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训练过程中,注意用缓慢亲切的语言和孩子说话。大人再从箱中取出一枚蓝色色板,然后再取出一枚红色色板。然后指着第一枚从箱子里拿出来的色板,问孩子:“有没有和这枚一样颜色的?”请孩子指出红色的色板。如果孩子不能指出,大人可以给予一些暗示。然后按照刚才的方式,再取出一枚蓝色色板让孩子配对。当第一箱里的色板训练完后,如果孩子有兴趣,可以再做一次。接着,再请孩子把成对的色板放回箱子里,把箱子慢慢地搬回教具架上。
此时如果孩子无法独立完成,家长可以加以协助。这一练习可以培养孩子分辨颜色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对色彩的美感。
在第一箱的色板多次练习完成后,我们可以一次取出6枚色板,任选其中一枚放在桌上,请孩子选出相同颜色的色板配对,最终将6枚色板各自配对。
还可以让孩子从周围的环境中寻找和色板颜色相关的东西。
其次,开始第二箱的训练。先让孩子自己将红、黄、蓝色板各2枚配对,然后再将橙、绿、紫色配对。如果孩子完成得很好,可以继续做下去,将桃红、棕色、灰色的色板也进行配对,最后再让孩子将黑、白两色的色板配对。
在做这些的同时,记得告诉孩子这些颜色的名称,让孩子学会认识颜色。
再次,第三箱色板的训练。这次的方法与前两箱不同,否则会让孩子觉得枯燥无味。我们可以先让孩子从第三箱九色的色板中选出他最喜欢的颜色,然后大人取出7枚同色一格子的色板来进行训练。大人先将盘子里的7枚色板散置于工作台上,再从其中选出最暗的色板一枚,让孩子和其余的色板相比较。然后大人再从其余6枚中选出次暗的色板,排在最暗色板的旁边,再依次取出,最后形成自最暗至最明亮的排列。排列结束,让孩子观察明度差所形成的美感,同时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去做。我们可以再一次散置7枚色板,让孩子重新练习。如果孩子这一格的色板排列进行得很顺利,其他格子的色板也依同样步骤进行。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非常重要。这会让他们更感兴趣。
最后,序列名称排列练习。我们先让孩子从第三箱中选出最喜欢的颜色,然后将这7枚色板放在工作台上,再从这7枚色板中选出3枚,包括最暗的、最明亮的及中间的。此时大人拿起中间色的色板问孩子:“这是什么颜色?”
孩子会回答:“红色。”然后大人再拿起最明亮的色板或最暗的色板放在中间色板的旁边,问:“这是什么颜色?”孩子可能还会回答“红色”,或者回答“这也是红色”或“这好像是红色”。此时家长应该让孩子仔细观察2枚明度不同的色板,然后告诉孩子:“这是红色,这也是红色,但是这个红色是比较明亮的红色。”或“这是比较暗的红色。”最后请孩子给3枚色板正确命名:“这是最明亮的红色,这是最暗的红色,这是不明亮也不暗的红色。”
以这种方式,我们还可以进行其他颜色的训练,请孩子自己从其他颜色中找出最明亮的、最暗的、中间的颜色。最后,请孩子从最明亮到最暗依次排列这些色板。
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可区分为杂音(噪音)及乐音两种。乐音令人愉快,而杂音却令人不舒服。听觉训练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辨别各种强弱的杂音,以便和乐音有所区别,进而对不协调的杂音产生厌恶感。其实,这是一种对声音的认知。蒙台梭利说过:“我想当小孩子讨厌这种吵杂的噪音时,他再也不会弄出这类声音了……”这就是声音训练的目的。
听觉和语言有直接关联,与音乐教育也密不可分,是感觉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听觉练习有利于审美和鉴赏能力的提高。在进行声音的识别练习时,需要一种很安静的环境,因此在进行听觉教育之前,必须先进行肃静练习,让孩子了解肃静的真正意义。
肃静游戏
肃静游戏适合年龄2.5~4岁的幼儿。所需材料很简单,就是家里的杂音以及我们周围的一切噪音。步骤是这样的:大人先关掉家中人为的声源,如电视、音响等,也包括一切可能导致中断活动的因素,如正在烧的开水(可能会响起哨音)、电话等,然后邀请孩子到比较安静舒适的地方,如书房、卧室等。现在告诉孩子,这是一个特别的活动。大人要保持自己的头(或是手、脚等,只要是你自己觉得最轻松、最容易开始的部位)不动,让孩子看着你,也照做,自然放松身体,保持全身寂静不动数秒。然后再问孩子是否看到你刚才头部完全不动,在没有大人一起做的情况下,请孩子也试做。
