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寒潮和冷空气
寒潮是指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这种冷空气南侵过程达到了一定标准时,才称为寒潮,否则称为冷空气。因为这种大规模的寒冷气流来势迅猛,寒风刺骨,所以人们称它为“寒潮”。我国中央气象台规定:凡一次冷空气使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48小时内降温10℃以上,长江中下游最低气温达4℃或以下(春、秋季节则以江淮地区的最低气温达到 4℃或以下为准),陆地上有相当于3个大行政区出现5~7 级大风,沿海有3个海区出现7级以上大风的,作为发播寒潮警报的标准。如果48小时内最低气温下降14℃以上,陆地上3~4个大行政区有5~7级大风,沿海所有海区出现7 级以上大风的,作为发播强寒潮警报的标准,以上标准是针对全国情况而定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很大,因此,各地气象台还制定了适合本地的寒潮标准。入侵我国的寒潮,虽然在9月至次年5月都可以发生,但主要出现在11月至次年4月。据统计,平均每年有5次寒潮影响我国。但年际之间变化较大,多的达10次(1968~1969年度),少的仅有一次(1974~1975年度)。近几年来,由于世界气候呈变暖趋势,我国冬暖趋势也比较明显,寒潮活动也相对减少。
二、寒溯的形成和路径
大家知道,北极地区因太阳高度角极小,地面和大气吸收的热量亦极少,终年为冰雪覆盖。冬半年因太阳斜射,加以昼短夜长,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更少,其放出的热量远远超过所吸收的热量,因而使寒冷程度逐渐加强,范围扩大。冬季的温度一般都在零下40℃~50℃之间,甚至有的地方还出现过零下60℃~70℃的低温。这些范围很大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有利的大气环流引导之下,大规模向南倾泻而下。这就是寒潮爆发。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有3个源地:①新地岛以西的寒冷洋面。②新地岛以东的寒冷洋面。③ 冰岛以南的洋面。
寒潮入侵时其主体的移动路线称为寒潮路径。由于入侵我国的寒潮源地不同,加之地势的影响,其路径并不是每次都一样,但也并不是杂乱无章的。统计分析表明,寒潮常有西北、北、西三条路径入侵我国:①从西北来的寒潮,由新地岛附近的冰洋出发,经西伯利亚西部,进入我国新疆北部或蒙古人民共和国,朝东南方面,扫过黄河河套地区泻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时穿过南岭影响南部沿海,又称中路,较为多见。②从北方来的寒潮,由亚洲北部的北冰洋上起身,经前苏联远东部分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径直南下,称为东路。③从西方来的寒潮,由欧洲北部的北冰洋上启程,穿越整个欧洲大陆,南下到地中海附近, 然后拐弯向东走,从我国西部进来,又称为西路。
三、寒潮造成的危害
寒潮和强冷空气通常带来的大风、降温天气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寒潮大风是海上渔业生产的大敌;而在西北地区常常引起沙暴、尘暴及暴风雪等天气,对畜牧业、农业和交通运输等造成严重危害;在寒冷季节,大风易加重冻害,俗话说“冷天冷在风里”就是指的寒潮大风。强降温和严寒,能冻死越冬病菌虫卵,净化空气等,这是有利的一面,但是常使一些农作物、果树、蔬菜等遭受冻害。气温骤降易造成老年人的脑溢血和心脏病的复发等。例如, 1987 年11月下旬,寒潮暴发,我国自北向南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大部地区日平均过程降温达10℃~20℃,并伴有5~6 级、部分地区达8~9级偏北大风。还降了雨雪,苏、皖、鄂、鲁等省小麦、油菜遭受冻害。据反映,江苏省就有5000万亩三麦、油菜等遭受不同程度冻害,安徽省局部地区直播油菜全部冻死。关中、河北、江苏等不少地区大白菜等蔬菜受到严重冻害,两广地区的蔬菜及香蕉、菠萝等亚热带作物也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寒潮带来雨雪和冰冻天气,使交通也受到较大影响,哈尔滨、沈阳、北京、乌鲁木齐等铁路局所辖内的不少车站道岔冻结,铁轨被雪埋,通信信号失灵,列车运行受阻。雨雪过后,道路结冰打滑,使交通事故明显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