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48258000000017

第17章 在目标思维中建立正确的目标

不管你从事何种职业、经营何种产品,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建立正确的目标。建立正确的目标,你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你的思维才不会停滞、开小差,不会误入歧途。目标是根据需求而定的。所以,如何确定正确的目标就必须看需求。恩格斯提出,社会一旦有需求,这种需求就会推进科学的进步。社会需求包括很多方面,比如集体需求和个人需求,长期需求和短期需求等。通常,个人需求是在某些学科兴趣爱好下衍生发展出来的,比如伊恩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很喜欢拉小提琴,想成为一个出色的小提琴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在学习小提琴的时候特别卖力,而且也花了很大的功夫在上面。因为这个目标是正确的,对于伊恩是有利无害的,所以就有可能实现。

建立正确的目标要遵循客观规律,考虑实现目标有没有可能性。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在几百年前,有人说要去研制隐形飞机,你觉得可能实现吗?你肯定会说,那根本不现实!是的,因为当时根本就没有发展到现在如此高的科技水平,这对于那时候的人类只是一个幻想。在进行目标思维活动中,建立正确的目标会给人们带来积极的引导和坚定的信念。

有一个游泳爱好者,喜欢挑战自我突破极限。她有过横渡英吉利海峡第一名的荣誉,但她并不甘心,还是想继续挑战自己的极限——突破自己创下的最好纪录,向更远的海峡发起挑战。就在她进行挑战的那一天早上,天气很冷,水凉刺骨。海面上起了浓雾,能见度不超过10米,她几乎连身边的救护船都看不到,但是她还是坚持一个人往前游,一个小时过去了,又一个小时过去了,已经过去15个小时了她还在游。也许是时间太长了,她感觉到了水的冰冷,疲惫和寒冷考验着她的神经。她忽然觉得疲惫不堪,停下来,望向终点的方向,可是被大雾挡住了视线,她什么都看不到。她浑身打起了哆嗦,向救护船发出请求,她要上船,她感觉实在游不动了,尽管教练在一旁提醒她终点就在眼前了,坚持就能够胜利。可是,她仍然觉得自己看不到终点,因此她失去了向前行进的动力。最终,她被拉上了船,而她上船的那个地方离她的目标只有半海里!之后,她总结了自己失败的经验:没有目标就没有坚持下去的信念。成功是不会降临在一个没有目标的人的身上。两个月后,她再次尝试横渡同一个海峡,这一次她有了明确的目标,她成功了。

目标思维强的人会产生习惯的创造性行为和积极的自律行为。目标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精神上一直保持着亢奋激进的状态,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都会习惯性地产生联想,并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成功地解决问题。

外科医生李斯特一直在为手术后的感染问题发愁,他了解到病人伤口感染是因为空气中的微生物作怪,所以,他一直在找寻一种药物能够杀死空气中微生物又不会伤害人体。对于找到这种药物他很上心,一直在脑海里盘算着。正是在这种目标思维的敦促下,他最后成功地发明了石碳酸消毒法。

一次,他在马路上走着,看到清洁工人在清理下水道,有一股特别难闻的味道扑面而来,李斯特赶紧捂住鼻子绕着走开。然而,他看到工人们在往里面洒药水,顿时就闻不到臭味了。李斯特很好奇,于是问道:“你们洒的是什么药水?”清洁工人回答:“石碳酸,它可以除臭。”一直被消毒问题困扰的李斯特突然想到,这种石碳酸可不可以运用于手术中的消毒呢?对此,他反复进行实验,终于成功地发明了石碳酸消毒法。为什么其他的医生看到清洁工人往下水道洒药水,却没有找到消毒办法而李斯特做到了呢?这完全在于在进行目标思维活动中,要建立正确的目标,它会引导你积极行动。

在进行目标思维活动中,由于思维中已有了目标,因此目标会促使你积极地创造条件,满足思维活动,并获得成果。

普林斯顿大学思维练习(三)

实验课上,老师拿了一个水壶和两个空杯子。水壶里装满900毫升的水,两个杯子大小不一样,大的水杯可以装500毫升,小的水杯可以装300毫升。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个题目:把水壶里的水倒在两个空杯子里,怎样才能使每个杯子的水都是100毫升(杯子上都没有刻度)?条件是不能用其他的东西盛,也不可以在杯子上标记号。你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