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父母成就好孩子
48281600000005

第5章 人进行灌注的容器(5)

味觉瓶适合3~5岁的孩子,需要的材料是大人事先制作的四种基本味道的溶液,各两瓶,总共八瓶。最好每瓶附一双滴管,全部放在盘中。另外,还要准备水壶、杯子、抹布、毛巾等,放在另一个盘子里。这里还介绍一下制作各种味觉溶液的原料:甜液是水中掺入砂糖;咸液是水中加盐;苦液是水中掺入无害的药物(如奎宁等,切忌加得太多);酸液则是柠檬汁(或食用醋)加上水。当这四种溶液配好后,先请孩子漱口、洗手,然后拿出两种不同味道(甜、咸)的两对味觉瓶。大人先拿一个甜味瓶放在面前,用滴管从瓶中吸取少量的溶液涂在左手食指或手背上,并亲自用舌头尝尝;然后在孩子的手背上也滴一点,让孩子也尝尝。不要忘记告诉孩子味道的名称,如“甜的”。然后将手背上的溶液用清水洗净,并且喝一点水以消除口中的味道。接着进行咸味瓶的练习。告诉孩子“咸的”的名称,并提问:“和刚才的味道一样还是不一样?”

就像这样,以相同的方式给他另一甜味瓶,并问味道相同与否:依这种方法使四个味觉瓶各自配成对。注意在每一次之前,都要洗手、漱口,以保证味觉不会受到影响。工作结束,再收拾用具及味觉瓶,一起放回原位。这种工作可以让孩子了解各式各样的味道,让孩子更有兴趣去尝试其他食物,同时也可以促进其观察力和判断力。

食物与味觉练习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做食物与味道联系在一起的练习。这就要求大人事先制作有各种食物味道的溶液,让孩子分辨是哪一种食物;或者从不同的容器中找出味道相同的食物,请孩子尝尝,再猜猜这种食物是什么。比如可以问孩子:“这个酸酸的是什么东西呢?”孩子会回答:“这是橘子。”

用舌头接触苦、酸、甜、咸各种液体的方法是绝对可行的。4岁儿童已经适合做这种游戏,这也是给他们示范正确漱口的一个原因。儿童们乐于辨别各种不同的味道,并在每一个试验后学会接一杯温水仔细地漱口。这样一来,味觉训练还是一种卫生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要及时对幼儿进行味觉刺激。如果不及时这样做,可能会引起宝贝偏食、拒食。在平时,要给孩子品尝不同的饭菜味道,还要给孩子尝一尝甜的、酸的、咸的饮料,更应该有目的地鼓励孩子去品尝不同的味道,如果还想在训练的过程中对语言进行强化,可以问孩子“酸不酸”“甜不甜”

等,让孩子也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家中没有蒙氏味觉练习教具,也可准备小碗、小勺、小托盘,然后准备三份颜色相同但味道不同的液体,最典型的是甜、酸、咸三种,这三种液体的调制方法可参考前面的介绍。然后大人先和孩子一起品尝这些液体,同时告诉孩子“这是甜的”“那是酸的”“这是咸的”等,从而加强孩子的语言训练。如果觉得单纯用液体来练习太单调,也可以准备一些蔬菜和水果,最好是味道不同的,比如酸的柠檬、甜的西瓜、苦的苦瓜等,让孩子都尝一尝,告诉他们西瓜是甜的,柠檬是酸的,苦瓜是苦的,再问问他们哪种味道最喜欢。如果想再细致一些,还可以加上酸甜的苹果、橘子等。

在吃饭时,也要注意把孩子带到餐桌前,让他们自己选择菜肴,而且先品尝这些菜肴,再告知这些菜肴的味道,比如是咸的还是甜的。大人要尽量把菜做得丰富些,让孩子能够体验不同的味道,这可以使他们在餐桌上找到快乐。而且这也是一个训练视觉和味觉的机会,因为食物诱人的颜色和香味也可以引起孩子的食欲,丰富他们的视觉和味觉。但需要注意的是,给孩子吃的菜肴里不要放味精和太多的盐、糖等,也不要放太多的调料。否则,就会阻碍他们的味觉发育。

爱的智慧可以训练孩子特殊的感觉

上述各种不同的感觉仅仅是一种对基础感觉的训练。其实我们可以把练习做得更深入些,让孩子能够获得一些更敏锐的感觉。

立体感觉训练

前面已经做过触觉练习,现在我们可以进一步训练立体感觉。具体来说,这叫作触摸感觉练习和肌肉知觉训练,它能使孩子在识别物体的同时得到快乐,能增强孩子将各种不同物体与它们各自的特性联系起来的能力,以及运动知觉的能力。

