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学生气象知识丛书-气象与体育
48298500000010

第10章 大众体育与气象

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变坏心情

研究证实,人的情绪与天气有着极大的关系。气压、温度、湿度、日照、风以及大气电磁场等多种气象因素作用于人体后,都会影响人们的生理功能,引起情绪的变化。比如,气压越高,血液溶解氧气的能力越大;气压越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氧气的能力就越低,如果气压变化过大、过快,超过一定界限,就会使人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缺氧症状。这种生理上的变化,又会引起情绪的紧张和烦躁。通常情况下,阳光明媚的春天使人产生蓬勃向上、十分美好的心情;而阴沉低暗的天气,使人的情绪受到压抑,很难开朗起来。灰色的天气下,人们极易懒散、精力不集中、烦躁不安,对许多事情缺少兴趣,这也是这种天气交通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天气也是冠心病、心绞痛、脑溢血、高血压等疾病高发期,特别是中老年人对这种天气更为敏感。据了解,11—12月份,各大医院住院病人明显高于往常,其中许多病人是因天气的原因直接导致的。由于空气湿度大、气压低、阴沉昏暗,使人十分压抑,这样的天气对犯有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无疑是一道“关卡”,许多年事已高的老年病人经不住这样的天气“考验”而撒手人寰。

科学研究表明,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热量较高的食物和麻辣食品,可以起到战胜这种湿寒天气和调动情绪的作用。除此,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对于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开朗的心情非常有益和必要。总之,要设法摆脱这种坏天气的影响,使自己保持一份快乐的好心情。快乐是健康之源,保持快乐的心情比吃滋补药品还重要。目前人类还不能改变大范围的气象条件,但是,人们根据天气变化的规律,提前做好防范工作是完全可能的。

跑步与气象

跑步是人们喜爱的体育运动,每天坚持跑步既锻炼意志又增强体质。可是,在什么天气、什么气象条件下跑步,才能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呢?气象与运动专家认为,跑步与气象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温度

由于冷空气刺激身体的造血机能发生变化,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增强有利。所以,坚持跑步的人很少患贫血、感冒、气管炎和肺炎等疾病。一般阳光较微弱,在室外跑步能弥补阳光不足,阳光可促进身体对钙、磷的吸收,有助于骨骼生长发育,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死人体和衣服的病菌,还能对人体起到消毒作用。

但是,气温较低时,体表的血管遇冷收缩,人体关节的灵活性降低,在跑步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防止运动操作。

此外,还要注意身体的保暖,防止冻伤。

热天气温高,如果跑步方法不当很容易中暑,炎热天气中跑步最好选择较凉快的清晨或傍晚,白天跑步应避开阳光强烈直射,戴上遮阳帽以免因紫外线强烈而引发皮肤病。

湿度

湿度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在热代谢和水盐代谢方面。高温、高湿时妨碍了人体的散热过程,当气温低于75℃时,身体经辐射排出的热量可被水汽吸收,这时人体通过辐射的散热比例将增加。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人体对气温的感觉与湿度关系很大,因为从体表丧失的热量与大气中水汽的含量有关。空气湿度太大,运动员会感到烦恼郁闷;空气湿度太小,人又有干渴烦躁的感觉。

一般说来,上午的相对湿度比较大,而下午相对湿度比较小,同时也考虑人体的生理特点。在现在的田径比赛中,一般都把800米以上的中长跑比赛安排在下午,以便让运动员发挥出更高的水平。

风天跑步会感到呼吸费力,这时应掌握好呼吸节奏和深度,不要张口吸气,以防止冷空气刺激器官引起咳嗽。若风太大、尘土飞扬,可以改在室内运动。

风主要影响人体的热耐性,风在温度不太高时,能加强热的传导和对流,使人体散热增快。但是,当气温超过36℃,热风可以使人体皮肤温度上升,人体散热大部分通过汗液蒸发,如果体温调节有障碍,水盐丧失过多,则可能发生中暑。

据体育科研人员分析,在短跑等田径项目中,顺风和逆风的不同气象条件下,运动员的成绩差别是明显的。通常顺风风速每秒2米时,跑百米要比无风时快015秒,正是因为如此,国际田联规定:在200米以下的竞赛项目中均测定风速、风向,凡顺风时平均风速超过每秒2米者,只计算成绩,所创记录不予承认。

因雾天的能见度不好,跑步时速度要慢些,防止跌伤等意外事故。在有大气污染的地方,雾气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微粒,在这样的地方雾天不宜在室外跑步。但在郊外有雾的空气和无雾时一样新鲜,只是郊外的空气更潮湿些。所以,雾天也可以照常跑步。

了解了跑步的气象条件,您就可以健康地奔跑在春夏秋冬四季中了。

冬季健身何时最佳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有利于健康。但在冬季这个特殊的季节里,如何选择合适的健身时间,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听听专业教练的意见吧。

最佳时间是下午的14∶00—19∶00。

人体活动受“生物钟”控制,按“生物钟”规律来安排运动时间,对健康更有利。冬季健身在下午的14∶00—19∶00之间比较理想。此时,室外温度比较高,人体自身温度也比较高,体力也比较充沛,很容易兴奋,比较容易进入运动状态。

