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办公室生存法则
48248800000011

第11章 创造工作实绩

让自己的工作难以替代

在公司里,大家都瞄准着显耀的职位,造成群雄逐鹿之势;而另一方面,企业的过度竞争导致许多企业大规模裁员,或者有计划地淘汰员工;在这种境遇下,你如果不想出局,那你就要设法让你的工作不可替代,因为一旦你的工作随时可以被别人取代,那就显得你没有一点核心竞争力,自然也没有半点优势,又如何去与别人竞争呢?要知道,你身边能胜任你工作的不乏其人。

◎了解自己的实力和周围的形势

当年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校长威廉·摩根博士在接受该学校一个机械管理学院院长一职时,有一位校董事长对他讲述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这个学院很需要你,你既然来了,就要马上动手解决问题。就算是一个陌生人,也能发现问题。全力以赴地去解决问题吧。你应随时回顾一下你后面。如果大家不跟着你走,你就谈不上领导他们。你应该记住:你并不是一个不可取代的人。在你忘乎所以之前,你应该坐在树底下好好想一想,你的幸运是由于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促成的。如果这还不能使你保持谦虚的话,那么,你应该知道,有12个人可以胜任你的工作,其中有一两个可以比你做得更好。”

在职场中,你会面临许多压力和挑战,如果要保住你的位置,甚至想取得进一步发展,你就必须清楚周围的形势和自己的实力,做到知己知彼。你要清楚地知道,身边还有许多可以随时替代你的人,而你必须做得比他们更优秀,这样才能显示出你的优势,使你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员工。

◎做得比别人更好

或许有人会问:公司中显要的职位就那么几个,大部分处在普通岗位的员工又如何让自己不可或缺呢?的确,当前工作分工越来越细,大部分工作都是一些低端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但这些工作同样可以让你显得不可替代,秘诀就一个:让自己做得比别人更好。

在一家电子公司里,近一段时间来,公司的业绩一直不景气,裁员在所难免。在本科、硕士成堆的技术部里,专科毕业的高洁无疑将是首当其冲。不过裁员名单要两周后才能下来。这段日子里,高洁依然笑容甜甜地,让同事们感到几分歉疚。上班一大早,见有人在复印一本厚厚的技术资料。“还是让我来吧。”高洁接过资料,走到复印机前,低头一份份地复印着……一整天里,高洁仍像往常一样,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打印资料、翻译文件、收发传真、转接电话……

慢慢地,同事们似乎忘记了高洁的遭遇,又开始一如既往地找高洁,有的说:“快帮我查份资料。”有的说:“我出去一下,请帮我招呼一下。”有的说:“帮我发份传真。”高洁连声答应,并把事情一一办好。转眼两周过去了,裁员名单也在一片焦急等待中下来了,让大家感到奇怪的是:上面并没有高洁的名字。就在当天,高洁收到了一封信,里面总经理写了一句话:“像你这样的员工,我们公司永不嫌多。”

在职场中,不管你处在什么职位上,只要你努力地把这份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好,就算别人学历比你高,条件比你优越,但胜利的肯定是你,最忌的是不甘处在当前的岗位上而自暴自弃;否则不但升职、加薪无望,你还可能随时被别人取代。一旦你的工作难以替代,就是你身上的一道护身符,就是你升职、加薪的重要砝码。

工作出色才是你最有力的靠山

如果你的上司、你的老板,只是因为你的阿谀奉承、拍马逢迎而赏识你,那他就注定不是一个好上司、好老板。跟着这样的人,你将来的日子并不会好过。

◎除了自己,谁都靠不住

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这么一些人,他们不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工作上,不是想在工作上干出成绩,只是因为靠上某个上司,在单位“吃香的,喝辣的”,混得还真不赖。有些甚至还爬上了领导岗位,反过来领导那些辛勤工作的人。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们不否认这些人的这种“活法”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也许这些人之所以选择这种“活法”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自己的资质平平,工作能力一般,不找个靠山,这日子怎么过?而且,这种人能依靠这种方法生存得有滋有味,混得如鱼得水,甚至活得比我们一般人还要好,就说明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仍然有着适合这类人生存的土壤。