注意:在训练的时候要给予孩子明确开始和结束的指令,可以自己设定指令,如说“开始”,就必须保持不动;如果弹指,就表示结束。然后再依照刚才约定的指令让孩子重新练习,在此过程中你也必须和孩子一样保持静止不动。当训练完一个部位之后,再更换不同的身体部位练习,步骤一样。
不过,要记得根据孩子的兴趣以及可以保持安静的能力,变换不同的身体部位,最后练习全身不动,并且逐渐加长静止的时间。如果孩子能安静下来并维持不动一段时间,那么请孩子闭上眼睛,注意听周围的声音,并告诉孩子等听到命令后再睁开眼睛。在做完这一切后,记得和孩子分享刚才听到的声音。让他告诉你刚才他听到了什么。这会让孩子更感兴趣。
听觉训练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充实孩子内心的需要。如果刚才的训练做得好,也可以带孩子到户外从事上述活动,再与孩子一起分享听到的声音,如风声、海浪声等。在孩子确实能够听到大自然的声音后,可以一起寻找声源,培养孩子成为自然的观察者。
音筒训练
音筒训练是典型的蒙氏标准教具。适合3~5岁的孩子。在两个木箱中各有六个木制圆筒,圆筒内装有不同的材料(小石子、沙子、谷类、米粒、米糠等),摇动时能发出强弱程度不同的声音。圆筒和木箱颜色相同,分成红、蓝两组,两组的六个圆筒各自成对,可以进行配对练习。然后请孩子分别听一听各个音筒发出的声音。这样可以培养孩子辨别声音强弱的听觉能力。具体步骤如下:
先从十二个音筒中各找出一对声音最强和最弱的,将这四个音筒进行配对。让孩子坐在面前,大人拿起声音最强的红色音筒进行示范,右手握住圆筒,放在耳边,用手腕慢慢地上下摇动两次,让它发出声音。然后让孩子也照此练习。大人再摇动声音最弱的蓝色圆筒,也让孩子照此练习。现在,请孩子再摇一次刚才的红色圆筒,并且问他们:“声音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让孩30子用左手握声音最强的蓝色圆筒并摇摇看。当孩子两只手分别握着一个圆筒(红与蓝的声音最强的圆筒)摇动时,让他们仔细听一听红、蓝圆筒发出的不同强弱的声音。但是要注意不要同时摇动两个音筒,否则会发生混淆。
如果孩子做得很好,再进行其余两个声音最弱的圆筒练习,试试看声音是不是相同。当训练结束,大人将这—对相同的声音最弱的圆筒,按照颜色排在声音最强的音筒的前面,并且动手摇一摇,再确认一次正确与否。然后问孩子:“要不要再做一次呢?”如果孩子表现出兴趣,大人就把四个圆筒的位置打乱,再重新练习。这种练习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当工作结束后,将圆筒放进相同颜色的木箱中,放回原处。
当孩子成功完成这个练习后,再加一对中等音量的音筒进行配对,一直到六对十二个音筒都加入练习。等孩子熟悉练习后,请他们闭上眼睛,左右手各拿一个圆筒,交互摇动圆筒来辨别音量;也可先摇右手的圆筒,再把左手圆筒交给右手,以单边的方式进行,或交换两边圆筒后再摇动一次。当孩子能准确地辨别声音的强弱后,再请他们按声音强度顺序排列。
我们可以这样做:先拿出一个木箱,取出六个圆筒放到桌上,拿起一个摇晃,放下,然后再试另外一个,与第一次摇过的圆筒相比较,将声音较强的放在左边,声音弱的放在右边。如法炮制,按以上方式把六个声音强弱不同的音筒按顺序排列。排好后,再让孩子从左向右重新确认一下。然后大人再将音筒顺序打乱,让孩子尝试重新排列,也可以让孩子闭上眼睛进行练习。
工作结束后,请孩子将六个音筒收拾好放进木箱中,放回教具柜。
蒙氏专用听觉教具很少。实际上,日常生活中可作为听觉教育的素材却相当多!父母要多动脑,为孩子选择合适的教育素材,把听觉训练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小的孩子进行听力训练可能会有一些困难。此时我们要学会“对牛弹琴”。其实听力练习比任何一种提高记忆力的方法效果都好,对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数学能力也大有裨益。在家里,最简单可行的训练就是借助放录音和CD,但是要记住,不能乱放或者打开音响后就置之不理,而是要遵循定点定内容定时的原则,只有这样,对孩子的听力才有好处,而且会激起他们的兴趣,等孩子长大一点,他就会养成听录音的习惯了。当然,最好的方式仍然是带孩子到大自然中体会各种不同的声音,毕竟活泼的自然,是任何音响都不可比拟的。