下午(14∶00—16∶00):是强化体力的好时机,肌肉承受能力较其他时间高出50%。

黄昏(17∶00—19∶00):特别是太阳西落时,人体运动能力达到最高峰,视、听等感觉较为敏感,心跳频率和血压也上升。

不宜运动的时间有以下几个时间段:

进餐后:这时较多的血液流向胃肠部,以帮助食物消化及吸收。此时运动会妨碍食物消化,时间一长会导致肠胃系统的疾病,影响身体的健康。因此,饭后最好静坐或半卧30—45分钟后运动。

饮酒后:酒精吸收到血液中,进入脑、心、肝等器官。此时运动将加重这些器官的负担。同餐后运动相比,酒后运动对人体产生的消极影响更大。

健康专家还提醒说室外健身不是越早越好。

在寒冷的冬季,很多人都选择晨练来增强免疫力。然而室外健身是不是越早越好呢?有关健康专家建议:冬季室外健身适宜在日出后进行。

据了解,冬季日出前的地面温度较低,清晨空气中释放出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含量较高。另外,汽车排放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物、铅等有害污染物质也聚于地面,人们若早起锻炼,就会吸入很多的烟尘和有毒气体。长期在这种环境下锻炼,可能会出现乏力、头晕、咽喉炎等疾患,危害身体健康。

冬季健身,应该在上午10时左右为宜。这时太阳出来后晒到地面,使大气开始上下对流,污染的空气向高空扩散,对人体的侵害会减小。另外,冬季晨间气温较低,要到太阳出来半个小时后才会慢慢缓解。

老年人春季健身注意事项

春光明媚的日子让不少老年人选择到户外健身。专家提醒老年人,春季健身要量力而行,选择科学、适度的运动。

有关专家认为,老年人春季健身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是运动量和运动幅度不宜过大。寒冷的冬天刚刚过去,老年人身体器官功能仍处于较低水平,肌肉和韧带比较僵硬,因此春季进行体育运动应以恢复身体机能为主,不能盲目追求运动量。而身体较弱的老年人或有慢性病不宜外出者,可在室内锻炼,做强身按摩、打太极拳等活动。

其次要注意做好热身准备。在锻炼前适量食用热牛奶、麦片粥等,以补充水分,增加热量,加速血液循环;还要防止运动量突然增加造成肌肉和韧带拉伤,选择一些节奏较慢的运动进行热身。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锻炼时间不宜过早。初春天气乍暖还寒,早晨雾气比较大,空气中的杂质也比较多,这时候并不适合体育锻炼;太阳出来、雾气散尽、气温回升后才比较适合于锻炼。同时要做好保暖措施,防止运动后受凉感冒。

老年人冬季健身的“七戒”与“五忌”

老年人冬季健身“七戒”:

1.戒过分剧烈运动:短跑因消耗体能过多,对一般老人不适宜,同样跳高、跳远、健身操等项目极易引起骨质疏松的老人发生骨折。

2.戒单独锻炼: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心脏病的老人,最好不要独自锻炼以确保安全。

3.戒急于求成:刚开始锻炼的老人,不妨逐渐增加运动量,每周参加锻炼至少3次,每次不要超过20分钟,以后可逐步增加锻炼次数以及每次锻炼时间,并且持之以恒。

4.戒坏天气:老年人大多反应迟钝,坏天气可能引发种种事故,特别是严寒、刮大风、雨雪天等天气。

5.戒仅从事一项锻炼:如长年参加某项锻炼,兴致往往可能大减,不妨多选择几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既增添锻炼兴趣,且对身体更有好处。

6.戒不做准备活动:老人锻炼之前,务必做好准备活动,如弯腰屈膝,宽松肌肉,做深呼吸等。

7.戒穿皮鞋锻炼:有的老人以为锻炼运动量小,就“潇洒”地穿皮鞋锻炼,殊不知老人脚病本来就多,穿皮鞋锻炼易受伤。

老年人冬季健身“五忌”:

1.忌负重锻炼:老年人肌肉有些萎缩,肌力明显下降,而且神经系统协调反应能力较差,负重引起的紧张力,易使局部肌肉造成损伤。

2.忌憋气过久:老年人心血管功能有所减退,心肌收缩力变弱,动脉壁弹性差,血压较高,代谢功能差。而憋气时,胸腔内压力骤然变高,使心脏负担加重,血液回心不畅,易发生头晕目眩,甚至昏厥。高压上升,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

3.忌盲目加压:老年人对承载负荷的适应能力较差,如果负荷增加过快过大,就容易发生意外。

4.忌争强好胜:锻炼时,负荷超过机体能力,对身体不利,因此,锻炼时要心平气和,愉快从容,不要为与别人比高低而进行力不从心的运动。

5.忌过分激动:情绪过分激动,往往容易诱发心血管病症。运动一定要以娱乐为主,不宜进行剧烈的竞技比赛。在锻炼过程中,若感到脉搏太快,心胸闷郁,头昏眼花,心律紊乱等,应立即停止运动,请医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