这种人目前可能还活得很自在、很滋润。但你要记住,像目前这种情况毕竟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你的靠山无论是自己倒下还是别人推倒,总有倒的一天,而且像你的“靠山”这样的领导在我们的社会正逐渐减少,因为毕竟社会在朝着一个更积极、更文明的方向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更新。那么,作为你恐怕也得顺应这种变化,不要等到靠山倒了你还想靠上去,那时候耽误的只能是你自己。

同时,从你自己的角度讲,你现在一天到晚巴结上司,说好听点是与上司走得很近,说难听点是整天对上司摇尾乞怜,你自己的心里就好受,你不感到你没有做人的尊严?肯定不会,因为没有人愿意过这种没有尊严的日子,也没有人愿意永远听命于人。你也肯定如此。

再说了,你的上司是这样一个人,他恐怕也不是凭着自己的能力走上领导岗位的,他也不会是一个好领导,你跟了他不会有什么出息,你以后的日子不会如你想象的那么好过。

◎不当溜须拍马者

有一个年轻人,毕业之后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巴结上司这一方面,整天有事没事都跟着上司,自己的业务却是一塌糊涂。因为跟上司靠得近,他的那个上司也的确有心将其提拔到某个基层岗位上做上司,甚至已经内定了。可消息传出后,其他员工不答应,因为目前各行各业竞争都异常激烈,换上个业务水平很低、只会巴结上司的干部,会直接影响大家的利益,甚至难保他们不下岗。由于群众的反响太激烈,上司自然不可能为了你的利益影响到自己头上的乌纱帽,只好采取了“舍车保帅”的方法。这位年轻人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人生的希望也破灭了。

当然,我们不是说就不能与上司走得近一些,恰恰相反,我们鼓励你和上司、老板走得近些。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你与上司走得近,上司对你的了解就多,对你的业务能力、你的为人、你的工作、你是否具有上司的才能等,都会很了解,这样你的机会就多了一些。这绝对是一件好事。只是,与走得近,不一定非得要像一只跟屁虫,而应该堂堂正正。

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

上班族如何与公司的人打交道是一门学问。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将使你在工作上左右逢源,如虎添翼。

有魅力、有人缘的人常可在别人的支持下顺利完成工作,在人生的旅途中,工作能够一帆风顺,使生活充实有意义,是多么令人愉快的事。

每一家公司里都包含了形形色色的人,某些人初见很有魅力,经过交往之后,可能会使人大失所望,给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觉。

◎构成个人魅力的条件

(1)仪容端庄,令人印象深刻。

(2)个性开朗,有幽默感。

(3)态度从容,情绪稳定。

(4)语言、文字的表现能力佳。

(5)无亲疏好恶之分,可与任何人融洽相处。

(6)绝对遵守约定事项。

(7)常怀感恩之心。

(8)不出卖朋友,让他人有安全感。

(9)思考缜密,但绝不钻牛角尖。

(10)具有多方面造诣。

(11)不道人短,不夸己长。

(12)交往越深,感情越真。

(13)宽宏大量,能容忍别人的过失。

(14)以大公无私的态度从事工作。

(15)能通达权变地处理事情。

在这些魅力条件当中,你具备多少?一个人的魅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从外在转移到内在。

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要想博得周围人士的好感与支持,要飞黄腾达,个人的魅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为了工作愉快胜任,就应该注意开发自己的潜在魅力。

◎虚心使人进步

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所能知道的也很有限,总有比自己在某些方面强的人,总会有自己不懂的事,那就必须得问。请不要让虚荣心堵住了自己的嘴,堵了开启知识的大门。若你将别人说过的话当做是废话,那它就到此为止;你当它是道理,它便会因你的虚心,而开启生机。在生活中有虚怀若谷的精神,是会受益终生的。

同样道理,听人家谈话可能有两种反应。一种是:“说的真不错,有道理。”另一种是:“废话连篇,不知在讲什么?”当然,由于谈话的内容不一样,反应不同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你若把别人的话当做“废话”就没话可说了,那就只能到此为止。可是你若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会将对方说的话,引用在自己的生活或工作上。有时候会触动灵感而获得新念头。那一定会对自己有帮助的,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人生或事业成功的关键,却往往就在这里。