立体感觉训练的目的是通过用手触摸立体物体的轮廓来辨别其形状。这36种感知与触觉并不完全相同,因为触觉仅能使我们辨别物体的表面是粗糙还是光滑,而它其实来自于两种感觉的结合:触觉和肌肉知觉,其中肌肉知觉是运动知觉。3~6岁的孩子正处于肌肉运动的形成阶段,正是这种特殊的肌肉知觉促使孩子去运用“立体知觉”。当孩子自发地蒙上眼睛来分辨诸如方块、圆球等各种各样的物体时,他就是在锻炼自己的感知能力。

立体感觉训练除了借助专门的蒙氏教具之外,还可用任何其他小物体,如玩具、小球、弹珠、硬币、黄豆、豌豆等,还可以让孩子区别各种差别很小的物体,如玉米粒、麦粒和稻粒。首先大人要让孩子注意这些物体的不同形状,让他们一边看一边用手触摸,仔细准确地感触这些物体,并反复用语言提醒他们,把注意力集中于物体各自的特点上。最好让他们自己一边摸一边说出这些物体的特点。然后让孩子只是触摸,不用眼睛看,把相同形状但是不同质地的东西分开。比如同样大小的两个立方体,一个是泡沫,另一个是硬塑料。然后让孩子闭上眼睛或蒙住眼睛,再重复这种练习。

为了使这种训练更有吸引力,可以让孩子闭上眼睛猜出物体的名字。经过这样训练后,当孩子睁开眼睛时,他将饶有兴趣地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

物体运动感知训练

接下来是物体运动感知训练。我们可以准备一个球体、一个棱柱、一个棱锥、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让这些立方体动起来。显然,球体四面自由滚动,圆柱体仅能朝一个方向滚动,圆锥绕着自己滚动,而棱柱和棱锥却直立不动,但棱柱比棱锥更容易倾倒。大人做完一遍后,让孩子们也试一次。如果他们有兴趣,可以多次重复练习。这种训练能让孩子对几何形体产生兴趣。

安静训练

正是因为蒙台梭利一直坚持不同的练习只针对特殊的不同的感觉,因此在练习的时候我们要尽量排除其他的感觉对要训练的感觉的干扰。比如进行听觉训练和触觉训练时,让孩子把眼睛闭上,或者大人用干净的手帕把孩子的眼睛蒙上。

此外,还有钟表的实验和压低嗓音的实验,也有助于训练孩子异常灵敏的听觉。我们尽量寻找一个几乎完全安静的环境,要儿童注意钟表的滴答声和平时听不见的各种轻微噪声。然后从隔壁房间低声叫儿童的名字。

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这种训练时,需要教儿童知道安静的真正意义。

蒙台梭利设计了若干种“安静游戏”,大人可以跟孩子一起做,因为它们对儿童纪律性的增强有很大帮助。首先,大人请孩子注意观察他,看看大人能变得多么安静。而且静静地摆出不同的姿势,如站立、坐下,摆完一种姿势之后,再静静地、纹丝不动地保持每一种姿势。当孩子们注意观察细微的声音之后,我们会发现移动手指也能产生噪音,虽然人们察觉不到。而人们的呼吸也能被人听见。如果孩子们能够听出来,这种训练其实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功。不过我们在这里首先要做的是保持绝对的安静,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大人做一段时间后,再叫孩子照他的样子做。当然孩子是很不容易做到安静的,他可能调整自己的双脚,想让姿势好看一点,这便弄出了噪音。

而且孩子也不会控制自己的呼吸,并不像大人的呼吸那样无声、绝对听不见。

不过许多孩子对这种从来没有做过的游戏很感兴趣,即使他们弄出这么多噪音,却对此没有意识,而且安静有程度之分。当然,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们会比当初做得更好。这就是安静训练。

在做完这些后,我们还要告诉孩子,当一切都绝对静止时,还存在着绝38对的安静。比如大人可以站在房子中间一段时间并保证不发出一点声音,静得仿佛“不存在”。接着,请孩子来模仿,甚至要比大人做得更好。相信孩子们会很感兴趣的。尽量纠正孩子的一点点细微的动作,直到他做得几乎没有声音为止。

现在可以进行训练敏锐的听觉了。可以从听钟表的滴答声开始。孩子会发现,随着室内逐渐变得鸦雀无声,这种滴嗒声也越来越响亮。然后让孩子将注意力转到外面,他会发现院子也似乎比以前平静,而且还传来了小鸟和小猫的叫声,其他孩子从附近经过的脚步声等。孩子会沉浸在这种奇怪的感觉中。在合适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窗帘拉上,并让孩子闭上眼睛,双手托住头部。

