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菜根谭(插图版)
48423200000026

第26章

【原文】

鱼网之设,鸿则罹其中;螳螂之贪,雀又乘其后。机里藏机,变外生变,智巧何足恃哉!

【译文】

张网原是用来捕鱼,不料鸿雁却陷落其中;螳螂一心想攫取眼前的蝉,不料黄雀已伺机其后。所谓玄机之中另有玄机,一变之外再生一变,人类的智慧和计谋又有什么可仗恃的呢?

【人生智慧】

常言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三国演义》里记载:孔明知道自己命在旦夕,为争取更多时间辅助后主完成复国大业,便施用祈禳之法以求延寿。孔明设帐祈禳北斗,帐外安排甲士49人环帐护法,只要七日内主灯不灭即可增寿12年,岂料在第六夜时,却被来报军情的魏延莽撞踢倒主灯。姑且不论史事的真伪,但可以确知就算人类的智慧再高妙、谋略再周全,仍旧还是不能穷究天机。人类深知天机不可意料,一直以来也都在尽最大努力来征服大自然,不过征服大自然并不等同于破坏大自然,但人类在对大自然进行征服时,往往恣意破坏其中生态,导致现在必须承担自然界反扑的恶果:臭氧层破坏、水质严重污染、酸雨等等。

由此来看,人类的智慧和计谋真的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要想让生活环境不再恶化下去,人应当顺应自然,放下机巧计谋,与天合一,才得长久。

处富知贫年少虑老

【原文】

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当少壮之时,须念衰老的辛酸。

【译文】

当身处富有和权贵的地位时,必须了解贫穷人家的艰难和痛苦;当正值年轻力壮之时,必须想到以后年老体衰时的悲哀。

【人生智慧】

正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老一辈的人最常以这句话忠告年轻人要珍惜青春,要为将来做长远打算,免得日后悔不当初。只是年少轻狂的青年朋友,往往听不进过来人的善意规劝。同样,许多人身处顺境时,也常常忘却了人生无常的道理,没有为万一面临困境时做好准备,所以一朝遭逢变故就一蹶不振。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更何况人有旦夕祸福,人生的境遇变化无常,如果不能退一步想、往远处看,他朝时移事易,就只能凄凉以对了。

万象皆空幻达人须达观

【原文】

山河大地已属微尘,而况尘中之尘!血肉身躯且归泡影,而况影外之影!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译文】

相对于宇宙空间来说,山河大地只是一粒尘埃,何况人类更是微尘中的微尘;而相对于宇宙时间来说,血肉之躯到头来终归是泡影,何况身外的权位名利更是泡影中的泡影。所以,一个没有至高智慧的人,是没有一颗彻悟的心来明白这种道理的。

【人生智慧】

人们常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代文豪苏东坡虽然在宦途失意,但气度恢宏的他,尽管生活窘困、波澜重重,却从未因此颓唐丧志,始终保有一颗温柔细腻的诗人心,正是如此随缘自适、旷达处世的胸怀,才造就其坦荡多彩的人生。

诚如他在《前赤壁赋》中所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人必须面对自己的有限性,领悟以个人之力不可能穷尽万象、事事务取,如果不能认清这一点,又岂能悟得“万象皆空幻”的真义呢?

短暂人生何争名利

【原文】

石火光中争长竞短,几何光阴?蜗牛角上较雌论雄,许大世界?

【译文】

在电光石火般短暂的人生中较量长短,能争得多少的光阴呢?在如蜗牛触角般极小空间里争强斗胜,又能夺到多大的世界呢?

【人生智慧】

人们常说:“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精彩与否。”人生如梦,也像一场戏,而每个人仅有一次演出机会,不能重来。这人生的舞台究竟有多大?人的潜能又是否无限大呢?《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夸父逐日的故事:“……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姑且不去深究这则神话故事所体现之“自强不息”的精神,如果仅就故事情节来看,看到的将只是夸父既愚且痴的行径。

就此而言,世人对于物欲的执迷与夸父之欲追日影何异?人一再想与天地作非分之争,到头来却什么也争不到,只是徒将心力浪费在无谓的满足物欲之上,而未能去发掘生命的内在价值,结果只有虚度此生了!