经营公司也是同样,参观参观人家的公司,你觉得“经营得不错”的,就马上吸收对方的经验用来发展自己的公司,还可以诚恳地去请教:“贵公司的经营很成功,可不可以将好的经验告诉我?”对这种虚心求教的人,除非特别机密,对方必然会坦白地回答你的。

不管做什么工作,虚心很重要。虚心就是谦虚的心,对任何人的意见都能接受。当然不能迷失自己,让人牵着鼻子跑。你要一方面坚持“自主性”,另一方面虚心接受人家的意见,才会更快地走向成功。

◎向前辈学习

松下幸之助是日本著名的企业家,他在刚刚做生意时,几乎什么都不懂。例如,开发了一件新产品,往往不知道该定价多少?

松下幸之助常常跑到零售商那里去求教。他认为如何定恰当的价格,去询问常与消费者接触的零售商是最好的办法了。

松下幸之助出示了新产品,问他们:“像这样的产品可以卖多少钱?”他们会坦诚地告诉松下幸之助产品的价格,他照着零售商的话去做都没有出过错。那样做不必付学费,也不需伤脑筋,没有比它更划算的了。

当然不是什么事情都这样简单,但这是最基本的原则。能虚心接受人家的意见,能虚心去求教他人,才能够集思广益,比你独自摸索要少出很多错。

如果你能培养这种“虚心”,能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虚心地向前辈学习。有机会在前辈身边做事,是你一生中的机会。

松下幸之助和同事们虽然同在一个办公室工作,可是每次打电话时年轻的同事便在旁边聆听。因为松下幸之助的声音和口气已经深深印在他们脑海里,所以当他们打电话时,口气很像松下幸之助。果然,外面有了良好的反映,他们对松下幸之助说:“你的员工和你一样精明。”

这是不用教就能学会的例子。刚参加工作的人,不再像学生时代那样,每天都可以听到教师的讲解,可是公司里也有前辈们做自己的榜样,你可以听,也可以看他们的言行或帮前辈们做事,在不知不觉中予以体会,做适当的取舍选择,最后根据学习来的经验,产生一个新的“你”。

不过,这得要先有心理上的准备,否则心理上会产生不平,实力也不容易增强。“我要在前辈们身边,一面帮他们做事,一面领悟体会”。最后加上你的创意、个性,就能把自己培育成一个有实力的员工。

才华横溢,更需要务实精神

很多才华横溢的人往往不是事业的成功者,而不少能力上的平庸之辈却在事业上如鱼得水,这“不由你不信,不服也得服”的现实,确实令那些不太得志的“鸿鹄”们英雄气短。

在职场上,才华横溢只是成功的诸多要素之一,而你投身的事业肯定不是孤立于社会而存在的,你的才华首先要融于一个团队之中,与其他人的才华形成1 1>2 的合力效应,企业才能真正取得成功,从而彰显个人的成就。而在这个“融于”的过程中,人和人之间的差异相当明显。

◎有才华的人为何常常“自毁前程。”

才华横溢的人往往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恃才傲物,缺少与周围环境的良好亲和力,情商的缺陷往往使他们与团队像油与水一样难以相融。与此相对应的是,一些才智平平的人却由于懂得如何处人,如何把握机遇、把有限的才智用在最该用的地方,所以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平步青云也就不难理解了。其次,指望一个人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其实也不现实。那些才华横溢的人有时并不清楚目前所处的环境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还有没有可能以自己的主观努力变换一个新的环境,使之更适合自己。聊起自己的专业来神采飞扬,可涉及这些直接关乎自己前程的、专业之外的“琐事”,却又往往是除了叹息就是无奈。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情商问题。

◎才华不等于能力

理论上的才华永远不等于能力,才华只有体现在调控与创新上才确有价值。要让才华变成实实在在的能力,指望“躲进小楼成一统”是不可想象的。相信职场上那些不太得志的精英们只要拿出其才华的一小部分,投入到自己的“情商建设”上来,真正的成功就不会太遥远。

如果一个人得到“有才华”这样的评价,那么他一定会视其为褒奖之词;如果在“才华”之后加上“横溢”来修饰,那么这样的褒奖之词无论如何也算得上是对一个人才华的最高评价了。

