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换一种方式思考人生
48178100000017

第17章 穷,有个凉凉的鼻尖

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为命中注定贫穷或一定老死于贫穷的思想。

——富兰克林

顾城在一首诗中写道:穷,有个凉凉的鼻尖。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现实的无奈,的确,贫穷让人沮丧,贫穷使人丧失希望,贫穷甚至可以毁掉一个人。

生活中,一些非常贫困的人生活状况恶劣,意志消沉,他们抱怨连连,认为贫穷就是他们的命运。难道这是命运的不公?不可否认,每个人生下来的环境是不一样的,但这绝不是沉沦的借口。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贫穷的人往往抱有消极的人生观,他们懒惰,虚度人生,不求上进,对自己不负责任。每天靠别人的施舍过日子,一生就生活在贫穷之中,他们总是对社会不公,对社会不满,对朋友不理解,对生活抱怨,痛恨。

他们往往一生都在责怪别人,他们认为自己之所以贫穷是因为别人不帮助他们,社会不关心他们,所以才导致他们今天的现状。这些人把责任全部归咎于人,而不从自身寻找原因。结果,造成了他们贫穷的生活状况。

难道这是命运的安排吗?绝不是!因为他们向贫穷妥协了。贫穷并不可怕,并不是每个人都生在优越的环境中,更多的人依靠个人的努力而致富,他们深知贫穷的可怕,一心摆脱穷困的生活,所以他们不断奋斗,憧憬美好的生活,他们绝不向贫穷妥协!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家里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灯用。由于他勤学苦读,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还有一个故事:

左拉是法国著名作家,但他的童年却是在贫困中度过的。年轻时的左拉很穷。为了抵挡饥饿,他拿捕雀器在屋顶上捉麻雀,用挂窗帘的铁丝将麻雀串起来在火上烤着吃;为了坚持写作,他把仅有的几件衣服也送进了当铺,只能用被子来御寒。偶尔得到一个蜡烛头,他竟会如过节似的高兴,因为夜里可以读书写作了。正是贫穷磨砺了他的意志,他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卢贡·马卡尔家族》。

有些人面对贫穷时会一蹶不振,有些人却能以贫穷为动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贫穷与富有,关键在于你自己。

一位富甲一方的企业家到西南某省的一个贫困地区考察。当他目睹当地一户贫穷人家吃饭的情形时,禁不住直落泪。原来这户人家全家老小吃饭、盛饭的碗,竟是几只破得不能再破的陶罐,更让他吃惊的是全家连一双筷子也没有,吃饭都是直接用手抓。

心生怜悯的企业家非常同情他们,便许诺给这户人家物质的帮助。可是,当他走出那户人的家门后,又马上改变了主意。他看到这户人家的房前屋后都长着极适合做筷子的竹子,而他们却懒得劳动,不思自救。

一位记者到一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女工家里“送温暖”。这位女工的丈夫早几年病逝,欠下了好多钱,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有残疾。女工微薄的薪水养三个人,还要还债。但记者见到这位女工时,却发现她脸上的笑容就像她的房间一样明朗:漂亮的门帘是自己用纸做的,灶间的调味品尽管只有油盐两种,但油瓶和盐罐却擦得干干净净。记者进门时女工递给她的拖鞋,鞋底竟是用旧解放鞋的鞋底做的,再用旧毛线织出带有美丽图案的鞋帮,穿着好看又暖和。

女工说:家里的冰箱、洗衣机都是邻居淘汰下来送给她的,用着蛮好;孩子很懂事,做完功课还帮她干活……

同样是贫穷,一种是不思进取的懒惰,一种是直面生活的勤勉;一种是人格的湮灭,一种是不屈的抗争。两种境遇确实让人唏嘘。

同样是贫穷,有的人意志消沉,贫困潦倒,有的人却不停奋斗,摆脱贫困。

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我们虽然不能改变出生的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境;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出生时贫穷不是我们的过错,死时贫穷才是我们的罪过。摆脱贫穷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通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因此,绝不向贫穷妥协。为了美好的生活,为了心中的理想,努力奋斗吧,明天一定属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