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素质教育在日本
48105300000013

第13章 日本家庭教育中的民俗、传统与谚语(2)

另外,洗澡水中放上菖蒲的叶子——菖蒲浴,孩子们用菖蒲做的刀剑玩耍,吃粽子也都是带有驱邪色彩的端午节传统。

端午节在日本是江户时代中期成为男孩节的。

五月五日男孩节与三月三日女儿节正相对。

有男孩的家外或是悬挂鲤鱼旗,或是装饰武士偶人,来祝福孩子的健康成长。

(另外,菖蒲的日文发音与尚武或胜负相通。头上给孩子扎上菖蒲缠头巾,据说孩子也能坚强成长。)鲤鱼旗来源于中国故事——逆黄河急流而上的鲤鱼跃入龙门,鲤鱼代表成功,出人头地。

武士偶人也称五月偶人。多由日本与中国汉代历史、故事戏剧中的英雄豪杰、武具、甲胄组成。

其标准装饰法分上中下三段,具体如下:

上段中间摆铠、头盔,左边摆弓箭,右放大刀,后设金屏风。

中段中部设菖蒲酒,左设柏饼,右设粽子。粽子来源于战国屈原的故事。

重点是头盔与铠。

在这一天,日本各地也有许多如赛马、流镝马、放风筝等活动。

日本的儿童节具有驱邪、尚武的特点。

六岁时的六月六

据说日本过去开始领孩子去学技艺——武术、剑、日本舞、琴等,一般是选在他六岁时的六月六日这一天。

日本数数从一至五是先竖大拇指,但到六时,先竖起小拇指,这也被认为选择六的一个缘由。人们认为六岁,是最适合学习武术、艺术的时候。没到六岁时,因为太年幼,对师傅的话还缺少理解力与判断力;而过了六岁,身体就又变硬,失去柔软度。

六月是万物开始蓬蓬勃勃开始飞跃的时节,也适合小孩茁壮而悠然地成长。

日本的技艺最重礼节。比如日本舞,师傅最先教的是端坐,将扇子置于前方,郑重地鞠躬。最先教的也是以后学的一切的基础。

这种对对方表示敬意、自谦、重礼节的精神往往被认为重要于技艺是否高超、拙劣。

它使小孩在学习技巧之前懂得是非、善恶,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道理,避免走上歧途。

三、日本家庭教育中的名谚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

——福泽谕吉

对孩子的行为,五件事中三件夸奖,两件批评,他定会朝好的方向发展。

——二宫尊德

与其给他知识不如让他感到;与其让他感动不如让他去实践。

——坪内逍遥

最开始教孩子学问的,一定要为他找到人品好的教师。再有才智、学力的而人品恶劣的老师,不能做孩子学习的典范。

——贝原益轩

了解世间之事的人,应该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贪恋酒色与金钱之事。

——大原幽学

谚语注解:

门第血统不如教育重要。

——血统可以说是先天的素质。在人的形成中素质与后天的教育都是很重要的要素。这句古谚往往用在对素质期待落空时,重视教育时用。

鸢生鹰;子胜于父。

——鸢俗称老鹰,与鹰同属猛禽类,模样与大小相似。老鹰自古飞翔在蓝天,对人来说除了是羡慕的对象,而别无它用。但鹰从古代被人饲养,用于捕猎,极受珍视。鸢生鹰,是指平庸的人生出非凡的孩子。平庸之人由于遗传基因与环境的创造未必就一定生的是同样平庸的孩子。这句话为普通人增强了勇气。

寺庙前的小孩不学就会念经。

——这个古谚告诫人们对儿童的教育环境要倍加注意,与孟母三迁的故事类似。住在寺庙前的小孩,模仿和尚自然就会念经。人,特别是幼儿,极易受环境的影响变好或变坏。

(当婴儿出生后,他的父母就完成了遗传的任务。谚语中所说的教育重要于血统门第并不百分之百的正确。)东京大学小林教授指出,在人的成长发育中,有两样因素同样的重要——遗传因子与模传因子。