广狭长短皆由心念

【原文】

延促由于一念,宽窄系之寸心。故机闲者,一日遥于千古,意广者,斗室宽若两间。

【译文】

时间的长短是出于心理感受,空间的宽窄是基于心中的观念。所以,对心灵闲适的人来说,一天的时间比千年还要长,而对胸襟开阔的人来说,狭小的房间也犹如天地般宽广。

【人生智慧】

个人在一念之间的想法,往往左右了对外在事物、环境的感受,诸如对时间长短、空间宽窄等感觉均是如此。所以,人们常说“韶光易逝”,美好快乐的时间总是感觉过得特别快,而等待的日子则觉得特别难熬,所以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度日如年”,这两者的差别系因心理感受不同所致。至于判定空间的宽窄与否,则是取决于心理上是否知足,能知足即使是斗室也感觉像拥有天地般宽阔,不知足则纵有万顷空间也嫌不够。总之,人生乐观与否,全系乎自己一念之间。心胸如果宽广,则海阔天空,事事从容有余。反之则每日唉声叹气、怨天尤人。

其实一切的悲喜得失,都取决于自己的一念之间,不是吗?

知足则仙善用则生

【原文】

都来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总出世上因,善用者生机,不善用者杀机。

【译文】

对日常生活里的一切事物,能够感到知足的人就像处于仙境般快乐,不能知足的人就如同处在凡境。凡是世上的因缘,懂得善加运用便处处都是生机,不能善加运用则处处皆是危机。

【人生智慧】

不可否认,不安于现状是刺激人们力争上游的动力之一,但人们在追求所谓更优质生活的同时,却往往堕入物欲之中,变得不知满足,耗尽心力于外物的追求之上,使自己生活在争权夺利之中。这样的人生快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人的欲望永远无法满足,而永无止境的追求只会让人陷入痛苦深渊。反之,知足、懂得享受人生乐趣的人,则能拥有快乐的人生。

换言之,知足的人着眼于自己所拥有的事物,并善加利用且珍惜它;不知足的人则在意自己所欠缺的事物而执意强求,结果非但未能获得,还可能失去原本所拥有的。

所以说“知足常乐”,对于外物的追求当适可而止,才能真正享受人生乐趣。

隐者高明省事平安

【原文】

矜名不如逃名趣,练事何如省事闲。

【译文】

喜欢夸耀自己的声誉,还不如躲避名声来得有意义,而熟练事物固然是好,但对事愈练达者,操心处便越多,哪里比得上省一事少一事来得悠闲自在。

【人生智慧】

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树大招风”,这两句话都能说明人被盛名所累的道理。的确,名利如同华丽的囚衣,人在功成名就的时候,往往会丧失自由的权利,无法再过无拘无束的生活。因为,“名人”是众所瞩目的焦点,一言一行都会受到人们的关注,且必须朝着人们期待的路走,不能够从容做自己。

所以,聪明的人会尽量躲避名声,以免受到虚名的牵累而白白牺牲掉自由。再者,能者多劳,通达事理的人由于精明能干,凡事都抢着去做,结果多做多错,不得悠闲自在不说,还可能惹来满身是非呢!

执着是苦海解脱是仙乡

【原文】

山林是胜地,一营恋便成市朝;书画是雅事,一贪痴便成商贾。盖心无染着,欲境是仙都;心有系恋,乐境成苦海矣。

【译文】

山川林泉是风景秀丽的地方,可是一旦沉迷留恋就变成了庸俗喧扰的闹区;书法绘画是一种高雅的趣味,可是一旦贪爱痴迷就成了市侩之物。所以,只要心地不受外物的浸染,即使置身人欲横流之所也如同身处仙乡,如果内心有了系恋,即使处在乐土之中也有如置身苦海。

【人生智慧】

再高雅的事物,一旦沉迷留恋就会变成庸俗不堪的俗物!但并非是事物的本身由雅变俗,完全是因为人对事物的用心产生变化所致。诚如文中指出“山林胜地变市朝”、“书画雅事成商贾”之例,君不闻有句话适用于某些名胜之地:“只要顺着垃圾走,就能找到出口。”虽极讽刺,但也印证了山林胜地变市朝之说。再者,书法绘画原本是高雅的趣味,然而当某一名家之作蔚成风尚后,就会变成俗物了。

所以说,雅俗之别完全出于人心的反应。此外,苦乐的差别也不在于环境本身,而是出自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感受,如果人心系恋外物,则乐境成苦海;若不受外物所浸染,则即使置身花花世界,也犹如在仙境。

总之,雅俗、苦乐都系乎于一心。

休便休去了无了时

【原文】

人肯当下休,便当下了。若要寻个歇处,则婚嫁虽完,事亦不少;僧道虽好,心亦不了。前人云:“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见之卓矣。

