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约公元813—约858年),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子。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初学古文。受牛党令狐楚赏识,入其幕府,并从学骈文。开成二年(公元837年),以令狐之力中进士。次年入属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王爱其才,以女妻之。因此受牛党排挤,辗转于各藩镇幕府,终身不得志。李商隐诗现存约600首。
原文
牡丹
锦帏初卷卫夫人①,绣被犹堆越鄂君②。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③。
石家蜡烛何曾剪④,荀令香炉可待熏⑤?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注释
①“锦帏”句:据《典略》载:孔子回到卫国,受到南子接见。南子在锦帷中,孔子北面稽首,南子在帷中回拜,环珮之声璆然。这里借用典故以锦帷乍卷、容颜初露的卫夫人形容牡丹初放时的艳丽夺目含羞娇艳。
②“绣被”句:据《说苑·善说篇》记载,鄂君子皙泛舟河中,划桨的越人唱歌表示对鄂君的爱戴,鄂君为歌所动,扬起长袖,举绣被覆之。形象地描绘出牡丹花在绿叶的簇拥中鲜艳的风采。
③“垂手”二句:垂手、折腰:舞名,亦指舞姿。玉佩:舞女身上佩戴的玉制饰物。郁金裙:郁金草染色的裙。
④“石家”句:西晋石崇豪奢至极,用蜡烛当柴,烛芯自不必剪。
⑤荀令:荀彧,曾守尚书令。可待熏:曹操所有军政之事均与荀彧协商,呼之荀令君。据说他到人家,坐处三日香。旧时衣香皆由香炉熏成,荀令自然身香,所以说“可待熏”。
赏析
这首七律诗是咏怀诗,诗人借咏牡丹来抒发对意中人的爱慕、相思之情。以花写人,暗示意念中的人如花似玉。
首联特写单株的牡丹。卫夫人指春秋时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以美艳著称。借此来形容牡丹初放时的娇艳。诗人又将牡丹的绿叶想象成鄂君的绣被,将牡丹花想象成绣被覆盖的越人,想象丰富又形象。“犹堆”二字刻画花苞初盛时绿叶紧包的形状,与“初卷”相呼应。
颔联展示牡丹随风摇曳时的绰约丰姿。这两句以舞者翩翩起舞时垂手折腰,佩饰翻动,长裙飘扬的轻盈姿态来作比喻,牡丹花叶在迎风起舞时起伏翻卷、摇曳多姿的形象。
前两联重在描绘牡丹静中的形态,颈联具体地描写了牡丹的色香。“石家蜡烛何曾剪”形容牡丹的颜色像燃烧着的大片烛火,却无须修剪烛芯。“荀令香炉可待熏”是说牡丹的芳香本自天生,岂待香炉熏烘。
诗人陶醉于国色天香。他恍惚梦见了巫山神女,盼望她传授一支生花彩笔,将思慕之情题写在这花叶上,寄给巫山神女。梦中传彩笔,表明诗人心摇神荡的兴奋激动之情。
这首诗构思巧妙,借物比人,又以人拟物,借卫夫人、越人、贵家舞伎、石家燃烛、荀令香炉等故事描写牡丹花叶的风姿绰约、艳丽色彩和馥郁香味,使牡丹的情态毕现。最后诗人突发奇想,欲寄牡丹花叶于巫山神女。明写牡丹,暗颂佳人,一实一虚,别具一格,令人回味无穷。
绝妙佳句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原文
落花
高阁①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②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③向春尽,所得是沾衣④。
注释
①高阁:高高的楼阁。此处指高朋满座之处。
②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③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④沾衣:指流泪。
赏析
写这首诗时,诗人正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本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一、二两句直接写落花。上句叙事,下句写景。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三、四两句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五、六两句直接抒情。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诗人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著。
七、八两句语意双关。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却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痛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惨、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绝妙佳句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原文
花下醉
寻芳不觉醉流霞①,倚树沉眠②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③红烛赏残花。
注释
①流霞:《抱朴子·被祛》学仙者项曼都言曰:“仙人但以流霞一杯与我饮之,辄不渴。”这里用此代指酒。
②沉眠:酣睡。
③更持:轮换着拿着。
赏析
如诗题所显示的,这是一首抒写对花的陶醉流连心理的小诗。
“寻芳不觉醉流霞”写出从“寻”到“醉”的过程。因为爱花,所以怀着浓厚的兴味、殷切的心情,特地独自去“寻芳”;既“寻”而果然喜遇;既遇遂深深为花之美艳所吸引,流连称赏,不能自已;流连称赏之余,竟不知不觉地“醉”了。这是双重的醉。流霞,是神话传说中一种仙酒。这里用“醉流霞”,含意双关,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不觉”二字,正传神地描绘出目眩神迷、身心俱醉而不自知其所以然的情态,笔意极为超妙。
“倚树沉眠日已斜”进一步写“醉”字。因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倚树亦即倚花,花就长在树上);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这一句似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句化出,深一层写出了身心俱醉的迷花境界。醉眠花下而不觉日斜,似已达到迷花极致而难以为继。
“客散”两句忽又柳暗花明,转出新境。在倚树沉眠中,时间不知不觉由日斜到了深夜,客人已经散去,酒也已经醒了,四周是一片夜的朦胧与沉寂。在这种环境气氛中,反倒更激起赏花的意趣。酒阑客散,正可静中细赏;深夜之后,才能看到人所未见的情态。特别是当他想到日间盛开的花朵,到了明朝也许就将落英缤纷、残红遍地,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恋之情便油然而生,促使他抓住这最后的时机领略行将消逝的美,于是,便有了“更持红烛赏残花”这一幕。诗人也就在持烛赏残花的过程中得到了新的也是最后的陶醉。
绝妙佳句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原文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①。
春蚕到死丝②方尽,蜡炬成灰泪③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④,夜吟应觉月光寒⑤。
蓬山此去无多路⑥,青鸟殷勤为探看⑦。
注释
①“相见”两句说:相见难得,离别是更难舍难分,又何况是在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分别啊!
②丝:双关语,与“思”谐音。
③蜡炬:蜡烛。泪:蜡烛燃烧时下流的油脂叫“烛泪”。
④晓镜:早晨照镜子。云鬓:旧时用以形容妇女浓软如云的鬓发,此借指面容仪态。改:指容颜变得憔悴。
⑤月光寒:指处境凄寂。
⑥蓬山:蓬莱山,相传为海中仙山之一。这里借指对方的住处。无多路:没有多远。
⑦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这里指信使。探看:探望,慰问。
赏析
此诗写离别相思之情,“别亦难”是全篇的中心。首联以东风无力百花凋残象征爱情的幻灭;二联以新颖的比喻和双关手法表达无尽的相思,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三联设想对方的孤寂和相思,更见情意的厚重;尾联寄希望于青鸟,于失望中自劝,表现出一片痴情。全诗构思精巧,词句清丽,比兴象征,曲尽其妙,将伤别伤春之情表达得真切动人。
绝妙佳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