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换一种方式思考人生
48178100000043

第43章 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

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做则;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别要求别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评自己,先改自己的。

——傅雷

与人交往,切忌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每个人的境遇不同,一味苛求他人,未免显得过于刻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这样生活也将充满阳光。

人人都会在遇到事情时,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这是人的本能反应。这一本能的反应只会阻碍我们客观地分析他人、评价他人。所以,要尽量克服这一心理弱点。

每个人都不应该用自己的标准去看待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规范,有自己的行事标准,因此,你的标准只适合自己。

不以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不与别人比较高下,因为地球上没有人和你一样。你是一个人,你是独一无二的,你不“像”任何一个人,也无法变得“像”某一个人,别人也无法“像”你,因此,做好自己,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

上帝并没有创造一个标准人,他使人类有个别独特之分,犹如他使每一片雪花有个别独特之分一般。上帝造人,有高矮、大小、肥瘦、黑白、红黄之别,他并不偏好某个大小、形状与肤色。所以,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过分苛求他人只会让你的处境越来越糟,严重影响你的人际关系。

多个人用同一把尺子去画一条线段,可能都会有多个结果。更何况多个人用多把尺子呢?每一个尺子就是一个标准,可谁又能保证他的尺子就一定是准确无误的?标准在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只有相对的。就如国际上关于 1 米的定义。从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到国际米原器,再到光波波长。现在的比过去精确得多,但谁又能肯定用光波波长定义米就是最终结果呢?人类的社会在向前发展,标准也在变化。不要轻易拿自己心中的标准去衡量别人,被公认的标准都在不断变化,更何况你自己心中可能与被公认的相差百里甚至千里的标准呢!

这就告诉我们,标准不是一定的,也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

这个社会上什么人都有,虽然没有高低贵贱的分别,但是却有着贫富的区别。富人有富人的生活方式,穷人也会有穷人的活法。命运对于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不会让你拥有一切,也不会让你失去一切。

但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人们,在生活中往往是穷人处于劣势地位,他们常常会被别人瞧不起。富人们往往会用自己的生活标准去判断穷人的生活,而穷人们也好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还会因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自卑。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你决定不了别人的生活方式,别人也无法决定你的生存形式。

有一天,一名大学教授到一个落后乡村游山玩水,他雇了一艘小船游江,当船开动后教授问船夫:“你会数学吗?”

船夫回答:“先生,我不会。”

教授又问船夫:“你会物理吗?”

船夫回答:“物理?我不会。”

教授又问船夫:“那你会用电脑吗?”

船夫回答:“对不起,我不会。”

教授听后摇摇头说道:“你不会数学,人生目的已失去六分之二;不会物理,人生目的又失去六分之一;不会用电脑,人生目的又失去六分之一;你的人生目的总共失去六分之四。”

说到这儿,天空忽然飘来大片黑云,随后吹来强风,眼看暴风雨就要来到,船夫问教授:“先生,你会游泳吗?”

教授愣一愣答道:“不会。没学过。”

船夫摇摇头说道:“那你人生目的快要失去六分之六了。”

上面故事中的教授就是那些喜欢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人的缩影。他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就认为是最重要的,别人都应该像自己一样,掌握这些知识,如果不懂人生就没有了意义。

而船夫则认为教授会的那些东西都不重要,只有能让自己活下去的本领才最重要。而事实上也是他的这种能力救了他,教授所掌握的知识对教授自己却没有一点用处。教授最终也能明白,只有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自己的人生目的才能实现。

上述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小看别人的能力,更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去看别人。别人有不如自己的地方,但是他也会有比自己优秀的地方。命运对待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不会让你拥有一切,也不会让你失去一切。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所以想要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的做法是幼稚的,应该改变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境遇不同,某一方面别人可能不如你,别的方面你也可能不如别人。因此,在与人交往中,不要用你的标准去衡量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