无论多么小的孩子,都可以进行儿歌童谣训练。大人可以挑一两盒儿歌和童谣经常放给他听,注意这些歌谣不要太长,而且字音要清晰。这种听觉训练比专用蒙氏教具的训练更轻松,也适合一些想偷懒的教育者,孩子能在一边玩一边听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接受。但是这种训练也有不足,即对于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可能没有太大的好处。因此,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大人将蒙氏教具听力训练和音响听力训练相结合,最好加上野外听力训练。
尽可能训练幼儿的嗅觉和味觉
味觉和嗅觉训练是极为困难的,因为儿童的嗅觉和味觉并未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与成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是由孩子的生理状况决定的。因此,想找到一种通过刺激这种感觉来加强对他们训练的方法很难。不过,我们还是应该尽可能地采用一些方法来加强孩子日常生活中嗅觉和味觉的练习。
嗅觉筒训练
蒙氏教具中有嗅觉筒。它适合3~5岁的孩子。这是两个木箱中各放六32个塑料制圆筒(上面有盖子),然后大人事先在圆筒内放入自然香料(如玫瑰、月桂、紫苏、韭菜、薄荷、咖啡、古龙水、樟脑等)。当然,我们可依照地理环境的不同以及季节的转换来变更放入的物种。下面开始对孩子进行嗅觉练习:
最简单的是请孩子将相同气味的圆筒配对。我们先拿出气味非常不同的两个圆筒,将这两瓶不同气味的嗅觉筒拿到面前,摘掉盖子,闻其中一瓶;让孩子也闻一闻。然后再闻另一瓶,让孩子也试试看。然后询问孩子,是否能发现异同?如果他能够感觉到不同,就再加上另外两瓶,重复上面的步骤,请经由嗅觉来对这两瓶进行配对。孩子需要反复练习的机会。我们将木箱中其他的嗅觉筒也一起加入识别的配对练习,练习结束,整理好嗅觉筒并放进木箱,再放回教具柜上。这种练习的直接目的是可以培养孩子辨别各种气味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一一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气味,体会气味与味觉之间的关联性。
我们还可以将这种练习变化延伸,即将一箱六个嗅觉筒放在桌上,而六个进行配对用的嗅觉筒放在另一张桌上,请孩子找出与桌上相同气味的圆筒加以配对。需要注意的是,嗅觉筒的数目应适合孩子的能力,不应太多,也不应太少。
在日常生活中,其实随时都可以进行嗅觉训练。比如我们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小游戏:先让儿童嗅新鲜的紫罗兰和茉莉花,然后将他的眼睛蒙住,告诉他:“现在我们要送鲜花给你,请你猜猜送的是哪种花。”接着,请另一个小朋友把一束紫罗兰靠近这个儿童的鼻子下面,请他猜出此花的名字。而且为区别强弱程度,在这个游戏中,小朋友手中拿的花朵数量可以逐渐减少,直至只剩一朵花。
幼儿的嗅觉不十分发达,在感觉教育中大人会感觉特别困难。嗅觉教育的目的是训练鼻子以辨别各种不同的气味,让孩子在视觉经验之外还能进入另一个感觉世界。如我们生活中所接触的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食物(水果、香料、调味品)及肥皂、香水等,味道非常丰富而且有趣,孩子可以由此产生一种奇妙的体验。孩子学会闻各种气味之后,我们也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常吃的食物来教育他们。尤其嗅觉与味觉都与食物有所关联,所以在午餐时间进行练习更有效果。
味觉瓶训练
成人从日常的饮食当中已尝过各种食物的味道,可是幼儿的味觉器官不像大人那么发达,所以,训练幼儿的味觉尤为重要。建议孩子在识别味道之前要漱口,因为口腔里可能残留其他的味道。做味觉练习时需要使用味觉瓶,不过在练习时一般只用一些基本的味道,如甜、酸、咸、苦等。建议在除味觉瓶之外,大人还可以利用午餐时间对孩子进行各种味道的认识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