在黑暗中,他会变得更加安静。

接着用轻柔的声音呼唤孩子的名字。做这个游戏的时候,最好多请几个孩子参加,这样会让他们的兴趣更加浓厚。大人可以走到另一个房间,先站在房门附近,低声呼唤,慢慢地发出一个孩子的名字的每一个音节,好像隔着大山在呼唤。这个几乎是秘密传出的声音,似乎到达儿童心里,并在唤醒他的灵魂。这样逐一地叫出每一个孩子的名字。让每一个被叫到名字的孩子轻轻地站起来,设法不挪动椅子,并悄悄地踮着脚尖向前走,以至于几乎听不到他走路的声音,直到走到大人的身边。呼唤的顺序可以从“最安静的孩子”开始,有的孩子为了努力克制一个要打出的喷嚏,会屏住呼吸,顽强抵抗,结果成功了。这种对自我的控制也是一种随之而来的收获。

总之,感觉训练实际上构成了一种自我教育。如果反复进行,这种自我教育就能使儿童的心理感觉过程趋于完善。在练习过程中,大人必须参与引导儿童从感觉到概念、从具体到抽象,再到联想,这才是一种有益的、完整的感觉训练。

我们的目的不是将孩子培养成一个早熟的小大人,而是要促进他锻炼自己的意志,更早地建立抑制和冲动之间的相互联系。

——玛利亚·蒙台梭利

1

别让你的孩子成为“意志薄弱”的人

这里要说的“意志”是指一个人有目的、有意志地去支配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意志就是一种力量,一种不屈不挠的决断力,一种雷厉风行地坚决完成工作的约束力,一种不因微波的障碍和困难而气馁的精神。

蒙台梭利在谈到孩子的意志力的培养时,讲到了维托里奥·阿尔费里的例子。这位意大利文学家靠他热忱的天赋,着手学习拉丁语,在当时就成为轰动世界的名人,最终成为最有成就的诗人。他晚年自学时,用极大的毅力克服了基础阶段的单调乏味。这种毅力正是意志力的体现。

而关于他的意志力,关于他的转变,正体现在他的名言之中:“我坚持,不断地坚持,全力以赴地坚持。”

蒙台梭利举了这样一个坚强的意志以成就大事的例子:

维托里奥·阿尔费里曾经深爱一个任性的社交界贵妇人,但对方只将他视为玩物。突然有一天,他感觉自己不能再继续做感情的奴隶,觉得自己应该成为一个伟大人物,迫切地想提高自己。但是那位贵夫人的诱惑力总是战胜了他的意志力。她一份洋溢着香气的短柬就可以把他拉回戏院的包厢里,和她醉生梦死一个晚上。这样的生活让阿尔费里万分痛苦和自责,他决定在他们之间设立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他剪掉了代表高贵出身的装饰发辫,并且用绳子把自己捆在椅子上,用这样的方法迫使自己待在家里看书。最初的一些日子,对那位夫人的思念让他无比痛苦。但他为自己设置了障碍,身体无法动弹,头上又没有了发辫,只好静静地待在屋里。正是因为“坚持,不断地坚持,全力以赴地坚持”,他最初克服了枯燥与不安,将自己从毁灭堕落的深渊中拯救出来,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伟大人物。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难以有坚强的意志,甚至他们根本没有自己的主见。孩子往往容易被外在的因素所吸引和诱惑,所以训练孩子的意志,虽艰巨却又重要。维托里奥·阿尔费里之所以取得了成功,正在于他坚强的意志力,但对孩子们来说,是不可能做到他那种程度的。因此,对孩子来讲,培养孩子健全的个性,是坚强意志的基石,是让人在困苦中品出快乐,在失利时取得成功,在平凡里创造辉煌的秘诀。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说“别人说”,那么只能说明他意志薄弱。这表明他(她)一直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而“我说”才能有利于促进他们意志力的提高,表明他们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之所以能够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主要在于他们的创造性,因为他们大多敢于否定前人的、甚至是权威性结论,这其实就是追求个性、勇于支配自己行为的体现。牛顿力学自从提出后,一段时间里是无人怀疑的,但爱因斯坦却敢于向它挑战,结果创立了相对论。

对于中国的孩子,无论是幼儿还是青少年,常常有这样的观念:“大人讲的就是对的”,“书本上讲的就是对的”,这种想法极大地束缚了他们个性的发展。蒙氏教育即认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当鼓励孩子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一切,大胆地怀疑,甚至当发现前人有什么谬误时,42也要敢于向权威挑战。父母不应该给孩子制订计划,更不应该要求孩子刻板地按照计划长时间做单调而整齐划一的活动,更不能剥夺孩子的自主权利,否则就会束缚孩子的手脚,致使孩子成为一个意志薄弱的人。

一个无法支配自己行动的人,就是意志薄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