这首诗中,这位伟大的诗人把毫不起眼的“友善”放在美德的首位,这些美德是一位绅士所必备的,这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友善同样也产生于人的胸怀。我认识一个孩子,还不会说话,却能拖一把椅子让来访者坐下,可见,即使是没受过教育的人都有友善的冲动。

友善带给别人快乐的生活

友善的法则是极其普通的。粗略一看,人们也许认为怜悯、仁慈、同情已涵盖了人类心灵的所有领域,友善在这里是一个闲职。但是人的本性中有一个有趣的法则,叫做惯性,这个名称最恰当不过了。它甚至使仁慈、怜悯、同情都不愿做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而友善却不同。友善的职责很简单,它使每天的生活舒适、充满阳光。我们照料的宠物,与我们为伴的小狗,我们喂养的马,令人鼓舞的友好话语,愉快亲切的握手,或者是与穷亲富戚、邻居的友好交往,这些都在友善看管的职责范围之内。由于友善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为人处世的方式,有许多格言描写友善的人,他们被认为是知书达礼的人,有风度的人,考虑问题周全的人,乐于助人的人。

知礼节的友善

英国人认为,我们的言行举止如何无关紧要,只要我们的心好就可以了。由于不知礼节,有些人失去了风度翩翩的机会。他们采取一种随意的方式来表达友善,这种方式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因而显得不友善。这使英国人失去了优雅的姿态。在德国或丹麦的小镇里,你会看到听差的男孩优雅自如地举起帽子向别人示意;学生之间,或搬运工与洗衣女之间,都有这种礼节。但我们全国上下却没有这种礼节了。

简单性

简单性是友善的一种特殊品质。当人们的思想关注于友善的人或生物时,他们很友善;当没有令人难受的目光时,人们表现友善。友善被许多人称道赞扬,将之比做拖鞋、脚凳、花等等。有些人甚至主张与孩子一起数算他们一天之内的友善言行,这样做,可以使他们养成友善的性情。但这会毁了孩子们。友善言行的本质是默默地做,不求被人记住。因而,在众人面前,我们从不提及我们友善的言行。我们并不每日自我总结:“我为某某先生做了这个、那个,瞧瞧他现在怎么对我!”如果接受了别人的友善,我们可以把这种友善传递给别人,友善待人。我们给别人友善,并期望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好的回报,这是不好的想法。如果我们想得到回报,却不承认有这种想法,就更可耻了。只要我们存一颗单纯的心,友善待人,就不会陷入敌人的罗网。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在行善,“右手所做的事不要让左手知道”,每一个人都想友善。

友善的解释

但最伟大、最甜美的善也许是我们最少想起的善,我称之为友善的解释。理解别人的言行有两种方式:友善的和不友善的理解。人类本性有互相矛盾的地方,两种方法都可能是正确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对别人思想的阐释。如果我们认为某个人的想法很善良,他不好的言行源自于处世不老练,而不是因为他没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个观点是对的,我们会公正地对待这个人。但如果这个观点错了,我们友善的解释会产生两种后果:其一,我们会迅速得出这些人不善良的结论;其二,我们给他的赞许,使他洋洋得意。在所有产生不快乐的根源中,也许极少数的不快乐根源于这个世界,而大部分则源自于习惯。由于人们有恶言恶语的习惯,甚至品德高尚的人也会用不友善的方式解释这些恶言恶语。习惯有另外一个负面的作用,尤其是年轻人深受同伴的影响,他们认为如果做了一些他们理所应当做的事,某某人就会嘲笑他们,因此他们不听从善良的心告诉他们应做的事。质朴的善良的友善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些事,他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恶毒地解释别人的做法、想法。“善待他人”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所有世上的快乐都不及友善所带来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