模传因子我们可以理解为环境。

婴儿出生最初的环境是家庭环境。

父母是最早的教师;也是最自然的教育者。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的第一步往往是从模仿开始。

孩子也从身边最近的父母开始模仿,例如:父母孝敬自己的父母,孩子将来也会孝敬他们;“演员的孩子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演技”;

“商人的孩子听到算盘声自然就会醒”;

在早期教育中,遗传因子与模传因子的主角是家庭。在此基础上,孩子会慢慢具有创造性。

矫正要趁树小时。

——幼树的枝很软,就像有弹性的人的幼年期。从外加之力量,就会矫正恶习、养成好的习惯。反之,如果不在这个教育上最重要的时期上矫正恶习,人长大后就没有办法了。

还有一句日本古谚用给农作物、树木施肥做比喻,人过了二十,父母老师的意见就像过了春天再施的肥一样无效(肥料应在冬天施好)。

趁热打铁,培养人格的基础一般认为在五六岁之前最适宜。

三岁时的根性跟他到百岁。

朋友的影响大于父母的影响。

——孩子先天的素质里就有父母的因素。加上由父母一手养大,自然受父母影响很大,但朋友的影响则更大。因为父母与孩子的年龄差、性别之差(如父对女儿、母对儿子)都制约着父母的影响力,而朋友的影响则不受制约,特别是精神上影响更大。

这一古谚告诉我们,孩子选择朋友是何等的重要。

爱哭的小孩长得快。

——小孩哭,大人就会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设想小孩是否是饿了?冷了?热了?或是哪儿疼了?其实小孩哭,是一种自我欲望的表现。如果孩子的生命力越强、越健康,他就哭得越厉害。因为哭对他是种运动,哭会使他增进食欲,哭累了会让他酣睡。自古以来的日本古谚“爱睡的小孩长得快”,也是对这个谚语的证明。

舍不得皮鞭,就教不好孩子。

即使挨打,也是父母的棒仗。

——据日本精神病医三宅矿一博士讲,在儿时经常挨训的人,成人后精神异常者少。

人生总要在各个阶段受到不同打击,比如有的是在升学时落榜,有的失业,有的是失去亲人。面对打击时自制力的有无与强弱非常关键,有人因此得神经症。

从小总是挨训的孩子则从小就习惯了打击,长大后有力量保持正常精神状态。

让所爱的孩子外出旅行。

——“旅行是痛苦而艰辛的。”这是过去人的认识。这里的旅行不仅是指观光,是指离开家乡,到陌生之地——特别是在那里工作。

人不离开父母的佑护,不体会到这种艰辛就得不到锤炼,就更谈不上真正的幸福。

这句古谚是告诫人们如果真的爱孩子,不要仅看到眼前的爱,而是要让孩子吃些苦。否则等孩子大了真的一无所成,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名马总有个性。

——也许难驯的马正是显示出它的非凡所在。这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教两次,训一次。

——管教儿子女儿,先给他讲解说明白,当他依旧不听话时,再以教时的一半程度批评他。

社会上许多人误认为管教孩子就是批评、训斥,特别是日本的父亲许多认为训斥就是父亲的任务,但这会萎缩孩子的伸展之心,使其性格乖僻。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先明白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如果依然不听、训斥是让他反省的强硬手段。

除了这个古时的生活经验以外,教训歌也有类似的句子;“爱孩子,批二次,表扬三次,教他五次,就会成才。”

表扬也是把孩子引到优良习惯之路的重要教育方法。

教育是非常花费时间的工作,教育的效果往往要等到十年或二十年以后才可知晓。

当人们看不到效果,很容易忘记“大器晚成”的道理而焦躁,上面的谚语是告诉人们忍耐与花费时间同样不可缺少。