【译文】

人如果愿意就此罢休,就应该立即作个了断。如果非要找个合适的罢休时机,那么就算婚事办完了,以后的事情依然还会有很多。和尚道士虽然获得了清静,但是内心仍然还有许多牵挂。古人说:“现在如果能罢休就赶快罢休,如果想找到一个了断的机会再结束,那就永远没有结束的时候。”这见解真是高啊。

【人生智慧】

决断和放弃是一个人从容处世所必备的。俗话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事情拖得越久,处理起来就越棘手,而且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困扰。人要学会放弃,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美德。当放则放,不要有所顾虑,也不要心存不舍,更不要寻找借口。事情永远没有做完的时候,想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又谈何容易,更何况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其实只要想得开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想得越多拖得越久损失就会越严重。

生活中的许多事就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又觉可惜。反正最后都是要丢掉的,干吗非要把它放得腐臭之后才肯扔呢?或许是为了得到一种心理平衡吧,但这种平衡的代价却是要忍受腐朽刺鼻的恶臭,何必呢!

富者多忧贵者多险

【原文】

多藏者厚亡,故知富不如贫之无虑;高步者疾颠,故知贵不如贱之常安。

【译文】

一个财富积累得太多的人,整天都忧虑自己的钱财被人夺去,可见富有的人不如贫穷的人那样无忧无虑;一个地位尊贵的人,整天都患得患失地担心会丢官,可见为官不如平民那样常感安乐。

【人生智慧】

所谓“富者多忧”,财富往往为人招来祸端。家财万贯的人,整天都忧心别人觊觎自己的财富,还经常怀疑他人接近自己是别有用心。因此与人接触时总是多了一层顾忌,容易让对方觉得有隔阂,甚至觉得被轻视,而心生不满。所以说“多藏者厚亡”,或许就因此而得罪他人;另外,身居高位的人也有其忧虑,他们每天都担心拥有的权势和地位会失去,所以不如平民百姓的“无官一身轻”。事实上,人的苦恼正来自于放不下财富、名位等外在事物。得不到的时候日思夜想,费尽心思去争取,总以为自己一旦拥有财富名位就会心满意足。然而如愿拥有时,却又患得患失,反而活得更不安乐。

人之所以努力奋斗,目的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如果生活环境改善了,人的烦恼却不减反增,那么人们的努力又有何意义呢?

乐心在苦处苦尽方甘来

【原文】

世人以心肯处为乐,欲被乐心引在苦处;达士以心拂处为乐,终为苦心换得乐来。

【译文】

世俗之人把自己的愿望得到满足当作快乐,然而却被寻找快乐的心带到了痛苦深渊;达观之人能够以不如意的事当作快乐,终为一片苦心换来了真正的快乐。

【人生智慧】

耽于享乐的人,常常会被那颗贪图享乐的心带入痛苦的无底深渊,有些使你感到愉快的事却常常会断送了你。乐极生悲的事情总是发生在歌舞正浓处,“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快乐成了灾难的根源,那快乐本身还有什么意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过,磨难对于弱者是无底深渊,但对于天才却是进身之阶。能在苦中作乐的人,才能苦尽甘来,享受成功的喜悦。风雨彩虹,美好的东西如果来得太容易,惊喜和价值就会打折扣,成功和快乐也是如此。

以失意之思制得意之念

【原文】

自老视少,可以消奔驰角逐之心;自瘁视荣,可以绝纷华靡丽之念。

【译文】

人如果能从老年回头来看少年时代的往事,就可以消除很多争强好胜的心理;而如果能从落没世家再回头去看繁华奢侈的生活,就可以摒除穷奢极侈的念头了。

【人生智慧】

世人如果能够消除欲望,凡事不争强好胜,人生不如意之事就能减少大半。世上的事往往相伴而行,诚如老子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利害得失往往是一体两面,所以说有一利必有一弊,有一得必有一失。你费尽毕生精力所追求得到的,也许比你失去的要多得多。人为何一定要到行将入木或凄凉冷落之时,才会懂得自己到底挥霍了多少美好青春与人生财富?

人生几何,如果只是一味争长论短,只不过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实在愚不可及,应该建立豁达开朗的人生观,对一切泰然处之,才能拥有愉快的人生。

寻常素位安乐窝巢

【原文】

有一乐境界,就有一不乐的相对待;有一好光景,就有一不好的相乘除。只是寻常家饭,素位风光,才是个安乐的窝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