然而,得到最高褒奖未必就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肯定。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无论是专才还是全才,都可以称得上是人才,但就如一件积聚人类智慧的高科技产品,只有显现其应用价值,才能算做有用。还是那句重复了一百遍的真理: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人才的价值以及职场上衡量成功的标准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找到才华与能力的结合点

崇尚以人为本的时代造就了很多才华横溢的英雄,他们以自身卓越不凡的能力担当其各自领域的先锋,尽显才华;然而又有多少才华横溢之人无用武之地,甚至为生活所困。究其原因,无不是一个“能力”所致。才华横溢的人未必能力横溢;而能力横溢的人也不见得其才华横溢。可见,现实的尺度在自觉不自觉地使人们认识到才华与能力两者之间并不等同,因此,最高褒奖之词与最高肯定之意,两者之间谁更重要也就顺其彰显了。

有时这个见怪不怪的现象在才华横溢之人中更为普遍。当他们踌躇满志地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试图大展拳脚、尽施才华时,世事未必尽如人意。他们在进入工作角色的时候,总是发现现实与理想有很大的距离,于是才华与能力往往找不到一个最佳结合点,也就有了两者之间的冲突;而在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舞台的时候,他们感觉理想的追求与生活的驰骋总是不合拍,于是怨天尤人、怀才不遇的种种感觉就产生了。

其实,我们没必要“郑重其事”地挖掘深层次的原因,总结出是与非的结论,因为,才华横溢未必就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褒奖,关键是看它是“务虚”还是“务实”。用意呢,也还是那个老套:不要忘记锻炼你的能力,让横溢的才华找到发挥的空间。

做珍珠而不要做沙子

很多人进入职场之初,往往很有激情,把自己看得很高,自命不凡。但慢慢地会发现,现实并非自己想象的那样:没有人赏识自己,每天的工作重复而又简单,根本出不了什么业绩,升职和加薪更是遥遥无期——因为一个部门上层的职位非常有限,很多同事都在紧紧地盯着,薪水一年才小加一次,有些人因此认为前途渺茫,自己怀才不遇,甚至还会自暴自弃,到处发泄自己的不满。

◎拿出真本事

有一个年轻人,自以为自己是全才,毕业后却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对社会感到非常的失望。绝望之余,他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了结自己。就在他准备投海自杀的时候,正好有一位培训师从附近经过,看见了他,并且把他救下。培训师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他说自己得不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他……

培训师听完,便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一眼,然后顺手扔在了地上,对年轻人说:“你说你很有才能,那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这根本不可能!”年轻人说。培训师没有说话,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闪亮的珍珠,也是随便地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当然可以!”“那你现在应该明白了吧?你应该知道,现在你自己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如果要得到别人的承认,那你就要想办法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才行。”年轻人蹙眉低首,陷入深思。

这个故事很清楚地再现了许多职场人士所面临的尴尬境地。在你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之前,当你的业绩没有被上层看见之前,你就和别的同事一样,只不过是沙滩上的一粒沙子,没有谁能把你辨认出来。当前职场中很难遇见伯乐,也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现代版故事。在你的能力发挥出来,让上司看见之前,不要去抱怨上司的“有眼不识泰山”,不要抱怨自己怀才不遇而牢骚满腹。你必须知道自己是普通的沙粒,而不是价值连城的珍珠。

◎抱怨不如实干

你要卓尔不群,那要有鹤立鸡群的资本才行。所以忍受不了打击和挫折,承受不住忽视和平淡,就很难达到辉煌。所以平时少一些抱怨,多一分努力,当你做出了显耀的业绩之时,老板自然也就看到了你这颗珍珠,并给你珍珠般的待遇。

有一人对朋友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朋友建议道:“我双手赞成你的决定!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那人问:“为什么?”朋友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还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里独当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那人听了觉得非常有道理。在报复心理的驱动下,他开始努力地工作,事遂人愿,通过一年的努力,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再见面时朋友说:“现在时机到了,要跳赶快行动哦!”那人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公司给你的待遇,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才会把你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并给予你丰厚的待遇。所以说,与其整天抱怨公司不善于挖掘和重用人才,还不如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去努力;用业绩来展现自己的价值给老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